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莆田市名人>秀屿区名人

康大和

康大和人物照片

秀屿名人康大和介绍

中国明代官吏

康大和(1507~1577),字原中,明正德二年(1507)出生于莆田县崇福里砺山(砺峰)(今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前康村),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选翰林庶吉士,(砺峰)授编修。

康大和人物简历

康大和(1507~1577),字原中,明正德二年(1507)出生于莆田县崇福里砺山(砺峰)(今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前康村),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授编修。时明世宗礼佛拜道,醮事不断,竟以青词(道士斋醮时上奏天神的表章)优劣,衡量翰苑词臣撰述之高下,以至众多词臣潜心奉制取幸。康大和却不为所动,多次疏谏世宗以国事为重,远离僧道,停止建醮,世宗不听。严嵩入阁后,大和为其所忌,出仕近二十年,至严嵩倒台方复出。

明宪宗时,仙游县籍翰林检讨郑纪,针对宦官弄权、朝政腐败,上《太平十策》,规谏远奸邪,任忠良、恤民命、兴礼教,励精图治,重振朝纲。宪宗不纳、郑纪愤然辞官归养,至孝宗即位方供职,入侍经筵,寻召为国子祭酒,升南京太常少卿、户部右侍郎等职。任上,屡加献纳,《裁借备荒六事》为孝宗嘉纳,官至户部尚书,史称“经济名臣”。

康大和人物轶事

回敬讽联

深秋的一天,康大和去山里卖竹蛏,路途遥远回不去,晚间寄宿在一个学馆里,与先生同住在一个房间。大和见时间尚早,就拿出随身带来的书来翻,先生见大和卖货还一边读书,是个有志之士,就和他拉起了家常。从闲聊中见大和谈吐不凡,有意要考考他。翌日起床后,先生对大和说:有个上联,三年无人对出。不知何时能遇贤人,寻得佳对?”大和不动声色回应道:“先生不妨道来”,先生捋着胡须,漫不经心念道:“小犬无知,闯入深山窥虎豹。”大和听出先生弦外之音,隐含有试探和挪揄自己的意思。他默然一笑,顺口回敬道:“青龙来遇,闲来浅水戏鱼虾。”先生听后,自觉没趣,但他打心眼里佩服眼前这位才华横溢的后生。

大和准备要起行,看昨夜放在天井里的半担竹蛏,被学馆的弟子踢破了不少,连蛏汤都流出来。这时,有几个穿长衫的乡绅来到学馆,其中一个白胡须的乡绅说:“你卖蛏来这里做什么?”另一个乡绅说:“叫先生对出一个让他对。能对出,一担蛏都买;对不出,倒在天井里。”大和站着不作声。乡绅示意先生出对头,先生想了好久不开口。大和等急了,就不客气地说:“时间不早了。不然,我出一个对头,让你们来对如何?”先生示意乡绅们让他出,那个白胡须的乡绅也表示同意,大和就念道:“硬壳竹蛏踢破流汤流卤”。乡绅们听了都冷笑道:“肩挑买卖的粗人,出这样的粗对。请先生对吧!”先生抽水烟,吐出一团烟雾。想了好久,对不出来。乡绅们也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个能对出来。大和等急了,就对他们说:“既然诸位先生不愿对出下联,就把竹蛏都买去吧!”那个白胡须的乡绅说:“你能自对,我们就服你,这些蛏,请你不必担心。”大和双手抱拳行礼:“请诸位先生多多包涵,我自作自受了!”说着,就大声对道:“长脚螃蟹扒开无淀无膏”。先生和乡绅们自觉没趣,只好拿钱买下这担竹蛏。

智对赶考

有一次赶路进城赴考,到了考场,大门已关闭进不了场。他急得一身汗,向监门人员苦苦求情,让他入场参加考试。监门人看他是个乡巴佬,又黑又粗,估计没啥才学,就想嘲弄他,说:“好,我出一句‘急水流沙粗在后’,你能对得出就进去。”莆田方言麻脸称粗面,讽刺他一个麻脸的人赶考还迟到。同时句中也含着自然界规律:沙粒在急流冲涮中,都是粗的在后。康大和当然知道这是对他人身攻击,但他不气馁,很得体地回对一句:“狂风扬谷冇先行”。(冇,莆田话读如“破”,意指不饱满或空腹的谷子。)对得很工巧,当然获准入场。

