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名人李殿冰介绍
李殿冰, 1913年生,河北曲阳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矢志革命,对党忠诚,是中国民兵著名战斗英雄。他常说:“为了革命的胜利,掉脑袋也不怕。”因作战勇敢,机智灵活,李殿冰荣立大功3次。1982年7月,李殿冰病逝。
李殿冰个人经历
全国抗战时期,李殿冰任尖地角村党支部书记、民兵队长和联村民兵中队长。他经常带领民兵出没于山野密林、青纱帐中,采用忽聚忽散、时东时西的“麻雀战”,不停地袭扰和打击日伪军,配合八路军作战。1941年秋,1200余名日伪军进犯曲阳县口头村和中佐村,他带领民兵抄小路上山,居高临下突然袭击,毙伤敌5人。当日伪军扑向山顶时,他率民兵已转移到另一座山头,从日伪军背后发起攻击。这样边打边转,将日伪军一步步引向老母庙附近,抓住战机再次开火,毙敌30余人,迫使日伪军撤退。
1943年9月,日伪军集结4万余人,对北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16日,日军1000余人包围曲阳县尖地角附近几个村庄,李殿冰混入被日伪军驱赶的民工人群中,摸到敌人将要偷袭驻武家湾村八路军2团的企图,抄近路送出情报。继而带领民兵占领有利地形,预设埋伏,同时向南、北两面进攻的日伪军射击开火,制造日伪军双方误会,引其自相攻打,致敌重大伤亡。日伪军发觉上当后,集中兵力进行报复。这时,他已指挥群众迅速撤离,自己带两名民兵赶到寺儿沟东岭,向正在行进中的日军射击,毙伤5人。随即又绕到侧翼山头射击,先后毙伤敌58人,炸死战马3匹,打得日伪军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在3个多月的反“扫荡”作战中,他率领民兵游击组作战27次,共毙伤日伪军267人。
1944年2月,李殿冰出席晋察冀边区战斗英雄战斗模范代表大会,被边区政府授予“神枪手”和“二等战斗英雄”称号,并获赠“太行勇士”匾额。在作战间隙,他积极组织民兵开荒生产,被抗日民主政府评为“劳动英雄”。1950年9月,他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李殿冰居功不傲,处处严格要求自己。1961年,家属被批准随军。李殿冰只让老伴和两个女儿随军照顾自己,儿子、媳妇仍然留在农村。1971年,李殿冰离职休养,离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北省新乐县人民武装部部长。离休后,他回到农村,一心扑在农业生产、民兵建设和对革命后代的培养教育上,先后五次被曲阳县评为“退休不褪色”的模范。1982年7月,李殿冰病逝。
李殿冰补充介绍
李殿冰(1913~1982)曲阳尖地角村人。出身贫寒,自幼给地主放牧,爱好打猎。16岁时去北京门头沟煤矿做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回乡。次年参加抗日动员会,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村支部书记兼抗日游击组组长。1941年8月,李殿冰用自制的“大抬杆”在清水洼一次炸伤日军30多人,从此闻名当地。1943年9月16日,千余名日伪军“扫荡”晋察冀军区三分区二团驻地武家湾。李殿冰同村游击组组员董四儿、董长庆、董墨连一起,在二团转移后,利用日军妄图对二团夹击的阴谋,引诱敌人自打了一场恶仗。17日,日伪军分3路袭击报复尖地角村,李殿冰在路上埋设 炸死日军4人,军马1匹。敌人进村后,又遭游击组枪击和 阵轰炸,伤亡45人。18日,李殿冰凭着娴熟的枪法,在村外偷袭敌人,救出被日军抓住的16名妇孺。当年秋3个多月的反“扫荡”战斗中,李殿冰率村游击组共与日伪军作战27次,打死打伤敌人267名,缴获大枪3支、电话机3部、牲口47头及一批军用物资。李殿冰机动灵活的作战方法,被誉为“北岳麻雀战”。被任命为尖地角一带联村民兵中队队长。
在1944年2月8日晋察冀边区大会上,李殿冰被评为“二等战斗英雄”。同月10至14日,李殿冰出席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获“战斗英雄”称号及驳壳枪1支、奖章1枚。4月,李殿冰的事迹被边区冲锋剧社编成新闻报道剧演出。5月8日,受到边区委员会通令嘉奖,被授予“神枪手”和“太行勇士”称号。在12月1日至9日,曲阳县第一届群英大会上,李殿冰再次被评为战斗英雄。同年12月20日至1945年1月30日,李殿冰出席边区第二届群英大会,做典型发言。同时,《晋察冀日报》发表《“三全其美”李殿冰》报道。会后,李殿冰被任命为曲阳县七区民兵大队长。1947年9月,任县民兵团长。10月率民兵连参加定县清风店战役。
新中国成立初期,华北军区授予李殿冰战功勋章、劳动勋章、民兵英雄勋章,并获三级解放勋章和三级独立自由勋章,被评为全国民兵战斗英雄。1950年9月26日至10月2日,李殿冰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会议,代表全国民兵,同陆海空三军代表各执一角向毛主席敬献锦旗,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3年10月,李殿冰任河北省安平县兵役局局长,1958年任新乐县人武部部长。1966年3月离职还乡,1982年7月2日病逝。
“李殿冰”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