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都名人王景唐介绍
王景唐(1929年3月2月—1992年11月24日),河南安阳人,金属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王景唐1952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56年9月—1960年8月在苏联科学院巴依可夫冶金研究所进修学习,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1961年—1969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72年—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1980年—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1986年—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11月24日逝世,享年63岁。
王景唐长期从事金属材料的科研工作。
王景唐人物生平
1929年3月2日,王景唐出生于河南安阳。
1941年—1944年,就读于建勋初级中学。
1945年—1948年,就读于河南省立开封中学。
1948年9月—1952年7月,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9月—1960年8月,在苏联科学院巴依可夫冶金研究所进修学习。
1952年—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61年—1969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72年—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0年—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
1986年—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11月24日,逝世,享年63岁。
王景唐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王景唐提出液态与非晶态相关性研究,得到液态与非晶态合金粘度的数学表达式率先研究105-108K/S急冷速度的测量及其对非晶合金膨胀、比热及磁各向异性的影响、二元和三元系列合金熔体的表面能与表面组织、过冷液态金属(Ⅲ族)性质变分计算。发现非晶硒的玻璃转变可逆新现象,指出其转变实质是一个以双粒子反应为特征的可逆转变。提出非晶合金的晶化新机制提出控制晶化的晶粒尺寸以廉价地制备超细合金粉的新途径发现纳米晶合金的硬度与晶粒度呈HallPetch反常效应突破前人提出的机械合金化判据ΔH<0的限制,并可通过添加不同元素以加速晶化或非晶化过程。
1952年—1956年,王景唐从事炉渣组成改进及氧气炼钢的试验研究;1956年—1960年,从事液态金属表面张力及真空脱碳的研究;1961年—1969年,从事铀治金工作,攻克了“08”核燃料铀元件生产技术;1972年—1980年,从事电渣熔铸火炮身管、导弹壳体用超高强度钢、航空用调压器工10A弹簧钢带的研究;1980年以后,主要从事液态金属、非晶态金属、纳米晶和超细粉的研究。
学术论著
截至1992年11月,王景唐共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合作专著3本 ,其中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1]王景唐,郭文全.非晶PdSi和PdCuSi粘度的研究[C]//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992.
[2]李淑苓,李谷松,丁炳哲,等.几种复合化学镀层的研究[J].表面技术,1993,22(1):4.
[3]李淑苓,王景唐,丁炳哲,等.非晶态合金复合带层间结合形貌[J].材料科学进展,1991.
[4]王景唐,丁炳哲.Ni—P合金的高温粘度及其非晶态的粘滞流变[J].全国第六届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术年会,2007.
[5]王景唐,宋启洪,李淑苓,等.FeNiPB非晶态合金的氢脆[J].贵金属,1981(04):12-13.
[6]方柄,王景唐,胡壮麒,等.电炉吹氧冶炼的熔池反应[J].金属学报,1956(03):243-254.
[7]卢柯,王景唐.关子非晶态合金的晶化温度与激活能[J].材料科学进展,1987(03):53-53.
[8]庞德兴,王景唐,丁炳哲,等.非晶态Se的玻璃转变[J].金属学报,1989,25(5):107-110.
[9]王开阳,沈同德,王景唐,等.球磨法制备钛纳米晶[J].金属学报,1993,29(7):3.
[10]王景唐.碳、锰、硫和氧对铁液与氧化铝间的附着功及相间能的影响[J].金属学报,1965(01):61-67.
[11]李淑苓,李谷松,丁炳哲,等.几种复合化学镀层的研究[J].表面技术,1993(1):15-18.
[12]卢柯,王景唐.预退火热处理对非晶态Ni-P合金晶化动力学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0,26(5):B316-B320.
[13]王景唐,沈同德.机械合金化研究与进展[J].物理,1993,22(8):0-0.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89年9月
第七届液态非晶态金属国际学术会议(LAM-7)
日本
发明专利
时间
专利名称
专利号
1989年9月13日
超细金属微粉制造方法
CN1035457A
1992年5月13日
骨架镍催化剂的制取方法
CN1060974A
1992年5月20日
真空充气两用球磨罐
CN2104705U
1994年3月23日
用于制造非晶态合金条带的喷嘴
CN2159272Y
2000年3年29日
一种高活性合成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99353A
科研奖励
截至1992年11月,王景唐共获得科技成果奖励18项,其中国家特等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和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 ,其中部分获奖项目如下: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82年
T10A高强精密调压器弹簧钢带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2年
壳体用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5年
特种元件生产流程的研究及特种元件组件及焊接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覆盖奖
1985年
时间程序控制单辊法喷铸造金属玻璃条带的装置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7年
非晶态金属的形成与晶化过程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年
Ni-P系和Ni-Cr-Si-B系四种非晶态钎料研制及推广应用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
铁基非晶态合金宏观磁各向异性的研究
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
急冷非平衡合金及固态反应机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7年
纳米金属的形成、微观结构及性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讲授课程
王景唐为其所带的研究生讲授《非晶态物理》等课程。
培养成果
截至1992年11月,王景唐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4名,硕士研究生28名 ,培养学生中有上海交通大学金朝晖教授 ,金属材料学家卢柯院士 ,燕山大学沈同德教授等。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国务院
1992年5月
辽宁省优秀专家
辽宁省委、省政府
王景唐人物评价
“王景唐为中国材料科技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全部心血和毕生精力,是一位中国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学者。”(《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评)
“王景唐为中国材料科技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全部心血,他用尽一生,把毕业设计写在了中国大地上。”(《科技日报》评)
“王景唐不断奉献,不懈努力,为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贡献着力量。”(上海交通大学评)
王景唐补充介绍
王景唐(1929.3.2-1992.11.24),金属材料学家。河南安阳人。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巴依可夫冶金研究所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提出液态与非晶态相关性研究,得到液态与非晶态合金粘度的数学表达式率先研究105-108K/S急冷速度的测量及其对非晶合金膨胀、比热及磁各向异性的影响、二元和三元系列合金熔体的表面能与表面组织、过冷液态金属(Ⅲ族)性质变分计算,取得重要进展。发现非晶硒的玻璃转变可逆新现象,指出其转变实质是一个以双粒子反应为特征的可逆转变,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提出非晶合金的晶化新机制提出控制晶化的晶粒尺寸以廉价地制备超细合金粉的新途径发现纳米晶合金的硬度与晶粒度呈HallPetch反常效应突破前人提出的机械合金化判据ΔH<0的限制,并可通过添加不同元素以加速晶化或非晶化过程。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王景唐”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