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名人林兴珠介绍
林兴珠(1628—?)原名进周,字而梁,清·永春县升平里(今蓬壶镇汤城村)人。
林兴珠人物生平
清·顺治六年(1649年),与叔父林日胜追随郑成功抗清义旗,聚众数千,据永春帽顶、马跳诸寨,牵制内地清军。林兴珠在郑成功帐下时见识过藤牌兵的威力,熟悉其使用技巧。顺治十三年(1656年),清军攻破帽顶寨,林日胜与林兴珠降清。林兴珠在“三藩之乱”中反击吴三桂叛军有功,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召林兴珠入京,授銮仪卫銮仪使,赐封建义侯,著籍镶黄旗。
早在清军入关时,沙俄趁机侵占我国的雅克萨(今黑龙江省漠河东呼玛西北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内)和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清朝官方呼其为“罗刹”(恶鬼)。盘踞雅克萨的俄军头目阿列克谢·托尔布津带有沙皇赐予的一枚盾形城徽:一只张翼的鹰,一爪抓住一张弓,一爪抓起一枝箭,充分暴露了其狂妄野心。康熙对“罗刹抗杀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深感忧虑,于是在平定三藩和统一台湾后,即决定反击沙俄侵略者。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冬,康熙帝在北京景山召见林兴珠,当谈及“火器之利,因问所以御之者”时,兴珠回答说:“惟滚被为第一。”康熙问“滚被”为何物,兴珠回答“即人家所棉被也”。康熙笑说:“是何能也?”兴珠回答:“柔能制刚耳。”并详言其进退滚闪之法。康熙点头赞许,又问:“滚被之外,更有何法?”兴珠答:“有滚牌,臣家有其器。”康熙帝立命取至,又问:“汝家有能用此牌之人否?”兴珠召集家人六人,在康熙帝御前表演。“兴珠年老,然持藤牌而舞,辟易万夫。前跃八尺,后退一丈,不可敌也”。康熙帝“命善射者数人,以雹头射之,数发皆不能中。矢未发已滚至面前,疾于飞鸟”(《广阳杂记》)。
康熙帝大喜过望,决定组建一支福建藤牌兵。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1月18日,康熙帝派人到山东、河南、山西三省,在安插于当地垦荒的福建投诚官兵内挑选500名,给银整装遣行,又下令在福建等处投诚官兵内挑选善用藤牌及片刀者送京;移文福建提督施琅,选取坚好藤牌400并所用片刀送京。之后他还亲自检查藤牌兵的装备,认为“藤牌稍薄,双层者加旧棉一层,单层者加旧棉两层,坚固可用”,命“侯林兴珠与营造司郎中佛保监修,进式后速发”(《清史稿》,下引同)。2月,诏“命都统公彭春等帅师剿抚罗刹”,“命銮仪使侯林兴珠等率藤牌兵会剿罗刹”,并特诏:“林兴珠曾效力行间,且系侯爵,其令参赞军务,彭春等善视之。”
为了保证福建藤牌兵按时到达,康熙帝还特地命令兵部派遣马队将他们送到前线。同年五月,林兴珠和都统彭春、副都统班达尔沙、玛拉等率清军3000多人水陆并进,在雅克萨城郊抓获敌兵数人,讯问城中情况,有一俘虏逃逸,兴珠当即建议:“宜亟进矣,掩其不备而围之,令其在外者不得入,在内者不得出。少迟,众合不可当也。”彭春采纳其意见,挥师急进,廿二日抵雅克萨城下,翌日围城。廿五日,沙俄援兵乘船从黑龙江上游顺流而下,欲与城中守兵汇合。
林兴珠率福建藤牌兵还击于江中,“众裸而下水,冒藤牌于顶,持片刀以进,罗刹众见之,惊所未见,呼曰‘大帽鞑子’。众皆在水,火器无所施,而藤牌蔽其首,枪矢不能入,以长刃掠牌上,折其胫,皆踣江中,杀伤大半,余众溃而逸,兴珠不丧一人”。此番痛击,杀死俄军30多人,俘虏15人,缴获敌船一艘。接着,清军攻城,炮弹所及,到处起火,兴珠令藤牌兵“人取草一束,堆城下,不下即火之”。沙俄头目额里克舍只好乞降,立誓永不再来雅克萨。清军即释放俘虏700多人,以全胜赢得第一次雅克萨之战。
两个月后,沙俄侵略者背信弃义,重占雅克萨,修筑工事,筹集粮食,欲长期盘踞。翌年(1686年)二月,康熙诏命将军萨布素、副都统郎坦等率所部2000人再攻雅克萨,“并量选候补官员及见在八旗汉军内福建藤牌兵四百人,令侯林兴珠率往”。六月,清军抵雅克萨城下。初八,福建藤牌兵占领城南土阜,“遇敌伏兵,又大败之,即于土阜设伏兵固守”,“敌出拒,击败之,斩额里克舍”。此次反击战,沙俄侵略军先后被清兵斩杀七八百人,幸存者仅66人。
清王朝取得两次雅克萨大捷,沙俄侵略者被迫求和,中俄两国于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1690年1月)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林兴珠和福建藤牌兵功不可没。
明末清初,已退出中原两百多年的蒙古族分裂成漠南、漠北和漠西三大部分。清兵入关之前,漠南蒙古就已归属清之版图。后来,漠南、漠西两部也臣服于清
在清王朝忙于扫平内忧外患的同时,游牧于新疆伊犁河流域的漠西蒙古的一支——准噶尔部,逐渐强盛,贵族噶尔丹自称可汗,公开与清王朝分庭抗礼,向康熙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在贼心不死的沙俄支持下,噶尔丹以追击漠北蒙古(即喀尔喀蒙古)为名,悍然进兵内蒙古。为使大清帝国政权得到巩固,康熙帝御驾亲征,“兴珠复以藤牌兵护驾从征,至克鲁伦河,与敌遇,突其骆驼阵,大败之于乌兰布通”(乌兰布通在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南岸,今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南境)。福建藤牌兵为保卫祖国西北疆域立下了一大功。
林兴珠史籍记载
林兴珠,福建永春人,初为郑氏部将,后降于清,封銮仪使,建义侯.适逢清俄对峙于雅克萨,清廷使其率闽营赴前敌,参赞军务.林兴珠率闽籍藤牌兵击俄军于江中,“众裸而下水,冒藤牌于顶,持片刀以进,罗刹众见之,惊所未见,呼曰‘大帽鞑子’.克雅克萨,后又从康熙亲征乌兰布通,立殊功.有满臣妒之,使其率军永屯塞关外,并以旗兵督营控之,逾年而卒.
