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北省名人>唐山市名人>玉田县名人

杨国平

杨国平人物照片

玉田名人杨国平介绍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唐山十三义士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杨国平,号湘西山民,1958年出生于洪江,毕业于怀化师专美术系、湖南师大美术系。师从著名画家易图境、杨晓村、王乃壮诸先生。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农业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画院特聘画家、湖南潇湘书画院院长、湖南省九歌书画院副院长、 湖南省文史馆研究员、湖南省国画家学会顾问、湖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顾问。

杨国平名家评价

心灵在何处飘移——读杨国平水墨画

徐恩存

杨国平是一位极有才华和艺术感受力的中年画家。

这是因为出身于湘西侗族山寨的杨国平,在艺术道路上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天性本色,让自己的心灵漂移在湘山楚水之间,吟咏着内心无尽的乡思和乡情;我们在他的云烟飘渺、虚实浓淡的水墨图景中,看到了一种灵性、一种幽远、一种意蕴和一种沁人肺腑的清新气息。

就此而言,杨国平的水墨画带来的是崭新的绘画资源,带来了一种神秘和解密的同时存在、氤氲淋漓的山重水复、幻化莫测的水墨境界。杨国平的水墨山水画,富于流动感,这种运动的态势成为作品最基本的精神指向和内在结构,在游刃有余、从容不迫的挥洒中,水、墨、色、笔的互动,造成了画面的元气淋漓、氤氲酣畅、波澜突起的节奏变化,而率性的意象表现与水墨技法的娴熟常有出人意料的效果不期而至。这一切,当然显示了画家对水墨艺术不同寻常的感受能力、认知能力、把握能力与表现能力。

杨国平笔下的山水符号不过是承载着文化内蕴的湘山楚水,既是陌生的,又是深不可测的;画家以“写意”精神为根本理念,在实践中,以尽量虚的方式和手法表现烟雨迷离的山水。可以肯定地说,杨国平山水符号,体现的完全是湘楚文化的波诡云谲、变幻莫测、幽深神秘的境界与气息;这是一个充满原生态美感、气韵流动、生机盎然、淳原厚朴乡野的世界。与之相比,同代人的某些作品便显得虚假、浮浅、缺乏生气。杨国平的山水画是贴近自然、贴近现实的,他的创作灵感和激情都缘于他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而不是陈旧山水符号拼凑的结果。

这正是杨国平山水画的重要特点和艺术品质。画家并不回避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现实生活因素充实了他作品的形式、内容以及笔墨技法的创造和发挥,他的作品以“大美”为理想,为追求,为审美取向。《故乡河》、《故乡山水最迷人》、,《梦里又回故乡游》、《常为家乡山水醉》、《秋丛舍似吾家》等作品,都力避空寂、力避套路、力避矫情,因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回归本色,又回到“水墨本体”的艺术世界。

在运动的图式和笔墨结构中,杨国平营造的是流溢的笔墨美感、意象美感,用以折射自己的情感方式和审美取向,体现不可遏止的精神理想和艺术追求,更重要的是,他以“动”感去表达现代人的文化情怀,使之不同于古典的冷寂之“静”的境界。如此看来,杨国平作品中,静悄悄地进行了不动声色的山水模式的颠覆,也运用了水墨技术的自由性和独特功能,凭其自身所独具的消解性,弱化了传统技法表现中的皴擦、积墨等手法,在以笔立骨,以线去表现意象的同时,加强了以水墨渲染之法去营造朦胧与润泽的山水氛围,更见出笔线的劲爽和骨力,在虚实浓淡之间营造了一个富于想象的艺术空间。如前所述,杨国平笔下的山水意象,及由此整合的作品既有现实依据又有虚构想象的因素,再造了现代山水画清新的风格,给人以审美愉悦,蕴涵了不易觉察地走出传统、直面自然、再造山水境界的努力和选择。

解读作品表明,作为画家杨国平具有独特的抒情气质,他以诗意的眼光去过滤山水视野,去体现山水意象精神品性,甚至力求体现出抽象的纯形式的笔墨语言。因此,杨国平的作品大都倾向于清新、流畅、氤氲、润泽和元气充溢的效果,且表现得极为单纯、朴厚与浑然;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画家在有限处追求无限,在狭小处追求阔大,在局部追求整体,在轻浅处探索拙厚,这使得杨国平的作品不再循规蹈矩,而力意创新,在有限的空间中演绎出水墨的风雨晴晦,烟云雾霭,使一幅幅大写意山水的率性随意与淋漓酣畅显得讲究、精湛,而又鲜活、丰硕、饱满,既明朗,又大气,正是在这一点上,显示出画家的能力、品位、经验运用和想象力的丰富。

当这一切都浑然地充盈在作品之中时,“精气神”便显现出来,生气灌注、整体磅礴,使一幅幅作品成为大自然的折射、象征和比喻。

以清新、盎然、灵动的写意风骨进入当代画坛的杨国平,以自己的作品证明,自身与生活,自身与艺术,艺术与生活的血脉相连,这是一种清醒而坚执的艺术自觉——以突破狭小“自我”的超越能力,把握能力去拥抱恢宏的人类精神文化,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营造艺术的形式和语言,使艺术的精神质地更丰富与更充实。

