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贵州省名人>遵义市名人>余庆县名人

邹前方

邹前方人物照片

余庆名人邹前方介绍

贵州省余庆县籍烈士

邹前方(1952年2月7日-1971年4月22日),男,乳名兴国,白泥区明星乡人。1969年参军入伍,成为人民解放军昆明部队某部三团七连八班战士,负责值守贵州贵定县大关坡隧道口的哨位。

1971年4月22日,一列满载汽油罐的火车行驶至贵州贵定县大关坡隧道时,与两匹受惊的驮马相遇。眼看着列车要发生相撞脱轨事故,负责守卫隧道口的邹前方冲了上去,拼尽全身力气,将两匹惊马推出铁轨。险情解除了,邹前方却献出了自己18岁的生命。

邹前方人物生平

1953年,邹前方出生,1969年参军入伍,成为人民解放军昆明部队某部三团七连八班战士,负责值守贵州贵定县大关坡隧道口的哨位。

1971年4月22日,一列满载汽油罐的火车行驶至贵州贵定县大关坡隧道时,与两匹受惊的驮马相遇。眼看着列车要发生相撞脱轨事故,负责守卫隧道口的邹前方冲了上去,拼尽全身力气,将两匹惊马推出铁轨。险情解除了,邹前方却献出了自己18岁的生命。

邹前方人物事迹

1969年4月,前方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到贵定护守铁路隧道。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定隧道,春夏雨雾多,秋冬风雪寒,离城较远,工作条件较差,前方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坚守工作岗位。  前方乐于助人,关心同志。一次休息外出,路遇一老大伯担一挑粪吃力走着,前方便主动替老大伯把粪挑到地头;战友文宁福家老人多病,生活困难,写信向儿子要钱,前方得知后,把自己省吃俭用节余的钱用文宁福的名字给其老人寄去。前方常说:“他人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部队组织劳动,他总是吃苦在前。一次,施工需要石头,前方从几百米的深谷底。踩着泥泞的山间小道,把一块块石头扛上来。扛石头的任务完成后,又上山伐木。司务长王行邦见他砍树时左手无劲,上前挽起他的袖管,发现左臂受伤,司务长心疼地说:“邹前方,你为啥一声不吭?”他却笑着说:“这个小伤算啥,干革命哪能不流点血汗?”  他入伍2年多,先后7次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国家财产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人们称他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新时代英雄,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和奖励。  1971年4月22日,前方替战友郑纪权站岗。上午9点13分,一列满载重要物资的列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疾驶而来。突然,在雨雾中,他发现前面数十米处,几匹被机车的轰隆声和巨大的汽笛声吓惊的驮马,正沿着铁轨狂奔乱跳,前方清楚地知道,惊马不出轨,列车就要翻,高填方路基下,100余名民工正在施工,生命危在顷刻。他几步奔向马群,推出惊马,排除了险情,保住了列车,却献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年仅19岁。

邹前方人物评价

1971年7月12日,昆明军区党委作出《关于向邹前方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广大指战员和民兵广泛开展向邹前方同志学习的活动。7月13日,贵州省军区隆重召开了向邹前方同志学习大会,并为邹前方追记一等功。根据邹前方生前的申请,他所在部队党委决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邹前方补充介绍

  邹前方,1952年2月7日出生于贵州省余庆县白泥区(现白泥镇)农村。父亲邹兆伦是解放后农村土改积极分子,又是全县农村开办农业生产互助组的带头人,1953年入党;母亲是个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一个大姐和两个哥哥都是共产党员。邹前方一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读小学期间,正值毛泽东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年代。家庭环境的熏陶,雷锋精神的激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学校,他是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刻苦学习的“三好学生”;在农村,他是个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好少年。邹前方8岁时给生产队喂了一头牛,为了把牛喂好,不管天晴下雨,他都要把牛拉出去放;还跑到10多里路外去割嫩草,有时还把家里喂猪的饲料拿去喂牛。邹前方的一举一动,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一次还故意问他:“你为什么拿家里的饲料喂牛?”邹前方说:“牛是生产队的,喂好了能给队里犁田。”父亲满意地笑了。在邹前方的精心饲养下,这头牛长得膘肥体壮,他被队里评为养牛模范。

  1969年4月,刚满17岁的邹前方报名参了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新兵训练结束后,一列奔驰的火车,把邹前方带到新的战斗岗位——贵州驻军某部七连八班。

  新的战斗生活开始了。邹前方文化低,在学习中碰到许多困难,一个生字要抄几十次,一个生词要反复领会几十遍。在困难面前,邹前方毫不气馁。他勤向战友请教,常常坚持夜学,边学边记,直到学会为止。通过学习,他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朴素的阶级感情不断得到升华。他常对战友们这样说,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当兵,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为人民服务,站岗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我要像张思德那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像白求恩那样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的热忱,不断改造世界观。

