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名人吕大森介绍
吕大森(1881年—1930年),字槐庭,号怀天,土家族,湖北建始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897年考中秀才,同年入湖北武备学堂,后倾向革命,与宋教仁、胡瑛等人在湖北武昌创建科学补习所,策划响应华兴会组织的长沙起义,起义失败后在施南成立天锡会,后又返回建始组织起义,失败后逃到宣恩;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策动施南管带反正;1913年参加讨袁,被捕入狱,袁世凯病死后方获释,后长期居住在乡,1927年去安庆养病;1930年到杭州投靠张难先,由于受到冷落,激愤之余欲自尽,后染病,1930年11月在杭州病逝,安葬于西湖宝俶塔。
吕大森人物生平
吕大森(1881~1930年),字槐庭,号怀天。湖北建始猫儿人。土家族。性情豪放,顾有胆识。从小应童子试为县学生。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秀才。同年到武昌湖北武备学堂读书,受民主思潮影响。1903年清俄签订密约后,鼓动同学于5月13日在曾公祠开会,发表演说,揭露沙俄对华野心,痛斤清廷失策,陈词激昂,轰动三镇,声誉大起。参加花园山机关活动,与朱和中等创办乐群印刷社,翻印《警世钟》、《猛回头》等书籍,鼓吹反清革命。
1904年6月,吕大森与宋教仁、刘静庵、朱元成、曹亚伯、胡瑛、张难先等在武昌发起成立了湖北地区最早的反清革命组织——科学补习所。该组织以补习文化、研究科学为名义,以光复汉族、反对满清为宗旨,吕大森被推为所长,带头捐50银元作为开办经费。不久,黄兴、陈天华等人在湖南密谋举事,以“华兴会”的名义邀胡瑛赴湖南参加会议。当时,武备学堂已并入武昌高等学校,吕大森毅然申请退学,与胡瑛于1904年6月秘密赴长沙。在洞庭湖舟中,吕作有“此行好借长风便,鼓起人间革命潮”的诗句。
抵长沙后,吕、胡在黄兴家中,言及两省组织合并事宜,黄兴大喜;6月17日开会,便决定将湘鄂两省的反清组织统一合并为华兴会,黄兴为总理,吕大森为四川及湖北施南分部总理,胡瑛为湖北分部总理,并决定在当年10月慈禧太后70寿辰时分头起义。
吕大森返湖北后,为策应长沙起义,与康建堂回施南发展反清组织,积蓄反清力量。后因长沙起义失败,张之洞下令搜捕补习所成员,吕大森遭通缉,活动转入地下。局势稍缓,吕大森与刘静庵取得联系,在施南成立了反清秘密组织——天锡会,为日知会联络机关;不料,天锡会活动被施南府署探悉,吕大森只得潜回建始老家。
在建始,吕联络士绅意图组织武装暴动,以配合施南反正;在下坝观朱纯武家开会时,被办案的县衙吏肖焕然觉察告密,季廷辉等5人被县府诱杀;吕大森带领已掌握的武装力量从建始县城沿猫儿坪撤向恩施方向,在恩建交界的梭步垭据关与追兵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利;于是,吕再遭通缉,乃改名吕怀天潜于吕姓族大人多的宣恩居士街,以私塾先生的身份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以待时机。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共进会代表向炳昆(来凤人)奉命回到施南,吕大森即与向炳昆一道在恩施所属八县运动会党,策动驻施南的清军各营响应起事;吕先与向炳焜等人联名写信给李汝魁,后又亲自与李面谈,晓以建立共和之大义,终于促使以李汝魁为首的施南驻军于1911年10月28日(宣统三年农历九月初七),宣布易帜反正,数日内,施鹤7属县亦全部易帜。
不久,原驻施南的宜防营第一营管带陈金瑞(自称是明代后裔改名朱扬武),杀了李汝魁而篡夺了施南驻军的领导权,接着又杀了革命党人、民政使康代裕。施南反清易帜的革命党人全部逃到外地,吕大森亦被迫东下武昌,后赴烟台投奔山东省都督胡瑛,为其幕僚。
1912年,南北议和后,胡瑛被解除职务,吕大森流落上海;在上海,吕大森鼓动并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江苏都督程德全为讨好袁世凯,将吕逮捕入狱。直至袁世凯死后方才出狱。
1919年,吕大森回到建始,1920年,驻建始的靖国军又以“通北”(北洋军阀政府)嫌疑将他逮捕入狱,后被保释回家守服。吕在服丧期间回顾坎坷革命路,悲愤万分,在其母亲的墓碑上写下一首催人泪下的诗:“我于定省久母亏,幼学壮行离萱帏。题起春露秋霜事,惨将墨泪洒遗碑。”