兄弟巧对

康大和先后到水头朱子宫和赤岐狮子岩等地拜师苦读。有一年除夕,康大和与堂弟康大平放假回家,途经一条小溪时已是傍晚,溪河水流清澈,满天繁星倒映在水中。大和忧大平病初愈受不了冷,就背起他涉水淌河。大平触景对大和说:“我出个上联,你对下联。”大平随口念道:“除夕过中流,脚踏一天星斗”。大和沉吟良久,这联即景而作,情景交融,想要对着自然贴切,似非易事。回家围炉后,辗转床上,苦思下联未得;朦胧睡去,又被迎春的爆竹声闹醒。正要吃面,娘叫他先把一幅画挂上厅堂。他看到画中山水熠熠如生,触景而得佳句,顾不上吃面,就跑去找大平。大平知他有了下联,催他快说,大和故意慢条斯理地一字一字念道:“新年悬古画,手扶万里江山”。俩人会心大笑。

戏联佳句

年纪不大的康大和因家贫辍学去贩卖私盐。有一天,大和路过某村,看到那里搭台唱戏,戏棚上的“三锣鼓”已敲响第一遍,戏联却未贴出,感到奇怪,一打听,才知该村把观音菩萨、三一教主、文昌帝君和关圣大帝的诞辰安排在同一日来演戏庆祝,村里绅士文人,深知此联难撰,互相推让。大和了解事情原委,便昂首步入社里,挥笔大书:“金莲开夏午;铁笔记春秋”,写完掷笔而去。乡绅们知悉有人代笔写戏联,分别以金莲、夏古、铁笔、《春秋》指代上述四位神名,都赞赏其构思巧妙,对仗工整。但不知出谁之手,戏快要上演即以此联贴出。看戏的人都说是一位卖盐的小伙子写的,才知是康大和。于是康大和写戏联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为佳话。

喻联超度

康大和为补家用辍学后常常做各种挑货郎生意。有一天下乡去卖蒜青,临近傍晚时分,突然狂风大作,天降暴雨,只好借宿在某村一家财主大厝里。恰遇财主家在为亡灵做超度,几位和尚围在纸塔旁边交头接耳犯嘀咕。大和打听获知,是东家媳妇难产而亡,和尚在为写不出挽联的事发愁。大和低语道:“这有何难呢?”和尚们大喜过望,忙围在大和身旁打转,请他端坐写字台前,为他铺纸研磨。大和沉思片刻,提笔写下:“花因结子随风落,佛为渡人冒雨来。”用比喻拟人对句,和尚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康大和补充介绍

  康大和,字原中,号励峰。明正德二年(1507年)出生于莆田县崇福里砺山(今秀屿区月塘乡前康村)。明嘉靖十四年(1535)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升迁南京工部尚书。

  康大和,少年聪颖,笃志好学,被人誉为“神童”。他七岁丧父,靠母亲的针线活赖以维持一家四口人(哥、寡母、爷爷)的生活。为使家庭有个出头之日,母亲死活要把大和培养成人,先后送大和到水头朱子宫和赤岐狮子峰等地去读书。康大和小时因患天花、麻脸,其貌不扬,在学校里也常受同龄人取笑、捉弄,因此,他立志日后要出人头地,在学堂里比他人更加发奋,学业上都是名列前茅,颇受老师器重。

  康大和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著有《砺峰集》若干卷。被朝廷誉为一代宗师。他为官清正,勤政爱民,为人朴素憨厚,不事丧举,其道德文章为世人所推崇。因此,后人为他兴建尚书祠、侍郎祠、光禄祠、孝廉祠和太史坊、文华应制坊、乙卯进士坊。现莆田城厢区文献路华园巷林氏家族为其重修的宫保尚书康祠门坛,仍引用明神宗皇帝御赐对联:“勋业敢华夙负三朝重望,文章道德允为一代宗师”。

  康大和出生于贫苦家庭,自幼聪明好学。父母为了生计,日常劳作于田间,无暇照顾大和读书生活,便把他寄居于赤岐铁炉姥姥家里,在赤岐山狮子洞读书。

  确实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和中了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与他正因为他的声誉显赫,在当时影响久远。故演绎了诸多与他相关的神话般的故事和传说。

