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梅州市名人>梅县区名人

张民达

张民达人物照片

梅县名人张民达介绍

中国近代民族革命家

张民达(1885—1925),广东梅县人,马来西亚华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前夕,张民达通过邓泽如介绍结识孙中山,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在南洋联络华侨积极筹饷支持革命。回国后,投身于孙中山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进行护国反袁斗争。经过十多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的磨炼,成为孙中山领导下的一员出色的军事将领。

张民达1920年后在粤军中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多次参加孙中山领导指挥的重大战役,身经百战,所向披靡。 1925年4月25日,张民达从蕉岭返汕头商议平乱,不幸在潮州覆舟殉难,终年40岁。1926年,国民政府追赠张民达为陆军上将。1953年,中共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民达为烈士。

张民达人物生平

9岁时,随叔父去马来亚与其父一起生活。稍长,就读英文学堂,因成绩优良,曾在吉隆坡、芙蓉、怡保、巴都牙也、丹戎马林各埠审判厅当翻译,收入丰厚。他工作之余,爱好踢足球与狩猎,经常独自在森林荒野打猎,练就一身胆量和一手好枪法。他为人豪爽、乐于助人,常资助有困难的亲友。他胸怀大志,愤慨清廷之腐败,痛感国弱民贫,侨胞受人欺压,早有投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志向。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多次到东南亚从事反清宣传和组织同盟会等活动,张民达通过同盟会南洋支部负责人邓泽如的介绍,认识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又陷入了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代。民国3年(1914)7月,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开展反袁斗争。张民达加入了这个组织,并受孙中山之命,在东南亚英、荷各属华侨中募捐接济革命党人。

张民达目睹袁世凯的卖国行径,义愤填膺,欲亲手杀死此窃国大盗。民国4年(1915)到东京谒见孙中山,提出赴北京剌袁的汁划,为孙中山制止。次年春,张民达与侯玉山、黄志伟等一批华侨爱国青年返国,参与周之贞带领的华侨护国军,谋刺袁的死党粤督龙济光,他成了讨龙决死队员,以制炸弹袭击龙于广州晏公街口,惜未命中。是年,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病死,讨袁活动告一段落。这时张民达重返东南亚,走遍芙蓉、加拉比拉等埠,演讲讨袁经过,并继续负责筹款和联络事宜。

民国6年(1917),护法运动兴起,孙中山自沪返粤,张民达返国效命,初在大元帅府侍卫孙中山,后入援闽粤军第二军许崇智部,任军事委员,少校副官。是年5月,张民达随部活动于福建武平及漳州各属。民国9年(1920)夏,粤军奉孙中山命回粤,讨伐桂系军阀。8月,粤桂战争开始,许崇智部队攻占梅县。9月初,沿东江向河源挺进,受到滇、桂军阀万余人的疯狂反扑,河源县城三得三失,粤军形势危急。许崇智令张民达接任五十七营营长,扼守碗窑。张民达扶病上阵,与敌五个营的兵力激战,将敌击退,克复河源,使战局转危为安。此役,张民达锋芒初露,以战功擢升为第九旅第十八团团长。10月底,粤军克广州,张民达部移驻韶关。次年6月,桂军分三路攻粤,许崇智部受严重威胁,张民达奉命赴援,率部由韶赴桂,突破怀集良村的桂军阵地后,乘夜挺进,直捣阳朔,使桂林安定。民国11年(1922)5月,孙中山到韶关督师北伐,张民达任许崇智部右翼军先锋,从翁源进攻江西的龙南、信丰等县,一路势如破竹,于6月13日攻下赣州。6月16日,陈炯明在粤策划叛变,曾向张民达诱降,遭其怒斥,张明确表示坚决拥护孙中山。10月,入闽北伐军攻占古田,许崇智部攻打福州门户水口,张民达身先士卒猛打猛攻,最后取得胜利。此为著名的水口攻坚战役。为阻止陈炯明之叛变,10月19日,北伐军改编为“东路讨贼军”,许崇智为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张民达擢升为第八旅旅长,叶剑英为旅参谋长。在与陈炯明部大小数十次战斗中,每战必胜,威震陈军。在战斗中,张民达显露出其雄才大略:他作战勇敢,治军有方,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每战必身先士卒,将士无不奋勇效命;他严以律己,为全军表率。因此,他领导的部队,上下团结,在紧急关头能经受严峻的考验取得胜利。张民达对革命忠心耿耿,屡立战功,孙中山称赞他统率的第八旅为革命中坚。

