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南省名人>郑州市名人>荥阳市名人

郑道昭

郑道昭人物照片

荥阳名人郑道昭介绍

北魏诗人、书法家

郑道昭(?-516年),字僖伯,自署中岳先生,司州荥阳开封(今属河南)人,北魏诗人、书法家。

郑道昭少而好学,博览群书,曾入中书学,入仕即任秘书郎,很受孝文帝拓跋宏信任,后受到从弟郑思的牵连而被贬出禁,转而担任司徒元详的谘议参军。正始元年(504年)后,郑道昭曾先后三次上表,劝谏宣武帝元恪重视教育,但都未被采纳,于永平三年(510年)被推为光州刺史,又于延昌二年(513年)转任青州刺史,后入朝任秘书监。熙平元年(516年),郑道昭暴病而亡,获赠镇北将军、相州刺史,谥号“文恭”。

书法上,郑道昭是洛派的书法家,不仅发展了方折的书风,而且吸收民间圆笔作书的特色,创造了洛派真书中规矩整饬、结构严密的圆笔流派,叶昌炽称其为“书中之圣”,祝嘉则欲尊其为“北方书圣”;文学上,其五言诗既具有会通南北、折中古今的特点,又具有魏晋以来玄言诗以老庄玄学的思想方法来叙述体悟玄理的特点,但超越了玄言诗只体味玄理而不强调景物特殊性的特点;其创作有诗赋数十篇,多散佚,《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有其诗四首,《全后魏文》辑有其文五篇。

郑道昭人物生平

君臣咏缀

郑道昭少年时就很好学,博览群书。早年为中书学生,后升为秘书郎,又任主文中散,升为员外散骑侍郎、秘书丞,兼中书侍郎。

太和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497年10月7日,庚辰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率军从洛阳出发,再次南伐废主僣立的齐明帝萧鸾,郑道昭随孝文帝出征。十一月十四日(497年12月23日,丁酉日),北魏的军队于沔北打败了南齐的军队。

太和二十二年三月三十日(498年5月6日,辛亥日),孝文帝到达悬瓠(在今河南汝南县)。 大概在四月,孝文帝在悬瓠方丈竹堂宴请随从群臣,郑道昭和兄长郑懿都在孝文帝身边陪坐。

随着乐队奏起乐曲,众人饮酒尽兴而呈半醉状态之际,孝文帝乘兴唱道:“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彭城王元勰、郑懿、邢峦、郑道昭、宋弁相继应和。其中,郑道昭唱道:“皇风一鼓兮九地匝,戴日依天清六合。”唱和完毕后,孝文帝对郑道昭说:“近来虽被迁都事务所牵,和众才子也没有中断咏诗,但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尽兴的。”于是命邢峦把所咏的诗歌加以整理编成集子,又对郑道昭说:“在这几年,你家连遭丧事,但你仍眷恋吟诗作赋,我很为之感动。”不久,郑道昭升任中书郎正职,转任通直散骑常侍。

因弟获贬

景明元年八月十八日(500年9月26日,乙酉日),元勰与傅永合力在肥口大破陈伯之,使得淮南归北魏所有。 这时,北魏宣武帝元恪下诏,遣时任给事黄门侍郎的郑道昭前往淮南劳军。

景明二年(501年)五月,咸阳王元禧与自己王妃的哥哥给事黄门侍郎李伯尚、氐王杨集始、杨灵祏、乞伏马居等人谋反。二十九日(501年6月30日,壬戌日),元禧因谋反失败而被赐死于私宅。 因受到从弟郑思参与元禧谋反的牵连,郑道昭与兄长郑懿都被贬出禁。 十一月初七日(501年12月2日,丁酉日),北海王元详任太傅,兼任司徒, 便让郑道昭和琅邪人王秉担任其谘议参军。

三表敦学

正始元年五月初一日(504年5月30日,丁未日),元详被贬为庶人,不久后突然气绝身亡。 大概在此之后,郑道昭升任国子祭酒。任内,郑道昭上《求树汉魏石经表》,劝谏宣武帝重视教育,修建学馆,修复汉魏石经,大规模培植人才,但宣武帝没有听从。 十二月初四日(504年12月25日,丙子日),宣武帝下诏让殿中郎陈郡袁翻等议定律令, 时任国子祭酒的郑道昭参与其中。

