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梅州市名人>梅县区名人

黄任寰

暂无黄任寰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梅县名人黄任寰介绍

民国将领

黄任寰(1888-1952),字旭南。梅县西阳人(一说平远人)。广东武备学堂第二期毕业。历任广东陆军混成协排、连长,广西护国军林虎部第2军第2团团长兼两阳警备司令,粤军第5路第1统领,粤军第1军第5独立旅旅长。陈炯明叛变后,任陈军第1军第1师师长。1925年被国民革命军东征军击败,逃往上海闲居。1928年起任西江绥靖公署参谋长,第8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兼教导旅长,第1集团军第3军独立1师师长第1集团军第4军军长,广东第2军区司令。1936年10月授陆军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副主任兼参谋长,平蕉饶埔4县联防总指挥官,梅蕉平埔守备司令官,第7战区司令部高参。1947年当选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1948年移居香港。1952年病逝于香港。

黄任寰人物生平

黄任寰,字旭南,生于1887年,梅县西阳镇黄坊村人,历任国民党师长、军长等职,上将军衔。

黄任寰早岁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堂,其时尚在清末,黄任寰偾清政不纲,积极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立过战功而当上师长,后因事去职。至三十年代,陈济棠主持粤政时,因陈济棠前为黄任寰之旧部,乃聘黄任寰为第八路总指挥部参谋,旋任独立第一师师长,率部驻防闽粤赣边区,负责阻击红军。

红军在闽粤赣边活动时,何长工受红军领导人的派遣与黄任寰联络,请其让路红军经过,黄任寰允诺不予阻击,并关切地询问何长工,红军部队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何说:“红军部队药品奇缺,莫说盘尼西林缺少,就是红药水、碘酒、药棉都缺乏”。黄任寰概然答应供给红军部队大批药品。其后,黄任寰再问何长工,尚有什么困难否?何答没有。黄任寰笑道:“红军枪支装备陋劣,枪支弹药不属困难乎”?何说:“两军对诗,得药品足矣,何敢过望供给武器!”黄任寰笑道:“此又有何不可!”后来,红军在闽粤赣边活动,果然未受黄任寰部阻击,而且得黄任寰暗中资助的枪支药品。

黄任寰在国民党军中早有儒将之称。黄任寰驻防蕉岭、梅县期间,对地方建设做过许多有益的工作。1931年至1933年,黄任寰驻防蕉岭,见当地交通不便,乃与蕉岭县政府碳商,曾整修梅松公路,梅蕉公路,并循古道修筑蕉岭至福建武平的公路,新东公路(蕉岭的新铺至平远的东石);派遣士兵兴修了蕉岭县公共体育场;为改善蕉岭的医疗卫生状况,利用废庙改建县立平民医院,清理乱葬岗,辟建公墓;拆除路旁厕所,整顿交通市容;发动军民种树,并严令保护(蕉岭现在许多公路地段绿树成荫,有些是当年所种的);为解决蕉岭县立中学和新铺中学的经费现状,他通过整顿蕉城市场,辟建新铺市场,以市场租收入维持办学经费;倡导修筑新铺大桥等。

1933年至1936年,黄任寰率部移防梅县。当时梅县县长为彭精一,两人合作,拆除梅城旧城墙,扩建凌风东、西路,修筑梅江桥、白渡桥,兴建梅县图书馆、民众教育馆。黄任寰重视文物,集资印刷嘉应所属各县志书及先贤著作,修建东山千佛塔。黄任寰还动用工兵连开辟公共体育场(即现在的梅县人民体育场),体育场建成后,他又捐钱及募集资金,按照南京体育场的大门式样,利用拆城的城砖,建造了体育场的大门(即现在体育场的红门)。公共体育场的兴建,对促进梅县体育事业,尤其是对足球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体育场原址是东较场,前清时是处决犯人的地方,有不少无主骸骨。为此,黄任寰又在大河背察背岭,城西寺塘便建义塚,收葬无主骸骨。其家乡黄坊常患旱,他也捐资在苏姑凹坑尾建一简易士敏土水坝,蓄水灌田。

