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香港特别行政区名人>

董小明

董小明人物照片

香港名人董小明介绍

中国黑龙家籍画家、艺术策划人

董小明,男,1948年5月,黑龙江人,1978年8月入党,1968年12月参加工作,中专学历(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一级美术师。现任省文联第五届兼职副主席,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长期从事美术创作、艺术策划和组织工作。入选全国美术展览的作品逾20余件,多次在国内获奖。有同名人物。

董小明人物经历

董小明,1948年生于香港,自幼学画,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和版画系。画家、艺术策划人。

1985年第四届全国美代会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任中国美协书记处书记。主持全国美术展览和艺术委员会,历任多项全国展览评选委员、全国美展总评审委员。组织、策划“88北京国际水墨画双年展”、“首届城市山水画展和创研活动”、“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任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执行主席.2003年任“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现任全国美协艺术委员会委员、李可染基金会艺术委员、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深圳美协名誉主席、深圳画院院长、关山月美术馆名誉馆长、深圳市文联主席、深圳市文化局艺术总监、香港艺术发展局顾问、深圳大学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画家。.

擅长水墨画、版画和儿童文学插图.其中版画《渔村》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铜奖、《船老大》《彝女》《半亩方塘》《春雨香江》等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在国内外出版的作品逾百种。1989年入选中国儿童文学艺术丛书《儿童画十家》,《世界童话名著》获中国图书奖; 近年从事水墨画创作,作品多次在《美术杂志》《人民日报》《美术报》发表,多件作品入选国际水墨画展和全国中国画邀请展。作品入选历届全国美展和巴塞罗那、贝尔格莱德、汉城、蒙地卡罗等项 国际展和双年展,为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在海内外出版逾百种.

近年从事水墨画创作,并致力于传统水墨画的革新.水墨都市系列和墨荷系列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二十世纪百年中国画展”和多项国际水墨画展.其布上水墨,是对传统表现手法的崭新探索.靳尚谊、范景中、曹意强、黄专、严善淳等各专家有专文评介其水墨画艺术成就.

多次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出访欧、亚各国,赴美、法、德、荷、比、罗、捷、俄、日、印、韩、菲等国,参加国际会议、办展、讲学.1999年应邀于纽约联合国总部作关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学术报告.2001年应邀于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董小明水墨展》.2003年于韩国釜山市立美术馆举办《半亩方塘—董小明墨荷作品展》。

董小明艺术评价

从水墨艺术到当代艺术 ——董小明的水墨艺术探索自从1980年代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之后,中国艺术便进入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交汇的情境。对于中国艺术家来说,如何将中国自身的艺术传统与来自外部的艺术经验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和美学形式的艺术,是一个崭新而严峻的挑战。在过去30年里,董小明就不断地在传统与现代这个课题中思考与探索,他的作品所展开的实验性和综合性、所具有的多维性和独特性,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具有典型的意义。

董小明是一位学习了传统中国绘画的画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水墨是最有代表性的形式。他在水墨绘画上业已形成了高超的能力,对这种蕴涵着中国哲学和文化观念的艺术语言有着深切的理解。但是,他并不满足停留在水墨的传统风格上,而是力图将水墨的语言转换为当代的创造。在他的理想中,传统艺术向当代的转换,表达当代人对于现实的感受和文化的思考,才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创造。他生活和工作在中国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这使他的艺术探索不断超越传统也超越自己。他的作品以水墨语言为基础,扩展到不同媒介的表现,形成了十分迷幻而新颖的视觉景象,是艺术上的中国经验与当代艺术观念结合的精彩成果。

对于有水墨经验的观众来说,董小明的作品给人以超逸水墨的体验;对于没有水墨经验的观众,他的作品则让人在体验的基础上认识水墨。董小明的艺术为本文化的观众提供了新鲜的样式,为他文化的观众则设置了一种视觉现场的体验。这些年来,他以“荷”这种中国古典绘画中堪称永恒的植物为主题,实验性地将水墨语言与影像相结合,与材料相结合,与声音相结合,与空间相结合,与环境相结合,构筑了一种关于荷的情境。在宣纸、金属、影像等介质上的荷,展现了他娴熟的水墨技巧和高度感性的写意语言,又因通过介质的转换而呈现出新的图像样貌和感觉氛围。在这种综合性的创作中,他调动了光、影、声、像等手法,与水墨写意的语言通融交织,使不同的语言方法形成有机的语言综合体。

董小明对西方现代艺术的了解也是深入的,在写意语言里吸收现代抽象绘画的构成方式,使得自己的作品从经营画面布局入手,在疏密、开合的节奏上新意迭出,意趣盎然,在落笔着墨之际贯注写的逸兴,笔线的品质别出机杼,特别拥有一种以痕迹为特征的笔墨属性。由于他在用笔用墨上保持了专注的追求,又不断在画面结构上经营探索,作品充满了水墨淋漓的气韵和整体浮现的影像。在某种程度上,他这种以痕迹为主导、以影像为特征的水墨作品已经暗喻和指示了向新媒体延伸的可能性,他从纯粹的水墨写意进入到运用新媒体与水墨相结合的领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语言内在逻辑发展的结果。

