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人>桂林市名人>秀峰区名人

陈迩冬

陈迩冬人物照片

秀峰名人陈迩冬介绍

中国当代学者、诗人、古典文学评论家

陈迩冬,著名学者,诗人,古典文学评论家,广西桂林人,民革成员,先后出版《苏轼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苏轼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普及读物《苏东坡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等。

陈迩冬个人生平

陈迩冬,1913年出生。

1926年就读桂林桂山中学。

1929年考入广西省立第三高级中学,同年陈迩冬高中未毕业,因父亲经商破产而辍学,曾任小学和简易师范教员。

1935年考入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1936年9月师专并入广西大学。

1937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文法学院。

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

1949年初,因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转移到香港。同年5月,应中国第一届文代会之邀,自香港到了北京。10月1日他参加开国大典后,应山西大学校长邓初民之邀,前往太原,任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

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九纹龙》,历史剧剧本《战台湾》诗集《最初的失败》,传记文学《李秀成传》等。与聂绀驽、黄苗子、舒芜等交往甚密。

1954年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苏轼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苏轼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普及读物《苏东坡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另有《闲话三分》等论著行世。

1987年10月间,参加北京鲁迅博物馆等三单位召开的鲁迅、周作人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

1990年逝世。

陈迩冬人物简介

陈迩冬(1913—1990),原名锺瑶,号蕴庵,笔名:沈东,广西桂林人。1937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文法学院,后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编多种杂志或副刊,同时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短篇小说集《九纹龙》、新诗集《最初的失败》、历史剧《战台湾》、叙事诗《黑旗》与传记《李秀成传》等作品。1949年10月应聘为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转而从事学术研究。1954年10月调人民文学出版社,任二编室诗词组组长,主要致力于古籍整理,有《苏轼诗选》《苏轼词选》《苏东坡诗词选》《史记选注》《韩愈诗选》及《宋词纵谈》《它山室诗话》等,其苏词选获钱锺书好评。2同时涉猎说部,曾校注《拍案惊奇》,审订《三国演义》,印行《闲话三分》,担任中国三国演义学会顾问。另有撰述《闲话水浒》的计划,因病未果。他一生喜好吟咏,有《十步廊韵语》传世。

陈迩冬创作经历

擅长写历史小说

陈迩冬陈迩冬偏爱文学,抗战初期,就陆续在各报刊上发表作品。1935年还在师专读书时,就写了历史小说《南华拟梦》《枕中续记》,发表在1936年2月广西师专校刊《月牙》第5期上的《瘟牛》,是他的小说处女作。抗日战争时期,陈迩冬出版了小说集《九纹龙》,共收入6篇作品,除两篇是抗战前所作外, 其余4篇都是抗战时期写的,《九纹龙》《贲阿勾》是反映抗战现实的,《当炉外史》和《浔阳小景》则属历史小说。陈迩冬知识渊博并擅长写历史小说,但此后不知为什么他却停止了这一创作,而转到诗创方面去了。

早期以新诗为主

陈迩冬在其文学生涯中,被世人称道的还是他的诗,无论新诗或旧体诗词,他均擅长。

早期以新诗为主,代表作有《乌夜啼》《雨淋铃之一》《自杀》(1939)、《空街》(1940)、《茶境》《猫》(1941)、《黑旗》(1942) 等。《黑旗》是陈迩冬惟一的一首叙事长诗,共470多行,描写刘永福的黑旗军在安南打“番鬼”的故事,取材于19世纪末黑旗军援越抗法、捍卫祖国南疆的英雄事迹,宣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正当抗日战争进入持久和艰苦的阶段,该诗艺术地再现了广西子弟兵英勇抗法这段光荣历史,具有激励民族意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现实意义。《黑旗》脱稿于1942年初春,发表在《诗创作》月刊上,据端木蕻良回忆,后来被郭沫若带去苏联,成为中苏文化交流上的一例。他曾将抗战初期所写的新诗辑为《最初的失败》,于1941年由生活书店出版。

致力于中国古代诗词的研究

陈迩冬自出版《最初的失败》后,再也没有写新诗了,从新诗集的命名推想,似乎他并不满意这些诗篇,认为这是初次尝试的“失败”之作,另怀有新的文学志趣,他后来的文学实践,就是致力于中国古代诗词的研究,并创作了大量的旧体诗词。这一方面有他的历史渊源,年青时,阅读古典书籍较多,而且以“善诗文灯谜”而获“桂林才子”之称,他对桂林前人的诗词格外留心收集研读,如王半塘、况蕙风等人的作品,都了如指掌,又能融汇各家之长,所以写起古典诗词来,可称捷才快手。另外,对文虎灯谜,居然毫不费思索,随手扯下如风卷落叶,没有猜不中的。1943年春节,端木蕻良、孟超、张慕辛等人为欢度佳节,特意制作了好多谜语,在嘉陵川菜馆聚餐并设灯谜擂台助兴,许多朋友都认为不容易猜中的文虎,却一一被陈迩冬猜中,大家都佩服他思路敏捷,知识面广。

