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扬州市名人>高邮市名人

秦观

秦观人物照片

高邮名人秦观介绍

宋朝词人,婉约派一代词宗
北宋文学家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别号邗沟居士,高邮军武宁乡左厢里(今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少游村)人。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见赏于王安石。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元祐初,因苏轼荐,任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1094年),坐元祐党籍,出通判杭州。又被劾以“影附苏轼,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继迭遭贬谪,编管雷州。元符三年(1100年),复命为宣德郎,放还横州,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

秦观善诗赋策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尤工词,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 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作有《淮海词》三卷100多首,宋诗十四卷430多首,散文三十卷共250多篇。著有《淮海集》40卷、《劝善录》、《逆旅集》等。

秦观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皇祐元年(1049年)十二月,秦观出生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秦观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今镇江)各地。

熙宁元年(1068年),秦观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灾的惨状,创作了《浮山堰赋》《郭子仪单骑见虏赋》。

拜谒苏轼

熙宁十年(1078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前往拜谒,写诗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别子瞻学士》)。次年,他应苏轼之请写了一篇《黄楼赋》,苏轼称赞他“有屈(原)、宋(玉)才”。在此期间,秦观与苏轼同游无锡、吴江、湖州、会稽各地,结下了友谊。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开始发奋读书,积极准备参加科考;可是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苏轼为之抱屈,并做诗写信予以劝勉。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王安石也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似鲍、谢”。在两位文坛前辈的鼓励、称许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

初入官场

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

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元祐五年(1090年),秦观由范纯仁引荐,得以回京任秘书省正字。

元祐六年(1091年),秦观因“洛党”贾易诋其"不检"而罢去正字。接二连三的政治迫害,使得秦观大受打击,对政治开始灰心,且有退隐之意。

元祐七年(1092年),苏轼自扬州召还,进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秦观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京城任职的数年里,秦观得与师友时相过从。

旧党遭贬

绍圣元年(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亲政后,“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新党人士章惇、蔡京上台,苏轼、秦观等人一同遭贬。秦观被贬杭州通判,旋贬处州酒监税、后又移至郴州、横州编管,不断南迁。

元符元年(1098年)秋,贬到海康。这是秦观贬谪生涯的最后一站。也就在雷州,秦观走过了他人生最后三年时间。同年初冬,秦观的恩师苏东坡在海南岛昌化军(今海南儋县中和镇),遇赦北归途经雷州,两人相见,恍如梦寐。看了秦观的诗,苏东坡感慨万千。苏东坡走后,秦观的心境也放松了不少,他多次到乡民中体察他们的疾苦,观摩当地的风俗。

晚年生活

元符二年(1099年),秦观年事已高, 身处雷州,自做《挽词》。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政坛局势变动,迁臣多被召回。秦观也复命宣德郎,放还横州。至藤州(今广西藤县),游光华亭,秦观口渴想要喝水,等人送水至,他面含微笑地看着,就此去世。

秦观轶事典故

洞房三难

宋嘉佑年间,秦观在拜访苏轼时,被聪明可爱的苏小妹吸引住了。苏小妹不但精通诗词歌赋,而且联对、针线女红无一不精,只是在“三苏”的光耀下传世之作不多,鲜为人知。秦观对苏小妹一见钟情,决意将一生的痴情尽付于小妹,以求佳偶天成。 在一个帘卷西风、菊绽东篱的深秋季节,秦少游与苏小妹这一对有情人终于走进了古往今来演绎了无数绝唱的婚姻殿堂——洞房,而他们又在这里继续演绎着承接历史的经典故事。

后经考证,苏轼仅有三个姐姐,苏小妹是虚构人物,秦观的夫人也是徐文美而非苏轼的姐妹,因此“三难”为坊间编造的美好故事罢了。

梦中题诗

秦观被贬雷州时,据说曾在海康宫亭庙下,梦见天女拿一幅维摩画像让他写赞,秦观笃信佛教,于是题道:“竺仪华梦,瘴面囚首。口虽不言,十分似九。应笑荫覆大千作狮子吼,不如搏取妙喜似陶家手。”醒来后,就把这段话记录下来。宋僧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说,自己在天宁寺,还亲眼从和尚戒禅那里看到这幅字,正是秦观的笔迹。清潘永因所编《宋稗类钞》也提到真迹在雷州天宁寺。

秦观历史评价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其诗)清新似鲍、谢。

北宋文学家苏轼:有屈、宋才。

北宋文学家陈师道:①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迨也。②苏明允不能诗,欧阳永叔不能赋。曾子固短于韵语,黄鲁直短于散语。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后山诗话》)

