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北省名人>保定市名人>定州市名人

郝浴

郝浴人物照片

定州名人郝浴介绍

清代官员

郝浴(1623-1683),直隶定州(河北定州市)人。号雪海,后更号复阳。清顺治进士,授刑部主事,后改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有节气,不畏权贵,不附势。因疏劾吴三桂而流徙奉天(辽宁沈阳市),后迁铁岭。读书讲学于银岗寓所,益潜心于义理之学,注周义解古。士人宗之,称为“复阳先生”。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果叛。十四年,特旨召还,复授湖广道御史,迁左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后仕至广西巡抚。巡盐政,赈灾荒,治善后,有政绩。康熙二十二年卒于任所,赐祭葬。

郝浴人物生平

郝浴(1623-1683), 字雪海,又字冰涤,号复阳。清直隶定州唐城(今河北省定州市北城区唐城村)人。浴"少有异禀","生而机警,负异才。年十四五,能通六籍百家言,尤留心世务,高自期许,讲求古今治乱兴亡之故,而慕诸葛忠武、李邺侯之为人。少有志操,负气节。"顺治六年(1649)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因其非凡的才干和胆略,顺治八年,升任湖广道御史,并委以钦差大臣重任巡按四川。

此间郝浴体察民情,为民请命,直言敢谏,以实施其"澄清斯世"、"解救苍生" 的志愿。此时,吴三桂以平西王居四川。他网罗亲信,"骄恣部下、淫杀不法"。他的军队"残暴无纪律"。郝浴多次要求吴三桂预以制止,因而遭到吴三桂的忌恨。特别是在与南明永历小朝廷作战、保卫宁城收复四川的战斗中,郝浴再次得罪了吴三桂。

顺治九年郝浴在巡按四川时,奉命在保宁城监临乡试,时逢张献忠部下刘文秀率领数万人包围了保宁城,郝浴"飞檄邀三桂,激以大义"请求援救,然而,吴三桂"逾月乃赴援"。及保宁解围后颁赏将士,吴三桂以冠服赏与郝浴,而郝浴拒而不授,并在所上的《保宁奏捷疏》中说"平贼乃平西王责(吴三桂),臣(郝浴)司风宪,不予军事。而臣予赏,非赏臣则忌臣也",并尽陈"三桂观望状",由是积怨于吴三桂。过了两年,即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桂乃摭浴《保宁奏捷疏》中有"亲冒矢石"语,指郝浴为冒功论劾。"部议当坐死,上命宥之,流徙奉天"。

顺治十一年六月郝浴与怀有身孕的妻子王夫人辞别亲人,走上流放之路。从此,郝浴流寓于沈阳、铁岭,渡过了漫长的22年流人生活。

顺治十四年四月,置奉天府于盛京陪都,朝廷视为喜事,盛京大赦。凡此年以前在盛京的"流移者俱赦为民",给他们以有限自由,在盛京境内择居安家,但不经朝廷赦准,不得返回故里。郝浴遇赦之后,与其好友函可等人于顺治十五年,投奔其好友左懋泰移居铁岭。当时铁岭城内遍是瓦砾,蒿草丛生,除管理流人的官兵之外,尚无居民,其好友左懋泰等居于城外龙首山下。郝浴在"南门内之右"选中一片风水之地,成为努尔哈赤攻陷铁岭后第一个入住铁岭城的居民。郝浴自记:"戊戌五月下岭,卜居于南门之右,方十许亩,中为书室三间,前有圃种蔬,后有园种花,左壁吾卧室也。右壁一带,皆吾友连屋而居也"。

康熙十六年(1677),郝浴曾奉命以湖广道御史巡视两淮盐政。《清史稿》本传云:“十六年,命巡视两淮盐政,严剔宿蠹,增课六十余万。淮、扬大饥,发仓米赈救,全活甚众。”对郝浴巡视两淮盐政的情况,以两句话概括,未免失之简略。

当时“两淮旱魅连年,运河莫杭一苇……飞蝗蔽日、饥寒错壤”,是一片破败景象。其时又值朝廷平叛三藩之际,各省用兵以及筹饷甚为急切。郝浴正是在这种危局下,以湖广道御史巡视两淮盐政的。

下车伊始,郝浴即上疏表示“甘贫厉行三十余年,誓不做半截清官”!条陈盐政陋规,修盐政五疏,私贩摒绝,陋规尽革,增课六十余万。旧例,巡盐御史一年一更差。康熙十七年(1678),差竣,因郝浴官声清廉,政绩卓著,奉特旨再留任一年,并加太仆寺少卿。时淮扬一带发生蝗旱灾害,百姓大饥,郝浴设粥厂,发仓米赈救,全活百万余人。郝浴还亲到各处随地设闸,引江海潮水,以灌河渠,通盐艘。自此两淮盐政百废俱兴,军需转饷大有起色。正是由于郝浴的大力经营,才有了不久以后两淮盐业的辉煌。

