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名人释转道介绍
释转道(1872~1943年)
释转道,法讳海青,俗姓黄。晋江安海桐林村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一月。父黄依汲,母吕氏,世业农。父母皆崇信佛教,生子6人,转道居次。
转道13岁往南安仙迹岩当"饭头"。18岁恳求双亲允其出家。19岁往漳州南山寺拜喜修和尚为师,正式剃度。20岁于泉州崇福寺依佛学和尚受具足戒。22岁发愿云游大江南北参拜名师,先往江苏镇江金山寺参谒隐儒和尚学禅,住挂3年。又往扬州高□寺参禅,结识禅宗大师虚云和尚,同参多年。又与高僧圆瑛、会泉等侍教于天童寺通智和尚,在天童寺潜修7年,足不下山,终日结制清修。
光绪三十年(1904年)春,转道发愿朝拜国内四大名山,先至浙江宁波阿育王寺拜舍利塔,旋赴五台山朝礼。此后,历终南、峨嵋、九华、普陀诸名山。中间3次朝拜五台山,20多次上普陀山,后返厦门,住锡禾山金鸡亭普光寺年余,奉父母遗骸葬漳州万松关侧瑞竹岩,于瑞竹岩静修多年。
宣统元年(1909年),厦门南普陀寺住持、师叔喜参和尚闭关守静,请他代理住持。代理期间擘划董建南普陀寺放生池,后退居养真宫。
宣统三年,虚云和尚从云南鸡足山来厦门,欲往北京申请藏经回云南供奉,要求转道偕行襄助。当时申请藏经须经清政府内务部奏准,手续繁杂,转道为之多方奔走,后来得到一位与转道在金山相识的姓李内监的帮助,才得到解决。虚云和尚感念转道的竭诚帮助,特为转道在鸡足山开传戒0会,以为酬答。
民国2年(1913年)厦门南普陀设立"僧伽学院",因缺乏经费,众推转道赴南洋募化。转道到新加坡不久即与转岸、瑞等二僧侣同建新加坡普陀寺,后来兼主天福宫。
转道熟谙医术,对小儿科尤为精通,乃于天福宫开业行医,人称为"儿科-"。他的行医意在度众,凡贫民求医,不仅免费优待,还要赠金施药,因此皈信士女甚多。转道自奉俭朴,所有积余,大部分捐施国内各大佛寺或慈善机构。
1921年,转道在新加坡光明山兴建南洋第一座十方大丛林普觉寺。越年,普觉寺落成,乃请宁波天童寺住持圆瑛法师至寺开讲《大乘起信论》,盛况空前。其间,转道和圆瑛、转物等发愿重兴泉州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为闽南著名古刹,岁久失修,殿宇多有破损。民国13年,转道约圆瑛和转物同返泉州,擘划修葺开元寺。转道把历年积蓄数万元作为修葺大殿和戒坛的基金,后得到菲律宾归侨黄秀烺、印尼富侨黄奕住等捐施巨款,修葺东西塔;黄仲训、黄念忆捐资修理法堂和大山门,千年古刹焕然一新。开元寺全面修葺后,转道把从印度迎回的佛陀舍利7颗安放在仁寿塔(西塔)上。是年11月,转道在开元寺戒坛传授三坛大戒,受戒佛教徒756人,加上数百人的护戒僧俗,形成1000人的0会,为开元寺300多年来仅见的佛教盛会。其后,转道与圆瑛倡办开元慈儿院,收养社会上无依的孤儿,给予教养就学习艺。
转道在兴修开元寺期间,经常往来南洋各地募款。开元寺建成后,募资修葺漳州南山寺,创办南山佛化学校,免费招生入学。
1928年,新加坡组织中华佛教会,公推转道为首届会长,以后蝉联两任。1929年,世界佛教大会在缅甸召开,转道被推为新加坡佛教代表出席大会,得以再度朝拜仰光大金塔。民国20年,北京佛教青年会张宗载、宁道蕴赴新加坡弘教,得到转道的大力支持,出版发行《觉华佛学》。后来转道的徒弟寂英在柔佛新山创办转道学园,并发行《佛教与佛学》刊物。1934年,转道与李俊承、邱菽园、庄笃明等居士发起组织新加坡佛教居士林。1938年与陈景禄居士创办英文佛教会。这些佛教团体组织,都推转道为导师,对新加坡的宏扬佛法,开展佛学研究发挥很大的作用,转道也被国外佛教界誉为"当代高僧"、"法界人杰"。
1943年11月18日,转道于新加坡普陀寺圆寂。
“释转道”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