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名人董德兴介绍
基本介绍: 董德兴 男 58岁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化研究室 副研究员 主要著作计有:《筚路启艺林-徐悲鸿》、负责和参加撰写的著作有:《新时期小说流派新论》、《上海文化通史》、《中国娱乐大典》。
董德兴人物生平
董德兴(1917-1983),又名董阿绍,福建省福鼎县点头乡大坪七斗冈人。
1935年4月在福鼎参加游击队,1936年春编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随部队转战闽浙边区,1938年3月随部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历任新四军二支队四团战士、班长、排长,新四军独立二团连长,皖南事变后编入新四军六师16旅干部训练班副队长,新四军独立团副营长,四纵队特务营营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营长,第三野战军第28军82师245团副参谋长等职,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福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福建省建宁县人民政府县长,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政府区长、区委书记,福州市粮食局局长等职。1957年10月调任福鼎县人民委员会县长,1959年4月任福安专区劳动局局长,计委副主任。因对“大跃进”等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于1959年“反右倾”中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受撤职处分。1962年中共福建省委撤销对他的结论和处分。1981年9月10日,中共宁德地委给予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和政治待遇。1983年7月因病逝世,终年66岁。
董德兴主要成就
主要著作计有:《筚路启艺林-徐悲鸿》、负责和参加撰写的著作有:《新时期小说流派新论》、《上海文化通史》、《中国娱乐大典》。
董德兴补充介绍
董德兴(1917~1983年),又名阿绍,民国6年(1917年)12月生,福鼎县点头大坪七斗冈人。5岁失怙,母迫于生计再醮,德兴幼年依伴祖母长大。8岁时便替人放牛,后常伐樵叫卖。
民国24年4月,德兴参加福鼎当地游击队,参与“抗租、抗债”和筹集经费等革命活动。翌年春,转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战士,随部队转战闽浙边区,并参加了峰文战斗。
民国27年3月,德兴随粟裕部队开赴皖南岩寺,北上抗日。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任新四军二支队四团班长。此后,他先后任新四军四团排长、新四军独立二团连长、十六旅干部整风训练班副队长、新四军独立团副营长、四纵队特务营营长、十纵队二四五团副参谋长等职,曾参加虹桥机场、黄桥决战等著名战役。他在历次战斗中,冲锋陷阵,奋勇杀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兴历任福建省建宁县人民政府县长,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政府区长、区委书记,福州市粮食局局长等职。1957年10月,调任福鼎县人民委员会县长,1959年4月任福安专区劳动局局长,计委副主任。
德兴在任福鼎县县长期间,领导全县人民大办农业,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多次战胜强台风、洪涝灾害。同时,开发万宝山,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创办国营福鼎翁江茶场。新办造纸、化工、水泥、食品、编织、砖瓦等工业企业。
德兴善于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 “左”的思想。他曾对1958年“-”提出过一些自己的看法。1959年反右倾运动时,他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 分子”,受到撤销职务的处分。1962年,经中共福建省委监委〔62〕188号文批示,撤销对他的原结论和处分。1981年9月10日,中共宁德地委下文给予彻底平反,恢复其名誉。1983年,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决定德兴享受地专级政治待遇。
1983年7月,德兴因病逝世,终年66岁。
“董德兴”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