超赞名人>湖北省名人>黄冈市名人>浠水县名人

闻一多

闻一多人物照片

浠水名人闻一多介绍

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 。

1905年,进入绵葛轩小学读书。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乙班。1914年6月,论文《名誉谈》发表。1919年2月,成为《清华学报》编辑。1920年,编成诗集《古瓦集》《真我集》。1923年3月16日,长诗《园内》写定;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4年6月,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1925年1月上旬,参与发起“中华戏剧改进社”;7月,诗《七子之歌》发表;9月,被聘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筹备专员。1927年2月,担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1928年1月,诗集《死水》出版。1932年8月,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1936年1月,论文《离骚解诂》发表。1943年,组织十一学会。1945年3月,联名发表昆明文化界《关于挽救当前危局的主张》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

2009年闻一多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闻一多人物经历

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的一个书香家庭。

1904年,进入私塾。

1905年,进入绵葛轩小学读书,由父亲教导读《汉书》。

1910年,来到武昌,进入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校。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乙班,其间,阅读了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 。

1913年2月,寒假后开学,重新分班,被编入甲班;11月8日,与何均等人发起课余补习会,并被推举为副会长;11月15日,参与编剧《革命党人》(又名《武昌起义》),并饰演革命党人;12月6日,任《课余一览》编辑;12月30日,参与演出《打城隍》,饰演差役 。

1914年6月15日,论文《名誉谈》发表于《课余一览》;夏,参与国画校外写生团。

1915年9月,清华学校开学,进入中等科三年级;11月,担任《清华周刊》编辑;12月25日,参与创办贫民小学。

1916年1月,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4月,在《清华周刊》发表文集《二月庐漫纪》;9月,担任游艺社副社长。

1917年6月,担任《辛酉镜》总编辑 。

1919年2月22日,论文《辩质》发表于《清华周刊》第101期;五四运动开始后,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同月,成为《清华学报》编辑;8月5日,全国学生联合会举行闭幕式,第一次聆听孙中山的演说;9月,与杨廷宝、方来等组织美术社;11月16日,作论文《读沈尹默(小妹)!想起我的妹来了也作一首》,后编入《真我集》 。

1920年春,作新诗《雪》;4月24日,散文《旅客式的学生》发表于《清华周刊》第185期;5月14日,作新诗《率真》《忠告》;7月1日,作新诗《所见》《晚霁见月》;暑假,将所作古文诗词编成诗集《古瓦集》《真我集》;9月18日,被选为美术社书记;10月8日,论文《时间的教训》发表于《清华周刊》第193期;12月4日,参与“清华演讲记录团” 。

1921年2月28日,作新诗《美与爱》,发表于《清华周刊》第211期;4月29日,论文《恢复伦理演讲》《公共机关的威信》,发表于《清华周刊》第218期;6月,为抗议“六三惨案”,参与罢课,拒绝参与大考;9月1日,新诗《志愿》发表于《清华周刊》第224期;11月20日,清华文学社成立,任诗歌组领袖;12月2日,文学社召开“第二次常会”,讨论《诗的音节问题》,由闻一多报告研究结果 。

1922年3月,写成论文《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4月4日,新诗《进攻者》《死》《深夜的泪》发表于《清华周刊双四节特刊》;7月16日,乘海轮由沪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和科罗拉多学院学习西洋绘画,同时研究文学和戏剧;9月1日,与梁实秋、吴最超通信;9月18日,作诗《晚秋》(后改为《秋之末日》);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论著《〈冬夜〉〈草儿〉评论》出版,该作品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

1923年2月18日,作诗《长城下的哀歌》;3月16日,长诗《园内》写定,后发表于《清华生活》(清华建校12周年纪念号),该作品是闻一多最长的一首诗,共314行,并自认为“新诗中第一首长诗”;5月1日,诗《李白之死》发表于《创造季刊》第二卷第一期;8月25日,诗《别后》发表于大连《盛京时报》;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共103首诗),由泰东书局出版,该诗集将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亮丽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诗集气势恢宏、语言豪放,明显受到美国新诗的影响;同月,成立大江学会 。

1924年3月28日,英文诗《另一个支那人的回答》发表于科罗拉多大学的学生报纸《科罗拉多大学之虎》;6月上旬,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但未获得学位;7月23日,作诗《大暑》;9月,转学进入纽约艺术学院 。

