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北省名人>雄安新区名人>雄县名人

远静沧

远静沧人物照片

雄名人远静沧介绍

河北省籍烈士

远静沧,原名远绍华,字哲生,1901年生。 河北省任邱县(今任丘市)鄚州镇石坞基村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到山东青州师范学校任教期间,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4年夏,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1937年9月出狱后受党组织委派,到泰安西郊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1月成立了泰西抗敌自卫团,远静沧同志任政治部主任,同年4月6日在道朗村附近阻击日军,击毙日军一百三十余人,击毁敌汽车数辆。在阻击日军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2015年8月,被列入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远静沧生平事迹

远静沧,原名远绍华,字哲生,笔名石泉。1901 年出生,河北省任丘县鄚州镇石坞基人。他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曾在河北保定师范读书,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大学毕业后,远静沧先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教国文,经常以“石泉”的笔名发表文章。后来到《中华大辞典》编纂处工作,又到河南省睢阳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远静沧到山东青州(益都)师范学院(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在任职期间,他常以教员身份为掩护,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参加爱国学生运动,经常和一些进步青年聚会,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抨击和揭露国民党政府的腐朽与反动,在群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1934年夏,远静沧宣传革命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意外遭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入狱,被押解到济南高等法院,判处5年有期徒刑。他与崔子明、张北华等人关押在一起,在关押期间,3人产生患难与共的战友之情,也为后来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远静沧虽身陷囹圄,但革命意志却丝毫没有动摇,在狱中仍然与敌人进行坚决斗争。因抗议狱卒的虐待,被戴上几十斤重的手拷脚镣,远静沧他们为反抗敌人对政治犯的迫害,与敌人进行了绝食斗争。由于党组织和难友们的支持,终于迫使敌人取消了沉重的枷锁。远静沧在狱中还写了很多反映囚犯悲惨生活的诗词,用激昂不屈的激情感染了狱中的难友一同反抗,最终迫使敌人让步。敌人对远静沧坚贞不屈的精神无可奈何,只好将其押解到济南反省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开始形成。在全国人民强烈要求抗日的压力和我党的交涉下,国民政府被迫同意释放政治犯。远静沧获释后,千方百计打听组织下落,几经波折联系上了在泰安的中共山东省委。远静沧顾不上回乡探亲,拖着被反动派折磨的病痛的身体,积极接受中共山东省委的任务安排,与夏振秋一起到泰西地区展开发动抗日游击队的工作。泰西地区指泰山以西的泰安(西部)、肥城、长清、东平、平阴、东阿、汶上、宁阳等县。泰西地区北临济南,东靠津浦铁路,南接汶河,西跨黄河,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一旦失陷,直接威胁山东省会济南的安危和京浦铁路这条运输生命线的通畅。远静沧根据党的指示,和崔子明一起以夏张小学为基地,以教师身份为掩护,联络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宣传抗日救国、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动员人们拿起武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在积极分子中发展共产党员。

1937年10月,遵照中共山东省委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决定,远静沧在泰安津浦铁路以西地区,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号召大家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广泛团结社会各阶层力量,形成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就在泰西地区抗日队伍如火如荼地组建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也踏入齐鲁大地。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从齐河、济阳以东兵分两路渡过了黄河,直扑省城济南。12月24日,日军轰炸泰安,泰安形势严峻。为迅速开展斗争,山东省委书记黎玉派张北华、程重远前往泰西地区发动游击队。张北华直奔泰西,经过长途跋涉,最终与程重远一同抵达夏张镇。到达夏张镇后,张北华和程重远找到已在泰西组建抗日队伍的崔子明、远静沧等人。由于几人曾经一同被关押在国民党山东省高等法院看守所中,这次故人相逢,喜出望外。张北华传达了关于发动武装起义的指示,远静沧介绍了泰西地区组织游击队的实际情况,他们商定了起义的行动计划。根据党的指示,他们在夏张镇以夏张小学为活动基地,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积极地联络各方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大力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在积极分子中发展共产党员,组织动员群众们拿起武器,保家卫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抗争到底。他们决定利用地主、商人保家护财的心理,组织夜间巡逻,寻机把他们掌握的枪支转移到自卫队手中。远静沧等人在克服各种困难后,最终以抗敌后援会的名义组织成一支60余人的抗日自卫队,为泰西武装起义奠定了基础。

