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名人魏绍武介绍
魏绍武先生(1887.8——1982.7),甘肃省甘谷县人。历任甘肃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甘肃督军署参谋长兼省垣卫戎司令。解放后任甘肃省政府顾问等职,知名书法家。 是甘肃省近、当代著名爱国人士、书法家。魏绍武先生一生历经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阅尽沧桑,饱经风雨。新中国成立后,他拥护共产党,热爱新中国。他的书法风韵高古,自成一格。
魏绍武生平事迹
魏绍武先生,原名鸿发,字少武,后改绍武,另号朱圉山人,甘肃省伏羌县(今甘谷县)人。甲午战争爆发前五年,即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出生于父亲任职的丝绸古道上的敦煌县。他出生的第三年(公元1889年),母亲黄氏病逝。父其昌公,系清同治癸酉科拔贡,善书,工诗文,亦本省名士,曾任敦煌、文县等七县教谕,因廉洁奉公,殁时仅余清风两袖,时年先生十三岁,与兄子文受尽艰辛,艰难度日。先生事兄如父,事嫂如母,性聪慧,在贫困孤苦中发奋读书。先考入甘肃武备学堂,后又被选拔到保定陆军军官学堂学习,学成回甘,在新军中服务。时逢辛亥革命爆发,先生深明大义,积极参与组织了闻名陇右的“秦州起义”(天水起义),有力地声援了“武昌起义”。在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时期,他曾出任甘军改编的第一混成旅旅长、安肃道道尹等。甘、宁、青三省分治后,他曾出任宁夏省建设厅厅长等职,并与吉鸿昌将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迫于政治黑暗,出走北平。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他力拒汉奸诱逼,势不为日寇效力,潜返兰州定居,并退出政坛,十三年后兰州解放,先生以其开明爱国得到人民政府的礼遇,并被聘为甘肃省文史馆馆员,后又出任甘肃省政协三届委员会委员和四届委员会常委。
先生一生亲身体验目睹了极端腐朽的清王朝的覆亡、大革命的失败、军阀割据、战祸连绵、天灾频仍乃至日寇的入侵。他深深感受到神州大地风雨飘摇,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亿万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曾热情追求真理和光明,也曾为安身立命而个人奋斗,为统治者尽职效力。
先生对当时天灾人祸下深受苦难的人民始终深表同情,并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益人民的事。他每到一地,都最关注和热心于公用事业的建设,整修马路、公路、广植树木、辟建公园、支援抗战、救济难民、兴办实业、出资办学等等。他痛恨国家政治的黑暗和腐败,急流勇退,甘居林下。
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他一直在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命运,期望着能有一个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新中国的出现。到了晚年,他才终于看到了这一天。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时刻关心着祖国的经济建设。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变卖家产积极支援;在文史馆任职期间,倾心尽力撰写了大量文史资料。在他晚年,他最为关心的国家大事就是祖国的统一大业。他多次写信给在台湾的大女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嘱说祖国统一、台湾回归祖国的大义,切盼父女早日相见。在多种场合和新闻媒体他发表言论、书写信件、吟诗作文,召唤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九项建议发表后,先生竭诚拥护,并在报纸发表诗作以表心迹:
国运昌隆逢盛时,喜闻叶帅播嘉词。
三次合作庆所盼,和平统一两有益。
九项条文悉合理,台方当局又奚疑。
三通旅游同并举,炎黄子孙笑开眉。
岂仅中华臻上治,世界和平亦为基。
盼儿(注)归来早为计,于今不再泪沾衣。
——读叶剑英对台讲话喜赋
(注:儿即魏绍武先生在台湾的大女儿魏佩兰女士)
足见先生爱党爱国深明大义之诚。
魏绍武生平纪年
魏绍武先生简要年表
