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名人区乾介绍
区乾(1907~1958年),原名区德乾,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农历五月十五日生于广东新会县睦洲墟梅冲乡。其父区大,从小到佛山当屐店小工,17岁时到石湾陶器店跟廖荣学徒,以做鸟兽为主。区乾13岁时在邻村一家船厂的伙房做事,做了6个月,便到石湾,由父亲介绍到一家端初公仔店当杂工,并学习做泥公仔。3年后又先后到石湾怡兴、厚记、联合等陶瓷店当学徒。学徒期间,区乾“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潜心研习动物陶塑,并在艰苦实践中掌握了塑制、翻模、成型、调釉、上窖等生产工艺。不久,成为石湾有名的出模师傅,并以动物陶塑崭露头角。
区乾注重向自然学习,细心观察鸡、鸭、牛、羊、鸟、雀神态。同时悉心借鉴黄炳、廖荣、霍津等名家,陶艺水平不断提高。
抗日战争时期,石湾陶业凋零,区乾重返故乡新会,在古井制造瓦煲、盆、坛一类日用粗陶,又先后到斗门、香港等地烧窑制砖糊口。直至抗战胜利后又回到石湾,在袁湖记、霍厚记当出模师傅,也曾生产陶塑自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湾陶瓷恢复生机,流散的陶艺工匠艺人组织联营生产,但区乾因缺资入股,再次返回新会。
1952年,广州人民美术社为抢救和发展石湾传统陶艺,向区乾发出归队邀请。于是区乾重返陶艺领域,创作了100多款动物陶塑。其中以胎手动物为多,《胎羊》、《狮与蛇》、《大胎虎》、《知时鸟》、《鹌鹑》、《鸭》、《三彩马》、《双喜鹊》等均为其艺术特色鲜明的代表作。另外,他还精心创作艺术性与实用性巧妙结合的器皿,如《双鹤插》、《莲叶烟盅》、《蟹萝仙盆》等作品。
区乾擅长动物陶塑,表现手法力求写实逼真。他能把握住鸟兽不同的动作所表现的神态。虽同是昂首、奔跑、扑翼、长鸣的动作,但神态可有着细微的差异,显示出它的“心情”。他常说,动物塑造必须抓住它某些典型动态,以形求神,以形传神,作品才有生命力。又说,“捕捉动物容易,捕捉动物的神态却不容易”。“如实地造出它的形似并不难,最重要的掌握住动物的神态特征,并加以突出,才使作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他创作“知时鸟”时就曾带着徒弟,专程到广州,天刚亮就到公园蹲着,观察知时鸟一天开始的生活,足迹遍及各个公园。他还与公园养鸟人交谈各种鸟的生态特征,从中了解知时鸟的习性。终于抓住了知时鸟嬉戏时的活动来创作:两鸟扑翼侧身,起脚相撑,张嘴相对。作品表现了一对知时鸟活跃而亲昵快乐的神情,使人如闻其声,仿佛置身于欢乐的自然环境里,感到情趣盎然。区乾经常在广州动物公园中对各种动物写生。朱光市长十分关心他的创作,特地请广州市文化局领导要求动物园管理人为他写生提供方便。
1953年,区乾为了塑造骏马,特地去佛山解放军军马医院写生,与养马专家一同研究马的生活形态。1955年,他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参观原在唐太宗墓(昭陵)前的石刻《昭陵六骏》及各种唐三彩马。回石湾后,作了《三彩大战马》的作品,彩色浑厚纯朴,形态刚健威猛。写实以外还吸取古代的精华,他的技艺,又上一层楼。同年,区乾到北京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议,并选为该协会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后来又成为广东省政协委员。
区乾以善塑动物而闻名,代表作品有《鹌鹑》、《战马》、《鸭子》、《鸽子》、《八哥》、《画眉》、《知时鸟》等。1958年5月,正当他艺术生命步入黄金期时,区乾因患肝硬化在石湾病逝。
区乾的弟弟区坤(亦称区德)也塑造动物。区乾儿子区松江,女儿区桂婵、区桂红均继承父业,塑造各种动物,学有所成。
“区乾”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