吕大森在家居丧两年后,1921年再次去武汉。时值湖北各界发起驱逐都督王占元运动,吕大森亦积极投身其中。驱王运动失败,王占元大捕进步党人,吕大森被囚于武昌狱中。
王占元被革职后,吕大森才获自由,1927年9月,吕到安庆养病时,回首其一生的坎坷遭遇,乃作《放歌行》一诗:“毕生心志百未偿,一蹶再蹶仍能起” ,以泄忿怀。他的好友张难先读后感叹“其凄惨悲愤之情,不忍卒读”。
1930年,张难先出任国民政府浙江省主席,吕大森病愈后即赴浙江杭州,意欲张难先能给他安排适当位置以展抱负,不料张难先一时难有合适的职务安排。
吕俳徊于客栈中,给张赋七律一首:“沧海洪流久共经,廿年旧朋半凋零。欺人未老头先白,怜我为君眼独青。路太崎岖难着足,交深尔汝竟忘形。几回欲唱南山调,不遇知音孰肯听?”吕大森嗟叹世途坎坷,自己矢志革命,抛家离子,空有壮志,报国无门。
不久,在张难先的一次宴请间,他激愤中忽从客座中以头猛撞门窗,致玻璃破碎,当场血流如注;此后,他便一病不起,于1930年(一说1931年11月) 客死杭州,时年49岁。
张难先对吕大森之死深为惋惜,亲自为其办理丧事,吕大森遗体因路途遥远未能归葬故里,便葬于杭州西湖宝俶塔下。
吕大森人物简介
吕大森(1881—1930年),湖北建始人,曾考取秀才,后入湖北武备学堂,投身革命。
1903年4月,湖北革命党人和爱国学生为响应上海“拒俄大会”通电,发起抗俄运动,吕大森痛斥朝廷腐败,抗俄无能,他组织成立群乐印刷社,翻印出版《警世钟》、《猛回头》等革命书籍;次年4月,与刘静庵等人又在武昌倡办科学补习所,以此反清救国;不久,黄兴、陈天华等人以华兴会名义,邀胡瑛赴湘会商两省革命组织合并,以备举行长沙起义;吕大森毅然退学,与胡瑛于同年6月赴长沙,在黄兴家商定湘鄂两省革命组织合并为华兴公司,推黄为总理,吕为川省及施南分部总理,胡为湖北分部总理,决定起义。
返鄂后,吕大森为策应起义,便和康建堂回到施南,以运动会党,后因起义失败,武昌科学补习所被查处,他在恩施转入地下,但他经与刘静庵联系,在恩施成立起天锡会,组织武装起义,却又被细作探知,他带领这支武装,后在梭布垭与官军激战,因寡不敌众而败,为躲避通缉,隐蔽宣恩。
武昌起义后,吕大森策动驻军各营响应,终于迫使以李汝魁为首的施南驻军及施鹤七属易帜反正。次年南北议和,胡被解职,他又流居上海,鼓动并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江苏都督程德全将他逮捕入狱,直到袁氏死后才被释放。
1919年他回到建始,靖国军却以他有通北京政府之嫌,也把他打入牢狱,后经取保才获释;在家居丧两年后,他又于1922年去武昌投身革命,却因参与驱逐王占元活动再度被捕入狱,后获释。
因感投身革命,屡遭挫折,自此忧愤成疾;后来张难先任浙江省主席,吕大森为展抱负,急忙赴杭州相投,可仍郁郁不得志,1930年冬病逝于杭州。
吕大森人物评价
张难先主持吕大森的追悼会时,在悼词中评价吕大森:“人咸以伟器目之,殊未料亡命幽禁,长度愁苦生活,致年未盈五十即丧志以毁。坎均数十年,其主张正义之心丝毫不少回屈,诚子兴氏所谓豪杰之士欤!”
吕大森补充介绍
吕大森(1881—1930),字槐廷,号怀天,土家族,湖北建始人,辛亥革命志士。
吕大森自幼聪明伶俐,具有出奇的记忆力,4岁入猫儿坪私塾,并兼学拳脚,性情豪放,颇有胆识,喜看《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历史上的英杰甚为倾慕,曾作“松风淋雨朝磨剑,竹月当窗夜读书”的联句以自勉。一次,塾师出联“欲栽大树柱日月”,他便以“愿做鸿鹄弄风雨”相对。
他12岁时考中童生,16岁时中秀才,继入湖北武备学堂读书。在该校受民主思潮影响,开始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
1903年4月,沙俄拒不执行从东北撤兵条约,反而增派军队,向清政府提出侵占我国东北等七项无理要求。武汉革命人士和爱国学生在上海“拒俄大会”通电影响下发起拒俄运动,聚集在武汉曾公祠举行拒俄大会。
吕大森与同学朱和中作为学生代表先后上台演说,揭露沙俄野心,痛斥清廷失策,陈词激昂,轰动一时。吕大森自此崭露头角,常出入于花园山反清革命机关,致力于革命活动。
不久,吕大森与朱和中等又共创乐群印刷社,翻印《警世钟》、《猛回头》等进步书籍,大张旗鼓地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转战湘鄂
