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北省名人>唐山市名人>乐亭县名人

李季伦

李季伦人物照片

乐亭名人李季伦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学家

李季伦(曾用名李贵林),1925年3月15日出生于河北乐亭,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48年李季伦从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0年调入北京农业大学工作,历任讲师、讲师、副教授、教授;1980年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生化系进修;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任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李季伦主要从事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研究工作涉及生物固氮的生物化学和遗传学以及与农业生产有关部门的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制 。

李季伦人物经历

1925年3月15日,李季伦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 。

1943年,李季伦考入了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生物系 。

1948年,李季伦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0年,李季伦调入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工作,历任讲师、讲师、副教授、教授。

1958年,李季伦在中国国内首次研制成功了植物生长激素——赤霉素 。

1973年,李季伦开始了动物增重激素——“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

1980年6月,李季伦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生化系进修(至1982年6月)。

1985年,李季伦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9年,李季伦担任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2年,李季伦担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5年,李季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李季伦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季伦在研究固氮酶催化机制过程中,证实HD形成是固氮酶的通性,而且是绝对依赖N2的论证了伴随固氮酶催化还原N2生成NH2的同时,有两个主要的放H2反应。在研究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过程中发现由玉米赤霉菌所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也是高等植物的一类与发育密切有关的新型激素,由胶孢镰刀菌所产生的串珠镰刀菌素是克山病的主要致病因子。还在中国成功地开发了赤霉素(GA3和GA4+7)、玉米赤霉醇、马杜霉素、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等农用发酵产品 。

学术论著

截至2013年9月,李季伦编写、翻译了300万字的专著,编著有《微生物学》(与俞大绂教授合编,获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微生物生理学》(主编)等六部设计规范,发表论文130余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99

《沈其益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

李季伦主编

1993.12

《微生物生理学》

李季伦等编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1.08

《生命科学进展》

李季伦等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65.08

《微生物学第2版》

俞大绂,李季伦

科学出版社

1963.12

《发明记录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和应用》

俞大绂,李季伦等

1961.03

《真菌概论》

(美)亚历克索鲍罗斯著;李季伦等译

科学出版社

《耐盐高效大豆根瘤菌株的构建》

杨苏声,李季伦

《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

李季伦,朱彤霞等

《莫能菌素应用技术》

郑应华,李季伦

《串珠镰刀菌素及其毒理》

章红,李季伦

《北京郊区固氮螺菌的研究》

杨洁彬,曹增良,李季伦

《玉米赤霉烯酮生物合成条件的研究》

王滨,张篪,李季伦

《花生根瘤菌自生固氮的研究》

李季伦,吴柏和,曹增良

《根瘤菌数值分类》

陈文新,祁幼林,李季伦,俞大绂

《红豆草根瘤菌的耐盐和共生性状改造》

朱晓玉,杨苏声,李季伦

《串珠镰刀菌素的提纯及毒理研究》

李季伦,史艇,章红

《根瘤菌的聚类分析初探》

牛天贵,陈文新,李季伦,俞大绂

承担项目

截至2013年9月,李季伦先后主持了项目有“973”、“86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十五”攻关等科研项目。

起止日期

项目名称

主持人

经费来源

经费

1987-1990

赤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

李季伦、颜方贵、王益民

农业部,国家重点科技项目

5.7万

1988-1990

固氮酶放氢机制

李季伦、吴柏和、张振水、何路红、闫大来、刘宏生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

2.5万

1987-1990

玉米赤烯酮高产菌种的选育及其发酵工艺的研究

李季伦

中国科学院

10万

1987-1991

饲料添加剂-莫能菌素的研究

郑应华、李季伦、周前、吴宏宇

商业部

10万

1987-1990

农用生理性物质及微生物制剂的开发和工艺改进-阿弗米丁的研制

李季伦、宋渊、李彤、

中国科学院,“七五“攻关

8万

1988-1990

高效联合固氮体系遗传工程

李季伦、吴柏和、张耀平、何路红、闫大来、刘宏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万

1989-1990

玉米联合固氮能力的开发利用

张耀平、李季伦、何路红、吴柏和

科技部“863”

60万

1993-1995

巴氏梭菌固氮

李季伦、吴柏和、张振水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

2.5万

1990-1993

微生物及其产物在石油工业上的应用

李季伦、田杰生

国家科委“八五“攻关

15万

1991-1995

阿弗米丁的开发

李季伦、宋渊、李彤、唐慧

农业部“八五“攻关

16万

1993-1994

阿弗米丁的中试

李季伦、宋渊、李彤、唐慧

邯郸市斯大达医药保健研究所-横向

10万

1991-1995

玉米联合固氮的研究

何路红、李季伦、闫大来

科技部“863”