康熙十八年(1679),郝浴擢左佥都御史,未逾月,再迁左副都御史。离开扬州之时,“商民送者万人”。当时徙居仪征的上元(今江苏南京)书法家、诗人纪映钟应盐商王国宝、陶天相之请,以亲历、亲闻,写下《中山郝中丞两淮德政纪功碑》碑文(原碑已毁,碑文手卷现存河北石家庄市博物馆),文笔流畅,翔实可靠,全面记载了郝浴巡视两淮盐政的情况,可补《清史稿》记载之不足。

郝浴巡视两淮盐政期间,还在仪征新建了都察院盐署。他在衙署种植松、竹、棕、桐、丹桂、玉兰等植物,“复筑地数亩为台,遍插梅萼用比素心。爱其台如磬形,因以磬阶命之”。梅花尤多,一时间梅花香色满园。他写有《磬阶梅花》二首,其中一首写道:“绛雪齐肩海色分,磬阶新萼总连云。清时岂是徒方烈,香带甘和四海闻。”

可惜,都察院盐署,连同磬阶梅花早已无迹可寻了。

"致知格物"是郝浴的座右铭,也是他的办学宗旨,体现了"实践而体之" 的唯物主义思想。接替郝浴办学的董国祥对学生解释说:"知者,心之灵也。致者,推而极之以求蔽也。……天下、国家、身、心、意皆物也,诚正修齐以至治平即格物也。……此即所谓: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教导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材:"诸士习业于此,毋自鄙落,当思所以为忠臣、为孝子、为悌弟、良友。修齐诚正之事,皆务实践而体之,即治国平天下,无其事而有其具,庶无负先生之所以名堂之记哉!"

郝浴人物成就

郝浴的父亲郝大舫得知儿子获赦在铁岭安家,异常高兴,筹集银两派人送来,助其修建宅院。自此,郝浴以他高深的学识,在家设帐办学,传授理学经典、培养生徒、普及文化,从而使铁岭文化又有了新的生机。郝浴在此讲学十八载,至康熙十四年(1675)复职还朝,留所居宅院为书院,并命名为"银冈书院"。几经修建已有相当规模。至1910年周总理入校读书时,已有校舍70多间。整个建筑群,清幽典雅,古韵浓郁。现今的银冈书院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与初建时"十许亩"相当。而且布局也无大的变化。东西排列三个院落。中间为郝浴最初所建宅院,东为银园,西院辟为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远远望去,瓦青色的围墙上空,苍翠摇曳的枝叶之间隐现着古建筑的屋脊,古朴幽静之中蕴藏一丝神秘。

郝浴补充介绍

  郝浴(1623~1683) 字雪海、冰涤,号复阳,唐城村人。“少有异禀”,“生而机警,负异才。年十四五,能通六籍百家言,尤留心世务,高自期许,讲求古今治乱兴亡之故,而慕诸葛忠武、李邺侯之为人。少有志操,负气节。”16岁时就立志“澄清斯世”。当时,战火纷飞,兵荒马乱,他避难于山中刻苦读书,常常夜间在外独自冥思“义理”,狂风积雪而不归。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因其非凡的才干和胆略,顺治八年升任湖广道御史,并委以钦差大臣重任巡按四川。此间郝浴体察民情,为民请命,直言敢谏,以实施其“澄清斯世”“解救苍生”之志愿。因多次疏发吴三桂,被吴怀恨在心,流放奉天。顺治十一年六月,郝浴辞别亲人,走上流放之路,寓于沈阳、铁岭,渡过了漫长的22年流人生活。

  顺治十五年,他移居铁岭,以高深的学识,以“致知格物”的座右铭和办学宗旨,在自家园内设帐办学,传授理学经典,培养生徒,普及文化,从而使铁岭的文化又有了新的生机。郝浴在此讲学十八载,弟子众多,桃李满天下。至康熙十四年(1675年),侍郎魏象枢上奏,谓浴“才、学、识兼优,不宜终弃”,康熙帝准奏,官复原职。此后仍多次上 书陈谏,警世革弊。传说因其有每天上奏三本的习惯,人称“郝三本”。

  郝浴在铁岭讲学的书院,后来被命名为“银冈书院”。经世人整理修缮,整个建筑群清幽典雅、古韵浓郁。“致知格物之堂”是郝浴讲学场所,后改为“郝公祠”,现在展出有郝浴的办学经过和生平事迹。郝浴创建的银冈书院,培养了众多的成材人士,成为铁岭文人学者聚集之地和文化中心。银冈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是清代著名的五大书院之一,是东北第一书院,在东北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周恩来曾在银冈书院读小学。银冈书院的建立,对铁岭、辽宁及东北地区的文化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都归功于郝浴先生,也是定州人民和东北人民的骄傲。

  今定州市博物馆存郝浴画《大雪图》一幅,画面透彻,立体感强,给人以清新的感觉。郝浴著有《子午集》1卷、《中山史论》2卷、《郝中丞奏议》4卷、《中山集》4卷等。

  “郝浴”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