正始四年九月初三(507年9月24日),宣武帝下诏让百官都进位一级, 郑道昭大概在此时升任秘书监。

永平元年(508年)至延昌元年(512年),广平王元怀担任司州牧。 其间,郑道昭与宗正卿元匡曾担任司州州都督。任内,郑道昭上《请置学官生徒表》,力陈礼乐教化的重要性,并援引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重视文化教育的事例,苦心规劝宣武帝制定新的学令,让天下士子都能入国子学。宣武帝下诏说:“你崇儒促学的用意是非常可嘉的。新的条令不久就可以颁布,付诸施行也不会很久了。你真是尽职尽责,没有旷废职事。”以此对郑道昭进行褒奖,但没有同意执行他的建议。于是,郑道昭上《请置学官生徒又表》,但没有得到宣武帝的答复。 之后,郑道昭迁任秘书监、荥阳邑中正,大概还由荥阳邑中正升任司州大中正。

出镇二州

永平三年(510年),朝议认为光州风尚习俗近于南楚,号称“东秦”,是田单用火牛阵破燕国军队逞武和郦食其驰骋辩才的地方,民俗浇薄,风气大坏。宣武帝询问谁能治理时,朝臣们认为非郑道昭不能治理。 于是,郑道昭以平东将军的身份出京担任光州刺史, 携儿子郑敬祖、郑遵祖、郑顺祖到达光州任所。 任内,郑道昭曾在光州(今山东莱州市)大基山依东、西、南、北、中虚设青烟寺、白云堂、宋阳台、玄灵宫、中明坛等炼气之处,并刻字为志。

延昌二年(513年),郑道昭由光州刺史转任青州刺史,仍任平东将军。

在任光州刺史和青州刺史期间,郑道昭在云峰山、大基山、天柱山和玲珑山(“云峰四山”)上主持刊刻了数十种刻石,其中《郑文公碑》等传为其所书。

暴病而卒

之后,郑道昭再次入朝任秘书监,转拜平南将军。

熙平元年(516年),郑道昭暴病而亡,北魏孝明帝元诩追赠其为镇北将军、相州刺史,谥号“文恭”。

郑道昭历史评价

北魏公孙崇:秘书监郑道昭才学优赡,识览该密。(《魏书》)

北齐魏收:其在二州,政务宽厚,不任威刑,为吏民所爱。(《魏书》)

清代龚自珍:余平生不憙道书,亦不愿见道士。以其剿用佛书门面语,而归墟只在长生,其术至浅易,宜其无壤文渊义也。独于六朝诸道家,若郭景纯、葛稚川、陶隐居一流,及北朝之郑道昭,则又心喜之,以其有飘飖放旷之乐,远师庄周、列御寇,近亦不失王辅嗣一辈遗意也,岂得与五斗米弟子并论而并轻之耶?(《上清真人碑书后》)

现代书法家骆恒光:擒龙气势雄,独与右军相峙立,悠悠万古仰英风。(《题郑道昭画像》)

山东省文博书画协会副会长张从军:道昭出身于南北朝名门贵族,一生经历较为平淡,没有跌右面伏的大变化。其思想成份在儒家为主的情况下,兼杂玄、道。(《荥阳郑氏与郑道昭生平思想考略》)

郑道昭主要作品

书法作品

“云峰刻石”是山东掖县(今莱州市)的云峰山和大基山、平度县天柱山、青州市玲珑山上北朝摩崖刻石的总称。据统计,有云峰山刻石40种(计入2000年9月新发现的4种)、大基山刻石25种、天柱山刻石11种和玲珑山刻石6种,总计82种。 其中,北朝刻石51种:

云峰山刻石(22种)

《郑文公下碑》

《论经书诗》

《咏飞仙室诗》

《耿伏奴题字》

《观海童诗》

《右阙题字》

《九仙之名题字》

《安期子题字》

《王子晋题字》

《赤松子题字》

《浮丘子题字》

《羡门子题字》

《神人子题字》

《鸿崖子题字》

《列子题字》

《赤□子题字》

《云峰之山题字》

《当门石坐题字》

《山门题字》

《左阙题字》

《重登云峰山记》

《石匠题字》(《石匠于仙题字》和《石匠于仙人题字》合计)

