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南省名人>开封市名人

刘敬宜

暂无刘敬宜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开封名人刘敬宜介绍

沈阳东北大学教授

刘敬宜(1897~1973),又名刘序东,河南开封人。1917年毕业于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考取“庚款”留学,就读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密执安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先后在底特律大陆汽车公司和寇克罕发动机厂任工程师。1924年回国后,应聘沈阳东北大学任教授,并参加了张学良领导的航空部工作,在设计“布雷格特”型飞机螺旋桨方面崭露头角。

刘敬宜人物生平

1928年起,刘先后任河南省实业厅厅长、北洋政府农工部次长、中东铁路工务处处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拒受伪“满洲国交通大臣”的任命,只身躲避天津。1933年任国民政府的南京飞机制造厂厂长,制造第一架“爪哇”型飞机,还改装一种“新生活”型飞机。1935年调往南昌,仍从事飞机制造工业。1939年夏,在成都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参事。1941年11月,调任中国空军驻美国代表团团长,兼任中国驻美大使馆航空事务参赞,负责处理有关《租借法》的援华工作,主要办理培训中国空军飞行人员和飞机、器材补给等联络事宜。1944年11月~1945年4月,代表中国分别参加了在芝加哥举行的国际民航组织第一次会议和在哈瓦那召开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成立大会。 此后,经常参与国际民航组织在世界各地召开的地区性会议,1946年还担任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国际民航组织临时理事会委员。

1947年5月,刘被任命为“中航”总经理后,改变了美方独揽机航组的局面,实行中方和外籍飞行人员同工同酬;强化飞行安全措施,实行飞行签派制度;培训各类技术人员;领导“中航”拓展国际运输业务,开辟了中美、中缅、中泰、中日、中菲、中印、中韩等多条国际航线,并发展飞往香港的航线,1948年底,公司的运量已跃居世界民航的第八位;特别是在香港启德机场兴建的飞机发动机、机身翻修厂,为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飞机维修厂。

由于国民党已分崩离析,1949年春,为应付国民党的政令,刘不得不将机航基地和业务重心转移到了香港;同时,刘指派赵际唐、王家骥、杨柳风等在上海组织“中航”保管委员会,并预留一密件,批示将公司留在上海的资产清点造册,妥善交给新政权。5月27日上海解放,公司收到接管的电报后,刘嘱秘书复电慰勉,并向解放军接收代表表示谢意。是年6月,港英当局背信弃义,决定征用“中航”在启德机场的飞机和发动机修理厂;国民党逼迫将“中航”在香港的基地迁往台湾。在刘敬宜处境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派吕明、查镇湖于8月下旬抵达香港,并通过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介绍,同刘敬宜会面,策动“两航”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1949年11月9日刘和陈卓林一起,毅然率领在港的“两航”全体员工起义。同年11月12日,毛泽东、周恩来分别致电刘敬宜和陈卓林及“两航”起义员工,“毅然脱离国民党反动残余,投入人民祖国怀抱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并勉励“坚持爱国立场,努力进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航空事业而奋斗”。“两航”起义后,美国政府与国民党残余政权以及港英当局,非法阻扰并劫夺“两航”留港资产,为此,军委民航局1950年1月13日电令刘敬宜和陈卓林前往广州及香港,负责接收“两航”留港的一切财产。后刘敬宜因患病,长期在香港治疗。

1964年11月,刘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因其子女均在澳大利亚工作,1971年3月,遂同夫人刘伟英移居堪培拉。

1973年初,刘在堪培拉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邀请其回国观光的电报,甚为兴奋,并对行程作了初步安排。同年5月10日,突患脑溢血不治去世。周恩来在唁电中高度评价其率领员工起义,是“对祖国对人民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刘先生的爱国反帝精神永垂不朽!”

刘敬宜简介

沈阳东北大学任教授

刘敬宜补充介绍

  刘敬宜(1897.12.18~1973.5.10),字本义,开封市人。生于开封。其父刘务山是一位很出色的酱菜、糕点师傅,其母刘氏,生有4男3女。刘敬宜排行第四。刘敬宜青年时代正值"五四"运动时期,民主、科学和实业救国的思潮对他影响较深。中学毕业后,他考取河南留学欧美予备学校。191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留学美国,并得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奖学金,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工程学院攻读航空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获硕士学位,被纽约一家发动机工厂聘为工程师。在爱国思想和民族感情的支配下,1924年他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和地位回到祖国。他先在东北大学任教,后任河南省实业厅厅长兼水利局长。张作霖入关后,他在张学良的三、四方面军团司令部任参谋,继而在北平任农工部次长兼北平工业大学教授。1929年任东北长官公署顾问,中东铁路管理局工务处长及代局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中国东北,成立伪满洲国,让刘敬宜出任伪满政府的交通大臣,刘敬宜不愿为日伪效劳,逃回北平,任北平军分会参事兼平绥铁路管理局工务处长。国民党统治时期,刘敬宜历任航空署首都航空工厂厂长,航空委员会第一、第二飞机修理厂厂长及航空委员会参事等职,为主管机械工程的上校军官。他在首都航空工厂任厂长时,曾试图在武昌建立中国的飞机制造厂。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国民党空军驻美国代表,是国民党空军在美国接受培训人员的总领队。1944年11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会议在美国芝加哥举行,刘敬宜以中国民航代表团专员身份参加会议,并任第二委员会(技术标准和措施)第五小组委员会主席。1945年4月,他以中国航空公司的代表身份,出席在古巴哈瓦那举行的建立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会议。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授予刘敬宜云麾勋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