1925年1月上旬,参与发起“中华戏剧改进社”;3月10日,诗《渔阳曲》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十六卷第三号;3月22日下午二时,在纽约参加孙中山的追悼大会;5月,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7月4日,诗《七子之歌》发表于《现代评论》第二卷第30期,该诗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旅顺、大连)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表达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7月11日,诗《爱国的心》《洗衣曲》发表于《现代评论》第二卷第31期;8月9日,参加新月茶话会,加入新月社;9月22日,诗《末日》发表于《晨报·副刊》第1277号;同月,被聘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筹备专员 。

1926年4月1日,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在创刊号上发表诗《欺负着了》;4月15日,诗《死水》《黄昏》发表于《晨报·诗镌》第三号,其中,《死水》表达作者对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的失望、痛苦、愤怒;5月6日,诗《鸟语一送友人南归》发表于《晨报·诗镌》第六号;6月24日,论文《戏剧的歧途》发表于《晨报·副刊》第二号;7月,在浠水老家作诗《夜歌》;9月,受聘于吴淞国立政治大学教授兼训导长 。

1927年2月,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5月30日,诗《荒村》发表于《时事新报·学灯》;7月14日,论文《诗经的性欲观》发表于《时事新报·学灯》,开始用名“一多”;8月,任东南大学教授;9月1日,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开学,受聘为文学院外国文学系主任;同月,被聘为南京第四中山大学文学院外国文学系主任;12月3日,诗歌《你指着太阳起誓》发表于《时事新报·文艺周刊》第十二期 。

1928年1月,诗集《死水》由新月书店出版,该诗集共28首,不仅显示了闻一多思想感情向现实主义的深化,而且真正体现了他的新诗格律化主张;3月10日,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5月10日,诗《回来》发表于《新月》第一卷第三号;6月10日,译诗《情愿》发表于《新月》第一卷第四号;8月10日,传记《杜甫》发表于《新月》第一卷第六号;同月,担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 。

1929年11月10日,论文《庄子》、译诗《山花》发表于《新月》第二卷第九号;9月,开始讲授“英诗初步”。

1930年4月10日,论文《杜少陵年谱会笺》发表于武汉大学《文哲季刊》第一卷第一期,至第四期载完;6月,辞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职务;9月,去山东任国立青岛大学(现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

1931年1月20日,诗《奇迹》发表于《诗刊》创刊号(徐志摩主编);9月7日,青岛大学开学,讲授《中国文学史》《唐诗》《英诗人门》。

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1933年5月8日,论文《岑嘉州交游事辑》发表于《清华周刊》第39卷第8期(文史专号);7月,为臧克家第一本诗集《烙印》作序 。

1934年5月1日,论文《匡斋尺牍》发表于《学文》创刊号;7月1日,论文《匡斋尺牍》(续)发表于《学文》第一卷第三期。1935年9月15日,诗《卷耳》发表于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九期 。

1936年1月,论文《离骚解诂》《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补记》发表于《清华学报》第十一卷第一期。

1937年1月,论文《诗经新义》发表于《清华学报》第十二卷第一期;11月,长沙临时大学开课,讲授《诗经》《楚辞》。

1939年2月26日,论文《宣传与艺术》发表于昆明《易世报》“星期评论”专栏;3月14日,杂文《璞堂杂记》发表于《易世报》副刊“读书”栏目第113期 。

1940年9月9日,西南联大开学,讲授《中国文学史分期研究(一)》(即《上古文学史》);10月16日,论文《乐府诗笺》发表于昆明《国文月刊》第一卷第三期;11月20日,论文《怎样读九歌》,发表于《国文月刊》第一卷第五期 。

1941年1月13日,论文《道教精神》发表于昆明《中央日报》“人文科学”副刊第二期;8月22日,作论文《宫体诗的自赎》;12月16日,论文《乐府诗笺》(续)发表于《国文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

1942年3月,论著《楚辞校补》由国民出版社出版;10月16日,论文《乐府诗笺》(续)发表于《国文月刊》第一卷第十六期;12月17日,在中法大学讲授“神话与诗” 。

1943年5月25日,西南联大演出《风雪夜归人》,担任舞台设计;7月3日,论文《端午节的历史教育》发表于《生活导报》第三十二期;9月1日,论文《庄子内篇校释》发表于重庆《学术季刊》第一卷第三期;12月1日,论文《文学的历史方向》发表于昆明《当代评论》第四卷第一期;同年,与西南联大同仁组织十一学会 。

