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福州市名人>台江区名人

孟琇焘

孟琇焘人物照片

台江名人孟琇焘介绍

闽侯县籍烈士

孟琇焘(1913~1948年),号晋之,化名孟起,闽侯县人,生于民国2年(1913年)8月。烈士。民国14年,到恒孚当铺(今台江河口嘴)当学徒。

孟琇焘个人经历

民国25年冬,“西安事变”发生,救亡运动掀起新的高潮,他和福州籍教员高今不断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提高学生的爱国思想。次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江南造船所工人子弟学校停办。11月,琇焘返回福州,同卢懋榘、陈学英等一起,组织福州文化界的抗日活动。民国27年,?焘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他考入福建省县政人员训练所义务教员班。毕业后分配到南平县政府教育科任科员,主编《教育月刊》。他以教育科科员身份,广泛联系青年知识分子,宣传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民国29年夏,转到沙县,在福建省医学院训导处做文书,培养几个大学生中共党员,建立党支部,并通过学生自治会与学院当局的奴化教育做斗争。民国30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军统特务密布闽西,大肆搜捕革命者。他带领医学院庄劲、姚明珠等4位学生党员转入崇安武夷山根据地。次年11月,秘密回到中共福建省委机关,主编《锻炼》刊物。

民国33年3月,他秘密到达永泰县开辟新根据地。民国33年8月中旬,他离开永泰找中共福建省委,向省委汇报和请示今后的任务。省委改派他往福安重建地下党,任中共福安县委书记,不到一年,福安的中共组织得到巩固和发展。

民国34年7月,日军从福州撤退,琇焘奉命回福州,开展城市工作。他受中共福建省委委托,同庄征、杨申生一起草拟恢复福州党组织的计划。8月14日,省委批准成立中共闽江工作委员会,开展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广大地区的群众工作。他担任调查研究委员会书记。在“重庆谈判”和签订《双十协定》前后,他批准成立1个大规模的读书会,以阅读《周报》、《文萃》等进步书刊和开展时事讨论活动为内容,启发青年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双十协定》被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后,他到长乐黄石大象山召集群众40余人,正式成立武工队。民国36年初,这个队伍在闽侯兰圃和七里一带活动,人数发展到200多人。同年初春,在南古瓯边界中共福建省代表会议上,决定改中共福建省委为中共闽浙赣区委,他被选为区党委侯补委员任区党委城市工作部副部长。

同年4月,他在禄家举行一次有各武装队伍代表参加的会议,传达上级关于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精神,专门部署福(州)长(乐)林(森)地区的游击战争计划。他亲自深入到马尾海军练营和海军陆战队中进行“兵运”工作,还与杨良言一起,精心策划仓山中州省水警总队的“枪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7、8月间,大批“城工部”骨干上山,加强闽浙赣区的军事斗争,他留驻福州领导城市工作。这时,他已是区党委社会部部长。

民国36年7月,城工部向闽海关秘密提取结关手续不完备而扣留的布匹,并做得干净、利落,即是“海关布案”。国民党当局严令敌探限期破案,琇焘指挥参与行动的人员安全转移后,由于他家中女工不慎暴露,8月31日被捕。11月11日,被解往南京特务机关——国防部保密局。民国37年4月8日被害,年仅35岁。

孟琇焘补充介绍

  孟琇焘,1913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典当铺店员家庭。少时,由于家庭贫困,只跟随家人读过几本古书,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1925年,他刚满13岁,父亲即送他到福州南台河口嘴的“恒孚”当铺当学徒。但他年少有志,工余时间到处借书阅读。这时期,他开始阅读传播新思潮的文学作品和书刊,也开始思考人生和社会的不平。

  1926年底,北伐东路军入闽作战,推翻了封建军阀在福建的反动统治,中共福州地委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开始积极发动工人运动。1927年初,党领导的福州市店员总工会在福州大庙山成立。受此影响,孟琇焘同老店员高大雪、陈德铭等一起,串连福州各家当铺,动员工友们起来组织行业工会。不久,福州典当业店员工会在城内宫巷关帝庙(今宫巷小学内)成立,孟琇焘参加了党领导的工会组织。这期间,共青团员陈任民经常到典当工会来,在陈任民的影响下,孟琇焘开始对马列主义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4月,由于蒋介石国民党 势力的背叛,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反动的国民党地方政权不允许共产党领导的进步工会组织继续存在,福州典当业店员工会也被强行解散。孟琇焘陷入了长时间的抑郁和彷徨之中。

