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龙岩市名人>连城县名人

童庆炳

童庆炳人物照片

连城名人童庆炳介绍

著名文艺理论家

童庆炳(1936年-2015年6月14日),汉族,福建连城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北师大文艺学中心主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家学会副会长。

2015年6月14日18时18分 ,童庆炳教授因心脏病医治无效,享年79岁。 童庆炳是中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培养出大批学者、作家,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童庆炳人物生平

1936年,出生在连城县一个清贫的农家。

1953年,毕业于连城第一中学初中,同年考入龙岩师范学校范卓娅班就读。他不仅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而且从师范时代起,便喜欢读书、研究和写作。

1955年,毕业于福建龙岩师范学校,保送考大学。

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并一直留校任教至今,历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1983年,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兼副书记;

1985-1995年,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兼团委书记。

1988年秋,北师大研究生院与鲁迅文学院合办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童庆炳和何镇邦被任命为总导师。他同时也教授莫言、刘震云、余华、毕淑敏、迟子建、徐星、肖亦农、白冰等人的“创作美学”课程。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文坛“教父”。

他曾先后出国讲学多次。早些年任越南国立河内师范大学外语系专家、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客座教授,近些年又为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

2010年起,兼职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教授。

童先生喜欢锻炼,于2015年6月13日前往雁栖湖游览,14日从金山岭长城下山时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9岁。

童庆炳人物成就

他精通俄语、英语、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对曹雪芹及其著作的研究也卓有成就,始终是一位在立身、为人、著述、学问诸方面都受人敬重的学者。红学家刘梦溪在《红学三十年》中肯定了他的毕业论文对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功过评价的贡献。

在北师大执教40年当中,童庆炳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大量作品。粉碎“四人帮”之后,他的佳作尤多。作为文学教授,他立足本乡本土,热切希望福建文化繁荣发展,像当年的严复、林纾抑或稍后的冰心时代,跃居全国之首。

童庆炳教授长期致力于文艺理论研究。先后招收博士生10届共33人,已毕业并获博士学位的10届共32人。仍然每年以超过5人的速度培养博士生。

1982年第五期《文艺报》发表了他题为《评袁康、晓文的“一部违反真实的影片”》一文,对指向《天云山传奇》的错误批评,首先提出了理直气壮、精辟独到的反批评,此文已收入《新华文摘》。

1982年第四期《新文学论丛》,他又发表了二万余字的著名论文《长篇小说新作的审美素质初探》。

他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美学、文艺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有专著和教材18部、主编各种丛书24种。

个人荣誉

获奖情况 

首届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成果二等奖(获得了学界的高度评价,出版的《现代心理美学》获);

《文学审美特征论》获第三届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主编的高校教材《文学理论教程》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专著《维那斯的腰带——创作美学》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革命回忆录的新范式 ——读王于耕同志的〈长江的女儿〉获〈大江南北〉1992年三等奖 3000字。

荣誉称号 

全国模范教师;

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北京十佳教师

个人专著

著有长篇小说《生活之帆》(合作)、《淡紫色的霞光》,随笔散文集《苦日子甜日子》,专著《文学概论》、《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文学创作与审美心理》、《文体与文体创造》、《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合作)、《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童庆炳文学五说》、《中国古代意义》、《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等。

其中26万字的《淡紫色的霞光》, 这是一部描写当代大学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上,展示了丛 小华及其女友范小乔同他们前辈在思想性格上的冲突和差异,都写得真切感人,富有回味。

论文

· 原型经验与文学创作北京师大学报1994/3期 1万字

· 审美投射与艺术欣赏 〈名作欣赏〉1990/1期头条 1.5万字

· 自主性 开放性 弹性 刊于〈当代文艺学探索与思考〉1.5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0出版)

· 文学研究的主视角 〈批评家〉1988/2期 8000字

· 文学的结构图式和“格式塔质”〈北京社会科学〉1988/1期 1.8万字

· 漫谈文学概论课的自学和考试问题 北京自学考试报1988/4/18 8000字

· 从古典的“移情”说到现代的“异质同构”说 〈百科知识〉1988/5期 6000字

· 风沙中的胡杨、红柳、白刺——悼念黄药眠先生 〈群言〉1987/12期 4000字

· 论文学的格式塔和审美本质 〈批评家〉1988/1期 8000字

· 论艺术想象的意向性和认识性〈文艺理论研究〉1987/5期 1.5万字

· 听泉经验与艺术创作规律 北京自学考试报1987/12/8 1000字

· 论审美知觉及其形成过程 〈文学理论研究〉1988/4期 1.5万字

· 从“断片的人”到完整的人——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文史知识1989/1期 5000字

· “虚静说”与“距离说”——中西审美注意理论的比较研究 《东西方文化研究》1987/1辑 1.5万字(河南人民出版社)

