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南省名人>洛阳市名人

长孙俭

暂无长孙俭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洛阳名人长孙俭介绍

北周郐国公

长孙俭(491~568年),字庆明,恒州高柳县(今山西省阳高县)人,鲜卑族。北魏到北周时期大臣,北平宣王长孙嵩五世孙,太常卿长孙戫的儿子。

魁梧严肃,方正清廉。北魏时期, 起家员外散骑侍郎,参谋平定关陇起义。宇文泰治理夏州时,以为录事参军,颇为器重。 出为荆州刺史,清正率下,教化治民。 征授大行台尚书、相府司马,累迁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右仆射。进献攻取江陵之策,授大将军,进爵昌宁郡公,赐姓拓拔氏。

北周建立后,历任柱国大将军、浦襄陕三州刺史、夏陕二州总管。天和三年(568年12月19日),去世,时年七十八,获赠太保、凉州刺史、郐国公,谥号为文。

长孙俭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其先世为拔拔氏(拓跋氏分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鲜卑姓名为汉姓,遂改为长孙氏。

长孙俭年少时行为品行端正无邪,有操守和高洁的品行,身材高大魁梧,神情严肃,即使在内室,也是整日保持恭敬庄重的态度,生性谨慎不胡乱与人结交,只要不是和自己有共同志向的人,即使是王公贵族登门拜访,他也不会见。孝昌年间,起家员外散骑侍郎的职务,跟随尔朱天光平定关陇起义。

贺拔岳被杀害,宇文泰亲赴平凉,凡是与制定谋划国家大事有关的事情,长孙俭都参与其间。当时西夏州还未归属朝廷。而东魏派遣(任命)许和为刺史,长孙俭用诚信和大义招纳他,许和于是率部归顺朝廷。朝廷就让长孙俭担任西夏州的刺史,统一管理三夏州的事务。

治理荆州

大统六年(540年),荆州的襄阳刚刚归附西魏,宇文泰表彰长孙俭的功劳,对他赞许有加,认为应该将东南重任交付于他。授予他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的官职。长孙俭部属郑县县令泉璨被老百姓所告,经过调查审问,证实泉璨确实有罪。长孙俭就召集所有的官僚部属对他们说:“这样的事情发生是因为刺史教导的不够明确,是我的过错,并非是泉璨之错误。”于是就在厅堂前,肉袒谢罪,来惩罚自己,放过了泉璨,不去追问他的罪责。于是他管辖的地区整饬有法度,没有人违法乱纪。魏文帝亲下诏书慰问他。荆州蛮夷之地,那里旧有的风俗,晚辈不尊敬长辈。长孙俭反复地规劝开导,民风民俗大为改观。百姓都致力于农桑,闲暇时还兼习武功,所以边境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当地的官吏和百姓上表朝廷请求为长孙俭建造清德楼,立碑刻颂功德,朝廷商议之后,答应了这个请求。在荆州任职七年。

大统九年(543年),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长孙俭曾经与众王公大臣在太祖面前侍坐谈话。等到告退的时候,宇文泰对身边的人说:“(长孙俭)这个人举止文雅,我每次和他说话,都严正恭敬,担心有所失误。”

大统十二年(546年),宇文泰将他召回任大行台尚书,兼相府司马,并将他名字改为俭,字庆明。

功勋卓著

大统十三年(547年),加开府。

大统十四年(548年),除尚书右仆射,加侍中,进骠骑大将军。

大统十五年(549年),长孙俭再次被任命为东南道行台仆射,都督十五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十一月,与开府杨忠率兵击败梁柳仲礼,攻克随郡,将柳仲礼长史马岫包围于安陆。大统十六年(550年)春正月,柳仲礼率军来援安陆,杨忠、长孙俭与之战于漴头,大破之,柳仲礼被擒,马岫在安陆投降,长孙俭增加都督东南道三十六州诸军事。

大统十八年(551年),梁元帝萧绎在江陵继承帝位,对外表现敦厚,于邻国和睦,对内心怀不轨的图谋。长孙俭暗地里密报宇文泰,陈述攻取的谋略。于是朝廷征召长孙俭入朝,宇文泰详细地询问他的计划和打算,应答从容,宇文泰听后,对他的看法非常认同,于是对长孙俭说:“正向你所说的,我夺取江汉太晚了。”于是命长孙俭返回荆州,秘密准备。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与燕国公于谨等出兵江陵,攻下江陵后,由长孙俭镇守,因为长孙俭是最早的出谋划策者,于是赏赐他奴婢三百人。

恭帝二年(555年),进爵怀州昌宁郡公,授大将军。

恭帝三年(556年),移镇荆州,授总管荆襄等五十二州诸军事、行荆州刺史,增邑万户。

北周建立(557年)后二月,楚国公赵贵等人图谋诛杀权臣宇文护,长孙俭长子长孙僧衍参预其事,事情败露后,长孙俭受连坐被判处以死刑,宇文护以其功臣,免罪授小冢宰。

保定二年(562年),任浦州(治今重庆万州)刺史,检校六防诸军事,四年(564年),任襄州(湖北襄阳)刺史,仍授柱国大将军。天和元年(566年),调任陕州刺史、都督八州二十防诸军事,解荆州总管。