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编辑研究工作

陈迩冬后来由于工作的变动,他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编辑研究工作,这样就和旧体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也陆续写下了不少的旧体诗词。可惜的是,陈迩冬对自己的诗词不善于保存,有时随写随赠友人,即便在报刊发表了也未注意剪存,除部分编入聂绀弩、舒芜、吕剑、荒芜等九人的旧体诗词集《倾盖集》外,他从未将自己的旧体诗词辑成专集出版。惟一能见到的是由他的女儿陈初搜集整理,于1996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的《陈迩冬诗文集》,共编入旧体诗77首,词30首,而抗战时期的仅有18首,缺失可以想见。抗战初期,特别是上海、广州、武汉失守以后,桂林成了文化人聚集的地方,当年的文坛,文人相轻的积习一时难除,陈迩冬颇多感触,他曾偶作打油诗一首:年来厌听啾啾语,话到文坛意也休。鲁迅已亡茅盾老,更无子夜与阿Q。这首小诗曾传诵一时,令人忍俊不禁,陈迩冬却以严肃的态度,正视文坛中的积习,偶成嘲讽的诗章。

抗战时期的桂林文化城,由于桂系和蒋介石之间存在矛盾,桂林和重庆之间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就有宽严的差别,这样,桂林抗战文化就较重庆更为活跃。但就整个抗战形势而言,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一再制造反共事件,亦令敏感的知识分子心存疑虑,北望延安,大有夜气如磐,鸡鸣不已的期待,就在桂林,于1942年也曾发生搜捕地下共产党人的“七九”事件,苏蔓等先后遇难,一时致使人心惶惶,陈迩冬在当时曾集鲁迅的诗句成一对联:躲进小楼成一统,惯于长夜过春时。后来,陈迩冬还特请柳亚子将这幅对联写成条幅,悬挂于自己的书斋。

1944年秋,日军悍然南侵,桂林紧急疏散,陈迩冬向西撤退,经柳州、贵阳、遵义去重庆。途中,闻家乡桂林沦陷,加上颠沛流离,民族灾难的忧伤,他怀着极为沉痛的心情写下五律《哀桂林》四首:

矍张殉国地,又放丑夷来。生聚余虚誉,江山笑霸才。党人碑字漫,宰相墓门颓。摇落战场菊,蓓蕾自不开。

山水甲天下,秋来失秀明。固知雀有角,其奈秦无人。跋扈怜藩主,纵横误客卿。漫漫东望路,松老复梅零。

月台人海夜,中夏似重秋。曾是桂冠客,今辞白帽楼。商声先蟋蟀,沐服尽猿猴。家山长默默,漓水逝悠悠。

相看两不厌,象山对訾州。故人方寂寞,新鬼又啁啾。无复三花酒,来浇万斛愁。半塘词史在,遗韵记春秋。

第一、二首是讥讽和抨击国民党桂系当局徒托空言,御敌无策,只顾保存实力,并无抗战决心,实则“又放丑夷来”,这样,根本经不起强敌入侵,剩下的只是“松老复梅零”了。第三首写大疏散的情景,“月台人海夜,中夏似重秋”,深感时序的悲凉。第四首写桂林沦陷的凄惨景象,“故人方寂寞,新鬼又啁啾”,道出了桂林这座空城,已变鬼的世界了。《哀桂林》流露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怀念和哀愁。

陈迩冬人物轶事

陈迩冬是诗人,不是哲人。诗人往往哀乐过人,哲人则能凭修养功夫来制哀节乐。陈迩冬并无修养功夫。听说他晚年脾气很不好,在家中常为一点小事动怒发火,朋友们担心这对他的病体不好,常常劝他。1958年柳亚子先生逝世,消息公布,陈迩冬在办公室听到,就在许多同事面前,泫然流泪,哽咽失声。1962年欧阳予倩先生逝世时,他同样哀痛不已。这都是他哀乐过人之处。他晚年之身体极坏,精神极好,也正是哀乐过人的表现,并非修养得来的。

