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名人周碧珍介绍
周碧珍,系中国女高音歌唱家。1921年出生于上海,原籍广东中山县。学生时期积极参加救亡歌咏活动。曾在重庆国立歌剧学校和青木关音乐分院(抗战胜利后并于上海国立音乐专声乐系)学习声乐,主演过歌剧《苏武牧羊》。
周碧珍人物生平
女高音歌唱家周碧珍,曾用名周韵芳,1921年11月23日生于上海一个造船工人的家庭。父亲周开容,母亲张宝玲(湖北省黄陂人),均已去世多年。丈夫何国森是上海工业大学自动化系教授,积极支持她的艺术事业,曾应邀撰文《创造性的妇女》(“TheCreative women”)1986年刊登于美国斯坦福杂志,向国外读者介绍爱妻周碧珍的艺术生涯。女儿何祖萍在美任乐团教员,儿子何祖明在美任工程师和从事美术创作。
30年代初期,周碧珍进入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创办的上海爱国女子中学读书。这时正值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一些抗日救亡歌曲很快成了她最爱唱的歌。著名的群众歌咏活动家刘良模曾多次到该校教唱救亡歌曲,对她影响很深。“8.13”事变后,她加入演出队,在上海的电台、难民所及伤兵医院演唱,鼓动抗日。上海将陷入日寇魔掌时,16岁的周碧珍毅然离家,参加了抗日宣传一队,随队活跃在粤、桂、湘、鄂、赣以至港澳等地,积极宣传抗日。该队后来在韶关遭大火灾,道具行李全部付之一炬,队员被迫遣散。后来,周碧珍在湖南衡阳市一次音乐会,遇到同台演出的重庆国立音乐院著名声乐教授胡然,听了她的独唱后,十分赏识,给该院院长写信热情推荐。因此,她到了四川重庆,因误了考期,先在国立歌剧学校学习,后转中央音乐学院四川分院(重庆市)学习。
1943年,周碧珍在重庆歌剧学校以主演歌剧《苏武牧羊》,初露其歌唱艺术才华。抗战胜利后,中央音乐学院四川分院于1946年迁校回沪,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合并,周碧珍随校返沪学习。至1947年她曾因积极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爱国学生运动而被国民党上海当局拘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获释复学。至1949年毕业于上海音专声乐系。1951年参加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任演员。1956年光荣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周碧珍有四十余年的舞台生涯,并且有着许多不平凡的演出经历。1940年,抗日宣传一队在广西柳州演出《黄河大合唱》时,她临时替补上台独唱《黄河怨》,由于感情真挚,演出时想起亲叔父在淞沪战争中被日寇无辜枪杀,以及亲婶婶因此受巨大刺激而发疯的悲惨情景,因而迸发了内在情感,一曲震撼了观众的心灵,演出获得很大的成功。不久周碧珍在桂林市演唱了技巧难度较大的维也纳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受到援华的美国朋友赞赏。事后,桂林报刊报导了一些外宾的评价,认为周碧珍的歌声可与美国歌后珍妮、麦唐纳媲美。
参加上海音专学习期间,周碧珍先后从师于马国林、伍伯就、劳景贤等声乐前辈,在演唱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方面下了很大苦功,为以后成为一个出色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1951——1952年,她参加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上海音乐团担任演员后,得到很好的锻炼。1953年,周碧珍随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去朝鲜,在前线的坑道里、哨位旁、在可坐数千人的广场上,热情地为最可爱的人歌唱。她演唱了《王大妈要和平》、《晋察冀小调》等民族风格的歌曲,受到志愿军战士们的喜爱。1954年周碧珍随郑振铎、周而复率领的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了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及澳门演出,她的歌声风靡一时。曾以一曲《棱罗河》名震印尼,当时的印尼总统苏加诺,夸奖她是银嗓子。
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上海、南昌、长沙、桂林、广州等地的独唱音乐会上,周碧珍那夜莺般的花腔女高音歌声,到处赢得热烈的掌声。
长期的刻苦学习和精心琢磨,使周碧珍的歌声始终保持着圆润、明亮、清快而富有抒情性。她的演唱,给人们以热情奔放、真挚生动之感。她花腔技巧娴熟,还善于运用不同的音色和技巧去表达丰富的感情和塑造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她演唱舒伯特的《鳟鱼》时,使人们仿佛看到一颗欢跃的童心,她运用轻盈的颤音和明快的花腔演唱歌剧《浮士德》中的咏叹调《珠宝之歌》,向人们生动地展现了少女玛格利特看到满箱珠宝时惊奇激动的神情;当她演唱《桂花开放幸福来》和《姑娘生来爱唱歌》等歌曲时,使人们心间感到像注入了一股幸福欢乐的热流。她唱的曲目中,《慰问信满天飞》、《支前小唱》、《新疆好》、《我美丽的故乡》、《山间铃响马帮来》、《布谷鸟叫迟了》、《棱罗河》等等被灌成唱片,给群众以很大的艺术享受和影响。
十年浩劫期间,周碧珍被迫息声舞台,艺术生命遭受摧残,使她愤慨不已。然而,就是在这样人妖颠倒的岁月里,周碧珍仍然没有忘记一个歌唱家的职责。1974年,上海郊区金山石油化工总厂开始建设时,上海乐团演员前往参观。当时,刚从“牛棚”放出来的周碧珍在参观附近当年日寇残杀我国同胞的“万人坑”后,参加乐团组织的节目演出,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粉碎“四人帮”后,她又重新焕发艺术的青春,她除了参加一些舞台演出外,还积极辅导业余音乐爱好者。她以人民代表、上海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群众体育积极分子等社会活动家身份在基层为群众演唱,几年来在各种场合下共演唱一百多场。并孜孜不倦四处讲学,为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等撰文与录音,对年青一代进行美学教育。
1981年及1983年,周碧珍又两次到北京,听受名闻遐迩的意大利声乐专家吉诺·贝基的声乐讲座及示范教学。回来后,这位老歌唱家深有感触地说;“在声乐领域里真有学不尽的知识、学问和技巧,我们还是应该唱到老、学到老啊!”