大基山刻石(16种)

《南山门题字》

《朱阳台题字》

《青烟寺题字》

《玄灵宫题字》

《北山门题字》

《白云堂题字》

《置仙坛诗》

《中明坛题字》

《青烟里题字》

《岁在壬辰建题字》

《仙坛铭告》

《云居馆题字》

《石人名题字》

《双钩白云堂题字》

《郭静和题字》

《白云堂畔题字》

天柱山刻石(7种)

《郑文公上碑》

《东堪石室铭》

《上游下息题字》

《天柱之山题字》

《姚保显造石塔铭》

《天柱山颂》(又名“四言诗残刻”)

《天柱山铭》(原石已毁)

玲珑山刻石(6种)

《游槃题字》

《白驹谷题字》

《白云堂中解易老题字》

《登百峰山诗》

《解衣冠处题字》和《哀子诗》(均仅见著录而未见刻石及拓片)

(表格参考资料: )

字数

保存状况

书体等

《郑文公下碑》

51行,每行约29字,共1243字

轻度风化

魏书

《论经书诗》

20行,每行约21字,共324字

严重风化

魏书

《咏飞仙室诗》

5行,每行5字,共25字

严重风化

魏书

《耿伏奴题字》

3行,每行2字,共6字

基本完好

魏书

《观海童诗》

13行,每行8字,共104字

严重风化

魏书

《右阙题字》

5行,每行约3字,共16字

严重风化

魏书

《九仙之名题字》

3行,每行约3字,共8字

严重风化

魏书

《安期子题字》

4行,每行约2字,共10字

轻度风化

魏书,与《王子晋题字》同石

《王子晋题字》

5行,每行2字,共10字

轻度风化

魏书,与《安期子题字》同石

《赤松子题字》

3行,每行约3字,共10字

严重风化

魏书,与《浮丘子题字》同石

《浮丘子题字》

3行,每行约3字,共10字

严重风化

魏书,与《赤松子题字》同石

《羡门子题字》

5行,每行2字,共10字

严重风化

魏书

《神人子题字》

3行,每行约4字,共10字

原石碎为8块,整复后较为完整

魏书,2000年9月新发现

《鸿崖子题字》

3行,每行3字,共9字

原石碎为3块,整复后笔画稍缺

魏书,2000年9月新发现

《列子题字》

3行,每行约4字,共8字

原石碎为2块,整复后笔画稍缺

魏书,2000年9月新发现

《赤□子题字》

3行,每行约3字,残存6字

原石碎为多块,现存5块

魏书,2000年9月新发现

《云峰之山题字》

1行,每行4字,共4字

严重风化

魏书

《当门石坐题字》

3行,每行约4字,共9字

严重风化

魏书

《山门题字》

4行,每行约3字,共13字

严重风化

魏书

《左阙题字》

2行,每行约4字,共7字

基本完好

魏书

《重登云峰山记》

20行,每行约28字,共553字

严重风化

隶书

《石匠题字》

2行,每行5字,共10字

严重风化

楷书,刻压在“斋亭”遗址墙基线上

(表格参考资料: )