值得我注意的是,杨国平的作品始终生机蓬勃,活力四溢,它力避了陈旧、僵化的复古之风;作为一种复杂、多层次的艺术构成,杨国平的山水画体现着浓郁的地域特色,也体现着大自然的恩赐——生命的灵性,因此,他画出了天地间的诗意与气韵,以及它们融为一体的和谐。正因为如此,杨国平的山水艺术,离矫情远了,与自然、与天地更近了,画家和他的作品因而充满了单纯与朴素的诗情,这自然是心灵图景的展示了。

徐恩存(著名美术批评家、《中国美术》主编)

杨国平个人作品

作品欣赏

杨国平补充介绍

  杨国平,农民,唐山“十三义士”之一,2008年感动中国候选人。

  感人事迹

  南方遭雪灾,年三十就出发了

  2008年1月中旬开始的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摧毁了中国南方的电网,停水、停电、通讯不畅,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中,位于湖南省最南部的城市郴州成为“孤岛”。全市443座电塔倒塌,数万根电杆折断,350多万人口的供电全部中断,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名电力抢修人员紧急赶往郴州支援。危急时刻,千里之外的唐山玉田县东八里铺村村民宋志永坐不住了。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我们,南方遭了雪灾,我们应该去支援他们。”宋志永心中闪着这样的念头。于是一支特别的应急救灾小分队也悄悄成立。

  2008年2月6日,宋志永将自己的想法同同村的王宝国、王加祥等村民一说,大家都表示赞同。宋志永他们连年夜饭都没吃,大年三十下午4点就出发。车是花6500元钱租的,宋志永拿了家里的3万元钱,12位东八里铺村村民又自备了铁锹、铁镐等铲雪除冰工具,租了一辆面包车,出发前往湖南。

  13个人中有8人是头次出远门,有两对父子、3对兄弟。年龄最大的王加祥62岁,最小的王金龙只有19岁。2008年2月7日(大年初一)下午,13人经过几十小时奔波,一路打听找到位于长沙的湖南抗灾指挥部,小分队得知郴州才是灾害最严重的地方时,2008年2月8日凌晨,13人又急匆匆赶往湖南郴州。

  2008年2月8日(大年初二)一大早,他们终于赶到郴州。当天下午他们就成了郴州电力局的一支编外突击队,在抗灾指挥部接受了第一个任务。由于不懂电力技术,这13位农民兄弟主动担负起扛器材、抬电杆、拉电线的体力活。从那天开始,一直到2月22日,王加祥和他的伙伴们每天开着车早出晚归,转战宜章、桂阳等地,先后帮着竖起了7座高压线塔架、7根电线杆。更多的时候,他们往返山上山下运送电线、塔料。

  刚到郴州时,由于水土不服,十三义士中的好几个人腹泻、感冒、发烧,他们就用药顶着。每人每次都要负重几十公斤走几千米陡峭山路一天来回几十趟。在抢救现场,他们中有的手被冻伤,有人脚被扎伤,他们都咬牙坚持,不肯休息。吃不惯湖南辣菜这群北方汉就用面包和方便面充饥。

  每天他们五六点天没亮就走了,晚上八九点才回,整天一身水一身泥的。在与家人团聚的新春佳节中,他们却在千里之外的土地上挥汗如雨,一干就是15天。

  在郴州的半个月,这13位唐山农民兄弟参与了十几座电塔的抢修,在这个特别的春节他们朴实的身影带给无数的郴州人以特别的感动和温暖。一位身患癌症的郴州老人临终前托家属送来了2000元钱,说要为自费来抗灾的唐山农民兄弟多存点手机话费。13位农民兄弟将这2000元钱和其余的3万余元捐款一分没花,全部捐给了郴州红十字会和福利院。

  2008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七,13位唐山农民兄弟完成了在郴州的救灾任务,当他们离开时,13位唐山农民兄弟变成了郴州这座城市的荣誉市民。

  四川发生地震及时赶到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得到消息的宋志永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宋志永爱心志愿者服务小分队也没闲着,12个庄稼汉子一边等待宋志永传回灾区的消息,一边在唐山市发动了募捐活动。随后,他们带着唐山人民捐的善款和爱心衣物第一时间赶赴灾区,20多天里转战北川、安县等地抗震救灾。

  在灾区的日子里,小分队救出了埋在废墟下的25名生还者,挖出60多具遇难遗体。“宋志永爱心志愿小分队”穿着的红马甲,成为醒目的“爱心名片”。在他们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志愿者来到地震灾区参加救灾重建,形成“宋志永现象”。

  主要成就

  2008年3月5日宋久富等13位自愿赴湖南灾区抗雪救灾的“燕赵义士”,分别被河北省、唐山市文明委授予“爱心使者”和“学雷锋标兵”荣誉称号。

  2008年3月7日唐山市慈善总会将玉田县宋久富等13位农民兄弟吸纳为唐山市慈善总会会员。

  2008年3月11日宋久富13义士被授予“河北省红十字杰出志愿者、优秀志愿者、荣誉会员”称号。

  2008年12月31日唐山十三义士(自发去灾区救灾的农民兄弟)被评为责任中国2008年十大责任公民之一,他就是其中一个。

  “杨国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