1904年6月,吕大森与宋教仁、刘静庵、朱元成、曹亚伯、胡瑛、张难先等在武昌发起成立了湖北地区最早的反清革命组织——科学补习所。该组织以补习文化、研究科学为名义,以光复汉族、反对满清为宗旨,吕大森被推为所长,带头捐50银元作为开办经费。不久,黄兴、陈天华等人在湖南密谋举事,以“华兴会”的名义邀胡瑛赴湖南参加会议。当时,武备学堂已并入武昌高等学校,吕大森毅然申请退学,与胡瑛于1904年6月秘密赴长沙。在洞庭湖舟中,吕作有“此行好借长风便,鼓起人间革命潮”的诗句。
抵长沙后,吕、胡在黄兴家中,言及两省组织合并事宜,黄兴大喜;6月17日开会,便决定将湘鄂两省的反清组织统一合并为华兴会,黄兴为总理,吕大森为四川及湖北施南分部总理,胡瑛为湖北分部总理,并决定在当年10月慈禧太后70寿辰时分头起义。
吕大森返湖北后,为策应长沙起义,与康建堂回施南发展反清组织,积蓄反清力量。后因长沙起义失败,张之洞下令搜捕补习所成员,吕大森遭通缉,活动转入地下。局势稍缓,吕大森与刘静庵取得联系,在施南成立了反清秘密组织——天锡会,为日知会联络机关;不料,天锡会活动被施南府署探悉,吕大森只得潜回建始老家。
在建始,吕联络士绅意图组织武装暴-动,以配合施南反正;在下坝观朱纯武家开会时,被办案的县衙吏肖焕然觉察告密,季廷辉等5人被县府诱杀;吕大森带领已掌握的武装力量从建始县城沿猫儿坪撤向恩施方向,在恩建交界的梭步垭据关与追兵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利;于是,吕再遭通缉,乃改名吕怀天潜于吕姓族大人多的宣恩居士街,以私塾先生的身份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以待时机。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共进会代表向炳昆(来凤人)奉命回到施南,吕大森即与向炳昆一道在恩施所属八县运动会党,策动驻施南的清军各营响应起事;吕先与向炳焜等人联名写信给李汝魁,后又亲自与李面谈,晓以建立共和之大义,终于促使以李汝魁为首的施南驻军于1911年10月28日(宣统三年农历九月初七),宣布易帜反正,数日内,施鹤7属县亦全部易帜。
不久,原驻施南的宜防营第一营管带陈金瑞(自称是明代后裔改名朱扬武),杀了李汝魁而篡夺了施南驻军的领导权,接着又杀了革命党人、民政使康代裕。施南反清易帜的革命党人全部逃到外地,吕大森亦被迫东下武昌,后赴烟台投奔山东省都督胡瑛,为其幕僚。
壮志未酬
1912年,南北议和后,胡瑛被解除职务,吕大森流落上海;在上海,吕大森鼓动并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江苏都督程德全为讨好袁世凯,将吕逮捕入狱。直至袁世凯死后方才出狱。
1919年,吕大森回到建始,1920年,驻建始的靖国军又以“通北”(北洋军阀政府)嫌疑将他逮捕入狱,后被保释回家守服。吕在服丧期间回顾坎坷革命路,悲愤万分,在其母亲的墓碑上写下一首催人泪下的诗:“我于定省久母亏,幼学壮行离萱帏。题起春露秋霜事,惨将墨泪洒遗碑。”
吕大森在家居丧两年后,1921年再次去武汉。时值湖北各界发起驱逐都督王占元运动,吕大森亦积极投身其中。驱王运动失败,王占元大捕进步党人,吕大森被囚于武昌狱中。
王占元被革职后,吕大森才获自由,1927年9月,吕到安庆养病时,回首其一生的坎坷遭遇,乃作《放歌行》一诗:“毕生心志百未偿,一蹶再蹶仍能起” ,以泄忿怀。他的好友张难先读后感叹“其凄惨悲愤之情,不忍卒读”。
忧愤辞世
1930年,张难先出任国民政府浙江省主席,吕大森病愈后即赴浙江杭州,意欲张难先能给他安排适当位置以展抱负,不料张难先一时难有合适的职务安排。
吕俳徊于客栈中,给张赋七律一首:“沧海洪流久共经,廿年旧朋半凋零。欺人未老头先白,怜我为君眼独青。路太崎岖难着足,交深尔汝竟忘形。几回欲唱南山调,不遇知音孰肯听?”吕大森嗟叹世途坎坷,自己矢志革命,抛家离子,空有壮志,报国无门。
不久,在张难先的一次宴请间,他激愤中忽从客座中以头猛撞门窗,致玻璃破碎,当场血流如注;此后,他便一病不起,于1930年(一说1931年11月) 客死杭州,时年49岁。
张难先对吕大森之死深为惋惜,亲自为其办理丧事,吕大森遗体因路途遥远未能归葬故里,便葬于杭州西湖宝俶塔下。
人物评价
吕大森是湖北近现代民主革命斗争史上较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一生推崇孙中山学说,为革命而呐喊奔劳,无奈屡受挫折,壮志难酬,最终抱病含忧而客死他乡。
张难先在悼念吕大森时言:“吕大森喜吟咏,倜傥负奇气。人成以伟器目之,殊未料亡命幽禁,长度苦愁生活。至年未五十即赍志以殁。坎坷数十年,其主张正义之心,丝毫不稍回屈。诚子兴氏谓豪杰之士欤!”
“吕大森”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