· 完整倾向纪律 北京自学考试报1987/9/8 1000字

· “心理距离”与艺术欣赏 《名作欣赏》1987/3期 1.2万字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北京自学考试报1987/7/28 1000字

· 主体心理意象的诗话——谈审美联想 文史知识1989/2期 6000字

· 从拷问自我——关于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的再思考 文艺报1989/2/18 5500字

· 从心理定向与美的幻觉——谈审美投射 《文史知识》1989/4期 5000字

· 与天地万物相往来——谈审美移情 《文史知识》1989/5期 5000字

· 换另一种眼光看世界——谈审美心理距离 《文史知识》1989/6期 5000字

· 论文学的结构原理及其审美心理学的根据 北京师大学报1987/3期 1.3万字

· 艺术形象:隐与显 北京自学考试报1987/6/28 1000字· 胸次淡泊与美的发现——谈审美虚静 《文史知识》1989/7期 5000字

· 心灵与自然的沟通——谈异质同构 《文史知识》1989/8期 5000字

·黄荃拒改吴道子“掐鬼图”的启示 北京自学考试报1988/5/8 1000字

· 论审美情感的生成机制 〈河北学刊〉1989/4期 1.5万字

· 审美想象及其生成的心理机制 〈学术之声〉1989/5期 1.5万字

· 艺术形象:形与神 同上 1987/3/28 1000字

著作

· “艺术形象”等十条 〈文化生活手册〉1987/12月 1万字 (北京出版社出版)

· 《淡紫色的霞光》(长篇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出版 25万字

· 《文学理论基础读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8/3 童写20万字 (教材,与梁仲华合著)

· 大型〈文艺美学辞典〉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约1万字 (任主编之一,并撰写“民族性”等条目)·艾伦温诺《创造世界——艺术心理学》译本序黄河文艺出版社1988年出版 8000字

· 文艺心理学(词条) 〈北京社会科学〉1987/4期 1000字

· 《文学理论导引》(主编并撰写部分章节)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35万字(童写6万字)

· 《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23万字

· 关于文学特征问题的思考 〈中国新文艺大系〉理论集1.2万字

· 文学艺术欣赏辞条(100余条) 〈中国老年实用大全〉 (华夏出版社1989年出版) 2万字

· “心物同构说”(等10 篇) 《新知识手册》 共1万字 北京师大出版社1986/7月

· 〈文学概论〉(主编)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统编教材 共497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1990年/3月第二版)

· 应该提倡什么样的文学批评(等5篇)载徐中玉主编〈文学概论精解〉1万字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出版

· 文学与审美 收入《美学、文艺学论文集》 2万字 北京师大出版社1986年出版

· 《文学概论》上下(与钟子翱、梁仲华合著) 北京师大出版社1985年出版 58万字 (被指定为北京自学高考教材)(童25万字)

·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指导书》(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 《文学概论》(上、下)红旗出版社1984年出版 41万字 (〈红旗〉评介过此书)· 〈艺术与人类心理〉(主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年出版共43万字

· 〈写作心理探索〉(金道行著)序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

· 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上、下册)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出版 200万字 (7位主编之一) (全书)

· 〈文体、素材、思路〉江剑锋编著)序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 3000字

· 高等师范院校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北京师大出版社1982/9出版 2.5万字 (与梁仲华合写) (教育部委托编写)

· 祖母、小溪、山路(散文) 〈农民日报〉1991/12/19 4000字

· 〈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上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共65万字(与黄药眠主编并写“序言”等部分)

·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中华书局1992年第一版12.7万字

· 生活之帆(长篇小说,与曾恬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7 10万字

· 〈文学理论教程〉(教材,主编并编写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 共41万字“绪论”等部分)

· 〈现代文学体裁知识〉(小说部分) 北京出版社1980年出版 3万字

· 钢都史诗 北京日报1959/6/3 2000字

· 〈现代心理美学〉(主编并写部分章节)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童庆炳人物评价

童庆炳是一位严肃认真的学者,几十年来取得很大学术成就,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诺贝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评价

童庆炳既宽容,又严格。“在思想上宽容,他可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但在学风上要求严格。(著名学者余华评价

童庆炳补充介绍

  童庆炳 (1936~)

  福建连城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暨北京师大文艺学中心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科联常委,教育部社科委委员。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生活之帆》、《淡紫色的霞光》,散文随笔集《日子甜日子》,理论著作《文学概论》(上、下卷)、《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文体与文体创作》、《文学审美特征论》、《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童庆炳文学五说》、《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主编《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上、下卷)、《现代心理美学》、《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文学理论教程》等。《文学理论教程》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多部专著获教育部人文社科著作奖和北京市社科优秀著作奖。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北师大文艺学中心主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家学会副会长。

  2015年6月14日,童庆炳教授因心脏病医治无效,享年79岁。童庆炳是中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培养出大批学者、作家,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童庆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