民国13年(1924)春,广东革命政权的财政陷于困境,原因之一是贩私盐猖獗。廖仲恺向孙中山建议,委任张民达兼任两广盐务缉私处主任,以整顿盐税。是年4月,张民达走马上任,即采取果断措施,严禁军队私收盐税和包庇走私,并扩充缉私营,建立一支拥有20多艘舰艇的江防力量。经过整治,走私敛迹,政府盐税收入有了保证。6月间,孙中山任命张民达为粤军第二师师长兼第四旅旅长,叶剑英任师参谋长。7月,张民达奉命征讨盘踞在连平的陈炯明属下李易标部,击毙其师长麦胜芳。8月9日攻克连平。10月,回师广州讨平广州商团陈廉伯之武装叛乱。

民国14年(1925)春的第一次东征,张民达以第二师师长职担任右翼军总指挥,扫荡了石滩、石龙一带之陈家军,攻克广九线上的常平。张民达在扫清陈炯明残部后,任梅州五属绥靖督办。是年4月5日,张民达由梅县赴汕头商议回师广州的军机大事,途经潮州时,船触湘子桥铁索,翻船遇难,时年40岁。

次年,国民政府表彰张民达战功,追赠他为陆军上将,举行隆重葬礼,建墓于广州东北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同时拨款修葺其墓地,叶剑英元帅为墓碑题词,供后人凭吊。在其故乡桃尧石螺岗,由广东省民政厅拨款在原址修复他的故居,于1980年对外开放,供国内外人士瞻仰 。

张民达人物简介

张民达(1885—1925),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石螺岗人,马来西亚归国华侨,是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将领。辛亥革命前,张民达通过邓泽如介绍结识孙中山,后加入同盟会,在南洋联络华侨积极筹饷支持革命。

马来亚庇能英文学校及方言传习所肄业。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4年11月受命负责南洋英荷属筹款事项。1915年赴东京谒见孙中山,加入中华革命党。1916年返国参加周之贞领导的华侨护国军讨龙决死队。1918年任援闽粤军许崇智部第二支队军事委员,兼第五十七营营长。1921年5月任粤军第二军第九旅十八团团长。1922年12月任粤军第二军八旅旅长,兼该旅第十六团团长。1924年3月,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师长,兼第四旅旅长及两广盐务局缉私主任。1925年1月任东征右翼军前敌指挥。1925年2月率第二师东征,任右翼军总指挥。先后攻克惠州、潮梅。1925年4月乘船赴汕头商议军事,在潮州湘子桥不幸覆舟殉难。1926年3月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1953年,中共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民达为烈士。

张民达先后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回粤驱桂战争"、"首次北伐"、"东路讨贼"、"平息商团暴乱"、"镇压刘杨叛乱"、"东征"等等,打了许多大仗、硬仗和胜仗,为剪除军阀、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孙中山誉为"真正的革命党人",是"革命的中坚"。

张民达墓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动物园西侧,建于1926年,占地面积2874平方米,内有墓道牌坊、墓堂、祭台、墓表、宣讲台、张民达半身铜像、凉亭和张民达夫人邓淑贤女士墓等组成。墓道牌坊上张民达先生墓道由叶剑英元帅所题。

张民达轶事典故

楼顶雕花牌坊上廖仲恺题写的“逸庐”二字已经斑驳脱落。

张民达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中功勋卓著的一位杰出将领,也是叶剑英早期的亲密战友。张民达的故乡,就在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螺江村。来到桃尧镇螺江村,参观张民达的故居——“逸庐”。

