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北省名人>唐山市名人>乐亭县名人

李葆华

李葆华人物照片

乐亭名人李葆华介绍

李大钊之子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李大钊之子

李葆华(1909年10月2日-2005年2月19日),男,汉族,曾用名赵升阳、杨震、赵振声等,出生于河北,后于日本留学。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投身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之子。

新中国成立后,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副部长 ,后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73年中共十大被选为中央委员,同年出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二书记。1978年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于中共十一大连任中央委员。1982年5月离休。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2005年2月19日,李葆华同志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李葆华人物生平

李葆华早年经历

李葆华,1909年10月2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1921年入北京孔德学校学习,在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领导人、父亲李大钊的引导和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1927年4月在父亲李大钊被杀害后,他经亲友掩护秘密离开北京,赴日本入东亚预备学校就读。1928年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李葆华投身革命

1931年5月,李葆华在日本东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6月任中共东京特别支部书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到上海,参加上海留日学生会、上海民众反日救国会、上海反帝大同盟等进步组织开展的反日爱国斗争。1932年4月到北平门头沟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参加了河北省反帝大同盟工作。6月任中共北平门头沟矿区支部书记。后曾历任中共河北省委京东特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京东特委书记。

1935年2月任中共河北省委委员,4月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部长。1935年6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中共河北省委驻京东特委代表 。1936年5月调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1937年1月调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后曾历任中共山西工作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工委组织部部长 。

李葆华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晋察冀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党内刊物《战线》负责人、省委党校校长,晋察冀边区委员会组织部长、常委兼区委党校校长、晋察冀分局组织部长。参加了创建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0年到延安,曾参加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工作。

1942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曾任中央党校第三支部书记。1943年6月,任贺龙同志的政治秘书。1944年春回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委员、组织部部长兼党校校长;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李葆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常务委员、组织部部长。1947年11月至1948年12月任中共北岳区委书记。1947年12月至1949年1月任北岳军区政治委员。 1948年初并兼华北野战军第纵队第一政治委员。 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华北局党校副校长,校长。1948年12月被任命为中共北平市委第二副书记。

李葆华建国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8年2月任水利部副部长,1949年11月至1958年2月任党组书记。1949年11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54年12月当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56年9月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1958年3月至1961年2月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组书记(1959年12月起)。

1959年4月继续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61年2月至1966年冬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

1962年2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兼安徽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62年7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兼任安徽省政协主席,1962年9月至1967年4月兼任南京军区第六政治委员。

1965年12月被选为安徽省贫下中农协会主席。

“文化大革命”受迫害。

1973年9月至1977年12月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二书记,1973年9月至1977年11月任贵州省革委会副主任。1977年10月入中央党校省干班学习,任党支部书记。1977年11月至1979年1月任贵州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1977年12月起)。

1978年1月至1982年4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组书记,1978年3月至1982年4月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1979年12月被推举为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

1980年5月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理事。

1982年5月退居二线。同年当选为中国钱币学会名誉理事长。

李葆华病逝

2005年2月19日,李葆华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李葆华病重期间和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李葆华任职经历

李葆华同志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均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特邀代表;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葆华人物轶事

李大钊被捕后获救

当时李葆华就读于孔德中学。1927年4月6日,这一天是清明节,学校照例放假一天。李大钊的好友周作人去城外燕京大学沈士远教授家聚会。周作人的儿子周丰一与李葆华是同学,便邀请他一起前往。晚上,李葆华住在清华大学李乐光处,两人下围棋,没有回城。而就在当天,李大钊及家人被捕。4月7日,李大钊被捕的消息见报。沈尹默读报大惊,急忙打电话要哥哥沈士远保护好李大钊的儿子李葆华,叫他千万不能进城。几天后,他又将李葆华转移到燕京大学教授马鉴家。但是,沈尹默还是不放心,就请周作人负责藏匿。周作人慨然答允,乘到燕京大学上课回城之机,将李葆华藏在车中,带进城来,然后,把他安置在西城八道湾11号家中最后一进的东厢房中。李葆华在周作人家躲藏了一个多月之后,沈尹默等人设法送他去日本留学,并化名”杨震“。

李葆华主要成就

对水电事业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李葆华同志担任过水利部和水利电力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在水利水电战线上奋斗了12个春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是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李葆华为新中国江河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初,江河泛滥成灾、水利残缺不全,李葆华上任伊始就协助傅作义部长,在全国解放区水利联席会议上提出水利建设的七项方针和任务,初步构成了新中国水利建设的基本框架。在新中国早期实施的淮河、黄河、长江三大江河治理中,李葆华与傅作义筹办了治淮会议。在黄河治理中,他率领中苏专家团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考察,为制定黄河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经济报告奠定了基础。在长江治理开发中,他促成了新中国在长江上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并组织了对长江三峡工程的综合考察,为中共中央成都会议关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决定提供了依据。

主政安徽功绩

20世纪60年代以后,李葆华同志调入中央华东局任书记并当上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在安徽,他实事求是大力平反右派,坚持发展工农业,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夜操劳,被人民亲切地称为“李青天”;“文革”后期,他出任贵州省委第一书记,直到四人帮垮台。

