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名人黎世序介绍
黎世序(1772~1824年),初名承惠,字景和,号湛溪,河南罗山人,清朝大臣。
嘉庆元年(1796)中进士,善于治河,治河方略以蓄清敌黄、束水攻沙、种植柳树为主,官至江南河道总督、太子少保。卒加尚书衔,赠太子太保,谥襄勤,入祀贤良祠。
黎世序人物生平
嘉庆元年(1796)进士,授江西星子知县,历任南昌知县。南昌县境内彭蠡湖(今鄱阳湖)富仓、安乐等圩连年决口,四乡农田常常颗粒无收。黎世序到任后微服简从,实地勘查,了解水情,制订开河、筑圩、泄洪、浚淤方案,带头捐款筑堤。
嘉庆十三年(1808),擢江苏镇江知府。镇江丹阳练湖(旧名曲阿后湖)年久失修,积淤成田,汛期即成水患。黎世序依据图籍和民众意见,制订浚淤方案,动工建造3座大闸。工程竣工后,练湖通航,水患减少,淹没区农田开始受益。
嘉庆十六年(1811),迁淮海道。与河督陈凤翔争堵倪家滩决口,从此闻名。为疏通海口,黎世序力排众议,改开挖新河与修筑长堤为“束水攻沙”,使海口淤积疏浚,河复返故道入海。两江总督百龄和嘉庆帝对此大加赞赏。
嘉庆十七年(1812),调淮阳道。不久陈凤翔罢职,诏加黎世序三品顶戴,署江南河道总督。其在家乡的儿子和一些亲朋故旧闻讯后欲前往南河总督府谋求官职,黎世序手谕家乡的儿子:“今黄河水患频仍,运河急待疏浚,功以才成,业因才就,尔其能否?”为剔除衙门旧习,黎世序查办了一批玩忽职守的河务官吏,提拔了一些治河有方的官员。三年后称职,始实授。疏言:“自上年大濬,千里长河,王营减坝及李家楼漫口堵合,云梯关外水深二三丈至四五丈,为近年所未有。而清江浦至云梯关一带,较之河底深通时尚高八九尺。此非人力所能猝办,计惟竭力收蓄湖水,以期畅出。敌黄蓄清之法,在堰、盱二堤,有旨缓办;今年礼坝跌损,宣泄路少,二堤尤应急筑,以资捍卫。”允之。
嘉庆十八年(1813),以仁、义、礼三坝基坏,请于蒋家坝附近山冈移建三坝,挑引河三道,诏令详议,并饬填实旧坝。寻如议行。因全漕渡黄较早,议叙。疏请加高徐州护城石工,添筑越堤,于清江浦汰黄堤外加重堤,又于骆马湖尾闾五坝迤下添碎石滚坝,并允之。先是百龄拟于清江浦石马头筑圈堤,其湾处对王营,上起御黄坝,下属贴心坝,河宽千余丈,至此陡束为二百丈,论者以为不便,得不行;黎世序卒成之。是年秋,睢南薛家楼、桃北丁家庄漫水坏堤,黎世序跃入河者再。会上游河南睢州决口夺溜,河水陡落,睢、桃两工得补筑无事,诏以黎世序不能先事预防,降一级留任。睢州决口久未合,黄水全入洪湖。黎世序力筹宣泄,濬顺清河于清口淤窄处,自束清坝起至御黄坝止,挑引河三,束清、钳口各坝一律辟展,智、仁两坝及蒋坝以南,新挑仁、义两坝引河,并为分减之路。至嘉庆十九年(1814)霜降,安澜,诏嘉黎世序修防得宜,加二品顶戴。
嘉庆二十年(1815),疏言:“徐州十八里屯旧有东西两闸,金门宽三丈五尺,不足减水。其西南虎山腰两山对峙,凹处宽二十馀丈,山根石脚相连,可作天然滚坝。北面临河,即十八里屯,山冈淤於土中,剥平山顶,改作临河滚坝。以虎山腰为重门擎托,可期稳固。”允之。夏,洪湖盛涨,拆展束清,御黄两坝,启山盱引河滚坝,清水畅出,会黄东注,刷河益深,特诏嘉奖,赐花翎。黎世序治河,力举束水对坝,课种柳株,验土埽,稽垛牛,减漕规例价。行之既久,滩柳茂密,土料如林,工修河畅。南河岁修三百万两为率,每年必节省二三十万。碎石坦坡,自靳辅始用之于高堰,后兰第锡、吴璥、徐端偶一用之;黎世序始用之于通工,谤言四起,黎世序力持,卒获其效。
嘉庆二十一年(1816),京察,议叙。
嘉庆二十二年(1817),因御黄坝刷深不能施工,束清坝掣溜太急,亦难稳立,请于旧二坝水浅处添筑重坝,又於束清坝外添建一坝,以为重门钳束,於是比岁安澜,奏减料价一成。
道光元年(1821),入觐,道光帝嘉其劳勚,加太子少保,开复一切处分,赐诗以宠之。
道光二年(1822),京察,复予议叙。
道光四年(1824),卒于任上,终年52岁。优诏褒恤,加尚书衔,赠太子太保,谥襄勤,入祀贤良祠。江南请祀名宦建专祠,道光帝追念前劳,御制诗一章,命勒石于墓。
黎世序史籍记载
