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名人周恒介绍
周恒,1929年11月21日出生于上海,籍贯福建浦城,流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天津大学教授。
周恒1950年毕业于北洋大学水利系;1955年任天津大学讲师;1979年9月任天津大学教授;1980年任天津大学应用力学教研室副主任;1983年任天津大学力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1984年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1986年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周恒主要从事湍流及转捩的研究。
周恒人物经历
1929年11月21日,周恒出生于上海。
1945年,入读于重庆南开中学。
1946年—1950年,就读于北洋大学水利系。
1950年9月,任北洋大学助教。
1952年,调任至天津大学力学教研室。
1955年,任天津大学讲师。
1979年9月,任天津大学教授。
1980年,任天津大学应用力学教研室副主任。
1981年,任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1983年,任天津大学力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1984年,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1986年,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1992年,在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做学术访问。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周恒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周恒发展了流动稳定性理论,提出了线性化问题非中性情况的非线性理论新方法,推广了常微分方程中的Liapounoff方法,使之能用于连续介质力学。提出了柔性壁边界层流动稳定性的新计算方法,客服了过去理论工作中流固交界-固交界面处不满足全部连续条件的缺点,将流动稳定性理论用于研究湍流边界层中相干结构的形成机理。发现了弱非线性理论的重要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法。建立了壁湍流相干结构的理论模型。
学术论著
据2022年9月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周恒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代表论著有《湍流边界层外区大尺度相干结构的理论模型及与实验的比较》《流动稳定性弱非线性理论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相干结构起因的研究》《计算激波的高精度数值方法》《二维超音速混合层增强混合的研究》等。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57年
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
北京
1962年
全国第一届一般力学大会
1999年12月
第八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
2015年5月
第七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
2016年6月
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绵阳
2017年8月
第二届国际跨流域空气动力学研讨会
绵阳
科研奖励
时间
奖励名称
1986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
流动稳定性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讲授课程
1950年,周恒在北洋大学任教期间,讲授《水力学》《结构力学》《水工建筑设计》等课程。
1952年,周恒在天津大学任教期间,讲授《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
培养成果
截至2007年3月,周恒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21名 ,如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力学系副教授张永明等都是他的学生。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78年
天津市先进科技工作者
1984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家人事部
1984年
天津市劳动模范
1990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国务院
1990年
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国家教委/国家科委
1992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国务院
1999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
“金钥匙”奖
天津大学
周恒人物评价
“周恒在中国的流动稳定性与转捩预测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津大学新闻网评)
“周恒在学术上一丝不苟,做人做事也极为认真,平易近人,作风民主,处处为人师表。”(中国力学学会评)
周恒补充介绍
周恒,流体力学家 1929年11月20日生于上海,籍贯福建浦城。1950年毕业于北洋大学水利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津大学教授。
发展了流动稳定性理论,特别是发现了流行多年的流动稳定性弱非线性理论的根本缺陷并提出了改进方法提出了剪切湍流中的相干结构的较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控制超音速混合层以增强混合的方法,提出并证实了在超音速混合层及边界层流中引入扰动后会导致小激波的出现发现了槽道流及边界层流从层流到湍流的转捩过程中导致流动剖面突变的机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二自由度气体动压轴承陀螺马达的自激振荡问题。 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周恒”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