从桃尧圩出发,沿着蜿蜒的小河边的水泥村道,仅10多分钟车程,就到了螺江村。张民达故居就坐落在河对面的半山腰,下了车,步行几分钟就到了。

螺江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大村落,现有1400多人,村民大多数都姓张。据市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廖金龙同志介绍,张民达于1885年在这里出生,其父张瑞兴早年因家贫赴南洋谋生。张民达出生不久后,因母亲病死无所依靠而随婶母生活,9岁时族内叔父将其携带到马来西亚庇能其父亲处,在当地读书,精通多种语言,后来在吉隆坡各埠审判厅当翻译。1906年8月,在同盟会吉隆坡分会成立时,认识了孙中山先生并加入同盟会。1914年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受孙中山所派,到南洋各地联络党人并进行筹饷。1915年4月,张民达返国参加华侨护国军。1917年9月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在广州成立以后,在大元帅府担任孙中山的侍卫,后入援闽粤军任少校副官,后来任营长、团长、旅长,1924年3月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师长,叶剑英当时任二师参谋长,4月兼任两广盐务缉私处主任。张民达先后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回粤驱桂战争、首次北伐、东路讨贼、平息商团暴乱、镇压刘杨叛乱、东征”等等,打了许多大仗、硬仗和胜仗,为剪除军阀、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孙中山誉为“真正的革命党人”,是“革命的中坚”。

张民达故居的修建有一段故事:孙中山非常关心张民达的婚姻和生活,张民达的夫人邓淑贤就是孙中山授意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介绍认识的。1924年中秋节他俩结婚后,孙中山还指令建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奖励1万光洋给张民达在家乡修建楼房。张民达为了纪念和感恩孙中山先生,取孙中山字“逸仙”之“逸”字,把该楼房命名为逸庐,逸庐二字由廖仲恺亲自题写。逸庐是一座白色的两层钢筋水泥洋房,颇有西式建筑的味道。中间的主楼与左右两边的副楼连在一起成“品”字形,其中主楼占地约250平方米,楼上、楼下各四房一厅,楼梯是木结构的,四面阳台,两边有走廊与副楼相连,建筑风格比较简洁,但不失庄重典雅。二楼楼顶有一块雕花牌坊,上面刻着的“逸庐”二字已经斑驳脱落,几乎认不出来了。据说当时用的钢筋、水泥、地板砖等建筑材料都是从香港进口、由汕头水运过来的。经过80年的风风雨雨,两边的副楼都遭到破坏,惟有主楼还算保存完整,但当时屋内的摆设物件等几乎荡然无存。现由张民达的一个外甥在此居住看管。

1925年3月下旬,第一次东征结束后,张民达、叶剑英分别被广东革命政府委任为梅州五属绥靖督办。4月3日,张民达从驻防地蕉岭骑马回到桃尧镇螺江村,4日上午在家设宴庆祝“逸庐”落成,叶剑英等也从梅城赶来赴宴。由于许崇智在汕头急电催促商议军事,4月5日上午,张民达冒大雨从梅州松口坐船去汕头。由于水涨急湍,行至潮州湘子桥时翻船遇难,时年41岁。张民达遇难后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追授为陆军上将。新中国成立以后,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民达去世后,留有儿子张亮仁,遗腹女张玉维,养子张亮维,养女张霭维。其夫人邓淑贤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1984年5月病逝。张玉维是她和张民达所生,现年77岁,已中风瘫痪。张亮仁是张民达早年与童养媳所生,前几年在台湾病逝,下传有长子张奕宗,现是台北某学院院长,次女在台湾“中山大学”毕业后留校任体育教练。

现如今“逸庐”周围到处都是果园,螺江村村民主要靠种植金柚、香蕉等水果发展经济。其中,该村仅金柚就有1000多亩,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村民大多数都建起了新楼房,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据桃尧镇党委书记钟梅福介绍,该镇党委、政府正在做好规划,对“逸庐”进行重修和保护,现已经修通了主村道到"逸庐"的几百米道路,将来要把它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张民达人物评价

孙中山赞他为真正的革命党人,是革命的中坚。少小离家,一生戎马。作为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忠诚战士,张民达历任孙中山侍从警卫、粤军总部军事委员、营长、团长、旅长和建国粤军二师师长,是功勋卓著的将领,叶剑英早期的亲密战友。据不完全统计,张民达先后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回粤驱桂战争、首次北伐、东路讨伐、奔袭连平、平息广州商团暴乱、东征等战役,屡次建功。

张民达所获荣誉

张民达于1918年投入许祟智第二支队戎幕当军事委员

1921年5月,张民达被升为第九旅十八团团长,归黄国华旅指挥,奉命留韶关。

第一次北伐与回师讨贼。

福州水口之役是役缴获机枪十余挺,步枪二干多支,军用品无数。黄、李两部乃得于水口克服之日,乘虚攻克幅川。

东路讨贼军回粤之役。与博罗西路讨贼军取得联系,回师告一结束。但全军损失甚重,惟张民达旅与许济旅损失较轻。

孙大元帅对张民达旅全体官兵讲话,称张民达为“我党的一个好同志,为革命的好党员”。

张民达补充介绍

  张民达(1885~1925)

