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名人傅尧俞介绍
傅尧俞(1024~1091)北宋官员。原名胜二,字钦之,本郸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徙居孟州济源(今属河南)。未及二十岁即举进士,入仕初由县官渐至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因反对新法被贬,一度削职为民,宋哲宗朝,官拜给事中御史中丞、吏部尚书兼侍讲等。元祐四年至六年,官拜中书侍郎。为官三十载,为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重臣。司马光赞之:“清、直、勇三德,人所难兼,吾於钦之见焉。”
(概述内图片来源: )
傅尧俞生平轶事
宋仁宗嘉祐末年,傅尧俞任监察御史,多有建树,内侍都很怕他。他认为民富才能国强,极力反对聚敛。后迁右司谏,同知谏院,很受英宗赵曙器重。有一次赵曙问他:“朝中官员众多,谁忠谁奸?”尧俞说;“大忠大奸,固不可移,一般人则要靠皇上教导。”赵曙听后,认为答得恰中要害,非常得体。
傅尧俞忠正耿直,不阿不谄。有一次,赵曙趁着讨论政事时对他说;一卿何不纠举蔡襄呢?”傅尧俞说:“如果蔡襄有罪,皇上何不自正典刑,要臣下纠举呢?”赵曙说:“你位处台谏要地,由你纠举,再付之公议,名义较正。”傅尧俞说:“若付之公议,臣只见到蔡襄营造山陵有功而不见其罪。臣身为谏官使臣受旨言事,臣不敢遵命。”
北宋神宗时,傅尧俞奉调进京。当时,王安石正在推行新法,本想傅尧俞能助他一臂之力,傅尧俞却说:“推行新法,世人都认为不妥当。如果我在谏院任职,定当极力陈述我的意见。”王安石听后很恼怒,先后把他调任河北转运使、江宁知府,后来又迁任许州、河阳等地。两年间,傅尧俞一直奔波于调动的途中,后被贬至黎阳县草料场管理仓库。郡里的长官来黎阳视察,傅尧俞也随着众人参加迎接的行列。郡太守顾及他曾任御史,要找其他官吏代他处理草料场的事务。傅尧俞说道:“担任什么样的官职,就要尽什么样的责任,怎能荒废职责呢?”他每天都去仓库处理公务,十年来不论酷暑严寒从不间断。
宋哲宗即位后,傅尧俞升任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傅尧俞厚重寡言,为人不设城府,论起朝廷大事,在皇帝面一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曾上奏章说:“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假如让我举荐正直,处置奸佞,我虽才疏学浅,但怎敢不尽心尽力而为?如果让我窥探别人隐私,吹毛求疵,实在不是我的志向。”当初,他由谏官外调为地方官员,众人都认为他对新法有看法,一定不会执行。可是傅尧俞对朝廷的法令一律遵照执行。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君子要根据所处的职位来行事。谏官有向朝廷进言的责任,郡守则应该按照朝廷的法令政策处理事务。”
司马光曾说:“清廉、正直、勇敢三种品德,一个人很难兼备。我却在傅尧俞身上见到了。”邵雍也说:“傅尧俞清廉而不炫耀,正直而不偏激,勇敢而又温和,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傅尧俞人物简介
傅尧俞,由其祖母霍氏抚养成人,秉性聪慧,10岁便能写文章。庆历二年(1042),不到二十岁便登第,知新息县。史载“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
仁宗嘉佑末为监察御史。英宗时,转殿中侍御史仍兼侍读,后迁起居舍人,再迁右司谏、同知谏院。后除侍御史知杂事。神宗熙宁初,知和州、庐州。神宗三年(1070),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徙许州、河阳、徐州。两年之间凡六徙,尧俞一切遵之,曰:“君子素其位而行”。哲宗立,召为秘书少监兼侍讲,擢给事中。元佑四年(1089年)为御史中丞,迁吏部尚书、中书侍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五)。六年卒,年六十八。卒之日,太后谓辅臣曰:“尧俞金玉人也,惜不至宰相。”帝辍朝临墓,谥宪简。
傅尧俞人物评价
苏辙:凛然直谅之风,出于恺悌之性。早为御史,议礼不阿,中列谏垣,言政多牾。流落虽久,志气益坚。俾还侍于燕闲,日有闻于礼义。执法之任,非尔而谁。
脱脱:存、固、瞻、尧俞,初皆善王安石;及其秉政,未尝受所诱饵,与论新法,终不诡随。及元祐区别正邪,其论蔡确诗谤之罪恐为已甚,将启朋党之祸,岂非先知之明乎?他有更张,随事谏止,不少循默。然无矫枉过中之失,故能不亟不徐,进退有道,在元祐诸臣中,身名俱全,亦难矣哉。
杨士奇:张咏之不饰玩好,傅尧俞之遇人以诚,范景仁之不设城府,义(蹇义)兼有之。
傅尧俞个人作品
有《傅献简集》七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存《草堂集》一卷(藏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
傅尧俞补充介绍
傅尧俞(1024~1091),字钦之,原籍郓州须城县(今山东东平县),后迁居孟州济源。十岁能为文,未冠即登进士第,出任新息县知县,迁太常博士。
宋仁宗嘉祐年间任监察御史。时充国公主与其夫感情不和,仁宗遂将公主丈夫调出京城任职。尧俞得知后便对仁宗说:公主恃爱而薄待其夫,陛下不责公主,反逐其夫出京,恐为天下人耻笑。如此做法,陛下今后还能教育好其它子女吗?一些宫中负责内藏的官员私将宝物送给后宫之人。尧愈得知后,立即上奏皇帝,按律进行处理。
宋英宗初即位,因病,由太后和英宗共同听政。英宗病愈后,时任起居舍人的尧俞便上 书皇太后,请还政于帝。内侍任某乘机离间帝、后关系。尧俞面奏太后:臣以为天下之可信者,无大于以天下与人,亦无大于受天下以公。太后如能还政于帝,并严惩挑拔离间之人,则母慈子孝之名将传遍天下。太后还政后,他又向英宗建议:当派勤劳忠厚之人侍奉太后,逐改任右司谏同知谏院。治平二年(1065年),宋廷议尊英宗生父濮安懿王为皇考,尧俞曾同御史吕诲同上十余疏,以为不可。次年,宋廷尊濮安懿王为皇考,吕诲等被罢官,尧俞也被降为和州知州。
宋神宗即位,尧俞改知卢州。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调尧俞人京助其推行新法。尧俞不从,遂改任盐铁副使,俄转任河北转运使、江宁知府,又先后任许州、河阳、徐州等地知州。因徐州有人诽谤朝政被诛,尧俞也被削去官职。
宋哲宗即位,尧俞被召为秘书少监兼侍讲。后转任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垂。御史大夫张舜民以言事被罢官,诏尧俞代之。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未几官复原职。后又进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元枯四年(1089年)拜中书侍郎。六年卒,赠银青光禄大夫。
“傅尧俞”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