为了纪念柳亚子先生逝世,陈迩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的工作中,主动提出要出一部《柳亚子诗词选》。这在陈迩冬看来,是为了他同柳亚子先生的深厚交谊而作,从工作上来说,这样一个选题也完全应该。此书很快就出版了,责任编辑就是陈迩冬,不料,正碰上了“反右倾,拔白旗”的运动,陈迩冬被当作“白旗”,大受批判,主要罪状之一就是这部《柳亚子诗词选》,因为所选录的柳亚子解放前的诗词中,称孙中山为“国父”,称宋庆龄为“国母”。批判者质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学出版社的出版物中,居然有这样称呼出现,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其实,柳亚子之所以为柳亚子,从政治方面来说,正是由于他是国民党左派,解放前他对孙中山、宋庆龄那样称呼是完全正常的,除非不出他的选集,要出就是回避不了的,本来也无所用其回避的。但是,这种常识范围内的道理,在政治运动中完全无用,正如陈迩冬自己所说“不可以口舌争”,他还是被批判了,他也不得不一再检讨了。还有一次陈迩冬检讨道:“我这才认识到,资产阶级整个就是要不得的。不但应该同资产阶级右派划清界限,就连柳亚子这样的资产阶级左派,我没有同他划清界限,所以才犯了错误。”这样的检讨,骨子里实在可以说是抗议,当时主持批判会的人赶快说:“不要扯什么右派左派,你还是说说这个‘国父国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

陈迩冬所谓“应该同资产阶级右派划清界限”,是有所指的。1957年反右运动中,陈铭枢先生被错划为“右派”,陈迩冬一向同他来往较多,陈铭枢先生作为全国人大常委考察北京教育界情况的一份报告,被指为“向党进攻”,据说陈迩冬曾为帮助准备这个报告,参加过一些意见。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顾学颉、李易等几个朋友,筹备出版古典文学研究刊物《艺文志》事未成,却被指为“同党所领导的古典文学研究刊物唱对台戏”,都被打成“右派”。陈迩冬并未参加筹备,但同事请他任主编,他同意了。

有这两件事,倘在一般单位,早被打成“大右派”而有余;但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特别是古典文学编辑室,也许因为“右派”已经打得太多,政策上要略示区别对待,也许还有别的什么微妙的原因,陈迩冬是幸免了,当时只要检讨一下“同右派未划清界限”便让他过了关。

至于是否定为“内控右派”,或内部定为“中右”,则不得而知。到了1959年的“反右倾,拔白旗”找上了他,可以说是在劫难逃,也可以说是新账老账一起算了。

陈迩冬作品赏析

《闲话三分》

作者结合小说《三国演义》和史书《三国志》互证,将读者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勾沉出不少新鲜话题。《闲话三分》的妙处在于,论证中未被史事所淹没,其声音又独特有趣,可见史家眼光的深沉。尤其值得留意的是写法,这本小册子最早是在《光明日报》发表,1986年结集初版。在大众传媒并不兴盛的1980年代,能够纵横千多字而又写得如此自觉、舒缓自如,尽得专栏之妙而又无专栏之“流水生产”习气,文化大家的趣味所在、文章功底都可见一斑。陈迩冬先生之谈《三国演义》,正如张恨水之谈《水浒》,李辰冬之谈《红楼梦》,黎东方之谈中国史,他们不仅有考证史事以为故事的本领,也能借助个人魅力摆脱了历史说书人的境遇——历史就是历史,不是简单的与时下生活的逢迎替换。

《宋词纵谈》

《宋词纵谈》绝句四首(其四)

任凭人唱蔡中郎,历史舞台我退场。身后是非浑不管,已知正道是沧桑。

壬子春词(其四)

也知唯物也参禅,也尽人为也信天。无泪可挥无话说,鬓丝风过漾茶烟。

赠溥仪

辛亥之秋君逊国,我生壬子不同天。神州率土争民主,魔道春心托杜鹃。

薄坐同观三代玉,买餐各付四毛钱。京郊夜气凉如水,卧看星辰落槛前。

冕旒卸却著囚裳,昨岁新更干部装。毕竟人民轻万乘,偶开玩笑戏前王。

《咏鲁迅》

陈迩冬对鲁迅的生平、创作素有研究,长怀崇敬的感情。五十年代他在北京出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部门的领导责任,对策划出版古典文物颇多贡献,他也以对苏轼诗文尽力于注释精到饮誉文坛。他藏书颇丰,曾以《旧藏鲁迅诗卷静农手钞曲公新为装池》为题,感而赋诗两律,堪称佳构,两诗如下:

此荐轩辕血,乾坤一卷诗。万家墨面日,长夜过春时。左翼尊盟主,斯民哭健儿。庄生难起死,未见捷书驰。

书法明贤秀,有怀台静农。庚桑辩齿甚,歇脚见从容。小子齐鸣鼓,破门魏建功。朝花夕拾意,珍重碧纱笼。

《大观园外竹枝词》

陈迩冬的《大观园外竹枝词》十六首,突出反映了他对《红楼梦》的浓厚兴趣,以及在红学方面的独到见解。以下选录八首。诗云:

(1)红楼显学耐人思,地下曹公梦不知。我昔窥门双国府,大观园外唱竹枝。

(2)蓉儿半跪在床前,乞借玻屏凤已怜。刚去叫回默不语,知是避人情爱天。

(3)满口胡柴骂亦精,爬灰盗叔自宁荣。白刀子进红刀出,认得大爷是老兵。

(4)泼皮倪二醉踉跄,邂逅芸哥动热肠。十五两银何足道,新编游侠传金刚。

(5)小姑居处久无郎,豪贵难攀试白忙。贾府几番没反应,琼闺闲煞傅秋芳。

(6)假说真真国女娇,金丝锁甲带倭刀。儒冠书砚早烧却,无乃延平海上豪。

(7)玉琢金装赖大子,心肝宝贝一般顽。淮南鸡犬犹淑世,荣府家奴七品官。

(8)还剑霎时自刎喉,人间始信物刚尤。天涯不复存知己,一叶飘零海角秋。(卷四)

这组《大观园外竹枝词》作于80年代,由第一首中“我昔窥门双国府”来看,似是长期酝酿而成的。作者以“大观园外”之人自居,可谓谦虚,亦属实事求是。他仍觉得王熙凤跟贾蓉存在暧昧关系,看来对程乙本的印象颇为深刻(陈氏藏书中有程乙本)。他认为妙玉给薛宝钗使用的茶杯名谐音“班驳假”,这是闻所未闻的。至于把真真国与延平王郑氏所据的台湾联系起来,虽非首创观点,也还有趣。他的眼睛主要落在贾雨村、贾代儒、贾蓉、焦大、倪二、傅试、傅秋芳、妙玉、刘姥姥、真真国女子、赖尚荣、尤三姐、柳湘莲、乌进孝、赵国基、赵姨娘、张华等次要人物身上,显得心思较为细密。

陈迩冬兼备诗词与红学这两方面的知识,则70年代后期出于学术义愤或一时技痒,而毅然投身于“曹雪芹佚诗”案的侦破与揭露,显非偶然。不难想象,“唾壶崩剥慨当慷,月荻江枫满画堂”云云,是瞒不过此老法眼的。

陈迩冬主要著作

古籍整理

陈迩冬《东坡小品》《苏轼诗选》 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苏轼词选》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苏东坡诗词选》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诗十九首新释》选注

《韩愈诗选》选注

《谈龙录·石洲诗话》 点校

《北江诗话》点校

《史记选注》合作选编

《康有为诗文选》合作选编

《中国近代文论选》合作选编

《东坡小品》合作选编

《拍案惊奇》与郭隽杰合作校注,最后遗著

诗文创作

《十步廊韵语》旧体诗集 2002年结集出版,2006年11月书名改换为《陈迩冬诗词》出版。

《最初的失败》诗集

《九纹龙》小说集

《黑旗》叙事诗

专著

《宋词纵谈》

《闲话三分》

《它山室诗话》

其他信息

为《光明日报》辟专栏“十步廊读书录”

为《北京晚报》辟专栏“诗词浅涉”

为《团结报》辟专栏“茶馆龙门阵”和“民草书画百咏”、“百花园诗话”

为家乡《桂林日报》辟专栏“漓水留痕”

陈迩冬补充介绍

  陈迩冬 (1913~1990)

  原名陈钟瑶,号蕴庵,笔名皇甫昆、沈东、冬郎等。桂林人。早年就读于桂林中学、广西省立第三高中和广西大学。1937年大学毕业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曾任第五路军国防艺术社宣传部副主任、前线出版社出版部主任。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先后任该会桂林分会理事、重庆分会理事和监事,同时在桂林和重庆的中学和专科学校任教。曾任《战时艺术》、《拾叶》、《风雨》等刊物主编,《桂林日报》、桂林《力报》、重庆《新民报》副刊,与人创办《诗创作》。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抗日战争期间出版诗集《最初的失败》、历史剧剧本《战台湾》、传记文学《李秀成传》、叙事诗《黑旗》等。1944年任西南剧展资料部主任,曾率演出团赴湖南衡阳慰问前线抗日将士。与朱荫龙同为柳亚子最欣赏的桂林才子,时有“朱、陈”之称。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助柳亚子等筹建中国国民党同志联合会,在其中任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重庆分会筹委等职。1946年在桂林主编《大千》杂志。1947年起任广西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广西省立艺术馆主任,出版短篇小说集《九纹龙》。1949年初因遭国民党当局破孩和追捕,避走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省文联委员等。1954年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任古典文学,曾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和学术评议委员,为全国苏轼学会和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民革中央委员和民革中央监察委员。先后出版《苏轼诗选》、《苏轼词选》、《韩愈诗选》、《石洲诗话》、《宋词纵谈》和普及读物《苏东坡诗词选》等,另有《说三国,话权谋》等论著问世。

  “陈迩冬”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