1944年2月15日,在西南联大讲授《诗与舞》;2月20日,杂文《复古的空气》发表于《云南日报》“星期论文”副刊;4月23日,论文《从宗教论中西风格》发表于昆明《生活导报》第六十五期;5月16日,论文《九歌校释》发表于《中央日报》“文林”副刊第一期;秋,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学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体会到“严守中立、不闻不问”的态度 。

1945年3月12日,联名发表《昆明文化界关于挽救当前危局的主张》 ;4月27日,作论文《五四运动的历史法则》,发表于《民主周刊》第一卷第二十期;5月2日,出席西南联大新诗社举办的“诗歌朗诵晚会”;6月14日,论文《人民的诗人——屈原》发表于《诗与散文》(诗人节专刊);7月1日,联名发表《昆明文化界致国民参政会电》;8月15日,出席“从胜利到和平时事晚会”;9月,主持“从胜利到和平”晚会 。

1946年2月,担任“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抗议重庆二一O惨案、坚持严惩一二一惨案祸首大会”主席;3月,参加为一二·一四烈士举行的葬礼和游行;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会后回家,再到民主周刊社主持记者招待会,招待会结束后,闻立鹤接父亲回家,即将到家门时,潜藏的特务开枪射击,闻一多头部中弹身亡 。

闻一多人物评价

毛泽东: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郭沫若:他(闻一多)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 。

散文家朱自清:抗战以前,他(闻一多)差不多是唯一有意大声歌咏爱国的诗人 。

瑞典汉学家马悦然:闻一多不光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是五四运动之后非常杰出的作家 。

闻一多主要作品

原著

时间

出版社(刊物)

名称

体裁

1914年6月15日

《课余一览》

《名誉谈》

论文

1919年2月22日

《清华周刊》第101期

《辩质》

1919年11月14日

《雨夜》

诗歌

《月亮和人》

1919年11月16日

《读沈尹默(小妹)!想起我的妹来了也作一首》

论文

1919年11月

《清华学报》第五卷第一期

《建设的美术》

1920

《雪》

诗歌

19204月24日

《清华周刊》第185期

《旅客式的学生》

散文

1920年5月12日

《朝日》

诗歌

《雪片》

1920年5月14日

《率真》

《忠告》

1920年5月15日

《一个小囚犯》

1920年5月17日

《伤心》

《志愿》

1920年5月22日

《黄昏》

1920年7月1日

《所见》

《晚霁见月》

1920年7月13日

《清华周刊》第191期

《西岸》

1920年

《古瓦集》

文集

《真我集》

1920年9月13日

《清华周刊》第195期

《印象》

诗歌

1920年10月8日

《清华周刊》第193期

《时间的教训》

论文

1920年10月10日

《清华周刊》第195期

《对于双十祝典的感想》

1920年11月12日

《清华周刊》第198期

《黄纸条告》

1920年12月10日

《清华周刊》第203期

《电影是不是艺术》

1921年2月28日

《清华周刊》第211期

《美与爱》

诗歌

1921年3月3日

《清华周刊》第211期

《警告落伍的诗家》

论文

1921年4月1日

《清华周刊》第214期

《中文课堂的秩序的一斑》

1921年4月29日

《清华周刊》第218期

《恢复伦理演讲》

《公共机关的威信》

1921年5月13日

《清华周刊》第219期

《痛心的话》

1921年5月20日

《清华周刊》第220期

《爱的风波》

散文

1921年8月10日

《清华周刊》第223期

《清华周刊的地位一个疑向》

论文

1921年8月15日

《清华周刊》第223期

《夜来之客》

诗歌

1921年9月1日

《清华周刊》第224期

《志愿》

1921年11月19日

《清华周刊》第226期

《恢复和平》

论文

1922年3月

《律诗底研究》

1922年4月4日

《清华周刊双四节特刊》

《进攻者》

诗歌

《死》

《深夜的泪》

1922年4月26日

《清华周刊》第249期

《初夜一夜的印象》

散文

1922年9月18日

《清华周刊》第269期所附文艺增刊第四期

《晚秋》(后改为《秋之末日》)

诗歌

《笑》

1922年

清华文学社

《〈冬夜〉〈草儿〉评论》

论著

1923年2月18日

《长城下的哀歌》

诗歌

1923年3月16日

《清华生活》(清华建校12周年纪念号)

