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南省名人>洛阳市名人>西工区名人

林东郊

林东郊人物照片

西工名人林东郊介绍

清朝官员

林东郊(1868--1937年),字荠原,又字霁园,洛阳老城人。清光绪戊戌科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吉士 ,散馆后授检讨,历充国史馆协修、纂修、编书处协修,详校。

林东郊生平

洛阳至清末,邑中出了一位著名人物,即翰林学士林东郊。郊字荠原,又字霁园,生于清同治七年(1878),卒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1946年余诞生时,林公已过世九年了。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载,林东郊中式于清光绪戊戌科第三甲第六十二名。唱名后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散馆后授检讨。历充国史馆协修、纂修。编书处协修、详校。光绪三十二年,奉旨赴日本考察政治。回国后,编纂《皇清奏议》,及书成,被保奏为知府。宣统三年(1911年),记名以道府用,并加二品衔,补授广西桂林府知府。

翰林院古称玉堂之署,地位相当重要,钱龙锡曾有诗曰:“妙选金闺彦,登兹白玉墀”,故入翰林院者,都有着一种特别得意的心情。明代朱元璋规定不设宰相,一切由皇帝裁决,但却让翰林备顾问,做智囊。所以明代高拱说:“虽无宰相之名,有其实矣。”清康熙明文规定不是翰林出身不能成为名誉上的皇帝老师,掌文词翰墨的南书房行走和作为皇子师傅的上书房行走都必须由翰林充任。也只有翰林才能称为“太史”,非翰林院出身的朝臣死后不得谥以“文”字,可见翰林院的地位不同一般了。明清以来,士人对能否入翰林院是非常看重的。据《清朝野史大观》,进士出身的曾国藩一次拜访一本畛域的左宗棠,时左宗棠正在给姨太太洗脚,曾国藩戏之曰:“给如夫人洗脚。”左宗棠立即回应:“赐同进士出身。”这“同进士”对“如夫人”可谓妙极,左用“同进士出身”来回应曾国藩这个三甲进士,他的机敏,令人莞尔。

林东郊以三甲进士而入翰林院,可谓三甲中的佼佼者。人的真才实学,若以名次论之,有时是有失公允的。林东郊作为近代河南文化名人,毫不逊色。在洛阳,自然是文章魁首、士林班头。他穷六艺,于诗词、经学无所不通,艺术兼及书画纂刻,无不精绝。其著作有《易易》、《爱日草庐诗集》等。但是民间所传的“一科三东”和他“生死同日”,便使他蒙上了一层浓重的传奇色彩。

传说林东郊应试之前,其父昼寝,梦一老人,询及今岁科场事。老人答:河南一科三东。其父醒,不解何意。及放榜,始知河南高中3人,乃荥阳牛东藩,渑池赵东阶,洛阳林东郊。盖3人名中皆有一个东字也。

再就是林东郊的生死同日。生死同日,在现实生活中是很罕见的。林东郊生于清同治七年夏历二月初一,卒于民国二十六年正月三十日夜。当时其子孙正为他措办七十寿庆,不意林公赫然长逝,于是寿堂改灵堂,贺客作吊客,圆满地走完了他七十年的人生历程。

林东郊的官星不亮使他未能在政治舞台上一显身手,所以他未能在政坛彰显而成为全国知名的人物,虽说在宣统三年被补授为广西桂林府知府,却是虚受皇恩,并未至桂林任所。那年他四十三岁,正处政治上的成熟期,可惜时运不济。他由北京往桂林赴任时,先到彰德(安阳)拜见了袁世凯。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却说:大清势必退位,民国即将成立,广西桂林不需去了。而事实上辛亥举义,烽火南天,汉口道路已经不通了,他真的成了一名“记名知府”。

民国鼎革,林东郊膺选临时参议院议员,民国七年,又当选为第二届众议院议员。在这六七年间,各派政客麋集京城,蝇营狗苟,尔虞我诈,林东郊羞与此辈为伍,于是挂冠不仕,愤然归里,闭门读书,以诗书画自娱。

