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南省名人>焦作市名人>温县名人

王光远

王光远人物照片

温名人王光远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结构力学和工程设计专家

王光远,1924年03月25日,结构力学和工程设计理论专家,河南省温县人。

195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哈尔滨建筑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光远主要从事地震工程理论、建筑物空间整体计算理论等研究。

王光远人物经历

1924年03月25日,出生于河南省温县。

1946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农学院;后在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任教。

195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光远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50年代从事地震工程理论研究,将地面运动模拟为非平稳高斯型连续随机过程,并提出了竖向地震作用下结构反应计算方法。60年代提出建筑物空间整体计算理论,1981年开始创建工程软设计理论,包括“工程大系统的全局性优化理论”、“工程结构的不确定性优化设计理论”、“结构的控制和维修理论”和“结构的模糊随机分析理论”,在工程大系统的全局性优化技术和结构的不确定性优化设计中取得重大突破,还提出了结构模糊随机振动理论。

科研成果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学术论著

王光远共发表论文180多篇,专著9本。

专著

王光远著 . 建筑结构的振动 .科学出版社, 1979

王光远编著 . 应用分析动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1

王光远、董明耀编著 . 结构优化设计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87

王光远著 . 工程软设计理论 . 科学出版社, 1992

张跃、王光远著 . 模糊随机动力系统理论 . 科学出版社, 1993

王光远、张跃著 . 模糊随机过程论(模糊数学及其应用丛书) .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4

王光远、陈树勋著 . 工程结构系统软设计理论及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6

乔忠、王光远著 . 模糊随机规划理论 .科学出版社, 1996

欧进萍、王光远著 . 结构随机振动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王光远、程耿东、邵卓民、陈厚群等著 . 抗震结构的最优设防烈度与可靠度 . 科学出版社, 1999 年

王光远等著 . 工程结构与系统抗震优化设计的实用方法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王光远、张鹏、陈艳艳、于玲著 . 工程结构及系统的模糊可靠性分析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王光远、吕大刚等著 . 结构智能选型理论及应用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译著

[ 俄 ]A.A. 波波夫著 . 材料力学 . 王光远等译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4

[ 俄 ]H.M. 别辽耶夫著 . 材料力学 . 王光远、干光渝、顾震隆译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 美 ]R.W. 克拉夫、 J. 彭津著 .结构动力学. 王光远等译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主要论文

[1] 王光远、张世海、刘晓燕、欧进萍, 高层结构方案实例库系统及其在结构智能选型中应用,工程力学, 20(4):1~8 , 2003

[2] 王光远、季天健、张鹏,抗震结构全寿命预期总费用最小优化设计,土木工程学报, 36(6):1~6 , 2003

[3] 王光远、于玲,抗地震结构三级设防的可靠性分析,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35(1):1~6 , 2002

[4] 王光远,论不确定性结构力学的发展,力学进展, 32(2):205~211 , 2002

[5] 王光远、张鹏,具有中介状态的工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土木工程学报, 34(3):13~17 , 2001

[6] 王光远、张鹏,表决工程系统抗地震全局优化设计,建筑结构学报, 21(2):28~35 , 2000

[7] 王光远、吕大刚、张世海, 论结构选型的若干关键问题,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33(1):1~7 , 2000

[8] 王光远,论时变结构力学,土木工程学报, 33(6):105~108 , 2000

[9] 王光远,工程设计理论展望,工程设计 CAD 及自动化, 1998-5

[10] 王光远、顾平、吕大刚,基于规范和最优设防烈度的抗地震结构优化设计, 32(2):41~46 , 1999

[11] 王光远、吕大刚,基于最优设防烈度和损伤性能的抗震结构优化设计,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32(5):1~5 , 1999

[12] 王光远、朱靖华,简单复合工程系统抗地震设计的全局优化,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32(3):1~7 , 1999

[13] 王光远,抗震结构最优设防烈度的决策方法,建筑科学, 15(5):42~45 , 1999

[14] 王光远,论抗灾结构优化设计的实用化,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32(1):1~5 , 1999

[15] 王光远、朱靖华,地震作用下串、并联工作系统中结构失效相关性的近似处理,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8(4):1~7 , 1998

[16] 王光远,简单工程系统抗地震设计全局优化的直接解法,土木工程学报, 31(6):23~29 , 1998

[17] 王光远,抗灾结构的最优设防荷载和最优可靠度,土木工程学报, 30(5):12~19 , 1997

[18] 王光远 \ 刘玉彬,结构模糊随机可靠度的使用计算方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5(3):38~46 , 1995

