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贵州省名人>铜仁市名人>松桃县名人

石柳邓

石柳邓人物照片

松桃名人石柳邓介绍

清代农民起义领袖

石柳邓(1737—1796),苗族,贵州松桃(今贵州松桃县)人。乾隆六十年(1795)在大塘汛发动起义,与湖南永绥石三保、乾州吴八月,领导黔东北和湘西一带苗族农民战斗两年之久,屡败清军。后在湖南平陇后山贵鱼坡战斗中被杀。

石柳邓人物生平

石柳邓,清乾隆二年(1737年)出生在贵州省松桃厅大塘汛大寨寅(今长兴堡镇大寨寅村)一个苗族农民家庭。

石柳邓自幼家境贫寒,仅靠少量土地和父亲农作之余编打草鞋出卖勉强维持生计,家有妻子、3个儿子和两个儿媳、1个孙子。自幼勤学武术,通晓刀、矛、箭、叉等。

自清初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在苗族地区建立了府、厅、州、县等行政机构和镇、协、营、汛等军事据点,对苗族人民进行直接统治。清朝各级大小官吏争相掠夺和剥削苗族人民。满、汉地主和高利贷商人也在苗族地区大肆盘剥。他们兼并、掠夺苗民土地,役使贫困苗民。在这种情况下,苗族人民往往“收获甫毕,盎无余粒,此债未清,又欠彼债,盘剥既久,田产罄尽。”当时处于土地日益集中,阶级矛盾非常尖锐的形势。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湘黔川鄂边界一带发生大旱,粮食歉收,群众渴难以解决。但地主官僚仍变本加厉催租逼债,各种徭役捐税有增无减。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秋,四川省秀山县青龙屯的汉族农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起来反抗,进攻土司衙门,但一时未能攻下。石柳邓闻讯后,即率大寨寅一带的苗民前往支援,捣毁了土司衙门,分了土司财物,打退前来镇压的官兵,声势越来越大,迫使清政府减免了灾区一年的粮赋。石柳邓返回家乡后,便四处联络,很快与川、湘、鄂边界的反清组织白莲教取得联系。是年腊月,石柳邓同苗族女首领石乜妹到湖南凤凰厅鸭宝寨的吴陇登召开秘密会议,参会者歃血为盟,决定于次年正月十八日分别在各苗寨同时起义,苗汉农民纷纷参与,呈现燎原之势。

清乾隆六十年(1795)正月初,石柳邓组织人马,在大寨寅演练阵法,准备起义。由于消息外泄,松桃协都司孙清元会同松桃同知沈丙,纠集清兵300人抢先于正月十六日偷袭大寨寅。石柳邓临危不惧,当即宣布自任统兵元帅,举起义旗,率领义军杀出重围,并立即通知各苗寨提前起义。于是,石柳邓很快组织了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他们趁清兵立足未稳,一鼓作气,杀回大寨寅,把清兵赶回松桃城。接着,石柳邓一面派人通知湘西各地义军迅速行动,一面兵分三路,向清兵发起猛烈进攻。一路进攻四川秀山,一路直攻松桃城,一路攻打盘石汛、正大营。著名的乾嘉苗民起义爆发了。

石柳邓举起统兵元帅的旗帜,提出了“逐客民、复故地”的口号。所谓客民,是指侵占苗民土地的满、汉地主和高利贷商人。三路义军,所向披靡,陷城拔寨,势不可挡。几天内,秀山所属的11个甲有7个落入义军手中。盘石汛被攻陷后,义军合围攻打松桃城,清兵被迫弃城爬上了城南的云落屯。

石柳邓在攻占盘石汛、松桃城后,进兵正大营,清朝总兵和提督被困,束手无策。各路义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进而又提出了“穷苦兄弟跟我走,大户官吏我不要”的口号,湖南永绥厅石三保、凤凰厅吴半生、乾州厅吴八月等各寨苗民也纷纷起来响应,义军声势迅速壮大,很快控制了包括湖南、四川、贵州共计3省府13厅县,极大地震慑了清王朝的统治。各省总督、巡抚一面派兵镇压,一面上报朝廷告急。乾隆下旨“痛加剿洗”,调集湖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总督,统率18万清军血腥镇压,湖北省的荆州八旗、四川省的屯练、降番以云南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清廷侍卫勒登保、湖南提督刘君辅分四路向义军大举围剿,战斗从此在湘黔边区全面展开。被任命为四路清军统帅的福康安率部于农历三月初四抵铜仁,四月初三进入松桃城。福康安一路北上,与四川总督和琳率领的清军进行南北夹击,在长兴五里牌会合后直扑大寨寅,将“苗寨星罗、人烟稠聚”的大寨寅付之一炬,烧杀了无数老弱妇孺。石柳邓将主力转移到湘西后,与石三保率领的义军会合,在达水寨伏击清军获胜。不久,两支队伍撤退到乾州厅平陇。八月民主选举了统一的指挥机构,石柳邓从大局出发,谢绝拥戴他为王的提议,推举吴八月为“王”,石柳邓任开国将军,石三保任护国将军,吴半生为翻天将军,石乜妹为超男将军,吴陇登担任义军的联络事宜。义军利用高山峻岭的有利地形,充分依靠各地群众,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不断给清军以沉重打击。继后,由于各路清军先后围攻苗地,形成了以平陇为中心的抗清根据地保卫战,取得了登高坡战役的胜利。清统治者又采取了“以苗治苗”的分化政策,以官秩和金帛进行招抚和利诱,收买叛徒,用计俘获了起义军杰出首领吴八月,使起义遭受严重挫折。吴八月英勇就义后,石柳邓扶持吴八月长子吴廷礼、四子吴廷义坚持高举义旗,指挥义军与清军浴血奋战。清嘉庆元年(1796)十二月,平陇保卫战中,起义军首领石柳邓在贵鱼坡阵亡。