75万

1990-1992

串珠镰刀菌素的快速检测和解毒方法

章红、李季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5万

1992-1993

虾青素的研究

李季伦、王秋旗

河南灵宝-横向

6万

1991-1995

马杜霉素的研究

李季伦、郑应华、文莹

农业部“八五“攻关

10万

1991-1995

马杜霉素的研究

李季伦、郑应华、文莹

横向

20万

1993-1995

马杜霉素的研究

李季伦、郑应华、文莹

横向

3万

1996-2000

高效低毒兽用抗生素----生物技术开发微生物农药

李季伦

“九五”国家攻关

195万

2001-2004

伊维菌素(Ivermectin)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文莹、李季伦

科技部“863

30万

1998-2001

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PHA

李季伦、田杰生

“863”科技部

10万

2000-2002

巴西固氮螺菌中flbD基因及其相邻基因的克隆、测序和功能分析

李季伦

博士点国家教委

6万

2003-2005

固氮酶催化N2和H+还原机制

李季伦

自然科学基金

25万

2002-2004

趋磁细菌高密度培养及其固氮酶特性

李季伦

自然科学基金

20万

2000-2002

固氮酶活性中心催化N2和H+还原位点的分析

王友绍李季伦

自然科学基金

15万

2000-2002

用酵母双杂合系统克隆固氮螺菌中的固氮负调空基因

赵银锁

自然科学基金

12万

2002-2004

生物化工原料与新材料(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

李季伦

“十五”攻关

15万

2002-2007

联合(内生)固氮基因调控与氮素贡献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李季伦

"973"“科技部

95万

2000-2002

巴西固氮螺菌NifA活性调节机制

李季伦

国际合作项目

24万

2003-2008

农业微生物杀虫防病功能基因的发掘和分子机理研究(子课题名称重要农用抗生素的基因簇资源发倔及组合生物合成

李季伦

“973”科技部

80万

2004-2005

农用抗生素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李季伦

“863”科技部

20万

2004-2005

新型高效固氮菌剂的研究

张耀平李季伦

“863”科技部

30万

2001-2005

高产细菌钠米磁性颗粒基因工程大肠杆菌的构建

李颖、田杰生、李季伦

“863”科技部

63万

2006-2008

菌磁小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李季伦

自然科学基金

25万

2006-2009

工业发酵制备细菌纳米磁小体工艺技术特殊设备

姜伟、李季伦、李颖、王珍芳

“863”科技部

80万

2004-2005

磁细菌优化培养及纳米磁小体应用基础研究

李颖,李季伦,姜伟

“863”科技部

40万

参考资料来源: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0年03月

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

北京科学技术奖成果二等奖

1980年12月

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

1991年07月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分类地位的确定及其DNA转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6年12月

马杜霉素研究

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李季伦始终把实验室作为重要的育人阵地来抓,言传身教,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本领。他还建立了一套对研究生严格管理办法:1.课题的选择,尽可能根据研究生的个人基础特长与爱好,由研究生自由选择,共同讨论决定;2.对研究生采用定期集体讨论和日常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规定每两周一次研究生汇报会,全体研究生参加,由各人汇报自己两周来的工作进展及存在的问题;3.组成研究生梯队,以老带新;4.因材施教,保障质量,对表现差的研究生,几经教育进展不大,便提出衷告,如不改正,课题不能完成,不授予学位。对基础好的,让他们自己队里思考和开展工作;5.严格要求,培养好的学风,工作前必须制定周密计划,工作中必须集中精力,实验室必须安静快节奏,对待实验结果分析要慎重,决不允许虚假和浮夸;6.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李季伦科研工作自己动手,在他的带动下,研究生和教研组的年青老师的动手能力都很强 。

讲授课程

截至2015年10月,李季伦先后讲授《普通微生物学》、《真菌学》、《微生物生理学》、《生物固氮》、《微生物研究技术》等课程 。

指导学生

截至2015年10月,李季伦先后培养研究生7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4人,带博士后2人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5年9月

部属重点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师(1983—1984年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

1986年5月

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北京市总工会

1986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北京市总工会

1989年4月

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度)

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

1990年4月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工作者

国家计委、国家教委、中科院、农业部

1990年5月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人事部

1991年10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

李季伦人物评价

他的研究很小,小到只能用显微镜去观察;他的研究又很大,关系着国计民生,祖国荣誉。他是李季伦,一个一心扑在科学研究上,用燃烧生命的奉献,执着于研究的科学家 。(新华网评)

李季伦补充介绍

  河北乐亭人。中国微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主要讲授普通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代谢调控等课 程。研究工作涉及生物固氮、真菌毒素以及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微生物发酵产品的研制。在固氮酶催化机制研究方面,首次提出双位点放H2途径模式;在研究固氮螺 菌固氮基因表达调控的基础上,构建了抗铵固氮的基因工程菌。在真菌毒素研究方面,发现了串珠镰刀菌素是克山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在微生物发酵产品方面,先后 研制开发了玉米赤霉醇、赤霉素GA3和GA4+7、莫能菌素、马杜霉素、阿维菌素和依维菌素等。目前主持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编 写《微生物学》和《微生物生理学》等六部著作。曾获农业部优秀教师奖(1984年)、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86年)、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北京市劳动模范(1988年)、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990年)和“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1990年)等荣誉称号。

  “李季伦”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