北宋文学家晁说之:纯夫撰《宣仁太后发引曲》,命少游制其一,至史院出示同官。文潜曰:“内翰所作,烈文曰昊天,有成命之诗也。少游直似柳三变。”少游色变。(《晁氏客语》)

北宋文学家王直方: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云:“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王直方诗话》)

北宋诗僧惠洪:东坡初未识秦少游,少游知其将复过维扬,作坡笔语题壁于一山中寺。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及见孙莘老,出少游诗词数百篇,读之,乃叹曰:“向书壁者,岂此郎邪?”(《冷斋夜话》)

宋代文学家王灼:张子野、秦少游,俊逸精妙。少游屡困京洛,故疏荡之风不除。(《碧鸡漫志》卷二)

宋代政治家李纲:少游诗字婉美萧散,如晋宋间人,自有一种风流,所乏者骨格尔。然要是一时才者。(《秦少游所书诗词跋尾》)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词论》)

宋代诗论家苏籀:东阿豆萁之敏,子敬蚕种之墨,渊明闲情之赋,三公度曲,与此何远?尝窃评之:黄太史纤秾精稳,体趣天出,简切流美,能中之能,投弃锜斧,有佩玉之雍容。秦校理落尽畦畛,天心月协,逸格超绝,妙中之妙,议者谓前无伦而后无继。晁南宫平处言近文缓,高处新规胜致,朱弦三叹,斐丽音旨,自成一种姿致。概考其才识,皆内重而外物轻,淳至旷达,学无所遗。水镜寓象,谢遣势利,湔祓陈俚,发为新雅。有谓:寓言罕能名之,三公同相照,并驾而驰声,称彰灼于天下,斯文经纬乎?……三公之词,非专玩而独鉴者,实四海九州有识之士其焉。(《书三学士长短句新集后》)

南宋文学家胡仔:无己称:“今代词人,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迨也。”无咎称:“鲁直词不是当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二公在当时,品题不同如此。自今观之,鲁直词亦有佳者,第无多酋耳。少游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二公之言,殊过誉也。(《苕溪渔隐丛话》)

金末文学家元好问评秦观诗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一)

南宋词人张炎: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词源》卷下)

南宋诗论家敖陶孙: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诗评》)

元代脱脱:①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②观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宋史》)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秦少游当时自以诗文重,今被乐府家推做渠帅,世遂寡称。(《诗薮·杂编》卷五)

明代诗文家张綖: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

明末清初诗人王士祯: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高邮雨泊》)

清代学者郭麐:①词之为体,大略有四:风流华美,浑然天成,如美人临妆,却扇一顾,《花间》诸人是也,晏元献、欧阳永叔诸人继之;施朱傅粉,学步习容,如宫女题红,含情幽艳,秦、周、贺、晁诸人是也;柳七则靡曼近俗矣;姜、张诸子,一洗华靡,独标清绮,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入其境者,疑有仙灵,闻其声者,人人自远。(《灵芬馆词话》)②词家者流,其源出于《国风》,其本沿于齐梁。自太白以至五季,非儿女之情不道也。宋立乐府,用于庆赏饮宴,于是周秦以绮靡为宗,史柳以华缛相尚,而体一变。(《无声诗馆词序》)

清代文学家吴衡照:苏之大,张之秀,柳之艳,秦之韵,周之圆融,南宋诸老,何以尚兹。(《莲子居词话》)

清代词论家周济:少游最和婉醇正,稍逊清真者辣耳。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宋四家词选》序论)

清代文学家董士锡:少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少游词有小晏之妍,其幽趣则过之。秦少游词,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东坡词雄姿逸气,高轶古人,且称少游为词手。山谷倾倒于少游《千秋岁》词“落红万点愁如海”之句,至不敢和。要其他词之妙,似此者岂少哉?(《艺概》卷四)

清末词人谭献:淮海在北宋,如唐之刘文房。(《复堂词话》)