1998年电视剧(鹿鼎记)
叶振声饰林兴珠
林兴珠补充介绍
林兴珠,原名进周,字而梁,升平里(今蓬壶乡)人,生于明崇桢元年(1628)。年青时以屠宰为业。清顺治六年(1649),与叔父林日胜响应郑成功抗清号召,聚众据三都帽顶和蓬壶马跳诸寨。十三年夏,安溪县李日璟率清兵攻破帽顶寨,兴珠随日胜走漳州降清,历任福宁总兵、辰州副将等职,并屡立功绩。因为是降将,未能受到重用,兴珠以此郁郁不乐。
平西王吴三桂探悉兴珠的才能,设法调兴珠至其云、贵辖地,委以重任。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举兵叛清,使兴珠率水师扼守岳州、洞庭诸要害。清廷命安亲王岳乐率兵南下,为兴珠所阻,兵不得进。十七年闰三月,清将韩如琦使幕客蔡鹏潜入兴珠营中,向兴珠陈说利害,劝兴珠叛吴三桂。兴珠料度三桂不能成事,遂率所部到安亲王军前投诚。同年六月,兴珠败三桂舟师于君山水寨。次年八月,兴珠又大破三桂主力吴国贵部于武岗。捷报传到京师,圣祖召兴珠入京,授銮仪使,封建义侯,使著籍镶黄旗。
从17世纪50年代开始,沙俄侵略军先后侵入黑龙江重镇雅克萨(沙俄称为阿尔巴津),并在那里筑城据守,对我国边境居民进行烧、杀、劫掠。这伙强盗,国人称之为“罗刹”(即俄罗斯)。清圣祖即位,在平定三藩和统一台湾后,决心派兵反击沙俄侵略者。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命都统彭春督师出征,”又命兴珠和何佑率福建藤牌兵500名随往。
藤牌兵原系郑成功抗清时用作冲锋陷阵的一个兵种。其装备配有藤牌、滚被、片刀等,片刀锋锐可削铁甲。其兵三人一伍,一兵执藤牌蔽两人,一兵砍马,一兵杀人。兴珠原系藤牌兵名手,曾在圣祖御前表演藤牌武技,深受赏识。此时他已年老,圣祖在他出发时,特谕彭春等人善视之,并让他参赞军务。
五月间,清军3000余人逼近雅克萨,在城郊执罗刹数人,讯问城中情况。被执之罗刹有一人逃逸,兴珠当即建议:“宜亟进矣,掩其不备而围之,令其在外者不得入,在内者不得出。少迟,众合,不可当也。”彭春采纳了兴珠的建议,挥师急进,二十二日抵雅克萨城。果然,侵略者在城的“四门皆有巨炮,猛烈不可当,然司炮者皆隔于城外,无能施放。”兴珠立了一功。二十三日,清军攻城未克,围之。时沙俄援兵乘木筏自黑龙江顺流而下,欲与守城侵略军会合,兴珠率藤牌兵“裸而下水,冒藤牌于顶,持片刀以进”,迎击来援之敌。罗刹惊所未见,呼曰:“大帽鞑子!”藤牌兵“众皆在水,火器无所施。而藤牌蔽其首,枪矢不能入。以长刀掠牌上,折其□,皆踣江中,杀伤大半,余众溃而逸,兴珠不丧一人。”
这一场战斗,杀死侵略军30余人,俘虏15人,缴获船一艘。接着,清军发动攻城,炮弹所及,到处起火,兴珠建议全体官兵“人取草一束,堆城下,不下即火之。”(按:当时雅克萨城用木栅筑成)。城内侵略军见状惊恐万分,其头目额里克舍只好投降。在受降仪式上,额里克舍发誓永不再来。清军即释放俘虏700余人,以全胜利结束了第一次雅克萨战争。
二个月后,沙俄侵略者违背誓约,卷土重来占领雅克萨。他们重建城堡,修筑工事,筹集粮食,准备长期据守。康熙二十五年二月,诏命将军萨布素率部2000人,林兴珠率藤牌兵400名,再次前往讨伐。清军抵雅克萨城下,以藤牌兵为前锋,占领城南土阜。“敌乘大雾来争土阜,我伏兵齐起击败之。”前后鏖战四个昼夜,击毙侵略军头目额里克舍,先后斩杀侵略军七八百人,沙俄侵略者-于九月间遣使到北京求和。后经谈判,中俄两国于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1690年1月)签订《尼布楚条约》。
康熙三十五年,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汗暗中勾结沙俄进行武装叛乱。圣祖决定御驾亲征,兴珠又以福建藤牌兵护驾从征。兵“至克鲁伦河,与敌遇,突其骆驼阵,大败之于乌兰布通”。原先,兴珠以从征罗刹功,荫其五子,后其子以事落职,至是又以从征噶尔丹功,复其子原官。
兴珠卒于北京,卒年未详。
“林兴珠”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