  张民达,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父因家贫赴南洋谋生。张出生不久,母亲梁氏病死。9岁时随叔父张福赴马来亚庇能(即今“槟榔屿”)父亲处,初进英文学校,继入方言传习所,毕业后通晓多种语言,先后在吉隆坡、芙蓉、怡保、华都爷牙、丹戎马林各埠审判厅当传译员。

  辛亥革命前,张通过邓泽如介绍认识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民国3年(1914)11月受命负责南洋英荷属筹款事项。翌年赴东京谒见孙中山,请求去北京伺机刺杀袁世凯,未获允。随后加入中华革命党,特派为联络委员,仍返丹戎马林,任联络党人及筹饷工作。民国5年与一批青年华侨志士返国参加周之贞领导的华侨护国军讨龙决死队,以自制 ,刺龙济光于晏公街的商会门,但未命中。后返南洋。民国6年孙中山南下 ,张返国在大元帅府随侍孙左右。翌年2月26日指挥李曾道、肖觉民三人小组刺杀海军总长程璧光于海珠码头。同年,任援闽粤军许崇智部军事委员。民国9年8月,援闽粤军在漳州誓师回粤至河源,遇到桂军顽强反扑,张任五十七营营长,扼守碗窑,与桂军5个营之敌展开激战而击溃之,旋又随主力直下河源。民国10年5月,升为第九旅十八团团长。6月粤军援桂,张率部出怀集,在良村与沈鸿英部交火,乘夜摸索前进,击溃阳朔之敌,克桂林。民国11年春北伐,张团任右翼先锋,随同主力从翁源攻克江西之虔南、龙南、信丰大小数十城,会师赣州。6月16日陈炯明部在广州兵变,北伐军南下靖乱失利,敌军招降,他接诱降信件,怒书一“杀”字掷还。后奉命为后卫,掩护全军撤退至江西瑞金。9月北伐军辗转入闽进攻福州水口,张身先士卒,鼓励士气,苦战攻入水口,继而攻占福州、泉州。后北伐军改编为东路讨贼军,许崇智任总司令,张升任第二军第八旅旅长。民国12年5月、6月间,东路讨贼军在潮梅等地受叛军攻击失利,张旅任后卫掩护全军达惠州新村,与滇、桂友军联合围攻惠州。张部转战博罗等地历时半年,战功显著。民国13年初建国粤军正式成立,张升为第二师师长。同年4月兼任两广盐务缉-主任,力图整顿,严密巡缉,一时私袅敛迹,保证了盐税收入。7月,张部奉命攻击连平陈炯明叛军李易标、黄任寰、黎生等部,以奇兵走山路进行偷袭,获大胜。后因广州商团酝酿叛变,全师奉命撤回广州警戒。10月10日,陈廉伯商团发难,革命政府下令平乱,张部会同友军平定事变。民国14年1月大本营发起对陈炯明叛军东征,右翼由粤军许崇智部担任,张任右翼军总指挥。同年2月7日张师与黄埔军校教导团协同攻破淡水镇,全歼-马雄韬旅,--失利,向海陆丰撤退,张民达率部乘胜追击,直捣陈部巢穴海丰城。第二师克复海陆丰后,乘胜猛追残敌,收复惠来、揭阳、潮阳,3月7日直抵汕头。张分兵向黄冈、饶平、潮州、梅县、蕉岭各地溃退之敌追击,将其重创,残敌退窜粤闽边地。3月21日,张民达部占领梅县,后驻守蕉岭。时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部在广州谋叛,廖仲恺到汕头召开会议,计划回师勘乱。许崇智急电促民达赴汕头商议军事。同年4月5日,张乘船赴汕,舟抵潮州,因韩江水涨,不幸覆舟殉难。民国15年3月16日,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给予张民达烈士称号。

  桃尧镇 桃尧镇位于梅县的东北部,毗邻福建省(距离福建省千岛湖旅游区仅一步之遥),是梅县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爱国将领张明达将军的故乡。辖区面积118平方公里,山地13.91万亩,耕地1.5万亩,有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58个村民小组,全镇人口17799人。桃尧镇气候湿润温和,土地巴沃,适合农作物生长,是一个农业大镇。同时,桃尧镇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大理石、……

  “张民达”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