在当代艺术中,有许多画家都希望拓展艺术的表现力,使绘画的艺术语言与其他媒介相结合,形成新的视觉图像。董小明的做法不是简单的叠加和转换,而是调动起新媒介的材质和属性,用以表现自己在水墨写意上积累起来的感觉与经验。他紧紧抓住“荷”这个主题,抓住了“影”这个意象,抓住了“韵”这个语素,在金属板蚀刻上发挥腐蚀的效果,使刚性的金属材料因“蚀”的影像产生软性的意态;在数字图像的制作上,则力求单纯,突出影的幻动,营造荷影朦胧、流水有声的氛围;在整个空间的布局上,通过安排绘画作品与装置的关系,形成平面与立体的有机呼应,让人领略到崭新的关于“荷”的意境。董小明在水墨综合媒介上的实验,实际上是他长期理性思考水墨艺术当代发展这个课题的结果。他深知作为传统形态水墨艺术的拓展是一个艺术的难题,甚至是一个文化的难题。许多年来,他以一个组织者的身份推动中国的水墨实验和艺术研究,探讨传统水墨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生存状态,他也以一个实践者的身份持续不懈地拓展水墨艺术的表现域和表现力。他所做的,一是要解决水墨艺术的“主体性”问题。解决的方式不是延读传统,而是更新观念,将水墨带入当代文化语境,使之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形成新的生长点,由此内在地建构水墨艺术新的主体性。二是要解决水墨艺术的“公共性”问题,解决的途径是尝试运用综合的材料、综合的手段形成综合的语言,使水墨的世界得以开敞,形成具有“公共性”的空间。我相信,董小明的作品能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文化理想,看到中国当代艺术从传统通往创新的面貌。(范迪安)

当代视觉体验中的禅意参悟荷,是象征中国文人品格的一种文化符号。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大多通过画荷隐寓出污浊而不染的精神操守。也许,在视觉审美的层面上,中国文人画中的荷花并无大区别。而画荷之所以成为历代文人画家吟咏不衰的题材,便在于:一方面画荷的过程已成为中国文化人在宦海沉浮之中荡涤心灵、陶冶情操的精神过渡,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长期修为与锤炼形成独特的笔墨个性,由此赋予相同图式的荷花以不同的美学品格与审美境界。比如,八大荷花的冷逸、老缶荷花的浑朴、大千荷花的洒脱、思聪荷花的凄婉等等,这些荷花形象所富有的美学品格,是画家人生投射的个性笔墨的显现。而视觉图式相似的荷花,也便因这种笔墨个性的投射而不断充盈出新的审美意象。

相对于既成的审美趣味,董小明的荷花并非延续传统的路向进行个性笔墨的熔炼与淬火,而是着力于荷花的现代水墨探索。现代水墨虽从传统中国画演变而来,但已疏离了传统中国画以书法语言作为笔墨语言的审美特征,而更加注重造型、图式、图像语言在绘画中的审美作用。在董小明一系列水墨荷花中,他一方面通过渴笔飞白寻求荷花书法语言的表现意蕴,呈现笔墨之外的散淡禅意;另一方面则对这种书法语言进行微观放大与现代视觉的结构整合,用媒材质感和水墨熔剂增加语言的表现层次与意蕴表达的文化涵量。在他早年的水墨探索中,为增强他大尺幅的荷塘画面张力,他甚至尝试采用麻布或丙烯等新的媒材形成特有的画面肌理与物象质感。显然,作为一种现代水墨探索,董小明对于各种水墨媒材以及与水墨相关的媒材试验,不断扩大了他的水墨表现视阈。他的水墨荷花,由此也具有了和传统笔墨荷花不尽相同的审美意趣。这就是,既富有传统笔墨那种玄虚散淡的境界,又具有现代媒介的材质美感以及现代媒介结构整合的空间意识。

除了新媒介赋予他水墨荷花的新意象,董小明还非常注重对于图像语言尤其是数码图像语言的吸收。他不是使用图像代替自己对于审美对象的观察与呈现,而是追求数码图像语言对于自然物象的分解、剥离与重组,追求数码图像语言特有的视觉趣味与虚幻禅境。他甚至于将自己在小尺幅创作的渴笔飞白的中国画荷花输入电脑,并通过数码图像语言的再度离合,重新创造出数码化特征的水墨荷花。那些作品似乎是对于笔墨荷塘的微观放大与再度分解,大面积的高调与灰调传递了传统中国画特有的超脱与空灵的圣洁感,但语言形态却具有数码语言图像的新奇性与魅惑力,一些传统的笔性、笔意与笔速的笔墨意趣因数码语言的重植与转换而形成了反相图像的奇幻性,从而给人以传统文化意蕴的超感体验。