长孙俭曾经进京禀奏相关事宜,当时正值天降大雪,于是立于雪地中等待回复,从早上一直等到了晚上,始终没有委靡不振的神情。他对于公家的事情勤奋认真,都类似这样的情形。

死后哀荣

天和三年(568年),长孙俭疾病回到了京城,担任夏州总管。冬十一月二十五日辛亥(公历12月19日)死于京城府第,年七十八。死后遗文上表皇帝宇文邕,请求葬于宇文泰的陵墓之侧,并且将所赐的府宅归还朝廷。宇文泰下诏都依从了他的请求,下诏追封为郐公,谥号为文。

荆州百姓仪同赵超等七百人,被长孙俭的恩情、德行所感动,进京请求为长孙俭建庙立碑。朝廷下诏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建德四年(575年),宇文邕下诏说:“昔日孙叔敖和萧何都是忠心不二的贤臣,不为地位钱财所动,拿古代的人和长孙俭相比,他一点都不输于先哲。而相关部门不识大体,很快拿长孙俭的府第给了别人。还是将它赐还给他的妻子儿女。”子孙后代人丁兴。

《周书·卷二十六·列传第十八》

长孙俭历史评价

宇文泰:“近行路传公以部内县令有罪,遂自杖三十,用肃群下。吾昔闻‘王臣謇謇,匪躬之故’,盖谓忧公忘私,知无不为而已。未有如公刻身罚己以训群僚者也。闻之嘉叹。”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

宇文邕:“孙叔敖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惭曩哲。言寻嘉尚,弗忘于怀。而有司未达大体,遽以其第即便给外。”

令狐德棻:“少方正,有操行,状貌魁梧,神彩严肃,虽在私室,终日俨然。”

长孙俭补充介绍

  长孙俭(492年—569年),北朝时期河南洛阳人。他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

  18岁时,长孙俭即为员外散骑侍郎,随从尔朱天光定关中。北魏末年,关中与全国一样,局面非常混乱。大将宇文泰被派往夏州,他以长孙俭为录事参军,非常器重。后关中军事首领贺拔岳被杀,宇文泰急忙赶赴平凉,收拾残局。凡有大事,他都与长孙俭商议,很快控制了关中地区。长孙俭被宇文泰任命为秦州长史、防城大都督,封信都县伯。不久,长孙俭转任夏州刺史,甚得民心。在他的耐心劝说下,相邻的东魏西夏州刺史许和举州归顺,长孙俭遂为西夏州刺史。

  此时,荆襄一带刚刚归属西魏,人心还不稳,宇文泰认为长孙俭有智有谋,遂委派他为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都督三荆等十二州军事。其间,他所辖的郑县县令泉璨被百姓告发,经查实他的确有罪。长孙俭集合其所有属僚,召开大会,首先自我检讨,说这都是由于作为刺史的他教导不严,不是泉璨之罪。于是,在官衙前,他“肉袒自罚”,而不加罪泉璨。他的这一做法,对属下震动很大,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西魏文帝及丞相宇文泰闻讯,都对他的做法表示钦佩。经过长孙俭的督导教育,荆襄一带风俗大变,社会稳定,民众安居乐业。他不仅鼓励民众勤于农桑,而且在农闲时组织他们习武,大搞军民共防。所以,其所处的虽是边境地区,但局势安定。吏民上 书,请求为他建“清德楼”,树碑颂功。在民众的强烈要求下,朝廷让他继续留任。长孙俭在荆州任职7年,致使民风淳厚,兵强民富,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梁元帝于江陵登基。长孙俭认为这正是魏攻灭南朝的良机,他向宇文泰密陈攻梁之策。他认为:梁朝国内发生内讧,两帝并立,骨肉相残,百姓深受其害。今荆州物资丰富,兵强马壮,若兴兵南讨,必可一举平之。并建议应先据有蜀地,再平江汉,收其贡赋,以供军国之需,天下可定。宇文泰大喜,令长孙俭在荆州做好周密准备,接着令柱国、燕国公于谨总领大军兵伐江陵,不久江陵平。长孙俭因建议之功,受到封赏。之后,宇文泰认为江陵初平,安抚工作非长孙俭莫属,遂令他镇守江陵,晋爵昌宁公,迁大将军,总管五十二州军事。

  后来,长孙俭被召回京城,任大行台尚书,兼相府司马。他对公事一丝不苟,勤勤恳恳。有一次他进宫奏事,正值大雪纷飞。他立于雪中等候回音,从早晨直到天黑,面无丝毫情绪。他曾与群臣一起同宇文泰议事,他离去后,宇文泰对左右之人说:此公优雅,我每次与他交谈,总是肃然起敬,恐有所失。宇文泰对长孙俭甘守贫苦的精神非常敬佩。他曾说:名与实理应相符,你可改名俭。后来,长孙俭又迁任尚书左仆射,加侍中。

  北周闵帝时,大臣赵贵等人对晋公宇文护的专横跋扈非常不满,遂欲图之。长孙俭长子参与此事,后事败被杀,但宇文护对长孙俭却信任不减,仍任用他为小冢宰。保定四年(564年),长孙俭拜柱国。天和初,又任陕州总管、陕州刺史、都督七州军事。天和四年(569年),长孙俭卒于夏州总管任上。

  长孙俭一生孜孜不倦,甘于清贫。周武帝曾因他家狭小破旧,赐其住宅一处。临终时,他立下遗嘱,令子孙将此宅第奉还官府。他还叮嘱子孙要节俭薄葬,“敛以时服,素车载柩,不设仪仗”,亲友所赠,一无所受。周武帝诏令赠其本官,加凉瓜等十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追封郑国公。

  “长孙俭”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