清末民国学者冯煦:①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蒿庵词论》) ②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昔张天如论相如之赋云:“他人之赋,赋才也;长卿,赋心也。”予于少游之词亦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虽子瞻之明俊,耆卿之幽秀;犹若有瞠乎后者,况其下耶?(《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清代词论家陈廷焯:①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多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后人动称秦、柳,柳之视秦,为之奴隶而不足者,何可相提并论哉!②唐、五代词,不可及处,正在沈郁。宋词不尽沈郁,然如子野、少游、美成、白石、碧山、梅溪诸家,未有不沈郁者。③东坡、少游,皆是情馀于词;耆卿乃辞馀于情,解人自辨之。④秦七、黄九,并重当时,然黄之视秦,奚啻碔砆之于美玉!词贵缠绵,贵忠爱,贵沈郁。黄之鄙俚者无论矣;即以其高者而论,亦不过于倔强中见姿态耳。⑤少游名作甚多,而俚词亦不少,去取不可不慎。⑥“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此亦似是而非,不关痛痒语也。诚能本诸忠厚,而出以沈郁,豪放亦可,婉约亦可;否则豪放嫌其粗疏,婉约又病其纤弱矣。⑦少游、美成,词坛领袖也。所可议者,好作艳语,不免于俚耳。故大雅一席,终让碧山。⑧词法莫密于清真,词理莫深于少游,词笔莫超于白石,词品莫高于碧山,皆圣于词者。⑨《宋七家词选》甚精,若更以淮海易草窗,则毫发无遗憾矣。⑩《莲子居词话》云:“苏之大,张之秀,柳之艳,秦之韵,周之圆融,南宋诸老,何以尚兹。”此论殊属浅陋。谓北宋不让南宋则可,而以秀艳等字尊北宋则不可。如徒曰秀艳圆融而已,则北宋岂但不及南宋,并不及金元矣。至以耆卿与苏张周秦并称,而不数方回,亦为无识。又以秀字目子野,韵字目少游,圆融目美成,皆属不切。且以大字目东坡,艳字目耆卿,亦不甚确。大抵北宋之词,周、秦两家,皆极顿挫沈郁之妙,而少游托兴尤深,美成规模较大,此周、秦之异同也。(《白雨斋词话》)

清末民国词人况周颐:有宋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斗山。黄山谷、秦观、晁无咎,皆长公之客也。山谷、无咎皆工倚声,体格于长公为近。惟少游自辟蹊径,卓然名家。盖其天分高,故能抽秘骋妍于寻常擩染之外,而其所以契合长公者独深。张文潜赠李德载诗,有云:“秦文倩丽舒桃李。”彼所谓文,固指一切文字而言。若以其词论,直是初日芙蓉,晓风杨柳。倩丽之桃李,容犹当之有愧色焉。王晦叔《碧鸡漫志》云:“黄、晁二家词,皆学坡公,得其七八。”而于少游独称其“俊逸精妙”,与张子野并论,不言其学坡公,可谓知少游者矣。(《蕙风词话》卷二)

中国近现代诗人夏敬观:少游词清丽婉约,辞情相称,诵之回肠荡气,自是词中上品。比之山谷,诗不及远甚,词则过之。盖山谷是东坡一派,少游则纯乎词人之词也。东坡尝讥少游:“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少游学柳,岂用讳言?稍加以坡,便成为少游词。学者细玩,当不易吾言也。(《吷庵手校淮海词跋》)

清末民国学者王国维:①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②词之最工者,实推后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而前此温、韦,后此姜、吴,皆不与焉。(《人间词话》)

中国近现代词学家赵尊岳:淮海即好丽字,触目琳琅,如“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一“映”,一“低按”,一“小”字,已经驱使质实为疏秀,人见其风度矣。(《填词丛话》卷一)

秦观主要作品

从宋刻本看,《淮海集》前后集共四十九卷,其中只有三卷是词,其余赋一卷、诗十四卷、挽词一卷《以上为韵文》,而以文为最多,共三十卷。

《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沁园春》《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八六子·倚危亭》《风流子》《梦扬州》《雨中花》《一丛花》《鼓笛慢》《促拍满路花》《长相思》《满庭芳·山抹微云》《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满园花》《迎春乐》《菩萨蛮》《木兰花》《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蝶恋花》《一落索》《丑奴儿》《南乡子》《醉桃源》《河传》《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满庭芳·晓色云开》《桃源忆故人》《好事近·梦中作》《虞美人·高城望断尘如雾》《点绛唇·醉漾轻舟》《品令》《南歌子·香墨弯弯画》《临江仙》《好事近》《玉楼春》、《南乡子》《临江仙》《渔家傲》《行香子·树绕村庄》《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何满子》《忆秦娥》、《风入松》《满江红》《碧芙蓉》《念奴娇》《满庭芳·碧水惊秋》《解语花》《玉烛新》《水龙吟》《石州慢》《喜迁莺》《风流子》《沁园》《摸鱼儿》《兰陵王》。

《赠女冠畅师》《秋日》《纳凉》《春日》《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泗州东城晚望》《金山晚望》。

