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甘肃省名人>天水市名人

姜公辅

姜公辅人物照片

天水名人姜公辅介绍

唐朝宰相
唐朝名相

姜公辅(730-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祖籍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唐朝时期宰相、“南安四贤”之一。

出身九真姜氏。进士及第,起家校书郎,授右拾遗。召入翰林学士、京兆户曹参军。颇有才干和器识,敢于言事,深得唐德宗信任。建中四年,发生泾原兵变和朱泚之乱。姜公辅护驾献策有功,授谏议大夫、同平章事。言辞触怒皇帝,罢为太子右庶子,再贬泉州别驾。

唐顺宗即位,授吉州刺史,未及上任,卒于泉州九日山,追赠礼部尚书。

姜公辅人物生平

姜公辅,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祖籍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 中唐著名诗人秦系,天宝末年避“安史之乱”隐居浙中剡溪二十余载,建中初年到南安九日山西峰隐居。姜公辅到泉州后,听闻秦系隐居九日山,随即前往拜访。

姜公辅是“布衣崛起秉洪钧,料事当年有若神”、“一时直道犯龙鳞”、“流落空闻弃海滨”。他与秦系一见倾心,十分投契。于是,姜公辅在九日山东峰筑室,与秦系对峰而居,朝夕相处。东峰形似麒麟,原名麒麟山,后因姜公辅隐居,又称姜相峰。有北宋?庆历四年泉州同安人苏绅题刻“姜相峰”。清朝洪锡畴《甲戌重阳后五日游九日山》:“山以秦姜重,非人山不灵。千秋双隐士,九日一孤亭。姜公辅游过的石台,称“姜相台”。社坛村百姓将一口古井称“相公泉”。秦系、姜公辅、韩偓,均为外地人隐居九日山者,泉州名士欧阳詹常到九日山从秦系、姜公辅游。绍兴二十一年泉州太守赵令衿(宗室),兴建二贤祠,祭祀秦系与姜公辅。后人又建三贤祠,祀秦系、姜公辅与韩偓;建四贤祠,祀秦系、姜公辅、韩偓及欧阳詹。

姜公辅在九日山隐居13年。唐顺宗永贞元年,客死九日山。好友秦系为其葬于九日山东峰南麓。姜相坟居中竖立石墓碑,阴刻碗粗楷书“唐相国忠肃姜公封茔”九个大字。墓前分别两尊石将军,其下卧伏石羊、石狮各一对,并立一对圆顶角柱。后经宋、明、清几代修葺,保存至今。

姜公辅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八十八》。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七十七》。

姜公辅主要成就

唐德宗(公元778-805年在位),时登进士第,为校书郎。应制策科高等,授右拾遗,召入翰林院为学士,兼京兆尹户曹参军。《旧唐书》本传说公辅“才高有器识,每对见言事,德宗多从之”。《新唐书》本传也说“公辅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卢龙留守朱滔反叛。其兄朱泚为泾原节度使,因此被剥夺军权,废居京师,心情郁愤。公辅谏德宗:“陛下若不能垣怀待泚,不如诛之,养虎无自诒害。”德宗不从。翌年,泾原兵受命东征,讨伐李希烈之叛,过长安,军士以无赏食劣而哗变,德宗自苑门仓皇出逃。公辅又叩马谏德宗:“泚尝帅泾原,得士心。向以滔叛夺之兵,居常怫郁不自聊。请驰骑捕取以从,无为群凶得之。” 德宗仓卒不及听。果然不出公辅所料,在京师哗变的泾原兵推朱泚为大秦皇帝,朱滔为皇太弟。德宗欲驻凤翔倚靠节度使张镒,公辅又劝德宗说,张镒虽然忠诚可靠,但毕竟是个文吏,他所率领的军队都是朱泚部曲,驻凤翔是十分危险的!德宗这才转移到奉天(今陕西干县)。果然不到几天,凤翔将领李楚琳杀死张镒,发动叛乱,依附朱泚。通过这一事件,德宗称赞公辅有“先见之明”,更加器重他的才智谋略,于是在奉天拜公辅为谏议大夫,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在姜公辅担任宰相期间,正是唐王朝与藩镇割据势力矛盾尖锐化的时期。德宗时爆发的“二帝四王”之乱,是唐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在这一斗争中,姜公辅坚决站在中央王朝一边,拥护国家政令统一,反对分裂割据。

姜公辅不但精通儒典,有经论之才,而且睿智有谋,忠贞鲠直。德宗由奉天再奔梁州(今陕西汉中),至城固县时唐安公主病死于途中。唐安公主是德宗最钟爱的长女,德宗非常悲痛,下诏予以厚葬。公辅进谏:“非久克复京城,公主必须归葬,今于行路,且宜俭薄,以济军士。”德宗悼女情切,大怒,斥公辅为“卖直取名”,罢为左庶子,以母丧解。后授右庶子,久不得迁。后又贬公辅为泉州(在福建)别驾。顺宗即位,拜公辅为吉州(在江西)刺史,未就官而卒。宪宗时,赠礼部尚书。公辅卒于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但其生年不详。