  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在福州发动了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州典当业店员工会又恢复了活动。孟琇焘更加积极地参加工会活动,并被推选为工会执行委员。1934年初,福建事变失败,工会组织又被取缔,而当铺的老板则趁机辞退了孟琇焘的工作。此后,孟琇焘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但社会的黑暗和失业的重负,没有使孟琇焘屈服,他决定外出谋生。1935年,经其族兄介绍,孟琇焘到上海江南造船所子弟小学任自然课教员。他的生活总算有了着落,但是民族危机的阴影又罩上了这个热血青年的心头。

  1936年冬西安事变发生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孟琇焘非常兴奋,他积极参加社会上的抗日救亡运动,并向学生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翌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江南造船所子弟学校-关闭,孟琇焘只得返回家乡。回到福州后,他立即投入了福州文化界的抗日救亡运动。这时,他结识了中共福州工委的青年委员会宣传部长卢懋榘,并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得到他的教育和指导,从而对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抗日战争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1938年底,经卢懋榘介绍,孟琇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期间,由于厦门沦陷,日军经常骚扰福州 的沿海各县,于是,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和政治、文化中心开始从福州迁往闽西北、闽北山区。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党组织安排孟琇焘考入国民党“福建省县政人员养成所”。毕业后,他被分配在南平县政府任教育科科员。于是,在中共闽江工委的领导下,孟琇焘又在南平、沙县等地积极开展-,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中宣传和贯彻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1941年初,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福建的国民党顽固派也在全省各地大肆搜捕和摧残共产党人,斗争环境十分险恶。中共福建省委为此决定撤-员骨干。孟琇焘也带领其他四位党员转入崇安武夷山根据地。此后,他活动于闽赣边界的上饶、铅山等地。1943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驻地遭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围剿”,省委决定把工作重心移向闽中和闽南地区。孟琇焘于翌年3月到达永泰县,开始致力于建立永泰至福州的交通线的工作。1944年8月,闽东地区党组织被破坏,省委派孟琇焘赶赴福安重建地下党组织,并任中共福安县委书记。到福安后,孟琇焘通过关系被聘为《南方日报》闽东版的总。他一方面整顿、重建了闽东各地党的组织,一方面利用《南方日报》闽东版大力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给闽东工作创造了新的局面。

  1945年7月,省委根据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形势,派孟琇焘进入福州进行恢复党组织的活动,并努力进行各种调查工作,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后城市工作的大发展作准备。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成立新的闽江工委。孟琇焘负责筹建工委机关,并担任了工委所属调查委员会书记。他派遣可靠同志积极收集国民党军政情报,供省委决策参考,并多方筹措党的活动经费,以保证工作发展的需要。孟琇焘还与各民主党派的福建地方组织紧密联系,共同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活动。1946年底,孟琇焘化名“杨青”,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前往台湾活动。他在台湾秘密发展了一些同志入党,部署了党的任务。这些党员同志中有的参加了1947年的台湾二二八起义,并英勇牺牲。

  1947年2月,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在南(平)、古(田)、(建)瓯边界地区举行了-会。孟琇焘在会上被选为区党委候补委员。随后,根据会议的决定,在中共闽江工委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市工作部,孟琇焘任委员。此后,孟琇焘在福州等地积极发动群众,领导了反对福州国民党 局殴打、逮捕省立高中进步学生的“三二五”-斗争,以及各大中专学校学生的“反内战、反饥饿”运动。同年7月,中共闽浙赣区党委任命孟琇焘为区党委社会部部长,并留在福州坚持地下斗争。

  1947年8月31日,孟琇焘不幸在福州郊区住处被敌人逮捕。国民党省保安司令部对他软硬兼施,威胁利诱,但孟琇焘坚贞不屈,不为所动。11月11日,敌人将他押解到南京国民-防部保密局“受理”,但敌人仍无所获。

  1948年4月8日清晨,孟琇焘被敌人枪杀在南京雨花台下,壮烈牺牲。

  “孟琇焘”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