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泉州市名人>鲤城区名人

叶青眼

叶青眼人物照片

鲤城名人叶青眼介绍

福建省文史馆原馆员

叶青眼(1876~1966年)原名拱,又名耀垣,字文星。青眼盖其参加同盟会时自取之名。清光绪二年(1876年)生于泉州孝友里(巷)。18岁入泮为邑庠生,21岁补廪生。进学不久即受聘为晋江南乡塾师。

叶青眼生平介绍

光绪三十三年赴台湾任塾师。光绪三十五年应聘执教厦门英华书院。宣统元年(1909年)加入同盟会,与陈新政、许卓然、王振邦、蒋以麟等人共图光复厦门和泉属各县,在厦门、泉州设立同盟会机关。辛亥武昌起义后,参与领导厦门、泉州、南安、安溪、永春光复之役。民国元年(1912年),泉属各县大局已定,遂回厦门继续执教。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于民国4年亲委青眼为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长,在福建发动反袁斗争。闽南地区反袁起义失败后,转赴菲律宾中西学校任教。

叶青眼生平事迹

民国11年11月,东路讨贼军入泉州。青眼回乡,出任泉州市政局局长。协同晋江县知事陈清机在城区掀起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活动。主持制订泉州市政规划,拓宽南门至指挥巷大街及扩建南大街部分路段。旋因时局不靖条件未备而停工。青眼携眷再往菲律宾,在乡侨鼎力赞助下,创办马尼拉华侨公学,自任校长。嗣又回厦门执教中华中学。寓厦期间,受泉州名僧会泉法师影响,转为笃信佛教。

民国14年应聘回到泉州主持开元寺慈儿院院务,凡21年。其间上海福建帮在泉州乡绅大力襄助下创办泉州妇人养老院、温陵男老院,委青眼兼董其事。且被举为花桥施药局董事长。此后,泉州历次水灾、瘟疫,青眼均奔走筹赈,办理善后。

民国16年,青眼向当局提出在晋江上游造林固沙,筑库蓄水以治水患,在下游建堤防洪,筑坝导水的建设计划。因工程浩大,非一时所能办,乃求其次,倡组新桥溪导水工程董事会,集海内外同乡侨胞之力,在晋江南岸新桥与浮桥间建石护堤2处,导水坝4处,导引水流入新桥故道,以利泄洪,工程历时4年竣工。

新中国成立后,青眼任福建省文史馆馆员,泉州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及第三届常委。1966年4月病逝。

叶青眼补充介绍

  叶青眼(1876~1966年),原名拱,又名耀垣,字文星,泉州孝友里(巷)人。清光绪二年(1876年)生。父亲叶豹,在崇兴典铺当伙计。

  叶青眼年稍长,从邑绅陈伯华学习诗书。18岁为邑庠生,21岁补上可以享受米禄的廪生。不久,被南乡宗亲聘为塾师。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叶青眼赴台湾,依然任宗亲塾师。年余后,去厦门鼓浪屿英华书院教授新学。

  叶青眼在厦期间加入同盟会,把英华书院作为活动中心。此时,王振邦、蒋以琳(麟)等先后从南洋到厦门,与叶青眼等共谋光复厦门及泉州所属各县大计。叶青眼即回泉州,与许卓然、陈仲瑾等积极筹划光复泉州。

  武昌起义一个月后,叶青眼等人经过艰难斗争,于宣统三年九月廿八日(1911年11月18日)宣告泉州光复(辛亥泉州光复时间,另有资料记载是宣统三年九月廿四日或廿九日。)。此时叶青眼又率领学生军和敢死队配合福建军政府参事宋渊源光复安溪、南安、永春三县。

  中华民国成立,叶青眼回厦门鼓浪屿继续执教。民国2年(1913年),袁世凯背叛革命,孙中山发动讨袁斗争。民国4年秋,委任叶青眼为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长,总部设在厦门。终因力量单薄,福建反袁斗争失败,叶青眼赴菲律宾,在中西学校任教。

  民国11年11月,东路讨贼军开进泉州,叶青眼回泉州担任市政局局长。民国12年2月,同晋江县长陈清机等在泉州城厢破除迷信禁止-。同年,他主持制订“市政管理规则”,拆去南门城边至指挥巷口一段城垣,扩建南大街一段路面。因时局不靖,他再挈眷南渡,在菲律宾马尼拉创办华侨公学,自任校长。不久举家回国,在厦门中华中学任教。后因时局变幻而习信佛教。

  民国14年,泉州开元寺创办慈儿院,叶青眼受聘回泉州担任院长。自此主持院务21年,培养孤儿千计。不久乡亲又先后推选叶青眼为泉州妇人养老院、温陵男老院董事,并担任花桥施药局董事长。

  民国16年春,叶青眼建议当局集海内外人力财力,在新桥与浮桥间晋江南岸建石护提2处、导水坝(俗称“矶头”)4处,导引水流入新桥故道,以利宣泄而减轻洪害。

  民国24年8月,泉州连续发生4次百年未遇大洪灾,受灾面积600余平方公里,受灾7万户,死亡100余人,房屋倒塌无数,损失惨重。无处投亲的灾民多避居城区高处,开元寺为之人满,叶青眼参与水灾临时救济委员会,筹款赈救。抗战初期,厦门沦陷,难民纷纷逃来泉州,开元寺、慈儿院、承天寺等处均告人满,叶青眼积极筹募,提供食宿医药。

  解放后,叶青眼历任福建省文史馆馆员,政协泉州市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常务委员。

  1966年4月,叶青眼去世,享年91岁。

  “叶青眼”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