公辅在泉州居住十四年,筑室于南安县九日山麓长隐。这时,会稽人秦系亦隐居九日山。两人时相过从,徜徉山水,酒诗唱和,友情甚笃。《新唐书·秦系列传》记载:“姜公辅之谪,见系辄穷日不能去,筑室与相近,忘流落之苦。公辅卒,妻子在远,系为葬山下。”秦系善诗,隐居山林注《老子》,弥年不出,为人所重,被称为高士。“年八十余卒,南安人思之,为立子亭,号其山为高士峰云。”可知公辅只身来泉州,其妻小没有随同南下。又知秦系亦富文才,志趣高洁。刺史薛播数往见之,岁时致羊酒,而秦系未尝至城门,不改隐逸山林之志。但他和当时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的著名诗人刘长卿相友善,常以诗相赠答。刘长卿号称“五言长城”,他很看重秦系。秦系又与公辅志趣相投,公辅死后为之营葬,料理后事。

姜公辅人物评价

姜公辅为相仅半年即遭罢斥,时间短促,未能充分施展其才华抱负。但此时恰逢唐王朝迭发重大事变,藩镇叛乱,危及京师。他是在皇帝逃奔途中被任命为宰相的,可以说是奉职于国家多事之秋,受命于危难之际。而且他尽心辅弼德宗,一腔忠悃,嫉恶如仇,料事如神,政绩可述,不愧“名相”称号。

姜公辅主要作品

姜公辅所撰作品大都亡佚,遗存至今的只有一赋一策,即《白云照春海赋》和《对直言极谏策》,均收录于《全唐文》卷四四六。

《白云照春海赋》后半篇阙文,仅存前半篇三百余字。此赋以鲜碧空镜春海为韵,描写白云春海的景物之美,气势之盛,抒发了作者的志趣情感。文笔流畅,词藻华丽,视野开阔,体物写志,各尽其妙。姜公辅这篇有阙文的赋,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鸟颉颃以追飞,鱼从容以涵泳。莫不各得其适,咸悦乎性。”“色莫尚乎洁白,岁何芳于首春。惟春色也,嘉夫藻丽;惟白云也,赏以清贞。”融体物与写志于一体,情景交融,从中可以看见作者的志趣与怀抱。《白云照春海赋》在越南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安南千古文宗。”

如果从思想学术史的角度来看,那么《对直言极谏策》的价值要远高出《白云照春海赋》之上。从此《策》不但可以看出姜公辅汉文的功力之深,而且可以窥见他的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还可以从中了解唐德宗即位初期的某些心态以及全国形势的部分侧面。此《策》既是姜公辅硕果仅存的完整作品,又是迄今所见越南人撰写的最早的一篇政论。

姜公辅后世纪念

姜公辅葬于南安九日山东麓,后人称“姜相墓”,山称“姜相峰”,山上有“姜相台”。墓碑题“唐相国忠肃姜公封茔”,墓周围有拱墙,墓前有祭台,列介士(石将军)、石梅、石狮、石马、石羊各一对,唯石将军已在1994年被盗。1983年,姜公辅墓被泉州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附近山上遗存的凭吊姜公辅的历代摩崖碑刻甚多。如宋朝泉州王十朋诗云:“相国忠如宋广平,危言流落晋江城。天资自直无心卖,何处青山亦得名。”当公辅还在泉州别驾任上时,泉州民众即自动建筑二公亭于东郊,以纪念公辅及泉州刺史席相出游之地。后来,南安县建有姜公祠和姜秦祠(与秦系合祀)。广西钦州十字街有平章坊,系为纪念姜公辅而建,但至清道光年间已废。

在越南的姜公辅故乡安定县定成乡,则建有“姜相祠”,公辅被封为上等福神而受到祭祀。状元祠今尚存,属于越南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祠横匾题“状元祠”,门联云:“风雨已摧公主塔;海云长照状元祠。”姜氏后裔每年都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2005年5月,笔者访问越南时,在河内以及从其他地方赶来的姜氏后裔曾邀请笔者做过一次报告,介绍姜公辅的生平事迹和中国姜氏后裔的情况。他们对此极感兴趣,并表达了要寻找机会来中国联宗祭祖的愿望。

姜公辅补充介绍

  姜公辅,唐朝左相。字德文,祖籍甘肃天水,爱州人。建中四年十月,朱泚率叛军进攻奉天,姜护驾,献策有功,升为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因言忤德宗,罢为太子左庶子、右庶子,再贬泉州别驾。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起用为吉州刺史,未及到任而卒于九日山。

  姜公辅是“布衣崛起秉洪钧,料事当年有若神”、“一时直道犯龙鳞”、“流落空闻弃海滨”。他与秦系一见倾心,十分投契。于是,姜公辅在九日山东峰筑室,与秦系对峰而居,朝夕相处。东峰形似麒麟,原名麒麟山,后因姜公辅隐居,又称姜相峰。有北宋?庆历四年泉州同安人苏绅题刻“姜相峰”。清?洪锡畴《甲戌重阳后五日游九日山》:“山以秦姜重,非人山不灵。千秋双隐士,九日一孤亭。姜公辅游过的石台,称“姜相台”。社坛村百姓将一口古井称“相公泉”。秦系、姜公辅、韩偓,均为外地人隐居九日山者,泉州名士欧阳詹常到九日山从秦系、姜公辅游。宋绍兴二十一年泉州太守赵令衿建二贤祠,祀秦系与姜公辅。后人又建三贤祠,祀秦系、姜公辅与韩偓;建四贤祠,祀秦系、姜公辅、韩偓及欧阳詹。

  姜公辅在九日山隐居13年,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客死九日山。秦系为其葬于九日山东峰南麓。姜相坟居中竖立石墓碑,阴刻碗粗楷书“唐相国忠肃姜公封茔”九个大字。墓前分别两尊石将军,其下卧伏石羊、石狮各一对,并立一对圆顶角柱。后经宋、明、清几代修葺,保存至今。

  “姜公辅”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