李葆华同志高度重视民主集中制建设,倾力维护安定团结大局。他一到安徽,就着重从三个方面开展政治工作。一是从发扬民主着手,加强民主集中制。二是从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矛盾着手,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三是从确定政策界限着手,分清大是大非,搞好甄别工作。在他领导推动下,当年底,安徽在此之前历次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和处分的中共党员和干部群众,绝大多数得到平反,党内民主生活得以恢复,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李葆华同志大力推动发展农业生产,努力改善农民生活。他任第一书记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要继续把恢复和发展生产放在首位,逐步解决群众吃、穿、用的问题。对于农村生产关系,实行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生产体制,将农业生产的自主权下放到生产队,推动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实现了粮、棉、油产量的大幅增长,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李葆华同志大力推动调整和发展工业,为安徽的工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安徽的工业基础薄弱,“大跃进”时期因建设规模膨胀过快,造成了巨大浪费。李葆华同志到安徽工作的当月,就着手对449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进行调整,开展以“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内容的增产节约运动。经过整顿,马鞍山钢铁公司、合肥重型机械厂、淮北煤矿、马鞍山火车轮箍厂和淮南化肥厂等一批大中型工业企业得到健康发展,成为安徽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为后来安徽工业化积蓄了能量,打下了基础。

金融领域突出贡献

拨乱反正后的1977年,他参加中共十一大,被选为中央委员,同时被党中央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党委书记,直到1982年党中央批准他光荣离休;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他对党对人民殚精竭虑,受到党内外有口皆碑的赞扬。

李葆华同志在担任人民银行行长期间,经常通宵达旦工作,规划金融业发展蓝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金融业的恢复和改革工作。在他的推动下,确立和推进了专业银行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的改革,成立了国家外汇管管理总局,相继恢复或成立了一批保险业、信托业金融机构,我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合法地位,人民银行开始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国际金融界的交往日益增多。李葆华同志还率团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进行了友好访问——这些开拓性的工作对于我国现代金融业的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李葆华补充介绍

  李葆华,曾用名杨震、赵振声。1909年10月2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2005年2月1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6岁。

  (一) 1920年8月,李葆华在北京进入孔德学校,就读5年。1925年5月,他和同学们积极参加北京市民举行的--和-、英货运动。不久,参加国 民党。同年8月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1月28日,中共北方党委领导的“首都革命”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声势浩大的--。1926年“三·一八”惨案, 他加入了-队伍。执政府卫队向手无寸铁的群众队伍开枪,他躲过敌人枪击幸免于难。

  1926年4月1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占领北京。许多同志 遵照党的指示转移,中共北方党委只剩李大钊等少数同志在北京。李葆华成了父亲工作的得力助手。大钊遇难后,周作人、沈尹默等人为了安全,送他去日本留学。 1930年冬,他参加了中华留日学生社会科学研究会。1931年6月,中共东京特别支部书记陆毅夫(温胜刚)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陆毅夫回国, 他任东京特支书记。回国后,中共北平市委派他任门头沟矿区党支部书记。9月,调任中共河北省京东特委宣传部长。1933年6月,他改任组织部部长。 1934年4月任中共京东特委书记。1935年4月调到天津,任河北省委宣传部部长,主持天津地区党的工作。1936年4月,刘少奇主持北方局和河北省委 工作,改组北平市委,派李葆华任书记。他主持北平市委工作9个月,党的组织得到很大发展。1937年1月,李葆华调北方局工作。2月,他代表中共中央北方 局,去绥远省扒字补隆垦区处理党内纷争。4月,调任中共山西省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长,因书记去延安,由他主持工作。

  (二)“七·七”事变发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10月21日,中共晋察冀省委成立,李葆华任书记。他以全部精力投入党的组织恢复与重建和发动群众工作。11月中旬,晋察冀 省委调整,他任组织部部长。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晋察冀地区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1939年,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当选 晋察冀边区七大代表。1942年2月14日,他和田映萱结婚。同月,调任中央党校第三书记。1943年6月,调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任贺龙的政治秘 书。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他当选侯补中央委员。1948年3月任北岳区-,兼北岳军区政委。5月9日,遵照毛泽东 “中央委托华北局办理党校”的指示,中共中央华北局党校于12月创办,他任校长。

  北平和平解放前一个月,中共中央和华北局确定了北平市委班 子,彭真任书记,叶剑英任第一副书记兼军管会主任和市长,李葆华任第二副书记。1949年3月5日至13日,李葆华出席在平山县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3月25日,他参加了欢迎中央机关和毛主席进北平,并出席了在西苑机场举行的阅兵式。9月21日至30日,他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当选全国政协 常委;参加了国旗、国徽、国歌的讨论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

  (三)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李葆华为水利部副部长,同时 兼任水利部党组书记。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团结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苦战,1954年5月,新中国第一座水库官厅水库胜利竣工。1956年9月,中共八大 召开,李葆华当选中央委员。1958年12月,水利部与电力工业部合并成立水利电力部,他任副部长、党组书记,主持工作。1961年1月,调任中共中央华 东局第三书记,为常务书记,主持工作。1962年1月,在中央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安徽问题充分暴露。2月9日,中央派他任安徽省委-。在安徽 4年半的时间里,安徽人民呼他为“李青天”。

  “文革”十年,他有6年多被揪斗、被关押。1973年5月20日至31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 议,宣布解放谭震林、李井泉、李葆华等13名老干部。5月底,中央调他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二书记,主持省委工作。在中共十大、十一大上,他当选中央委员。 1978年1月15日,中共中央任命李葆华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他团结党组一班人,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遏制通货膨胀,控制信贷规模,大 力培养金融人才。198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得到了恢复, 9月,李葆华被增为国际贷币基金组织理事。

  1982年5月4日,李葆华离休。在党的十二届、十三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特邀代表。

  “李葆华”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