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风名人秦兆阳介绍
秦兆阳,作家,先后任《人民文学》小说组组长、《文艺报》执行编委、《人民文学》副主编。
秦兆阳生平介绍
白羊山蜿蜒百里,是团风县回龙山镇最大的山脉。1916年,著名作家、评论家秦兆阳,就诞生在山脚下这个宁静的小湾子———枣树店。
12月的山风透着寒意。看着满山起伏的苍茫松涛,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秦兆阳的一句诗:“参天树为什么要深深扎根,是为了繁茂它绿色的生命。”不过,少年秦兆阳在白羊山的怀抱中勤奋读书时,大概也未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的名字竟会镌刻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
湾子里有一个小池塘,牛儿在塘边悠闲地吃着草。我向70多岁的张春华打听秦兆阳的故居,可巧她正是秦兆阳的侄媳。张春华指着临塘的两层楼房告诉我,秦兆阳当年的故居就在这里。20世纪70年代,房子因年久失修,几近坍塌,他们只好拆掉,盖起了现在的楼房。
秦兆阳幼时在父亲执教的私塾读书,12岁时到汉口求学,1934年考入湖北武昌乡村师范,毕业后在黄州中心小学任教,并开始了他的诗歌和漫画创作。1938年,青年秦兆阳怀着满腔热血,告别了家乡,奔向革命圣地延安。之后几十年,秦兆阳曾有几次来湖北,1985年他思乡情切,带病来汉参加黄鹤楼笔会,并感慨赋诗:“四十余年风月,八千里路云烟。归来双鬓皤然,今夕故乡大变。”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只在1954年回过一次枣树店。张春华至今还记得,那年秦兆阳进村时坐的是两轮推车。
对于秦兆阳的生平事迹,张春华是知道一些的,老伴秦波成常向她谈起这位叔叔。然而在她看来,自家并没有沾上多少名人的光:家里过的日子还有些穷,年过古稀的老伴仍每天挑着剃头担子穿街走巷,儿子则在家种田。张春华说:“大文学家又咋了,可没给我们留下任何东西!”
身为作家和评论家的秦兆阳在物质上是清贫的。但他78年的生命中,却留下了太多值得后人评说的东西。
———秦兆阳一生著述甚丰,代表作品有《女儿的信》《洁白的风帆》《回首当年》《在田野上,前进!》《大地》等大量中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以及《论概念化公式化》《文学探路集》等论文集,诗歌、散文创作也颇有成就。
———提起秦兆阳,人们无法忘记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顶梁柱式的作家的成名作,都是在他当时主持的《人民文学》上发表的,以至于中国文坛长期尊崇秦兆阳式的编辑,认为一名出色的编辑应以培养作家、出版好作品为最高目标。
———1956年,秦兆阳发表了著名论文《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对50年代以来的文艺政策所体现的越来越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提出质疑和反思,在文艺界产生重大影响。他认为在坚持追求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这一现实主义的总原则的前提下,没有必要再对各种“现实主义”作时代的划分。秦兆阳因此受到批判,说他发表这篇文章目的在于暴露社会主义的阴暗面。这和他帮助修改、发表萧也牧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一事,成为他被打为“大右派”的两大罪状。秦兆阳因而在文坛消失了长达22年。
———1979年,秦兆阳“右派”改正后,回到北京,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兼《当代》杂志主编。次年,在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召集的全国文学期刊编辑工作会议上,他列举“文化大革命”对文艺界危害最大最烈的事实,鲜明有力地指出揭露“文革”的罪过和拨乱反正,正是人民的希求、时代的需要。多年后,仍有作家撰文回忆,当时秦兆阳以洪亮的、带有浓重黄冈口音的普通话在大会讲台上一板一字地说道:“真正的歌德派,应该是我们,我们,我们!对于党中央新的方针路线,我们是要做真正的歌德派!我们通过批判来歌颂,通过歌颂来批判!我们歌颂三中全会路线之德、拨乱反正之德、实事求是之德、干部和人民不可扑灭的正气之德、民族生机之德……这也就是思想解放!”
这些观点在今天的文化界、知识界已成为平凡的真理,在那个年代却被视为惊世骇俗的言论。秦兆阳当时说出这样的话,该是拿出了何等的勇气!