董小明水墨荷花对于图像语言的积极接受,使他逐步从纸本、布本的平面绘画扩展到金属平面与立体空间的装置水墨。金属平面的水墨荷花,是从水墨图像转换到腐蚀铜版上的具有装置意味的作品。它有益地将水墨数码语言与腐蚀铜版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具有水墨的透明度、数码的奇幻性,也具有铜版蚀刻的金石味与尖锐感。而巨大凝重的铜版本身,在自然氧化之后,就颇有水墨氤氲、迷离奇幻的神秘性与材质坚凝、幽深浑朴的厚重感。让媒介本体诉说,是当代艺术的一种策略。现代水墨的媒介性与装置作品对于现成品的使用,都强调了媒介自身的语言张力以及媒介自身表达主体艺术观念的文化意蕴。正是对于数码图像的深刻领悟,董小明的水墨荷花又从平面绘画走向立体装置。他制作了许多荷塘方镇,用青铜塑制与焊接了一片片浮在水塘里的风荷香莲。那幽静似水、沉默无语的金属装置,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似花非花,是莲非莲,可谓满塘自然的生趣、满怀人文的胸襟。而投射于天地之表的水墨影像,则介于时间与空间之中,似墨非墨,是荷非荷,可谓一方水塘的清雅、一泓藕池的幽梦。身处于他的影像装置,依然让人们震撼的,是禅意悠远的传统文化魅力。而艺术呈现的方式与新媒体的运用,却让人享受了前所未有的视听觉新体验。的确,董小明在以水墨为主的多种表现媒介中所追求的,就是这种当代视觉体验中的传统文化意蕴。对于董小明而言,变化的是多种媒介中的图式与图像,而不变的则是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境界的敬畏与参悟。

从水墨荷花到数码荷花,再从影像荷花跨越到装置荷花,董小明一直试图通过现代艺术观念解读他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体验。尽管当代城市生活、当代信息传播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与思维方式依然像生命染色体那样顽强地遗传衍生,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旺盛强大。这是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养分、探索当代文化的构建中,不断被反思的一个难以逾越的文化命题。董小明在他的艺术创作中,之所以始终选择荷花作为他的创作母题,也多半是把荷花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而予以视觉感知的重新解读与不同历史文化上下文的场景置换。不论他采用水墨、数码还是影像、装置,那些观念的构想与媒材的突破,却仍然围绕着传统文化的意象而展开。他把视听觉的当代体验性与清雅幽深的禅意参悟有机地混装一体,从而显示出他对于当代中国文化构建的审美性思考与探索。

莲塘藕荷,这个农耕时代中国文化人的品格寄寓,已成为当代文化理念与艺术体验的诗意栖居。(尚辉//艺术史学博士,研究馆员,中国美协《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董小明补充介绍

  董小明,1948年生于香港,自幼学画,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和版画系。画家、艺术策划人。

  1985年第四届全国美代会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任中国美协-书记。主持全国美术展览和艺术委员会,历任多项全国展览评选委员、全国美展总评审委员。组织、策划“88北京国际水墨画双年展”、“首届城市山水画展和创研活动”、“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任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执行主席.2003年任“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现任全国美协艺术委员会委员、李可染基金会艺术委员、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深圳美协名誉主席、深圳画院院长、关山月美术馆名誉馆长、深圳市文联主席、深圳市文化局艺术总监、香港艺术发展局顾问、深圳大学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画家.

  擅长水墨画、版画和儿童文学插图.其中版画《渔村》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铜奖、《船老大》、《彝女》、《半亩方塘》、《春雨香江》等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在国内外出版的作品逾百种。1989年入选中国儿童文学艺术丛书《儿童画十家》,《世界童话名著》获中国图书奖; 近年从事水墨画创作,作品多次在《美术杂志》、《人民日报》、《美术报》发表,多件作品入选国际水墨画展和全国中国画邀请展。作品入选历届全国美展和巴塞罗那、贝尔格莱德、汉城、蒙地卡罗等项 国际展和双年展,为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在海内外出版逾百种.

  近年从事水墨画创作,并致力于传统水墨画的革新.水墨都市系列和墨荷系列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二十世纪百年中国画展”和多项国际水墨画展.其布上水墨,是对传统表现手法的崭新探索.靳尚谊、范景中、曹意强、黄专、严善淳等各专家有专文评介其水墨画艺术成就.

  多次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出访欧、亚各国,赴美、法、德、荷、比、罗、捷、俄、日、印、韩、菲等国,参加国际会议、办展、讲学.1999年应邀于纽约联合国总部作关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学术报告.2001年应邀于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董小明水墨展》.2003年于韩国釜山市立美术馆举办《半亩方塘—董小明墨荷作品展》.

  “董小明”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