《园内》

1923年4月23日

《创造周报》第四号

《女神之时代精神》

论文

1923年5月1日

《创造季刊》第二卷第一期

《李白之死》

诗歌

1923年6月10日

《创造周报》第五号

《女神之地方色彩》

论文

1923年8月25日

《盛京时报》

《别后》

诗歌

1923年9月6日

《艺术的忠臣》

论文

1923年9月

上海泰东图书局

《红烛》

诗集

1923年12月3日

《时事新报》文学副刊《学灯》

《泰果尔批评》

论文

1924年3月28日

《科罗拉多大学之虎》

《另一个支那人的回答》

诗歌(英文)

1924年7月23日

《大暑》

诗歌

1925年3月10日

《小说月报》第十六卷第三号

《渔阳曲》

1925年3月25日

《晨报·文学旬刊》第65期

《大鼓诗》

1925年3月27日

《清华周刊》文艺增刊第九期

《你看(春日寄慰在美的友人)》

论文

1925年6月27日

《现代评论》第二卷第29期

《醒呀!》

诗歌

1925年7月4日

《现代评论》第二卷第30期

《七子之歌》

1925年7月11日

《现代评论》第二卷第31期

《爱国的心》

《洗衣曲》

1925年7月25日

《现代评论》第二卷第33期

《我是中国人》

1925年8月14日

《晨报·副刊》第1250号

《狼狈》

1925年9月19日

《现代评论》第二卷第41期

《闻一多先生的书桌》

1925年9月22日

《晨报·副刊》第1277号

《末日》

1925年12月1日

《晨报七周年纪念增刊》

《秦始皇帝》

《抱怨》

1926年4月1日

《晨报·诗镌》

《欺负着了》

1926年4月15日

《晨报·诗镌》第三号

《死水》

《黄昏》

1926年4月29日

《晨报·诗镌》第五号

《春光》

1926年5月6日

《晨报·诗镌》第六号

《鸟语一送友人南归》

1926年5月13日

《晨报·诗镌》第七号

《诗的格律》

论文

1926年5月27日

《晨报·诗镌》第九号

《诗人的蛮横》

诗歌

1926年6月3日

《晨报·诗镌》第十号

《英译的李太白》

1926年6月24日

《晨报·副刊》第二号

《戏剧的歧途》

论文

1926年7月

《夜歌》

诗歌

1927年5月20日

《时事新报·学灯》

《心跳》

1927年5月21日

《贡献》

1927年5月30日

《荒村》

1927年6月18日

《罪过》

1927年6月23日

《一个观念》

1927年6月25日

《发现》

1927年7月14日

《诗经的性欲观》

论文

1927年7月15日

《收回》

诗歌

1927年7月26日

《什么梦》(修正稿)

1927年9月10日

《时事新报·文艺周刊》第一期

《口供》

1927年9月17日

《时事新报·文艺周刊》第二期

《你莫怨我》

1927年12月3日

《时事新报·文艺周刊》第十二期

《“你指着太阳起誓”》

1928年1月

上海新月书店

《死水》

诗集

1928年4月10日

《新月》第一卷第二号

《答辩》

诗歌

1928年5月10日

《新月》第一卷第三号

《回来》

1928年5月26日

《新月》第一卷第四号

《先拉飞主义》

论文

1928年8月10日

《新月》第一卷第六号

《杜甫》

传记

1929年11月10日

《新月》第二卷第九号

《庄子》

论文

1930年4月10日

《文哲季刊》第一卷第一期

《杜少陵年谱会笺》

1931年1月20日

《诗刊》

《奇迹》

诗歌

1933年5月8日

《清华周刊》第39卷第8期(文史专号)

《岑嘉州交游事辑》

论文

1934年5月1日

《学文》

《匡斋尺牍》

1934年7月1日

《学文》第一卷第三期

《匡斋尺牍》(续)

1935年9月15日

《大公报》“文艺副刊”第九期

《卷耳》

诗歌

1936年1月

《清华学报》第十一卷第一

《离骚解诂》

论文

《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补记》

1937年1月

《清华学报》第十二卷第一期

《诗经新义》

论文

1939年2月26日

《易世报》“星期评论”专栏

《宣传与艺术》

1939年3月14日

《易世报》副刊“读书”栏目第113期

《璞堂杂记》

杂文

1940年10月16日

《国文月刊》第一卷第三期

《乐府诗笺》

论文

1940年10月26日

《国文月刊》第一卷第四期

《乐府诗笺》(续)

1940年11月20日

《怎样读九歌》

1941年1月13日

《中央日报》“人文科学”副刊第二期

《道教精神》

1941年8月22日

《宫体诗的自赎》

1941年12月16日

《国文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

《乐府诗笺》(续)