  八班守护的是黔桂铁路线上的一个隧道口,座落在远离县城的一个山沟里。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单调枯燥的环境中,邹前方却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山山水水。

  在站岗执勤中,邹前方看见铁路工人常常拿着锤子敲打铁轨上的道钉。他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道钉虽小,作用大,没有千千万万颗道钉,火车就要脱轨。我们要向道钉一样钉在哪里,就在哪里发挥作用。”

  就是这平凡而可贵的“道钉精神”,鼓舞着邹前方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迎来了一个个黎明的朝霞。

  年复一年,冬去春来,邹前方更加热爱自己的岗位,更加熟悉这里的一切。在八班守护的地段,有多少节铁轨,有多少根枕木,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邹前方不仅自己在政治上和工作上积极上进,同时也非常关心周围的战友和群众的进步。班里一名新战士一度不安心在山沟里守隧道,邹前方就主动和他结成“一帮一”的对子,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他的一名同乡战友分到兄弟连队后,多次变换工作岗位,产生了埋怨情绪。邹前方经常写信鼓励他要像张思德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为革命任劳任怨。八班还有一名知识青年,曾抱着满腔热情参军,但分到八班后,就觉得在山沟里守隧道没意思。邹前方一次又一次地找他谈心,帮助他在艰苦的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后来这位知识青年安心工作,还加入了共青团,被提为副班长。

  邹前方乐于助人。一名战友家里老人生病,生活有困难,他就用这个战友的名字汇去了钱,帮助战友家度过难关。附近生产队有群众生病,他总是前往看望,给予生病群众多方面的支持。

  八班有个习惯,饭后的第一班岗,谁先吃完饭谁就自动接替。邹前方除了站好自己的那班岗外,总是争着去站这班岗。

  八班守护的隧道口,是几个公社连接县城的交通要道。为了方便南来北往的群众,在邹前方的倡议下,全班同志一起动手,在隧道旁搭起了草棚。邹前方和班里的同志们一道,把一杯杯开水送到过往群众手里。这里也成为八班开展群众性宣传工作的一个场所。邹前方和班里的同志们还帮助附近一个生产队办起了一所政治夜校。

  邹前方身居山沟,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的敬业精神,深受同志们的赞扬。领导上表扬他,同志们评他为五好战士,团支部评他为优秀团员。在赞扬声中,在荣誉面前,邹前方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久,他向党支部表达了自己要求入党的心愿,他表示:一个革命战士,要“胸中装着共产主义目标,决不回头数自己的脚印,为革命吃苦永不记帐,为共产主义奋斗永不歇脚。”

  1971年,是邹前方入伍的第二个年头。

  4月22日清晨,初夏的云雾山,雨雾蒙蒙。吃过早饭,邹前方照例代替战友站了饭后的第一班岗。

  上午9点13分,一列满载物资的列车从山谷中奔驰而来。“列车快出洞了!”邹前方招呼在隧道两旁的群众注意安全。

  在雨雾中,邹前方突然发现数十米外,几匹被机车轰隆声和巨大的汽笛声惊吓了的骡马沿着铁轨狂奔乱跳。这是贵定县马场河公社东风生产队驮运粮食的马队。

  “不好!”邹前方清楚地知道,惊马不出轨,列车就要倾覆!国家财产就要遭到严重损失!高填方路基下,100多名正在施工的民工生命危在旦夕!这条南来北往的运输大脉就会中断……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列车越来越近。在这紧急关头,只见邹前方大步冲进铁轨,奔向马群……

  列车冒着阵阵浓烟冲出隧道口,在烟雾中司机发现了正在与惊马搏斗的解放军战士,立即拉下紧急制动闸。可是,巨大的惯性使列车飞快地猛冲过来。

  隧道口离马群只有60多米,这对于以每秒钟16米速度前行的列车来说,时间是非常短暂的。

  “邹前方,火车出洞了,快!”铁路工人惊呼着追了过去……

  “解放军同志,解放军同志!”民工们边奔跑、边高声喊,追了过去……

  看到险情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追了过去……

  列车的轰隆声,工人们的呼喊声,邹前方全然不顾,他的双手紧紧抓住停留在铁轨中间的两匹马,用肩撞,用头顶,撞出了前面的一匹马。

  列车越来越近,40米,30米,20米,10米……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邹前方使尽全身力气,终于推出最后一匹马。然而,巨大的车头向他压了过来……

  列车脱险了。人民财产保住了。刚满18岁的邹前方用英雄壮举实践了自己的豪迈誓言:“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一定做到像欧阳海、王杰、蔡永祥那样,为革命洒尽最后一滴血。”

  1971年7月12日,昆明军区党委作出《关于向邹前方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广大指战员和民兵广泛开展向邹前方同志学习的活动。7月13日,贵州省军区隆重召开了向邹前方同志学习大会,并为邹前方追记一等功。根据邹前方生前的申请,他所在部队党委决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邹前方”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