1887年(民元前25年,清光绪13年,丁亥)8月5日(农历6月16日)
于甘肃省敦煌县出生。谱名鸿发,字绍武,号朱圉山人。
父其昌公,字克卿。甘肃伏羌(今甘谷县)人氏。时任甘肃省敦煌县教谕,当年四十四岁。
母黄氏夫人,为故里甘谷县名门之女。
1889年(民元前23年,光绪15年,已丑)
二岁,敦煌县。
母黄氏夫人在敦煌县病逝。
1897年(民元前15年,光绪23年,丁酉)
十岁。随父其昌公任上而至文县,于河坝刘老先生私塾就读。
1899年(民元前13年,光绪25年,己亥)
十二岁。父其昌公于农历五月初七在文县任上病逝,享年五十五岁。
当年初冬,与兄扶父柩归里,葬父于故里甘谷县朱圉乡,魏家庄祖茔。
1900年(民元前12年,光绪26年,庚子)
十三岁。在故里甘谷县文昌宫陈文伯老先生私塾就读。
1904年(民元前8年,光绪30年,甲辰)
十七岁。春赴陇西府应府考,主考官叶学古,阅卷官安维峻(清翰林)。得中秀才。
1905年(民元前7年,光绪31年,乙巳)
十八岁。由甘谷步行至兰州,考入甘肃武备学堂。
1907年(民元前5年,光绪33年,丁未)
二十岁。5月由陆军部选拔至保定陆军速成军官学堂学习。
1910年(民元前2年,宣统2年,庚戌)
二十三岁。春,在保定陆军军官学堂毕业,回伏羌故里,拜见兄长,并由兄主持与本邑门氏女士贞结为夫妻。
婚后赴兰,到甘肃常备陆军第一标,第一营任书记长。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
二十五岁。与黄钺等组织发动天水(秦州)起义,响应武昌起义。
1914年—1927年(民国3年至16年,壬子—丁卯)
二十七岁至四十岁,在民国政府时期之甘肃督署先后任军法科科员、军官学校校长、振武军教练官、陇东巡访第一营管带、甘肃省道路管理处副处长等职。
1928年—1934年(民国17年至23年戊辰—甲戌)
四十一岁至四十七岁。在宁夏省任建设厅长等。
1934年—1935年(民国24年至25年甲戌—乙亥)
四十七岁至四十八岁。暂住北平。
1936年—1949年(民国26年至38年,丙子—已丑)
四十九岁回到兰州,退出政坛,从事社会慈善,救济等活动,至兰州解放,先后13年许。
1949年—1982年
六十二岁以后,一直在兰州家中。曾任甘肃省文史馆馆员、甘肃省政协三届委员会委员、四届委员会常委。
1982年7月16日10时(夏历5月26日)
在兰州逝世,享年95岁(按民间添寿习俗,当为98岁)。
魏绍武先生逝世后,甘肃省各界组成“魏绍伍同志治丧委员会”,杨植霖任主任委员;王秉祥、王世杰、吴鸿宾、陆为公、卢忠良任副主任委员;马重雍、蒋云台、郑立斋、沈滋兰、王治歧、王尚乾、王子庄、刘书银、张思温任委员。
1992年8月7日下午3时在兰州华林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隆重追悼会,并葬先生于兰州市韩家河公墓。
魏绍武人物简介
魏绍武(1886——1982)字鸿发,甘谷县人。历任甘肃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甘肃督军署参谋长兼省垣卫戎司令。解放后任甘肃省政府顾问等职,知名书法家。他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优秀书法家。历经满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长期活跃在民国政坛,曾任宁夏省主席、建设厅长等民国要职,解放以后任甘肃省政协委员、文史馆的馆员。享有98岁高寿。他的一生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书风高古,神韵独显,自成一体。并能赋诗。在近代中国书坛占有一席之地。作者有十分扎实的书写功底,神韵独显,自成一体。所有笔墨也是上乘之选。作者毕生醉心于书法,晚年时还曾学习绘画,先生去世后,甘肃首书法协会专门举办“遗墨展”,省书法协会副会长安继越为展会写了上万字的序言。建国后作者的作品流传较多,也早年的作品几乎丧失殆尽,此作品能流传至今,更显弥足珍贵。对研究民国时期的政治文化具有很大的作用 。
魏绍武书法成就
魏绍武先生一生心中铭刻着书法。书法艺术是先生生命中的一条亘古的长河,亦是先生精神中的一片永久的彩云。自五、六岁开始,他一直由善书又工诗文的父亲亲自教导读书识字,父亲去世后,哥哥送他到县文昌宫陈文伯老先生塾中就学。此为邑中最大一所私塾,往时有上百学生。文伯先生学识渊博,善良忠厚、见他天赋聪悟,学习刻苦,便倍加关爱。在文伯先生门下五年,作诗属文,读史学书,学业大进。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顺利通过县考;次年春,18岁时赴陇西参加府考。为节省盘费,考完最后一场,竟立即徒步归里,于大雨中赤脚抵家。数日后喜报上门,得中秀才。但日后家计每况日下,已难以立足,遂赴省城报考甘肃武备学堂,自此走入军旅,走进社会。时值社会动荡,战乱不止,他也在痛苦中挣扎奋斗,但从未放弃未竟的学业,对所钟爱的书法,更是负笈军中,运筹心间。
