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南省名人>焦作市名人>温县名人

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人物照片

温名人司马承祯介绍

仙宗十友
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

司马承祯(639-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唐朝道士,曹魏太常司马馗后代,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

少时笃学好道,无心做官。拜师嵩山道士潘师正,学习上清经法、符箓、导引、服饵等道术,隐居天台山玉霄峰。个人文学修养极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开元二十三年,羽化于济源王屋山阳台宫,时年九十六岁,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追赠正一先生。

司马承祯人物生平

唐人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观颂并序》称司马

承祯为“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后裔”。司马承祯自少笃学好道,无心仕宦之途。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诸术。后来遍游天下名山,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为“仙宗十友”。

武则天闻其名,召至京都洛阳讲道,亲降手敕,赞美他道行高操 。离京时,武则天特诏麟台监李峤在洛阳桥东为其饯行。后结庵于王屋山中岩台,自号中岩道士,并创建紫微宫。后返浙江天台山。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召入宫中,询问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他回答阴阳术数为“异端”,理国应当以“无为”为本。颇合帝意,赐以宝琴及霞纹帔。唐玄宗开元九年(721),派遣使者迎入宫,亲受法篆,成为道士皇帝。开元十五年(727),又召入宫,请他在王屋山自选佳地,建造阳台观以供居住。并按照他的意愿,在五岳各建真君祠一所。他善书篆、隶,自为一一体,号“金剪刀书”。玄宗命他以三种字体书写《老子道德经》,刊正文匍,刻为石经。宰相张九龄、张说等皆师之。开元十五年召入都,卒,羽化后,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称“正一先生”。

附:《道门通教必用集》中为“正一先生”,《全唐文》中为“贞一先生”。前者成书较早,故编者取“正一先生”。人物思想

玄宗开元元年(713)来南岳衡山,先是住九真观附近白云庵修炼,后来又在祝融峰顶建息庵,法从者甚众。武则天闻其名,召至京都,亲降手敕,赞美他道行高超。睿宗景云二年(711)召入宫中,询问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他回答阴阳术数为“异端”,理国应当以“无为”为本,颇合帝意,赐以宝琴及霞纹帔。后至南岳,结庵九真观北。张九龄屡谒之。

开元九年(721),玄宗遣使迎司马承祯到东都洛阳,请司马承祯授以法箓,并尊其为道首。命校正《道德经》,深加礼待,呼为“道兄”。

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诏司马承祯入东都洛阳内殿,受上清经法,并允其在王屋山“自选形胜,置观以居之。”司马承祯遂至济源王屋山,在天坛峰下选“丹凤朝阳”之地,建阳台宫,建成后玄宗亲题“寥阳殿”榜额。

开元十五年(727),又召入宫,按照唐玄宗的意愿,在五岳各建真君祠一所。善书篆、隶,自为一体,号“金剪刀书”。玄宗命他以三种字体书写《老子道德经》,刊正句文,刻为石经。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司马承祯在阳台宫去世,葬于王屋山西北的松台。其弟子表奏皇帝,表中称:“(师)死之日,有双鹤绕坛,及白云从坛中涌出,上连于天。而师容色如生。”玄宗闻后,深为感叹,旋即下诏:“混成不测,入寥自化。虽独立有象,而至极则冥。故王屋山道士司马子微,心依道胜,理会玄远,遍游名山,密契仙洞。存观其妙,逍遥得意之场;亡复其根,宴息无何之境。固以名登真格,位在灵官。林壑未改,遐霄以旷,言念高烈,有怆于怀,宜赠徽章,用光丹箓。赐银青光禄大夫,号贞一先生。”并御制碑文,在王屋山刊立。现在可以看到的《有唐贞一先生碑》为北宋哲宗年间(1094年),天坛山都监道士崔可安重刻。

羽化后,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称“贞一先生”。诏以其南岳旧居为降真观,命弟子薛季昌主其观。复命衡州铸铜钟一口赐观中,重四千斤。

司马承祯个人作品

创造出一套道家修真的理论和“五渐门”、“七阶次”等一系列修真法则,主要著作有: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一卷

《形神坐忘论》一卷

《天隐子序》《修真秘旨》十二篇

《修身养气诀》一卷

《服气精义论》一卷

《修真精义杂论》一卷

《修真秘旨事目历》一卷

《上清天地宫府图经》二卷

《上清含象剑鉴图》一卷

《灵宝五岳名山朝仪经》一卷

《采服松叶等法》一卷

《登真系》

《茅山贞白先生碑阴记》

《素琴传》一卷

《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一卷

司马承祯补充介绍

  司马承祯(647年-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唐代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馗之后。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立意畅玄皆本“道法自然”为根基,不摄引佛学,保持发扬道教的传统特色。

  自少笃学好道,无心仕宦之途。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诸术。后来遍游天下名山,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文学修养极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为“仙宗十友”。

  -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观颂并序》称司马承祯为“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后裔”。司马承祯自少笃学好道,无心仕宦之途。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诸术。后来遍游天下名山,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为“仙宗十友”。武则天闻其名,召至京都,亲降手敕,赞美他道行高操。武则天闻其名,召至京都,亲降手敕,赞美他道行高操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召入宫中,询问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他回答阴阳术数为“异端”,理国应当以“无为”为本。颇合帝意,赐以宝琴及霞纹帔。唐玄宗开元九年(721),派遣使者迎入宫,亲受法篆,成为道士皇帝。开元十五年(727),又召入宫,请他在王屋山自选佳地,建造阳台观以供居住。并按照他的意愿,在五岳各建真君祠一所。他善书篆、隶,自为一一体,号“金剪刀书”。玄宗命他以三种字体书写《老子道德经》,刊正文匍,刻为石经。羽化后,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称“正一先生”。

  附:《道门通教必用集》中为“正一先生”,《全唐文》中为“贞一先生”。前者成书较早,故编者取“正一先生”。

  “司马承祯”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