国民党政府控制广东后,黄任寰去职寓居香港。1941年12月,香港沧陷。日本军占领香港后,妄图利用黄任寰的声望,请黄任寰出任香港维持会长,遭到拒绝。日军再次找黄任寰出任,黄任寰再次拒绝。日军恼羞成怒,以冻结黄任寰的100万存款相要扶,黄任寰铁骨铮铮地说:“要冻就冻吧。”尔后,黄任寰写密信给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张接信后拍案叫好,连声称赞黄有骨气。后来,张发奎组织人力暗中营救,使黄任寰全家脱离虎口回到广东。其100万存款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才解冻归还。

黄任寰返粤后,任国民党第七战区长官部高参,1944年任梅蕉平埔守备区指挥官。抗日战争胜利后,黄任寰退役寓居台湾,1951年6月在其寓所病逝。(一说1952年)

黄任寰补充介绍

  黄任寰(1888~1956)

  黄任寰,字旭南,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清末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后回乡任教。辛亥革命时参加民军起义,历任排、连、营长。民国5年(1916)桂系护国军入粤,黄任寰率部响应,嗣升团长兼两阳警备司令。民国9年援闽粤军回粤,黄任寰率部在阳江反正,后编入钟景棠部,任第一统领。时浙军陈肇英部袭潮汕,黄任寰率部支援,将之击退。翌年随粤军主力参加讨桂战役,率部进至南宁、龙州。民国11年6月,陈炯明部叛变,黄任寰率部调韶关堵截北伐军回师,嗣升任陈炯明军独立旅旅长。翌年率部入闽,击败臧致平军,后升任-第一师师长。民国14年,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黄部在军阀林虎指挥下参加棉湖战役,为东征军击败。同年10月,第二次东征,黄任寰部在华阳战役又为东征军击溃,黄只身走上海。民国21年陈济棠主粤军政,特聘黄为第八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后调独立第一师师长。之后,又调升第四军军长。民国25年夏,陈济棠发动“两广六一事变”失败下野。黄任寰随之去职寓居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返粤任第七战区长官部高级参谋,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副主任兼参谋长。民国33年(1944),任梅蕉平埔守备区指挥官,组织民众参加抗日。抗日战争胜利后退役,任国民政府-委员。民国37年定居于香港。

  民国20年(1931),黄任寰率部驻防蕉岭时,见当地交通不便,乃与蕉岭县政府磋商,整修梅蕉公路,并循古道修筑蕉岭至武平公路,筑新东公路(新铺—东石);派军士兴修蕉岭公共体育场;将废庙改建平民医院;清理乱葬岗,辟建公墓;整顿交通市容,发动军民种树,并严令保护树木。此外,还倡修新铺大桥等。

  民国22年(1933),黄任寰部移驻梅县,他与梅县县长彭精一合作,组织地方人士成立市政委员会,亲自督促部队参加拆除旧城墙扩辟街道、填平梅县体育场地面、疏通梅城下水道等各项建设。又倡建民众教育馆、县立图书馆、平民医院和修建古塘坪机场。黄任寰还用公私名义捐资翻印吴兰修《桐花阁词》、宋湘《红杏山房集》、《义何文存》、《梅水汇灵集》、《梅水诗传》等先贤著作,倡修《梅县县志》和《西阳乡志》。民国23年,他着手修建东山千佛塔,亲自前往东山勘测。塔建成后,黄任寰作记,刻碑记其始末。

  黄任寰原是陈炯明、陈济棠旧部,曾随陈炯明反对孙中山“联俄、俄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驻防梅县、蕉岭一带时,打击工农运动,军纪不好,侵扰民众,蕉岭华侨曾具呈向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和陈济棠控告。1956年,黄任寰病逝于香港。

  “黄任寰”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