如今,这位歌唱家已正式退出剧场舞台,现仍任上海乐团声乐指导、艺术室顾问、兼任上海乐园附设上海音乐学校校长及声乐教授,仍一丝不苟地投入声乐的教育工作,致力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声乐人才。她还是上海市老年体育协会的积极分子,她一如既往地坚持体育锻炼,每天拂晓就打太极拳,做气功。到了夏天,她还跃入碧波中轻松地畅游几百公尺。在每天工作之暇,你还可以看到她戴起老花眼镜,在灯光之下,与任教于上海工业大学的老伴互相学习英语……。
周碧珍人物简介
周碧珍,系中国女高音歌唱家。1921年出生于上海,原籍广东中山县。学生时期积极参加救亡歌咏活动。曾在重庆国立歌剧学校和青木关音乐分院(抗战胜利后并于上海国立音乐专声乐系)学习声乐,主演过歌剧《苏武牧羊》。新中国成立后到上海音乐工作团(上海乐团前身)工作,参加过赴朝慰问团,并随中国文化代表团去过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访问演出,同时先后跟苏石林、沙利凡诺夫夫人和契尔金等进修声乐。她的音色圆润、明亮,歌声轻盈灵活,富有抒情性。善于演唱一些花腔技巧较高的作品,并能塑造多种不同性格人的物形象和表现一些复杂的生活情趣。1949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1952年入上海乐团工作,参加过赴朝慰问团。并随中国文化代表团赴缅甸、印尼、印度等国家访问演出。
歌剧代表作:《苏武牧羊》
歌曲代表作:《我美丽的故乡延边》、《梭罗河》等。
周碧珍补充介绍
民国10年(1921)12月20日出生于上海造船工人家庭,女,曾用名周韵芳,祖籍南蓢关塘村,国内知名女高音歌唱家。上海乐团独唱演员兼声乐教员、乐团业余音乐学校校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
30年代初,考进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创办的上海爱国女子中学。“八一三”事变后加入演出队,在上海电台、难民所和伤兵医院演唱,宣传抗日。上海沦陷前夕,年仅16岁,毅然离家参加抗日宣传一队,随队活跃在粤、湘、鄂、赣、港、澳各地宣传抗日。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四川分院。曾主演歌剧《苏武牧羊》。1947年,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破孩的爱国-而被捕,经多方营救获释后复学。1949年上海音专声乐系毕业。1951年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任演员。1953年随中国人民慰问团赴朝鲜,以演唱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4年,随郑振铎、周而复率领的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和澳门。演唱《梭罗河》一曲名震印度尼西亚,被该国时任总统苏加诺称赞为“银嗓子”。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60年代与女中音歌唱家董爱琳一起举办独唱音乐会,经常赴上海、南昌、长沙、桂林、广州等地演出。演唱的《桂花开放幸福来》、《姑娘生来爱唱歌》、《新疆好》和电影插曲《山间铃响马帮来》,脍炙人口,深受听众喜爱。
南朗街道 南朗镇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位于中山市东部,西靠五桂山,东临珠江口,北接中山火炬开发区,南连珠海市,与香港隔海相望。辖区土地面积218.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11万人,旅居海外侨胞近5万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37个国家和地区,是著名的侨乡。交通便利,京珠高速、中江高速、中拱公路、广珠城际轻轨和中山东部快线纵横贯通,……
“周碧珍”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