林东郊退归林泉之后,可谓善行多多,口碑甚佳。民国十五年(1926年)灯节前后,因豫陕两省军人以往所构夙怨,导致洛阳红枪会大杀“老陕”,凡带陕西口音者,不论军民,悉被斩杀。当时恰有两位陕西商人及反对红枪会的河洛道尹阎凤浩在林家中做客,林东郊冒着极大风险,将三人在家中藏匿多日,直待此风稍戢,才将三人安然放归。

民国二十九年(1930),蒋冯阎中原大战,冯部赵守钰、葛云龙守洛阳,蒋军上官云相。徐源泉围洛阳,战争一触即发,林东郊为当时洛阳红十字会名誉会长,拯救生灵于涂炭,责无旁贷,他连夜召集洛阳耆绅,共商息事宁人大计,由他领衔致信上官云相,极言战事发生对人民的危害,并由何学纯、孙维康出面调停,最后,上官云相看在林东郊情面,撤围一面,让赵守钰、葛云龙撤出,由上官云相接防,洛阳始化险为夷。

林东郊一生多有拯溺救焚的善举,1930年洛阳连年旱,兵祸连结,大批难民云集,林东郊与洛阳耆绅徐石衡、杨恭斋等倡办豫西救灾会,集资救济灾民,施舍衣食。为了赈灾,林东郊亲书对联20幅、扇面30幅、山水画10幅,鬻画所得,尽行捐助。他还城厢士人之请,出办团练,督饬团勇,以靖匪患。

1932年,一·二八淞沪事变,国民政府迁洛,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与林东郊为同年翰林,林东郊专门腾出了一所宅院,供林森夫妇居住。政府大员张继、吕超、叶楚伧、于右任等,联翩赴林宅探望,一时林府门前,冠盖如云。

林东郊的《爱日草庐诗集》收诗千余首,编成五卷,余尝读其诗,览之一时,深服其学问之博大精深。其于诗,尤善五言,构思之巧妙,用韵之奇险,对仗之工稳,自非一般洛下士人堪比。记己之感遇,咏洛川风物,感时世之多艰,绝少刻镂风月之作。余览之时而蹙额,其遣词不知出自何典者,不下百数,由此可知林公学海泛舟,博览精思。尤其是《感时百韵》,宏卷开澜,立意高远,情势超拔,云谲波诡,使后学我辈,深为汗颜!洛邑近代文采不振,有此龙蟠凤逸之士,也堪使洛人颜面生光。

还有一事附记于此,也算洛阳文坛一段佳话,原来林东郊登科之年,喜报到门,刚好母亲寿诞,双喜临门,一时洛下贺客如云。洛阳名医高思则献一贺轴,并夸口云:林东郊见此贺轴,必悬挂于正厅中堂之位,友人中多有不信者。有人说,贺轴多多,不乏权贵,敢言你的贺轴能悬之中厅?高思则笑而不答。及林府盛宴排开,高思则携轴登门,门客高喊:高先生贺表一轴。林东郊忙延之入内,即命展卷,阅之连忙说:“挂中堂,挂中堂”。众人围过去一看,乃是“国恩家庆”四字,此四字安敢悬之偏壁?林府客人无不深服高思则心机独到,一时啧啧连声,气氛十分活跃,可见林府座中无虚士也。

林东郊简介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官派东渡日本考察政治。回国后,编纂《皇清奏议》,及书成,被保奏为知府。宣统三年(1911年),记名以道府用,并加二品衔,补授广西桂林府知府。当地人提及,称其为“洛阳翰林”、“大学士”。

林东郊受命桂林知府之际,正值辛亥革命之时,林被告知大清势必逊位,民国即将成立,故未赴广西赴任。1913年林东郊被膺选临时参议院议员。1918年当选为第二届众议院议员。这期间,由于政治动乱,各派军阀混战,争权夺位,大总统一职竟几易其人: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曹锟。各派政客麋战京城,蝇营狗苟,贿赂公行,尔虞我诈。林东郊洁身自好,羞于与尔辈为伍,故愤然归居洛阳,闭门读书,从事著作,暇则吟诗绘画,临池篆刻,以度晚年。

林东郊一生著书两部,一为线装古体诗《爱日草庐诗集》,记录了“大总统一职五易其人”以及他挂冠归里侍奉老母、访亲睦邻、作诗赠画、漫步洛河湟堤而又忧国忧民的喜怒哀乐的情怀。二是他自己多年潜心研究《易经》的独到见解,写成的《易易》一书。全部亲自工笔楷书而就,一箱书稿手迹,被其后人数十年保存,可惜“文革”期间毁于一时。