1942年3月

国民出版社

《楚辞校补》

论著

1942年10月16日

《国文月刊》第一卷第十六期

《乐府诗笺》(续)

论文

1943年7月3日

《生活导报》第三十二期

《端午节的历史教育》

1943年9月1日

《学术季刊》第一卷第三期

《庄子内篇校释》

1943年10月

《中山文化季刊》第一卷第三期

《诗经通义》(召南)

1943年11月13日

《生活导报周年纪念文集》

《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

杂文

1943年12月1日

《当代评论》第四卷第一期

《文学的历史方向》

论文

1944年2月20日

《云南日报》“星期论文”副刊

《复古的空气》

杂文

1944年3月1日

《中央日报》

《家族主义与民族主义》

论文

1944年3月19日

《生活导报》

《说舞》

1944年4月23日

《生活导报》第六十五期

《从宗教论中西风格》

1944年5月16日

《中央日报》“文林”副刊第一期

《九歌校释》

1944年5月25日

《云南日报》“星期论文”副刊

《可怕的冷静》

1945年4月27日

《民主周刊》第一卷第二十期

《五四运动的历史法则》

1945年6月14日

《诗与散文》

《人民的诗人——屈原》

1945年9月3日

《中央日报》“胜利日特刊”

《谨防汉奸合法化》

1946年7月

《最后一次讲演》

演讲稿

译著

时间

名称

原作者

体裁

1919年7月

《台湾一月记》

莫尔斯

文集

1925年8月17日

《沙漠里的星光》

诗歌

1927年10月8日

《樱花》

1927年11月5日

《礼拜四》

1927年12月31日

《春斋兰》

1928年3月

《白朗宁夫人的情诗》(其一)

1928年4月10日

《幽舍的麋鹿》

哈代

1928年6月10日

《情愿》

郝思曼

1929年11月10日

《山花》

(参考资料:

出版图书

闻一多后世纪念

闻一多纪念馆

闻一多纪念馆座落在闻一多的故乡——湖北省浠水县城。纪念馆占地15亩,建设面积2000余平方米,仿古庭院建筑,古典园林环境。展览内容为铜像、序厅、《闻一多生平事迹简史》展、碑廊及其它景点。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3年5月18日闻一多铜像揭幕暨开馆。1998年被确认为“湖北省爱国主义示范基地”,2001年6月连续两年被黄冈市旅游局授予“优秀景点”称号。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点”。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核定为全国重点博物馆 。

闻一多诗歌奖

闻一多诗歌奖由闻一多基金会设立,每年评选一届,旨在“倡导诗意健康人生,为诗的纯粹而努力”,《中国诗歌》杂志每年的12位头条诗人即为当届候选人。因对作品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和高额奖金,该奖项被誉为“中国诗歌界最高年度奖” 。

闻一多全集

2004年5月,湖北人民出版社与闻一多家属代表闻立雕在北京签订了《闻一多全集》重印合同。签约双方表示:为了弘扬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向读者展示闻一多先生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成就,同意重印1993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闻一多全集》。

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4年是闻一多诞辰105周年,中国闻一多研究会、武汉大学文学院、闻一多基金会共同发起了定于8月20至23日在武汉举办的“2004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题一为“闻一多的学术研究与新诗的再考察”,一为“闻一多的生平、思想及其他”。

闻一多补充介绍

  闻一多(1899-1946),又名亦多,辈名家骅,字友三,黄冈巴河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战士和杰出的诗人、学者,中国民盟早期领导人之一。

  一多5岁入私塾,勤学书画,10岁考入武昌两湖师范附属小学。1911年辛亥革命大爆发,他主动剪辫,常以义和团、太平军为内容作画贴于家中。1913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不久,与杨延宝、梁思成组成美术社,并参加清华文学社工作,担任《清华月刊》总编、《清华月报》。“五四”运动时期,他为清华学生会的文书,曾领导同学反对校方削减《清华月刊》经费,还以北京学生代表身份赴上海参加全国 成立大会。1920年7月,发表他的第一首新诗《血岸》,以后相继发表《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诗的音节底研究》、《律诗底研究》、《女神的时代精神》、《女神的地方色彩》等诗论文章。