此时,山东的局势非常严峻,济南失守,韩复榘率兵南逃,日军沿着津浦铁路向泰安进犯。12月31日泰安沦陷,起义抗敌箭在弦上。当晚,远静沧等人开会商议,决定马上行动拉起队伍。由于准备不足,行动太仓促,根本来不及通知所有人,当夜仅集合起十几个人,携带11支枪。尽管前方道路面临着不计其数的荆棘坎坷,但他们为了中华民族,仍然奋不顾身地出征了。在寒风刺骨的夜里,队伍由夏张镇小学出发,经过一夜行军,第二天在盘龙山鹁鸽崖山洞里举行了武装起义。从此,远静沧踏上了武装抗日的征途。

鹁鸽山洞位于泰山西麓盘龙山上,悬崖陡峭,山势险要,山洞在陡立的崖壁的半腰中,只有一条一尺宽的石级路可以到达山洞,真可谓“天梯石栈相钩连”、“畏途巉岩不可攀”,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有利于自卫队进行自我保护。虽然山洞易守难攻,但是生活条件极差,游击队时刻面临着缺粮少水的境地。在如此艰苦情况下,远静沧等人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咬牙坚持了下来。游击队在山洞里的行踪被人发现,引起了夏张镇地主、商人们的恐慌。他们要求当地的武装红枪会来攻打鹁鸽崖。远静沧与张北华、崔子明等人商量,决定由远静沧和夏振秋去找国民党区长薛家俊谈判,向他们说明游击队抗日救国的宗旨,使游击队避免了与红枪会的冲突。尔后,游击队转移到响水寺。起义队伍诞生后,十几个人顶风冒雪,忍饥挨饿,共渡难关。他们未向群众要一粒粮、一分钱,还随时对群众进行抗日宣传工作,消除群众的误解;游击队员们吸取了在鹁鸽崖的教训,他们一面与红枪会沟通,做他们的统战工作,一面向群众解释住在响水寺的是抗日游击队,是人民自己的队伍,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与误会。远静沧还亲自到泰安九区、十区的上层人物中开展统战工作,为游击队在当地起义扩展奠定基础。远静沧等人在响水寺当地的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激发了当地群众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抗日热情和斗志,游击队伍不断扩大。远静沧提议以“募捐”的方式筹集了粮食,解决了给养问题。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队伍很快发展到30余人,枪支也增加了20多条。

远静沧在宣传教育群众、迅速壮大武装力量的同时,积极开展军事训练,组织大家学习游击战术,使战士们很快掌握了初步的军事知识。游击队的声望引起了泰安十区宋王庄的王仲范、张魁三的另一支武装的注意,他们与远静沧等人联系,决定率队伍加入。然后,把队伍一起拉到离肥城较近的空杏寺(今肥城市仪阳乡)。1938年1月11日,远静沧的队伍与葛阳斋等30余名队员以及王仲范组织的40余名队员在肥城成功会师,三路游击队总共100多人,有七八十支枪。各路部队会合后,根据篦子店会议的决议,张北华宣布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大家斗志昂扬,一致推选张北华任主席,葛阳斋任副主席,远静沧任政治部主任。远静沧向全体队员作了动员讲话,号召大家团结一致,抗战到底。就这样,在泰西地区,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诞生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日自卫团的建立,揭开了泰西人民武装抗日的序幕。

为了扩大起义部队的影响,严厉打击敌人,张北华,远静沧等人经过详细研究决定,首先攻打肥城,消灭汉奸武装。他们一面组织部队积极进行战前准备,一面通知三地的游击队到空杏寺集结,配合作战。