《爱日草庐诗集》早有刻本,尚留于世。其有诗云:“但觅桃源秦乱避,敢云高不事王侯”。曾表达其不敢自标清高而挂冠不仕,实因不堪世事扰攘的弃官归里的心情。还在另一首五律里写道:“家贫恋微禄,国乱滞归程”。说的是国乱不靖,无法回家,并非留恋禄位。“谁作狂澜障,痴心望太平”。期望有人能力挽狂澜,制止动乱,扫平军阀混战,他还是盼望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这是他当时心情的具体写照。据其后人的回忆,林翰林归洛后,深入简出,勤奋好学。“黎明即起,读书、写字,精心整理其诗集和研究《易经》的文稿{易易},早饭后接待访者及求书画者,下午出访亲友谈诗论文或商谈地方公益事宜,晚饭后则同家人闲谈并教诲子孙等做事做人之道”。

林东郊的书法宗于欧、褚,参以王铎等,并在其基础上自成一格,功力特厚;绘画以摩洁、石谷等为法,兼众家之长,融为一体,而又颇具自己的风格和韵味。洛阳白马寺院山门上的“白马寺”题字以及寺门内东西月亮门上方的“菩提道场”及“定慧壮严”墨宝即其所书,至今仍显现其艺术的魅力,吸引着千百万慕名而来的游客。林东郊一生曾留下无数书画印章,但多数历经战乱已失落,只有少数流存民间,如当年林东郊殿试时以八股文形式所做的三篇文章及一首诗已被挖掘面世。

林东郊乐善好施,并愿对社会上的不平之事鼎力相助。在其任临时参议院议员时,曾有洛阳东关人王献卿因参加倒袁运动而被捕,又一洛阳西关人杨天鹏,因其子杨少万系革命党人而被株连,都经林东郊竭力营救而获释。1926年,春节后灯节前,因豫、陕两省军人以往所构夙怨,爆发红枪会众“大杀老陕”的惨剧。林东郊乃冒极大的风险,从中说项,使部分无辜的陕西商人及当时河洛道尹阎凤浩等免遭于难。林东郊于1930年曾为当时红十字会会长,曾为孤儿院募捐并亲笔书画进行义卖捐助。还曾创办冬赈救济穷人等。为修筑当年东大街东段石面路,悉数捐出自家所有石条石块,被传为佳话。

林东郊补充介绍

  林东郊(1868~1937年),字荠原,又字霁园,河南省洛阳人,清末民初河南著名学者和书画家。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吉士。林东郊早年致力国学,历充国史馆协修、纂修,编书处协修、详样差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受命赴日本考察政治和工业。宣统三年(1911年),为京察一等,记名以道员用,并加二品衔。民国2年(1913年),任临时参议院议员。后因憎恶当时社会黑暗,愤然离职归里。

  林东郊晚年以读书、著述、咏诗、写字、绘画、篆刻为乐事,他涉猎经史,精通金石篆刻。画以山水见长,多用水墨,意境深远,逸然有真趣。书宗褚遂良,得力《砖塔铭帖》,并兼习颜、柳、欧各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行草师法王铎,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晚年勤攻不辍,刻苦练字书法颇具功力,为艺苑所推重。

  林东郊对社会有益事务也谒力倡助,民国19年(1930年)豫西连年遭灾,为了救灾亲自书对联20幅,画扇头30个,画竹木山水10幅展销助赈。东大街修路,他将自家所有的石条、石块悉数捐出铺设从东门口至民主街南口路面之用。

  198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词典》,对其书画也有论述。今白马寺庙门上所书“白马寺”匾牌和寺内东、西月亮门上方的“菩提道场”“定慧庄严”八个大字即出自其手。

  林东郊一生共著书两部,一部是《易易》,共42卷。(“文革”“破四旧”中被查抄,至今不知失落何处),另一部为《爱日草庐诗集》,木刻版线装古体诗,收录诗作1230首,既是他日常所行记事,更是其所处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后经林东郊的曾孙女林功敦整理,以洛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的形式出版,书名定为《林东郊诗集》。

  “林东郊”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