  1922年,一多回到家乡,与高真女士结婚。新婚那天,花轿抬到门口,他还一心看书;举行婚礼时,不叩头而行鞠躬礼。婚后不久,即赴美国留学,先后在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丹佛阿罗拉多大学美术系学习。后转入纽约艺术学院,致力于诗的研究和创作。写了不少爱国思乡的作品,如《长城下的哀歌》、《我是中国人》、《太阳吟》等。1925年5月,提前1年回到“如花的祖国”。

  回国后担任北京艺术专科(今中央美术学院)教务长,同时在北京大学教授外国文学。1926年任《晨报》副刊。1927年应邓演达的邀请回武汉,在北伐军总政治部负责宣传工作,曾自绘反对军阀的大幅画,悬挂于黄鹤楼(旧址)。同年秋前往上海办新月书店,并任《新月》;旋即赴南京任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回鄂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并出版诗集《死水》。1930年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教授中国文学、英文诗。1932年暑假,应清华大学的聘请,任该校中国文学系教授。1935年,“一二·九”运动发生,他积极投入运动,发表演讲,支持平津学生组成“南下宣传团”深入工厂、农村宣传抗日。

  抗战开始,清华大学迁至长沙,同北大、南开合成联大。是时,一多在随清华师生迁往长沙途中转道回乡。参观当地小学,勉励教师,并捐赠课桌椅100多套及黑板、教具算盘和图书。1938年1月,联大迁往昆明,一多随校南迁,步行3500公里,沿途历尽艰辛,目睹国民党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1943年春,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学习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深刻体会到“严守中立、不闻不问的超然态度,不是受人欺骗,便是自欺欺人,”“是掩饰自身的怯懦,无能和自私”,摆在自己前面的“只一条路--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先后担任云南省民盟支部委员,宣传委员和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主周刊》社社长等职务。

  抗战胜利,一多高兴地剃去为不忘国耻而蓄了8年的髯须,准备以新的姿态迎接和平时期的到来。蒋介石将中国人民重新推入内战的深渊。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特务公然武装镇压在昆明举行的“反对内战,呼吁和平”的爱国-,打死4人,伤20余人,而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污蔑学生为“土匪”。一多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将惨案的-大白于天下,并为死难的四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队伍前列;在为烈士举行葬礼时,他愤怒地说:“我们一定要为死者0……血债一定要用血来偿还!”“一二·一”惨案,把反内战、争民主的运动推向0,而反动派的活动,也更加猖獗。昆明市的中苏友协被查封,进修出版社、昆华图书馆被搜查,特务扬言以40万元的高赏买一多的人头,并给闻的家属投递恐吓信。与此同时,国民党教育部长顾毓秀秉承蒋介石的旨意,以老同学的关系,来信劝告他“收敛”,“勿受共产党利用”,请他赴重庆“共襄大计”;云南省代主席李宗黄则送来一大方牙章,附上优厚报酬,请他雕刻,他均一一断然拒绝。1946年7月11日,传来李公朴先生被特务杀害的噩耗,他立即赶赴云大医院,流着泪水,站在李先生的遗体旁,大声呼叫:“公朴没有死!”“我们要0!”一连几天,他悲痛愤慨 呼号,置生死于度外。有人获得特务要暗杀闻一多的消息,劝他暂时避开,他说:“如果李先生一死,我们的工作就停下来,将何以对死者?何以对人民?”7月15日,昆明市各界人士1000余人,为李公朴先生举行追悼大会。闻一多主持大会,作了他“最后一次讲演”,他坚定地说:“我们要准备象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当天下午,一多在《民主周刊》社举行记者招待会后回家,行至西仓坡宿舍附近时,隐藏的特务分子对他连击数枪,闻一多当即停止了呼吸。

  噩耗传到全国,声讨反动派声援民主战士的电报象雪片一样飞至昆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董必武,分别从延安、南京发来唁电。7月18日,周恩来在上海举行记者招待会,揭露控诉法西斯的无耻暴行,并向国民党当局提交 书。10月4日在上海举行的闻一多先生的追悼会上,邓颖超宣读了周恩来亲自书写的悼词。10月19日,周在上海文化界举行鲁迅逝世十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讲,他在引用鲁迅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时说:“鲁迅、闻一多都是最忠实,最努力的牛,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榜样,在人民面前宣誓:做人民的奴隶,受人民指挥,做一条人民的牛。”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道:“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因为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948年,《闻一多全集》(四卷)出版,郭沫若、朱自清分别作《序》,吴晗写《跋》,叶圣陶为《全集》重印撰写《后记》。20世纪80年代,武汉大学整理出版了十二卷本《闻一多全集》。

  “闻一多”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