《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列传一百四十七》
黎世序个人成就
黎世序勤学博采,运用“分-水”理论在徐州城西北十八里屯、苗家山、虎山等地依山建造3座大坝,改“束水攻沙”为“重门钳束”(用全河之水并力攻沙),改厢埽(用土填压秸、苇的护堤办法)为碎石护坡。此举工期缩短,成效较大,节省白银二三十万两。清河县境运河,东濒黄河,汛期仅靠一线单堤防护,两岸数十万人民每逢汛期纷纷逃离。为治理运河水患,黎世序在黄河与单堤之间筑越堤,以两道护水堤埂共御黄水。
黎世序人物评价
《清史稿》:仁宗锐意治河,用人其慎。然承积弊之后,求治愈殷,窟穴於弊者转益诪张以为尝试。海口改道之说起,纷纭数载而后定。康基田、徐端等皆谙习河事,程功亦仅。至黎世序宣勤久任,南河乃安;而减黄病湖,遂遗隐患。得失之故,具於斯焉。
黎世序主要作品
黎世序生前著有《东南河渠提要》一百二十卷、《续行水金鉴》一百五十六卷、《河上易注》十卷及《湛溪文集》多卷。
黎世序后世纪念
黎世序病逝后葬于故里罗山县定远乡刘店村。道光帝为让后人缅怀这位治水功臣的业绩,在墓北500米处,赐建御碑亭。御碑亭面阔三间,进深六架,长8.8米,宽6.8米,面积50多平方米。亭外灰瓦覆顶,翘角飞檐,亭内雕梁画栋,12根合抱木柱下垫有石鼓,椽檐均用油漆彩饰,间以浮雕透雕,交相辉映,古朴典雅,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亭内矗立着三块三米高的青石御碑。正碑为神道碑,左碑为御笔祭诗,右碑为御赐祭文,简述了黎世序的生平事迹。从北京至御碑亭,每五十里修有一清官碑,遇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五十年代末,毛泽东主席到南方视察专列路过信阳,车上接见信阳地委负责人时,谈话中还提及到这位治水功臣黎世序。黎世序墓(含御碑及碑亭)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黎世序补充介绍
黎世序 (1772—1824年)字景和,号湛溪,初名承德,罗山县人,清嘉庆、道光年间治河名臣。
黎世序幼年家贫,嘉庆元年(1796年)中进士,同年任江西星子知县,不久调任南昌知县。南昌县境内彭蠡湖(今鄱阳湖)富仓、安乐等圩连年决口,四乡农田常常颗粒无收。黎世序到任后微服简从,实地勘查,了解水情,制订开河、筑圩、泄洪、浚淤方案,带头捐款筑堤。
嘉庆十三年(1808年)黎世序任镇江知府。镇江丹阳练湖(旧名曲阿后湖)年久失修,积淤成田,汛期即成水患。黎世序依据图籍和民众意见,制订浚淤方案,动工建造3座大闸。工程竣工后,练湖通航,水患减少,淹没区农田开始受益。
嘉庆十六年(1811年)黎世序任淮海道员。为疏通海口,黎世序力排众议,改开挖新河与修筑长堤为“束水攻沙”,使海口淤积疏浚,河复返故道入海。两江总督百龄和嘉庆皇帝对此大加赞赏,是年冬黎世序改任淮海道员。
嘉庆十七年(1812年),黎世序升任南河总督,其在家乡的儿子和一些亲朋故旧闻讯后欲前往南河总督府谋求官职,黎手谕家乡的儿子:“今黄河水患频仍,运河急待疏浚,……功以才成,业因才就,尔其能否?”为剔除衙门旧习,黎世序查办了一批玩忽职守的河务官吏,提拔了一些治河有方的-。任职内,黎世序勤学博采,运用“分-水”理论在徐州城西北十八里屯、苗家山、虎山等地依山建造3座大坝,改“束水攻沙”为“重门钳束”(用全河之水并力攻沙),改厢埽(用土填压秸、苇的护堤办法)为碎石护坡。此举工期缩短,成效较大,节省白银二三十万两。清河县境运河,东濒黄河,汛期仅靠一线单堤防护,两岸数十万人民每逢汛期纷纷逃离。为治理运河水患,黎世序在黄河与单堤之间筑越堤,以两道护水堤埂共御黄水。
道光四年(1824年)一月二十一日黎世序病逝于任,终年52岁。道光皇帝为表其功,加尚书衔,晋太子太保,谥襄勤,入祀贤良祠,并在其家乡定远建御碑亭。
黎世序生前著有《东南河渠提要》一百二十卷、《续行水金鉴》一百五十六卷、《河上易注》十卷及《湛溪文集》多卷。
“黎世序”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