  据传一,明正德年间的一天,大和的父亲到水墩头放鸭,在水塘边拾到一小布袋,打开一看,竟是一堆白花花的银子。他心想,从布袋的外表看,虽然银子数量不算很少,但也不像是富裕人家丢失的。倘若是丢失银两的人因家里有难事而向他人借的,或是----,该会多着急啊!于是,他便顶着烈日从近晌午等到午后影斜杆余,才见到一位中年汉子脸带愁容,满头大汗的来到水塘边,张望一番,长叹一声:“天啊!这可是要我家三条命呀!”大和父亲细查那汉子的表情后,忙上前询问情由,方知汉子是卖儿凑钱为母治病。再细心盘问汉子丢失银两的数量及银袋的颜色特征,都讲得一丝不差。为了慎重起见,两人又到水塘边的水头宫,请宫里的神灵见证。当即归还银两。那汉子感激涕零,连声称道:“感谢恩公。你如此善德之人,家道必发,神灵佑之!”水头宫慈济公为大和之父的善德所感动,便奏知天庭。玉帝嘉其善行,并考康家已积德数十年,便命慈济公转世康家。不久,大和问世了。

  1. 大和出生四个月后,背突生毒疮,难以治愈。后有一游医指点,需用古木之云土(昆虫的土巢)涂之。大和的的父亲放鸭常在水头宫歇脚,见慈济公神像背后有云土,便取来和水涂在大和患处,数日背疮即愈。与此同时,村民们发现慈济公神像全身金漆脱落,甚为惊奇。后得知大和医疮之事,方知是神灵的报应,都说:“康家积德,这是慈济公转世投胎康家。此子必成大器。”

  二,康大和在狮子岩洞读书时,在先生的悉心教导下,学业大有精进。但他学而不厌,总是早晨天蒙蒙亮就起床读书,傍晚才肯收笔。而晨晚雾气大,光线差,时时干扰他的攻读与写作。因此,心里一直盼望着狮子不要再吐雾,能给他自己以明朗的读书环境。想得久了,他就把自己的愿望作了一副对联,挥笔了下来:“石室降自天我倚白云驱狮子,瑶池生于海君看绿浪醉龙王”。然后贴在石壁上。先生观之,大赞奇才。小小年纪就能作出如此气壮山河的联句,真是贵人。果然,感动了狮子岩的灵气。自此洞岩晨晚再也没有雾气了,明朗如晴空。狮子岩洞成了一处读书的好去处。

  康大和从小聪慧好学,长大后,已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被当地尊为儒人。有一次,大和卖菜路过黄石华东地界,遇到因当地人正在大路中搭设戏台而挡住去路,便责问为何如此做法。当地人却说,华东村从来就如此搭台唱戏。并请来一位长者。那长者不把大和看在眼里,有意杀杀他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傲气,对大和说:“今天是观音大士、三一教主、魁斗星君和关圣帝君的庆诞,你若能把四位神圣都融入对联里,且都作得工整、文雅,令人佩服,我们立即拆去戏台,永不占路,绝不食言。若作不好,你就调头回去。”大和若一小思,挥毫写道:“金莲开夏午,铁笔点春秋”。其对联引用“金莲”、“夏午”、“铁笔”和“春秋”分别寓意以上四位神圣。众人一看,齐声赞绝。当地人立即拆塔让路。他寓意深厚的对联自此沿用于今。

  三,康大和家距省城考场较远,在一次赴考中差点误时,他刚到考场门口,差役正欲关门,大和急忙飞步跨入大门,差役不准。因双方大声争辩而惊动了一位考官,那考官见大和相貌平平,欲于文采喝退他说:“你要想进考场,得先过我这一关。”大和签允。考官不无轻视地出了上联曰:“急水流沙粗在后”。大和一听,明白考官是瞧不起迟到者,以此来讽刺自己。他略一沉思,从容对道:“狂风扬谷破先行”。考官心喜,便令其进场参考。放榜时,他以可喜的成绩名列第八名举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考中了进士。

  嘉靖二十年,康大和补任同考试官及预修金典。嘉靖二十八年,他主持顺天府,与官宦赞同事,其录文多出于和之手,故深得皇上信赖,遂迁任右春访石谕德。嘉靖三十二年,主持会考试举,是年迁升侍讲学士,视院篆。正因为他为官清廉,兢兢业业,奉公无私,才有如此快捷的晋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帝念大和视篆勤读,诏升大和为南京礼部侍郎,在礼部八年,他奉公职守,广受好评,却没有升迁,他以为自己这一生已无可为,曾作《拙官赋》以自嘲和明志。谁知,赋刚出,升令至,康大和又被晋升工部尚书。当时任工部侍郎的林庭机是大和的同年进士,又是同乡,两人志趣相投,很合得来,很快成为挚友。一日,大和偶对庭机聊起当年九鲤湖祈梦之事,林听后顿有所悟:“你名大和,梦见和尚在书写,连起来不就是‘和尚书’了吗?由此看来,你官至尚书,九仙早有启喻,只是我们一时不懂罢了。”庭机的圆梦之解,大和甚是心悦诚服。

