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名人董生有介绍
董生有(1919-1945.1),原名哲荣,外号老兵,福建省松溪县郑墩乡黄沙村人。
董生有人物简介
1935年2月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分队长、中队长。1936年率小分队东出仙槎一带,配合松东区委书记伊远金共同组建仙槎游击队。1937年接任松东区委书记,领导松溪东区的游击战争,打通了与闽东红军独立师的联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闽北、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董生有受命留在建(瓯)松(溪)政(和)游击区坚持斗争,率领抗日游击大队保卫特委机关。1938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调集县保安队袭击中共建松政特委机关,制造“塘边事件”,破坏建松政地区国共合作抗日谈判协议,董生有率部转入隐蔽的游击战争。1941年5月任中共松东特区区委书记兼庆元游击队党代表,11月任中共松溪县委书记兼游击队政委,率领部队多次取得反“清剿”斗争的胜利。1944年12月26日夜,因叛徒出卖,董生有和警卫班在松溪县花桥乡路下桥的西溪村被国民党保安队包围,在突围中负伤被捕。在狱中经受多次严刑折磨,始终坚贞不屈。1945年1月在浦城小西门外英勇就义。
董生有补充介绍
董生有,原名哲荣,外号老兵,松溪县郑墩乡黄沙村人。民国8年(1919)出生在贫苦农家,读过三年私塾,父母早丧,寄居姐姐董清娘家务农。民国23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七军团二十一师五十八团团长黄立贵率部挺进建(瓯)、松(溪)、政(和)地区,在松溪县的梅口、锦田、新铺、青山、路下桥一带开仓分粮,救济贫困,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后因局势变化而中断)。董生有主动协助红军买油、盐,送情报。次年2月,参加工农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工农红军班长、分队长、中队长、大队长等职。民国25年董生有受命带领六人,到仙槎配合松东区委书记伊远金共同组建仙槎游击队。民国26年,董生有接任中共建松政中心县委松东区委书记。奉命在松溪的仙槎、木丘、山镇等地开展抗租、抗粮、抗丁活动,成立农会和中共党组织,先后吸收积极分子97人参加中国共产党。
民国27年2月3日,建松政工农红军整编北上抗日,董生有奉命留在建松政地区,负责发展中共组织、宣传抗日。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后,国民党政府继续推行“消极抗日,积极-”政策。同年10月,县保安队袭击花桥乡中共建松政特委机关,制造“塘边事件”,破坏建松政地区的国共合作抗日谈判协议,董生有奉命率领保卫特委机关的武装力量转入隐蔽斗争。
民国28年5月,董生有出席建松政首次中共党员代表会议。会后,受命深入各村及闽浙边区发展抗日游击队组织,并担任浙江省庆元县周朝顺游击队的-表。民国29年9月16日(中秋节),董生有带领游击队一举攻下竹贤乡公所。
民国30年2月,国民党政府军旅长赖金标率部进攻建松政地区。中共建松政特委作出“埋枪、分散、隐蔽”的错误决定,游击队大部分被解散。董生有、马细妹、罗天喜等人则坚持斗争,带领游击队转移到松溪县北部、浦城南部一带筹粮筹款,并恢复了湛卢山游击队组织。同年11月董生有接任中共松溪县委书记职务,奉命执行“镇压-,扩大武装,恢复地下党组织”的决策,向郑墩乡公所队兵进行策反。次年2月14日(农历除夕),配合建松政特委书记陈贵芳率领的游击队,里应外合,攻下郑墩乡公所,逮捕乡长陈方有,缴获步枪13支,瓦解了郑墩乡公所的武装力量。与此同时,董生有吸收国民党政府军哗变士兵黎元仔等四人加入游击队。
民国32年2月,董生有率领游击队攻打浦城县桑园村,没收奸商囤积的棉布120多匹,分发给当地贫苦农民。民国32年4月,国民党第三战区绥靖指挥部派部队对建松政地区进行第三次围攻,实行“抢光、杀光、烧光”政策,松溪、政和两县游击队活动地区受到严重摧残。董生有仍带领游击队干部、战士,灵活机动地牵制和打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国民党军队抓不到董生有,便抓董生有的姐姐为人质,董生有毫不动摇,仍顽强地坚持斗争。次年12月26日深夜,由于内奸出卖,董生有和战士们在花桥乡路下桥的西溪村后门山,被国民党保安队包围,董生有因寡不敌众,受伤被捕。在狱中,他忠贞不屈,严守秘密。国民党顽固派对他施加酷刑进行逼供,毫无所获。随后又用铁线穿过董生有的锁骨,秘密押送到浦城的第六督剿区司令部。民国34年1月,董生有在浦城县城关小西门外英勇就义,年仅27岁。
“董生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