  1946年5月,刘敬宜参加临时国际民航组织第一次临时大会,为中国民航高级顾问,并任临时国际民航组织中国理事。

  1947年4月间,"中航"员工要求增加工资,机航组中国员工宣布-,停止飞行,国民党政府派空军人员强行接管上海龙华机场。1947年5月1日,委派刘敬宜接任"中国民航公司"总经理。

  刘敬宜学有所长。在他出任"中航"总经理后,在原有的基础上,注意地面设施的建设,对公司所属各工厂加以改进,扩建发动机工厂,使之成为远东最大的飞机维修工厂;注意飞机安全,在各航线上增设修理站,改进航空签派工作,加强飞行管理,确保了飞行安全;注意改革地面服务工作,开办3期地面服务(多为大学毕业的女学生)训练班;注意培训中方技术人员,尤其争取到中方飞行员与美方飞行员的同等薪金待遇,颇得人心。他还想方设法争取一直操纵在美方人员手中的领导权。此外,他个人出资培养了16名工科大学生。

  刘敬宜出任总经理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人民的大规模内战,"中航"参与了国民党政府的军事运输和空投活动。到1948年初,中航公司的营运达到了全盛时期。同年11月,国民党政府授予刘敬宜一枚"宝鼎勋章";美国总统杜鲁门也授予他一枚"功绩勋章"。

  1948年底,中航公司的机航基地和业务重心从上海迁往香港。为了应付国民党政府,中航总公司的牌子挂在台南,实际上航行、机务等主要人员和业务都在香港。在他离开上海时,曾对留沪人员批示,要求他们在上海对中航公司的设备、财产包括黄金、银元等清点造册,妥善交给新政权。

  "中航"迁到香港后,航线日蹙,营业骤降,陷入困境。为此,刘敬宜于1949年先后在《中航月刊》上发表《克服目前艰难有赖全体同仁的努力》和《生死关头》等文章,要求公司全体员工设法渡过难关。但事与愿违,港英当局以驻港英国空军需要扩充启德机场的机航基地为由,于1949年6月3日,港督通知刘敬宜要征用"中航"的飞机修理厂,6月29日断然下令征用。8月16日港英当局又下令征用"中航"的启德机场的房屋,并查封了"中航"发动机修理厂的部分厂房和设备。"中航"-于8月17日全部停航,几经交涉,方准启用,并于8月19日复航。

  在港英当局征用"中航"基地过程中,"两航"(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员工则普遍反对迁台。国民党政府不断地对"两航"施加压力。交通部长端木杰和民航局长左纪彰相继从广州到香港,催逼"中航"迁台。刘敬宜"赴台述职",并提出筹措200万美金搬迁费为理由,以拖迁台计划的执行。

  1949年6月,香港"中航"办事处何凤元处长介绍刘敬宜与香港中共地下党负责人乔冠华见面。以后,饶彰风、张铁生以及费彝民等继续同刘敬宜洽谈。同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有关部门派吕明偕"央航"副总经理查阜西(又名夷平),到香港对"两航"进行策反工作,刘敬宜同意参加"两航"起义。

  1949年11月9日,中国、中央两航公司爱国员工在香港宣布起义。刘敬宜总经理与"央航"陈卓林总经理等,率领12架飞机起义北飞。当天分别抵达北京、天津,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热烈欢迎,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设宴招待两位总经理及北飞起义人员。11月12日,毛主席、周总理电贺起义成功,充分肯定了"两航"起义的功绩。毛主席赞誉"两航"起义"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周总理勉励"两航"员工要"坚持爱国立场,努力进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航空事业而奋斗",并任命刘敬宜为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

  1949年底,民航局令刘敬宜和陈卓林前往香港处理"两航"资产问题。1964年11月,刘敬宜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71年3月刘敬宜因家事移居澳大利亚。1973年刘敬宜在澳大利亚接到周总理要他回国观光的邀请,非常振奋。在准备回国时,突患脑溢血,于1973年5月10日在澳大利亚去世。周恩来总理、中共中央-部、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国民航总局分别给刘敬宜的家属发去唁电,周总理高度评价刘敬宜的爱国反帝精神。

  “刘敬宜”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