《和陶渊明归去来辞》《龙井题名记》《游龙井记》《精骑集(序)》。

合集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著录《淮海集》40卷、《后集》6卷、《长短句》3卷;卷二十一著录《淮海词》1卷。《淮海集》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四部备要》本。南宋长沙所刻《百家词》本《淮海词》已不可见。今存在有《淮海词》1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词》刊本。又《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本、朱祖谋《疆村丛书》本、北平图书馆影印宋本、叶恭绰影宋校本、龙榆生点校《苏门四学士词》本。

兵法

秦观著有系列谈兵之作:《将帅》《奇兵》《辩士》《谋主》《兵法》《边防上中下》《李陵论》《王朴论》等。

此外,秦观精研《孙子兵法》而能不拘囿于《孙子兵法》,论兵重“谋主”、“辩士”,撰成专篇论述,视之为“胜败之枢机”,弥补前代兵家的缺略。

农桑

《蚕书》虽不满千字,却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农桑之文,对保留中国古代养蚕资料,普及养蚕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秦观后世纪念

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

如浙江杭州的秦观祠,丽水的秦观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秦观祠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据秦氏老者回忆:祠在洛阳河西西巷门外,前后三进,每进五盈,东西两边有厢房。前进大门有”秦淮海先生祠“门额,中进为“顺德堂”,后进有“整齐严肃”匾额,正中供奉秦观牌位,左右配祀秦观的儿子秦湛(处度)和五世孙秦宗贤(思齐)的牌位。庭院内“桐荫如盖,松柏敷荣”。抗日战争期间,祠大部地废。解放后,建为粮库,现仅存后进一带及两边厢房。

淮海亭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文化宫院内,壁间嵌有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秦观祠碑记》石碑一块,有《秦淮海先生遗像》雕塑,内有刻石盈联:“策论济时艰词宗誉满三千界,江淮存世泽学士风流九百年”,为洛阳人文景观之一。

墓址

秦观去世不久,墓即由高邮迁葬至惠山南坡蔡龙山。1986年7月,秦观墓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月,秦观墓被列为江苏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学术会议

1986年秋,中国学者齐集秦观故里高邮,举行了秦观学术讨论会。

扫墓活动

2015年4月18日到19日,由中华秦观宗亲联谊会、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秦氏分会组织的中华秦观宗亲联谊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先祖秦观逝世915周年扫墓活动在位于无锡惠山二茅峰的秦观墓地举行。

秦观补充介绍

  秦观(1049~1100) 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时丧父,侍母家居,借书苦读,研习文词。个性豪隽,喜读兵书。神宗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作《黄楼赋》,赋成,苏轼誉为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自编诗文集10卷,名为《淮海闲居集》。同年苏轼向王安石推荐他的诗,安石赞为清新似鲍谢。元丰八年,秦观登进士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哲宗元□元年(1086),苏轼以贤良方正荐之于朝,为嫉妒他的人所阻,没有赴任。元□三年,应制科考试,进策论,为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后迁正字,并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 元年(1094),元□旧党受打击,秦观因为与苏轼兄弟的关系被列为旧党,出为杭州通判,继而贬监处州酒税。三年,又被 罗织罪名,削秩徙郴州,随后又贬横州。元符二年(1099),再贬至雷州。次年徽宗即位后,秦观始得以复职北还,但不幸他中途逝世于藤州。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四学士中他最受苏轼爱重。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即负盛名,如陈师道《后山诗话》誉之为当代词手,叶梦得《避暑录话》则说秦观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他是北宋以后几百年被视为词坛第一流的正宗婉约作家。秦词以描写男女恋情和哀叹本人不幸身世为主,感伤色彩较为浓重。他极善于把男女的思恋怀想、悲欢离合之情,同个人的坎坷际遇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含蓄的手法、淡雅的语言,通过柔婉的乐律、幽冷的场景、鲜明新颖的形象,抒发出来,达到情韵兼胜,回味无穷。清人周济说秦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词选》),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言的。所作〔满庭芳〕山抹微云,把离情放在一个凄迷幽暗的特定环境中来抒写,以素描笔法勾勒景物,以抒 彩很浓的感慨之语,绘出了一幅精巧工致、情韵兼胜的送别画图。此外如〔望海潮〕梅英疏淡、〔水龙吟〕小楼连远横空、〔八六子〕倚危亭、〔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等名作,哀感顽艳,幽婉动人,都是辞情相称的本色词。它们承继了柳永的家数,但又与柳永的俚俗、白描与讲求铺叙曼衍不同,而主要以秀丽含蓄取胜。

  秦观(1049一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北宋高邮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秦观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等,为宋“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元丰元年(1078年),秦赴京应试,路过徐州拜访苏轼,秦观作《黄楼赋》,苏轼以为秦观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秦龙图墓”几个大字。高邮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秦观”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