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北省名人>保定市名人>唐县名人

马卫华

马卫华人物照片

唐名人马卫华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马卫华(1919年—1985年8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河北唐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许多战役。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5年8月2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6岁。

马卫华人物生平

土地革命时期

1936年,考入太原军官教导团。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参加八路军。

1938年,任人民武装总队长。

1939年,任游击大队大队长。

1940年,任县武委会主任兼游击大队大队长。

1941年,任游击第7区参谋长。

1942年,任2团营长。

1943年,任42团参谋长。

1944年起,任副团长、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任冀晋军区2团团长。

1947年,任4纵11旅参谋长、华北军区4纵12旅副旅长。

1949年,任19兵团64军192师师长。

建国之后

建国后,马卫华任第十九兵团64军参谋长。

1951年,入朝作战,在朝鲜历任64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参加了第5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和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

1953年,回国后,任1军副军长兼参谋长。

1956年,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

1969年,任北京军区参谋长。

1970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候补中央委员。

1985年8月24日,因病逝于北京,终年66岁。

马卫华人物评价

马卫华英勇作战,多谋善断,屡建战功,是中国人民军队杰出的指挥员。建国后,他为中国军队建设勤奋工作,特别是在军事训练、部队管理和机关、院校建设上,创造性地做了大量工作,成效卓著。他有坚强的党性,坚持原则,遵守纪律,顾全大局。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长期遭受林彪、“四人帮”的诬陷,但对党的事业始终忠贞不渝。他衷心拥护和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他多次参与和成功地组织了重大的军事演习和阅兵,显示了出色的组织指挥才能。

马卫华所获荣誉

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马卫华补充介绍

  马卫华(1919~1985)原名马荣昌。唐县南上素村人。1932年由保定河北省立第六中学转入博野四存中学。1936年考入太原军官教导团。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太原回乡参加唐县抗日民主政府工作。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唐县游击大队大队长,在唐县、曲阳一带发展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1940年4月任唐县抗日武装委员会主任,参加了百团大战。之后参加八路军正规部队,历任营长、团参谋长、团长等职。1943年夏、秋,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四十二团参谋长,在神仙山与数千名日本侵略军作战三个多月,大小战斗46次,始终参与指挥,歼日军800多人。是年12月7日,日本侵略军一个大队运输50多个驮子,由两架飞机掩护,撤退至草庄台夜宿。8日凌晨,马卫华带两个连和一个机枪排设伏,正遇日军在沙滩集合。他果断指挥机枪、步枪一起开火,当场击毙日军70多人。日军仓皇败退,他又带领部队乘胜追击,共毙、伤日军100多人,四十二团无一人伤亡。1944年在保卫麦收战斗中,遭日军重兵包围,他率部与日军浴血战斗,在危急时刻,他毅然跳下悬崖,身负重伤,后脱险。

  1947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纵队三十二团团长时,率部强攻国民党军队盘踞的王京村,以60发炮弹摧毁敌之工事和碉堡,经一昼夜激战,歼敌400多人,攻克了王京。此后,历任旅参谋长、副旅长、师长等职,参加了张家口保卫战和涞源、保南、正太、青沧、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宁夏等战役。1948年12月,率部阻击国民党三十五军于新保安,对实现平津战役第一阶段计划起到重要作用,受到了兵团、纵队的通令表扬。

  抗美援朝期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参谋长、第一副军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坚守防御战役。1955年至1970年,先后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2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并担任北京军区党委副书记。“文革”中遭受诬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参与和成功组织了国庆三十五年阅兵仪式,虽身患重病,仍坚守岗位,国庆节阅兵后,才住院治疗。1985年8月24日在北京病逝。

  “马卫华”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