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福州市名人>鼓楼区名人

王冷斋

暂无王冷斋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鼓楼名人王冷斋介绍

北京市文史馆原副馆长

原名王仁则,字若璧,笔名冷公。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先后任亚东通讯社总编辑,远东通讯社和《京津晚报》社社长,后任河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一度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不久辞职,迁居上海,从事写作。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善书法,工正行草。正书平稳谨严,清秀妩媚;行草劲练流畅。擅诗文,著有《卢沟桥抗战纪事诗》等。中央文史馆馆员。

王冷斋人物生平

王冷斋(1892~1960),福建福州人。“七·七”事变时,任宛平县县长,协同二十九军守城抗战。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文史馆副馆长。著有《卢沟桥抗战纪事》等。

王冷斋1916 年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二次革命、护国讨袁斗争。后弃武从文,自办《京津晚报》,针砭时弊。曹锟贿选时,他因撰文抨击,报社被封,不得已去上海,以笔耕维持生计。1935 年底,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秦德纯邀请手冷斋出任北平市政府参事、宣传室主任。1937年1月1日,出任督察专员兼宛平县长时,他对自己临危受命的形势和任务十分清楚。当时日军活动猖狂,经常不分白昼实弹演习,卢沟桥边、宛平城外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督察专署管辖范围又与殷汝耕等伪政权控制的地盘犬牙交错,矛盾极为尖锐。但王冷斋慨然允命,他说:“若不遇盘根,何以别利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了民族大计,个人安危只能置之度外了。2月,华北日本驻屯军参谋桑岛中佐向王冷斋提出在大井村建造机场、兵营等要求。王冷斋断然拒绝。他对宛平县府秘书兼专管田赋的第二科科长洪大钟说:“日军谋占大井村的目的,在于切断北平至卢沟桥的通道。河山寸土属中华,保卫毫厘不敢失差。不管遇到什么风险,决不能在我们任内,出现出卖祖国一寸土地的事,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罪名!”不久,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设宴邀请王冷斋。席间,松井拿出大井村地图及事先拟好的“协议”,让王冷斋签字。王冷斋拂袖离座,他义正辞严:“如果现在硬要谈判大井村十地的事,我只有退席。”松井见王冷斋态度坚决,只好作罢。

七七抗战爆发后,王冷斋、魏宗瀚、孙润宇、林耕宇、周永业与日方代表斋藤、牟田、寺平进行了唇枪舌剑的谈判。9日凌晨,王冷斋接到通知,中日双方达成和平协议,双方停止敌对行动。王冷斋深知日方诡计多端,仍做好战斗部署。10日,王冷斋到北平参加中日双方军政人员高级联席会议,王冷斋质问日方为何不履行撤军协议,斋藤等见势不妙,悄然溜走。当日傍晚,日军出动战车、大炮、步兵轮番炮轰进攻。此时,北平至宛平的公路交通已断,王冷斋不顾旧病发作,取道门头沟,绕经长辛店返回北平。他冒着炮火,组织城中青壮年男女,为守城部队运送弹药、干粮、茶水。

22日,日军复攻打宛平。王冷斋得到情报,敌人将施放毒气。他立即打电话给在北平的妻子胡仲贤,捐献家资购买了防毒面具,并送到宛平前线。途中遇日军战车,几濒危殆,幸免于难。29日,宛平失守,第二十九军奉命离桥。王冷斋挥泪告别了抵抗23天的孤城危桥。一些友人庆幸他在与日本人周旋时安然无恙,他流着泪说:“未能与宛平城共存亡,何庆之有?”他当时吟诗一首:“与城愧未共存亡,人庆更生我独伤。国步方艰应有待,此身终合向沙场。”

这时期,王冷斋还写下了《卢沟桥抗战纪事诗》50首,记录下卢沟桥事变始末。诗歌真实地记录了宛平前线强敌压境的紧张局势,赞扬了全国人民高昂的抗战情绪和第二十九军大刀队威风凛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八年抗战期间,王冷斋辗转香港、桂林、独山、重庆等地,舍弃骨肉亲情从事抗日宣传。1945 年,日寇投降。1946年5月3日,王冷斋应邀出席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为七七抗战的当事人,他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侵华战争的罪恶行径,使正义得以伸张。

新中国成立后,王冷斋当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担任北京市文史馆副馆长,1960年逝世。

王冷斋补充介绍

  王冷斋

  (1892~1960年)

  闽县人,曾居黄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入福建陆军小学堂,再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民国6年(1917年)7月,参加讨伐张勋;后弃武从文,在北京自办“远东通讯社”和《京津晚报》,因抨击曹锟贿选总统,报社被封,逃往上海。民国24年,任北平市政府参事兼宣传室主任。不久,接任宛平县长。民国26年元旦,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平县长。当时日军驻华北特务机关企图扩建兵营、机场,派员到县政府,要求按其图纸办理割让土地手续,冷斋严辞拒绝。7月7日,在宛平东门外演习的日军派3个军曹,以日兵志村菊次郎失踪为由,要求入城检查,被守城-拒绝。冷斋由北平电话通知“各派代表三名到现场调查后再作处理”。深夜,日方再次胁迫冷斋,让其进城检查,冷斋正颜厉色拒绝。日方突然袭击平汉铁路桥守军,轰动中外的“芦沟桥事变”发生。冷斋称“效法张睢阳,此其时也”,坚决抵抗。援军赶到,迅速收复阵地。日方先采取缓兵计,后大举攻城。国军奉命撤退,宛平失守。冷斋扼腕浩叹,隐居香港。香港沦陷后,到桂林任大同银行监察。抗日战争胜利后,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历数日军侵华罪行。民国35年定居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冷斋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历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第二届、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芦沟桥事变始末记》、《芦沟桥抗战纪事诗五十首》等。

  “王冷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