先生早年习书都从唐楷入手,对颜、柳当是下过相当大的工夫,直到晚年,仍是心摹手追,一遍又一遍临摹研习。他思路开阔,并不墨守一家,拘于一格,他在浩如烟海的祖国书法艺术宝库中徜徉寻觅。丰富多彩的汉隶艺术、古朴别致的北魏碑刻、精彩纷呈的明清书苑,直至高古神秘的甲骨、钟鼎都在他的涉猎范围之内。他像勤奋又耐得辛苦的蜜蜂一样,广探博收,最可贵的是他最后升华到了一个“只应酿蜜不留花”的高级境界,这正是一种可贵的高级艺术创造活动。恐怕只有经历了长期艰辛的书田耕耘劳作的人才更能体会到这种可贵。我想这可能与先生一生的丰富阅历有着某种必然联系。
先生一生路途崎岖,历经磨难,锻炼和造就了他坚韧超迈的性格和旷达开阔的怀抱,与此同时,也磨砺了他的笔锋,打造了他的笔力。他晚年一枝笔凌厉劲挺,炉火纯青,涤去了一应燥氛与俗气,清逸之韵飘洒于字里行间,令观者如临仙山,如沐玉露,顿感眼前一亮,胸襟豁然。面对先生墨迹,你不见大雨大浪,更不见故作扭捏装腔之态,但觉逸笔清风,宛若闲庭信步。无论何等糙雅之人,在这等作品面前,恐也须静敛三分。
先生用笔,力取中锋,锋芒尽敛,敦厚苍郁。他手中一枝笔在运行时,随时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透出一种发自内力的气感。他用笔使转纵横,将气、力蓄入毫中,做到意不使断,气不使绝,在胸中自存一种回荡之气,自如地驾驭毛笔,而不为毛笔所累。如此,先生的笔墨点线自然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先生笔下的书法线条正所谓绵里藏铁,柔中寓刚;墨色淋漓中,更见力透纸背。我国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钟明善教授曾评曰:“魏绍武先生书法线条以‘万岁枯藤’拟之,当不为过。”钟先生的评说至为精当、贴切。
先生书法楷、隶、行俱佳。楷书端庄,古雅,法度严谨。他的楷书以颜、柳为根基,其功力之扎实,笔力之雄健令人叹服。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将颜、柳天衣无缝地熔为一体,无懈可击,使之在他的笔下变得丰腴厚重,精气不减,风神犹存,别有一番气度。先生隶书曾广摹汉碑,无论以“曹全”为代表的清秀一路,还是以“张迁”为代表的朴拙一路,他都曾广泛涉猎。而至晚年,他最喜邓顽伯隶书,尤崇其淡泊名位高蹈林泉之高怀情操。他将邓氏隶书写得舒展而又不张扬,邓氏精神宛在,而面目为之一变。这正是先生学习书法取其质得其神之功力所达。行书以至行草乃先生书法之最高成就,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艺术境界,在书法界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和高度的评价。先生的行草书具有明显的“二王”功底。他一生一直都在临写《兰亭序》,临写过无数遍,直至晚年亦未停懈。观赏他晚年所作行草之书,大至盈尺,小至分厘,无不精彩动人者。那些整幅大作品,展卷那一刻,即有一股逼人之气势迎面而来,令人心头一震,不得不拍案称绝。那种傲岸清峻伟丈夫的神态立时可以将你慑服,让你顿生一种肃穆凝远之情;而那小字行书,小可至蝇头之微,笔笔到位,字字精彩,整篇作品如大小玑珠,滚落玉盘,似可发出玉磬之声,古瑶之韵。你看不出书者丝毫的手颤笔抖,神衰气短,你万不敢相信这竟出自九十多岁老翁之手。先生行草书用笔,与他的楷、隶用笔同属一路,涵蓄、蕴藉,秉持中锋用笔的法则,沉着老道,任有雷霆万钧,笔下岿然不乱。
魏绍武补充介绍
魏绍武(1887年—1982年),原名鸿发,字少武,后改绍武,另号朱圉山人,新兴镇魏家庄人。性聪慧,在贫困孤苦中发奋读书。先后入甘肃武备学堂,后又被选拔到保定陆军军官学堂学习,学成会甘,在新军中服务。时逢辛亥革命爆发,先生深明大义,积极参与组织了闻名陇右的“秦州起义”,有力地声援了“武昌起义”。在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时期,出任甘军改编的第一混成旅旅长、安肃道道尹等。甘、宁、青三省分治后,出任宁夏省建设厅厅长等职务,并与吉鸿昌将军接下了深厚的友谊。后迫于政治黑暗,出走北平。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力拒汉奸诱逼,势不为日寇效力,遣返兰州定居,并退出政坛。兰州解放后,先生以其开明爱国得到人民政府的礼遇,被聘为甘肃省文史馆馆员,后又出任甘肃省政协三届委员会委员和四届委员会常委。
“魏绍武”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