[19] Zhang, Yue; Wang, Guang Yuan. Analysis of structural fuzzy random seismic response ource: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8(2):271, 1995

[20] 王光远,论工程优化,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 11(2):199~204 , 1994

[21] 王光远、张淑华、顾平,论完全相关系统的可靠性,哈尔滨工程建筑学院学报, 27(1):1~5 , 1994

[22] Qiao, Zhong; Wang, Guang-yuan. On solutions and distribution problems of the linear programming with fuzzy random variable coefficients.Fuzzy Sets and Systems, 58(2): 155-170, 1993

[23] Wang Guang-yuan; Qiao Zhong. Linear programming with fuzzy random variable coefficients,Fuzzy Sets and Systems, 57(3): 295, 1993

[24] 王光远.未确知信息及其数学处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0 , 23(4)

[25] Wang Guangyuan, Tan Dongyao. Global Optimization of Engineering large scale system.Proc. Of International Conf.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ation, Beijing :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1990

[26] Ou, Jin-ping; Wang, Guang-yuan. Fuzzy random dynamical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aseismic structures.Proc ICOSSAR 89 5th Int Conf Struct Saf Reliab, 1775-1778, 1989

[27] Duan, Ming-zhu; Wang, Guang-yuan. Fuzzy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structural systems with continuous states of failure Source:Proc ICOSSAR 89 5th Int Conf Struct Saf Reliab, 779-786, 1989

[28] 王光远,欧进萍,汪培庄.动态模糊.模糊系统与数学, 1988 , 2(1)

[29] 王光远,王文泉,欧进萍.系统的广义可靠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88 , 6(1)

[30] Wang, Guang-Yuan; Ou, Jin-Ping. Fuzzy random vibration of multi-degree-of-freedom hysteretic system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s.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15(5): 539-548, 1987

[31] 王光远,欧进萍.多自由度滞变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模糊随机振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86 , 6(3)

[32] 王光远,王文泉.抗震结构的模糊可靠性分析.力学学报, 1986 , 18(5)

[33] Wang, Guang-Yuan; Wang, Wen-Quan Fuzzy optimum design of aseismic structures,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13(6): 827-837, 1985.

[34] Wang, Guang-Yuan. Two-stag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arthquake intensity and its application,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13(1): 67-73, 1985

[35] 王光远.地震烈度的模糊综合评定及其在抗震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84(4)

[36] 王光远,王文泉.结构模糊优化设计.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 1984 , 1(2).

[37] Wang, Guang-yuan; Dong, Ming-yao; Guo Hua. Optimum rigidity distribution of aseismic design for multi-story shear frames,Turk Natl Comm on Earthquake Eng, Ankara , 1980(5):25-32

[38] Wang, Guang-Yuan; Wang, Wen-Quan.Fuzzy optimum design of structures. ASCE, 1984(1):50-53

[39] Wang Guangyuan.Dynamic and static analyses of single-story factory building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ir space action. Scientia Sinica, 13(2) 1964

[40] 王光远.在非平稳地震作用下结构反应的分析方法.土木工程学报, 1964(1)

荣誉表彰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王光远补充介绍

  王光远1924年3月生,男,汉族,温县黄庄镇南韩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46年参加工作。历任助教、讲师、教研室主任、副研究员。我国著名工程力学和结构工程专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哈尔滨建筑大学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所所长,系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科学家。

  王光远出身于小学教师家庭。从小倍尝生活之艰辛,目睹军阀、土匪和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很早就牢固地树立了科学救国和教育救国的思想。

  1930~1933年,他先后在本村小学和开封省立第三小学上学,1936年,进入省立开封初级中学。1937年,日寇进逼河南,学校解散。13岁的他,不得不离开家庭只身逃往陕西、甘肃,后进入天水国立第五中学。1940年,他以全省会考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初中毕业,免试进入高中。1942年,以同等学历考取国立西北农学院水利工程系。此间,有幸受到著名力学家孟昭礼教授的特别培养。