秦兆阳基本信息
成就: 1950年发表童话《小燕子万里飞行记》,获1952年儿童文学一等奖。1984年发表著名长篇小说《大地》,获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的首届人民文学奖。
重要事件: 1957年因发表署名何直的论文《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受到批判,被下放到广西柳州工厂劳动。1979年得到平反
代表作品: 短篇小说集《平原上》《幸福》《农村散记》等;中篇小说《女儿的信》;长篇小说《在田野上,前进!》;童话《小燕子万里飞行记》;散文集《黄山失魂记》《风尘漫记》等。
其他信息: 曾在上海的《时代漫画》等刊物上发表漫画,曾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美术
秦兆阳基本介绍
秦兆阳(1916-1994 ),作家。湖北黄冈人。1938年到延安、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入陕北公学、延安鲁艺学习。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教师、冀中区第十分区黎明报社社长、冀中军区前线报社 副社长、《华北文艺》编辑。建国后,历任《文艺报》党务编委,《人民文学》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当代》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和第三、四届理事、著有短篇小说集《农村散记》,长篇小说《在田野上,前进!》《大地》,论文集《文学探路集》。
秦兆阳相关评价
秦兆阳画像涂光群这样评价秦兆阳“他不是徒具虚名,不干实事。他不是等待下属人员给他送复审稿件去,他只在稿件上简单地批上“用”或“不用”一两个字。他有一种直接到堆积如山的无名作者来稿中去寻找佳作,发现人才的乐趣。秦兆阳就是这样的主编。”
“秦兆阳人很质朴,不喜欢虚的浮的花的不实在的东西;和他在一起,心情特放松,他愿意听你讲话;别看他平常沉默寡言,其实内心特别有激情,只要看到好稿子,一下子就会激动起来,不管不顾的。”
秦兆阳著作书目
秦兆阳作品平原上(短篇小说集)1949,天下
小燕子万里飞行记(童话)1950,少儿
幸福(短篇小说集)1951,人文
论概念化公式化(理论)1953,人文
聪明勇敢的张小明(小说)1954,少儿
农村散记(短篇小说集)1954,人文
在田野上,前进!(长篇小说)1956,作家
一封拾到的信(短篇小说集)1979,人文
女儿的信(中篇小说)1980,百花
秦兆阳小说选 1982,四川人民
文学探路集(理论)1984,人文
大地(长篇小说)1984,人文
黄山失魂记(散文集)1987,文化艺术
风尘漫记(散文集)1987,长江 [5]
秦兆阳补充介绍
秦兆阳(1916~1994),回龙山镇林家大塆枣树店人。
其幼时家境贫困,祖父、父亲均以教私塾养家糊口。他5岁随父就读,爱文好画。1927年“七·一五”-政变时,当地地主秦-散布其父勾结共产党,其父遂到汉口谋生,次年全家迁往汉口。他考入汉口市立第七完全小学插班读四年级,1930年毕业,其父逝世。1931年考入汉口市立第一中学,得二舅父资助读到初中毕业。1934年上半年在崇阳县政府当文书,夏季考入武昌乡村师范。其间即在上海《时代漫画》以及《武汉日报》和《新华日报》上发表漫画、散文、诗歌,其中长诗《长城》、《祖先的开拓》、《松花江的巨涛怒吼了》等抗战诗歌,较有影响。1937年乡村师范毕业,应聘在黄州中心小学任教。1938年春,中共黄冈中心县委书记刘西尧在该校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受期影响,他开始阅读列宁著作和《八一宣言》、《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并参加党领导的抗日宣传工作。同年8月赴陕甘宁边区参加革命。曾在陕北公学分校和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开始在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石印的《除奸画报》,后到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担任美术教员。1943年秋至1947年,先后任冀中第十地委《黎明报》社社长和冀中军区《前线报》社副社长。1948年担任《华北文艺》。1949年4月进北京,任《人民文学》小说组组长,1955年任《文艺报》执行编委,1956年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主持《人民文学》工作。1958年7月被错划为 ,下放广西劳动。1979年3月平反,调回北京,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兼《当代》杂志主编。在第三次作家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1984年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同年辞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继续任《当代》主编。1994年在北京逝世。
秦兆阳自幼有“板大先生”之称,自称具“呆气”、“怪气”。毕生从事工作,工作之余,创作甚多。1951年出版童话《小燕子万里飞行记》获全国妇联举办的儿童文学一等奖;1956年出版长篇小说《在田野上,前进!》,被译为朝鲜文;1957年出版《农村散记》,被译为英、法、德文。平反以后,又先后出版散文集《黄山失魂记》、《风尘漫记》及自传《回首当年》等。
回龙山镇 回龙山镇地处东经114°54′至115°06′,北纬30°34′至30°4O′,位于黄冈市团风县东南部。东西横宽98公里,南北纵长11.2公里,区域面积64.78平方公里,辖25个村,一个居委会,人口34万余。这里紧靠长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热量富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是农作物生长的多宜地区,年平均光照2082小时,平均气温167℃,平均雨量1……
“秦兆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