1938年1月25日,张北华、远静沧等率百余人,80余支枪的抗日武装,冒着鹅毛大雪向肥城进发。肥城处于山东中部偏西,泰山西麓,汶河北岸,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肥城城墙是用石灰岩修筑的,很坚固,唯一两个城门设有日伪军的城防,又加上攻城当天天气极差,乌云压境,大雪封路,自卫团的战斗格外艰巨。游击队通过侦察,掌握了城内汉奸凌晨睡懒觉的习惯,在午夜12点出发,战斗在拂晓前打响,自卫团经过2个小时的激战,攻克肥城,干净利落地将伪军警和“维新会”全部俘虏,并处决了汉奸维持会长范维新和伪警备队长朱成武,缴获了 10 余支枪和其他物资。他们随即召开了军民祝捷大会。会后,自卫团编为3个大队。同时,将没收的维持会大批财物赈济贫民百姓,扩大了自卫团的影响,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士气,使自卫团经受了一次很好的实战锻炼。自卫团又乘胜出击,夜袭界首车站,打死打伤日军20余人,缴获步枪3支。战斗结束后,3000多军民在肥城南关为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召开了追悼大会。远静沧亲自写了祭文。

祭文催人泪下,感人肺腑,激发了革命战士的斗志,唤醒了广大民众的觉悟,坚定了泰西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自卫团英勇杀敌,在泰西地区声名大噪,各界爱国人士也纷纷投奔到自卫团中,泰西抗日武装迅速壮大和发展。

1938 年1月底,张北华和远静沧、李冠元分别带领部队进入肥城县城,将一直为非作歹的国民党小股警察武装赶出肥城,控制了县城,自卫团部设在县城之中。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参加抗战,远静沧注重搞好统一战线工作。国民党泰安十区区长武圣域以看家护院、维护地区治安为名,联络附近几十个村庄的乡绅们组织了近400人、上百支枪的地方武装,称为“联庄会”,成为泰安、肥城一带颇有影响的地方实力派人物。远静沧以民族大业为重,不顾自身安危,冒着风险,多次只身前去武圣域处,向他讲明形势,申明利害,启发他的思想觉悟。

经过多次耐心、细致的工作,武圣域终于下定决心,于年3月中旬,率全区武装 400余人到肥城接受自卫团的改编,远静沧亲自主持了欢迎大会。武圣域的加入极大地增强了自卫团的实力。1938年2月至4月,自卫团在短短的2个月中迅速发展壮大,扩展到17个大队,2700余人,成为泰西地区首屈一指的抗日武装力量。

为了扩大抗日救国的宣传,激发民众抗日救国的热情,活跃军民文娱生活,远静沧组织队员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踩高跷、扭秧歌等形式,演唱他新编的歌词,如:“二月里,好春光,共产党领导咱抗战,泰西派来张北华,拉起抗敌自卫团。打鬼子除汉奸,保卫咱的好河山……”等,在群众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增强了与自卫团的感情。

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经受了各种锻炼和考验 , 在创建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就由十几个人发展成为一支3000余人的抗日大军,下辖17个大队。这支部队经常活动在泰安、肥城、长清、宁阳、东平一带,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从自卫团诞生初期 , 远静沧就为这支抗日队伍的成长、壮大呕心沥血,日夜奔波。大学毕业后,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毅然离开富裕的家庭,投军从戎,奔赴抗日前线,为泰西武装起义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生活俭朴,在艰难的环境中,他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把党组织发给他的钱,全部拿出来与同志们共渡难关,而他自己一直穿着出狱时穿的那件破褂子。在他担任自卫团领导后,仍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和战士们一起站岗放哨,参加军事训练,带头驰骋疆场,英勇杀敌,在泰西地区留下了深远影响。

远静沧补充介绍

  远静沧(1901—1938)原名远绍华,字生。河北任丘人。先后就读于河北保定师范、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任国语教员,后又在《中华大辞典》编纂处工作多年。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河南睢阳师范学校、山东青州(益都)师范学校任教。1934年夏被捕入狱。1937年经党组织营救获释。10月到泰西地区。1938年1月任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政治部主任。4月与日军作战时牺牲。

  “远静沧”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