字数

保存状况

书体等

《南山门题字》

2行,每行约4字,共7字

轻度风化

魏书

《朱阳台题字》

3行,每行约6字,共14字

严重风化

魏书

《青烟寺题字》

3行,每行约5字,共14字

严重风化

魏书

《玄灵宫题字》

3行,每行约5字,共14字

严重风化

魏书

《北山门题字》

2行,每行约4字,共7字

轻度风化

魏书

《白云堂题字》

3行,每行约6字,共14字

严重风化

魏书

《置仙坛诗》

13行,每行约19字,共206字

严重风化

魏书

《中明坛题字》

3行,每行约5字,共14字

基本完好

魏书,与《岁在壬辰建题字》、《青烟里题字》同石

《青烟里题字》

3行,每行4字,共12字

基本完好

魏书,与《中明坛题字》、《岁在壬辰建题字》同石

《岁在壬辰建题字》

2行,每行约2字,共5字

基本完好

魏书,与《中明坛题字》、《青烟里题字》同石

《仙坛铭告》

5行,每行13字,共53字

轻度风化

魏书,与《石人名题字》、《云居馆题字》同石

《云居馆题字》

12行,每行约6字,共68字

轻度风化

隶书,与《仙坛铭告》、《石人名题字》同石

《石人名题字》

3行,每行约5字,共13字

轻度风化

隶书,与《仙坛铭告》、《云居馆题字》同石

《双钩白云堂题字》

1行,每行3字,共3字

严重风化

魏书

《郭静和题字》

原石已佚,有拓本传世,刻字3行,每行3字,共9字

《白云堂畔题字》

原石已佚,有拓本传世,书体为隶书,刻字约4行,每行约16字,约略可辨的有39字

(表格参考资料: )

字数

保存状况

书体

《郑文公上碑》

20行,每行约50字,共882字

严重风化

魏书

《东堪石室铭》

10行,每行约12字,共115字

轻度风化

魏书

《上游下息题字》

3行,每行约3字,共13字

轻度风化

魏书

《天柱之山题字》

2行,每行约3字,共5字

轻度风化

魏书

《姚保显造石塔铭》

7行,每行约5字,共37字

严重风化

不详

《天柱山颂》

7行,每行约15字

严重风化

隶书

《天柱山铭》

原石已碎,且大部分已佚,书体为隶书,刻字29行,每行约23字,共609字

(表格参考资料: )

字数

保存状况

书体

《游槃题字》

3行,每行5字,共15字

轻度风化

魏书

《白驹谷题字》

1行,每行4字,共4字

轻度风化

魏书

《白云堂中解易老题字》

4行,每行约4字,共13字

严重风化

魏书

《登百峰山诗》

原石已断,现存故宫博物馆,残存刻字7行,每行8~9字,残存62字

《解衣冠处题字》

原石已佚,亦未见拓片,仅见著录

《哀子诗》

(表格参考资料: )

自包世臣将51种刻石中的46种魏书作品定为郑道昭所书而5种隶书作品定为郑述祖所书后,几成定论。但其中的魏书作品数量巨大,风格多样,而且相差悬殊,用笔习惯也不一致,不可能出自郑道昭一人之手;而隶书作品的风格不一,也不全是郑述祖所为。 因此,学界对51种刻石的书丹人是否为郑道昭父子尚有不同意见,如中国书协会员崔传富即从刻石的艺术风格、用笔习惯、行文语气、镌刻位置等方面进行系统考证,根据《右阙题字》中的“云峰山之右阙也,栖息于此”是郑道昭的手迹等推断这些刻石的撰文者和书丹人,得出较具代表性的结论:

刻石名称

撰文者

书丹人

云峰山刻石(22种)

《郑文公下碑》

郑羲僚佐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论经书诗》

郑道昭

郑道昭(第17行至第19行为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咏飞仙室诗》

郑道昭僚佐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耿伏奴题字》

耿伏奴

耿伏奴

《观海童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右阙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

《九仙之名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安期子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王子晋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赤松子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浮丘子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羡门子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神人子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鸿崖子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列子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赤□子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云峰之山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

《当门石坐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

《山门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

《左阙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重登云峰山记》

郑述祖僚佐

郑述祖僚佐

《石匠题字》

石匠

石匠

大基山刻石(16种)

《南山门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朱阳台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青烟寺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玄灵宫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北山门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白云堂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置仙坛诗》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中明坛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

《青烟里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

《岁在壬辰建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

《仙坛铭告》

大基山道士

大基山道士

《云居馆题字》

郑述祖

郑述祖僚佐

《石人名题字》

郑述祖

郑述祖僚佐

《双钩白云堂题字》

地方文人

地方文人

《郭静和题字》

郭静和

郭静和

《白云堂畔题字》

地方文人

地方文人

天柱山刻石(7种)

《郑文公上碑》

郑羲僚佐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东堪石室铭》

郑道昭

郑道昭光州任所僚佐

《上游下息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

《天柱之山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

《姚保显造石塔铭》

民间艺人

民间艺人

《天柱山颂》

郑述祖

郑述祖

《天柱山铭》

郑述祖

郑述祖僚佐

玲珑山刻石(4种)