  王光远1946年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黄河水利委员会参加花园口堵口工程,任新堤第一段工程员。他每天奔波在所辖100多公里的大堤,检查工作。有一次,薄弱地段出现险情,黄河水眼看就要越过大堤。王光远率先跳入水中,组成人墙,在人墙后面填抛土袋,终于保住了大堤。此后,他被应邀回母校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任教的孟昭礼教授推荐为助教。从此,王光远一直从事工程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不久,孟昭礼教授由于积劳成疾,失去工作能力。他坚持推荐王光远接替了他的全部工作。这样,王光远就承担了土木系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全部讲课任务和原有助教工作。1949年暑假,他被提升为教员,1950年升为讲师。同年9月,高教部在全国工科院校选派第一批助教和讲师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师资研究生跟苏联专家学习。王光远由于基础较好,而被选中,并在两年内就完成了全部学习计划。学习结束后,他撰写了一篇较好的毕业论文《以变形法解钢架的简捷方法》。为此,苏联专家库滋民曾在苏联权威性论文集《结构力学研究》中专文介绍了这个方法。

  1952年,王光远提前2年在研究班毕业后,立即被任命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力学教研室主任。此后4年,他除了做一些科研工作(如结构强度、振动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简化等)之外,而把主要精力全都放在了提高教学质量上,开展了大量的教学法活动和研究,使这个教研室成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效果最好的教研室之一。此间,他还协助苏联专家培养了大批研究生的进修教师,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我国各主要工科大学的骨干教师和领导人。

  与此同时,他还翻译和出版了大量苏联教材和科学著作。1959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弹性及塑性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55年,国务院提出十大研究课题,其中土木建筑方面的就是"抗地震结构的计算方法"。王光远响应号召,参与了开辟当时在我国尚属空白的这个研究领域。

  1956年,王光远应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所长刘恢先教授的邀请,担任了该所的兼职副研究员。1956~1964年,他在地震工程理论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他是国际上最早采用连续随机过程作为地震地面运动模型的学者之一,并提出了竖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纵向振动的计算方法。此外,他首次将建筑物作为空间结构来研究它们的振动真实状态。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实测和理论研究以后,于1963年创立了"建筑物空间整体计算理论",并被多个国家设计规范所采用,荣获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他还相继出版了专著:《建筑结构的振动》(科学出版社,1978年)和《应用分析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年)。

  195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系独立建院,成为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同年,经国家批准,王光远等开始培养四年制研究生。"文革"以前,他共培养研究生6人,其中李桂青、刘季现在都已成为博士生导师。"文革"之后,国家自从1978年恢复培育研究生起,王光远主要从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到1993年,他已培养出博士12人,硕士25人,指导博士后12人。至1999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31人,博士30人,博士后29人。其学生欧进萍和霍达已成为博士生导师。与此同时,王光远科研成果颇丰。如1984年,王光远和他的学生在国内外首先发表了"结构模糊优化设计理论",这项成果获得了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在此基础上,他和他的学生又提出了"结构模糊随机优化设计理论"、"工程大系统全局优化理论"。1990年,他提出的"结构模糊随机振动理论"获1992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理论先后编入《结构优化设计》(高教出版社,1987年)、《工程软设计理论》(科学出版社,1992年)和正在编写的《结构模糊随机振动理论》中。

  王光远通过结构力学和工程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从而在数学理论方面还提出了动态模糊集合、模糊随机过程和模糊随机规划等理论。共出版12部专著,发表论文180余篇。

  王光远治学严谨,为人正直,热诚助人,深受师生们的爱戴。他一贯倡导民主学风,把自己的学术思想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让大家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讨论。他还把自己一些比较成熟的科学构思交给研究生们,让他们自己解决其中的一些困难问题。对研究生们的指导是严肃认真并卓有成效的。他根据自己对学科发展的预见、学生本人的知识结构和兴趣以及主客观条件为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并和他们一起进行研究。

  王光远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获黑龙江省特级劳动模范称号,1986年获建设部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获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0年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和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一等奖。

  王光远于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是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力学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土木、建筑、水利学科组成员,国际结构安全与可靠性协会(LASSAR)会员,国际刊物《EigineeringOpfimizarion》编委,国内6个全国性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

  目前他和他的学生们正在大力研究工程项目的全系统、全寿命的优化理论和技术。

  王光远及父亲、四个妹妹均是知识分子,在家乡颇有影响。其父王少苍,对家乡教育甚为钟情。病榻弥留之际,仍遗言扶助村里学校。王光远遵父遗嘱,与温秀、光贤等四个妹妹一起,把遗产捐给了村中小学。后又每逢数年向学校捐款,共捐3.7万多元、20多台电脑。

  “王光远”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