  当时,严嵩揽权,结党营私,把持朝政,康大和秉性耿直,绝迹权门,始终不肯去拜访、巴结,被严嵩等人晾在一边不用,将近二十年,未再获升迁。

  不久,严嵩党羽指摘政事,暗地里想整他,大和有所觉察,他厌恶官场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生活,毅然上疏引咎乞骸归乡,但帝未允。次年,大和再次上疏,陈辞恳切,帝知大和去意已决,遂不再阻拦,准于告老。

  大和致仕时年方六旬。几年后,同是工部尚书的林庭机亦致仕回莆,他们二人共倡诗社,专邀里中耆宿入社,人们又把这个书社称作“尚书社。”他一生著有诸多书籍。兴化郡守吕一静,还请康大和等几位饱学之士,续修郡志《兴化府志》。因积劳成疾,康大和于万历五年(1577年)病逝,享年七十岁。墓葬华亭镇云峰村山中,规模宏大,工艺精湛,有石翁仲、石虎、石马、石羊等。以寄予后人对“一代宗师”的无限崇敬和怀念。

  康大和生前在家乡莆田前康村带头兴建“莆田砺山康氏大宗祠”。清末民国初期,康氏大宗祠倒废。2012年初,广大族人踊跃捐资一百多万元,重新修建。让一座崭新的大宗祠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2013年,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福建莆田前康村“康大和”历史遗迹入选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进一步弘扬康氏优秀文化,莆田康氏族人正在着手计划在前康村建设“康大和”纪念堂。广泛宣传康大和的高尚情操。从而展示莆田历史名人的风采。把前康村建立成莆田的“历史文化村”。

  南通殿坐落于月塘乡前康村的乌龟山山麓。这里原本是一片荒漠的山地,因山上有一古塔,故被称为“塔庵埔”。

  据说,在明代以前,当地村民在海边建一座石塔,并立庵盖庙,名曰“塔庵庙”。明代以后,在其周围又相继建起龟山寺、塔平堂、万福亭、南通殿、圆明殿等庙宇。其中南通殿居于整个建筑群的中心位置。敬奉玉皇至尊等神像。

  明朝隆庆二年(1568),时任南京工部尚书的里人康大和在这里为其祖父立建:“诰赠通议大夫南京礼部右侍郎毅庵康先生墓道”碑,碑座立有一只石龟。一方胜地因名人而显,此后,塔庵埔的庙宇便闻名于东南沿海,香火也日臻旺盛。

  康大和少时笃志好学,拜师苦读的精神在当地一直被津津乐道,而他饱学多才的故事,更是在莆阳大地传为佳话,广受大家的崇敬。

  清朝末期,由于社会动荡,这一方宗教胜地渐见式微。部分庙宇遭到毁坏。文物也多有散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了保存文物古迹、弘扬康大和立志成才的精神,前康及周边的村民投工投劳,送砖献瓦,捐资赠款,开始重修寺殿,再塑金身。并在乌龟山上开荒种树,经历数年的努力,才使得塔庵埔再现昔日之风景。寺殿香火得以绵延鼎盛。1986年1月,塔庵埔诸庙宇重建得以告竣,1998年10月,玉皇至尊驾驻南通殿。

  新建的南通殿为砖木结构,仿宋式建筑,屋顶四棱翘角,红砖琉璃瓦装饰,使得整座殿宇金碧辉煌,磅礴大气。殿宇的大门口,有盘柱雕双龙戏珠,四周擎十五根石柱,承接木雕画檐,整个建筑浑然一体、蔚为壮观。殿内还有三根大石柱撑着屋架和脊梁,柱上写有四幅楹联,分别是:“宝殿巍峨一朵红云抉宝座,金銮雄伟九重紫气绕金阶”,“宏门玉殿祖师降临惟顾国,位镇金嵩武当行在护人间”,“佛天圣明威震龟山灵光佑万民,众志成城重兴南通伟业传千古”,“南北斗星山中为棋方几日,一磐未尽世上宇庙已千年”。这些联句为大殿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也是广大信众对玉皇文化的崇敬。

  2001年8月,在南通殿的石侧又复建了圆明殿,至此,塔庵埔的庙宇群落方得以形成。这些年来,塔庵庙的董事会本着慈善为怀的精神,把群众捐赠的善款用于当地的教育和公益事业,先后出资兴建了两座崭新的教学楼,董事长黄玉兰自己勤劳俭用,却对村里的公益十分热心,她为修桥铺路不辞辛劳,被大家称为“活菩萨”。 2009年,塔庵埔南通殿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资料系前康村康亚琪提供)

  “康大和”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