《游槃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青州幕僚

《白驹谷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青州幕僚

《白云堂中解易老题字》

郑道昭

郑道昭青州幕僚

《登百峰山诗》

郑道昭

郑道昭青州幕僚

(表格参考资料: )

对于崔传富的结论,青岛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邢学敏的《北魏书法家郑道昭家族研究》基本上采用;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许洪国则认为将《右阙题字》等10种刻石的书丹人定为郑道昭“确为的论”,而将《郑文公下碑》等23种刻石的书丹人定为郑道昭的僚佐则“似尚需探讨”,因为这33种有“时代共性”,书丹人似是同一人。

总而言之,对于46种魏书刻石的书丹人,无论肯定还是否定的书丹人是郑道昭都嫌证据不足,而较为科学的说法是“这46种魏书刻石传为郑道昭所书”。

诗文作品

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有郑道昭的诗4首,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有郑道昭的文5篇,篇目如下表:

诗(4首)

《于莱城东十里与诸门徒登青阳岭太基山上四面及中嵿扫石置仙坛诗》(《置仙坛诗》)

《咏飞仙室诗》

《登云峰山观海岛》(《观海童诗》)

《与道俗十人出莱城东南九里登云峰山论经书》(《论经书诗》)

文(5篇)

《求树汉魏石经表》

《请置学官生徒表》

《请置学官生徒又表》

《天柱山铭》(《东堪石室铭》)

《齐亭铭》(残存一句)

(以上参考: )

郑道昭后世纪念

郑道昭纪念馆

郑道昭纪念馆在山东省莱州市云峰山,1995年落成并正式开放。 馆内分:荥阳郑氏世系,郑道昭其人;刻石分布及现状;刻石著录与研究;现代中外书法家留墨等部分。

陈列大厅正面是郑道昭的大型塑像,塑像身后镶嵌着艺术大师刘海粟为《郑文公下碑》题写的“云峰千仞,涛声万里,一代文宗,万方光灿”16个大字。

陈列大厅展出的内容主要表现郑道昭“少而好学、才冠秘颖”;“政务宽厚,吏民拥戴”;“谈经论道,观海赋诗”;“书写郑碑、千古流芳”等。此外,还陈列有郑道昭的刻石拓片,历代对刻石研究及论著;还有中外书法家为郑文公碑题词及留下的墨宝等。

郑道昭宅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在河南洛阳市东阳门外二里御道的北面是人们所说的晖文里,其中有秘书监郑道昭故宅。

郑道昭补充介绍

  郑道昭(?——516),字僖伯,自号中岳先生,北魏荥阳开封人,著名书法家,魏碑体鼻祖,曾

  任光州(汉今莱州市)刺史。少而好学,博览群书。魏孝文帝时始为官,历任秘书郎、秘书丞兼中书侍郎、中书郎、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监祭酒、秘书监、荥阳邑中正,永平年间出任光州刺史兼平东将军。任职期间,政务宽厚,不滥用酷刑,以教化和培养人才为己任,很受百姓拥戴。生性闲适散逸,喜游山水,好为诗赋,尤工书法,光州各地题刻甚多,计有城南云峰山摩崖石刻大小20处,城东大基山15处,天柱山(今属平度)8处。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汉字由汉隶 楷书发展变化阶段。郑道昭熔百家之长于一体,刻意创新,笔力圆劲苍健,结构严谨宽博,运笔娴熟自然,气韵雄豪,有汉隶遗意,创一代书风。其代表作为颂扬其父才智功德分别刻于天柱、云峰二山的“郑文公上碑”和“郑文公下碑”,被誉为“隶楷之极”。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赞为“文苑奇珍”,康有为则称“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仰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不尽”。祝嘉把郑道昭与王羲之并列称之为“”,刘海粟则直赞为“一代文宗”。郑道昭喜欢修身养性,练气化丹 ,曾于延昌元年(512)在大基山依东、西、南、北、中虚设“青烟寺”、“白云堂”、“朱阳台”、“玄灵宫”、“中明坛”等炼气之处,并刻字志之,还做了一首《置仙坛诗》题刻于壁。后转任青州刺史兼平东将军,复为秘书监加平南将军,煦平元年(516)卒,赠镇北将军相州刺史,谥号文恭。

  “郑道昭”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