石柳邓轶事典故

马岩位于碧江区东南隅,因一崖壁上显一片马形白岩而得名。

马岩原来叫老狗桥,后来才易名为马脚岩。

马岩的易名有一则感人肺腑的故事。

故事还得从乾隆末嘉庆初说起。

铜仁是苗汉民族杂聚之地。乾隆晚期,苗族人民为反抗官吏与地主对苗民土地的掠夺、残酷的剥削而发动了起义斗争。起义军首领就是苗民石柳邓,义军中有苗民,也有汉人。起义军将士人人勇猛,个个剽悍,打起仗来锐不可当。

他们既能分散伏击,又能冲锋陷阵,不到一年就攻占了铜仁周边的许多州府县乡;还与湖南义军联合作战,打死了云贵总督福康安。

有一年,石柳邓率起义军攻陷了铜仁,队伍在城内休整。乾隆时期,铜仁是府衙所在地,交通十分方便,河通洞庭长江,路联湖广川汉,是黔东的交通枢纽。商业十分繁荣,这里扼锦江,守武陵,又是兵家必争之地。铜仁被起义军攻陷后,清廷震惊,急调湖广清军前来围剿,很快就到了老狗桥。

居住在老狗桥的苗汉百姓拥戴石柳邓,支持起义军,见清军快来了,人人心里都很着急,便自动聚拢在一起商量,决定选派报信人。有个叫岩生的青年后生自告奋勇,愿冒死独自前往。

岩生是个好后生,体格健壮且行走如飞,大家伙很放心,催岩生快上路。岩生拜别乡亲,三步两蹬就上到了山顶,因为心急如焚,仍嫌自己走得太慢。心想要是有匹马该有多好,就可以赶在清军的骑兵到达前把消息送到了。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忽听身后有骏马嘶鸣,向后一看,那马正友好地朝他点头。岩生见骏马通身光洁,四蹄雪白且鞍辔俱全,便欣喜若狂地抱着骏马颈抚摸,骏马也很通人性地用头在岩生的脊背上磨蹭。

岩生轻轻地拍了拍马头,轻灵地翻身上马,那白色骏马便四蹄生风地朝铜仁城奔驰而去。岩生坐在马上,感到耳边生风,如腾云驾雾一样。一袋烟的工夫,便到了铜仁城北门口。岩生翻身下马,向守门的义军士卒走去,讲明了自己的来意,便随守门的士卒进城拜见了石柳邓,通报了清军快逼进老狗桥的紧急军情。禀报完毕,顾不上喝口清水,岩生又马不停蹄地往回赶。

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岩生回到了骏马原来现身的山头,骏马到了这里却不肯挪动半步。岩生以为马跑累了,只得翻身下马。只见骏马已通身汗湿,便心痛地拍了拍马身,表示歉意。骏马没有再走的意思,岩生无奈,只得和骏马告别,自个儿朝山下走去。

岩生走了几步,忽听背后的骏马一声嘶鸣,岩生回头一看,只见骏马腾空而起,向寨子后面的绝壁飞去,眨眼间便不见了踪影。

岩生飞步奔向山下,把情况一五一十地向大家说了。众乡亲感激地再朝寨子后边的绝壁上张望时,只见壁上果真有一匹白马镶嵌在深灰色的岩壁上,马身上流淌着无数条水柱,像刚从远方奔驰而来。

人们这才知道那匹白马是匹神马。

清军赶到铜仁府城时,石柳邓的起义军早已不见了踪影。

老狗桥的苗民汉人为感谢神马救助之恩,便将村名改为“马脚岩”以示纪念。

石柳邓补充介绍

  石柳邓(1737-1797)

  清湘黔苗民起义首领。贵州松桃(今贵州松桃县)人。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十二月倡言“逐客户复故土”。次年,在贵州铜仁府(今铜仁市)发动苗民起义,湘西一带苗民纷起响应。攻占贵州、湖南许多州县,清政府派湖广、云、贵、四川等省总督,统率十多万清军、费饷七百余万进行围剿。起义军利用丛山峻岭,流动作战,屡败清军。击毙云贵总督福康安等大、小将领四百多名。清政府推行“剿抚兼施”策略,收买出身于百户的吴陇登,引清军围攻平陇(今湖南省吉首市乾州镇附近),石柳-石代噶率兵袭击清军后方,不幸为清军所杀,因而未能牵制清军。清军用重炮轰击平陇,石柳邓英勇抗击,杀守备王泰等数十人。嘉庆元年(1796年)十二月,石柳邓在平陇后山贵鱼坡战斗中受重伤,壮烈牺牲。

  “石柳邓”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