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名人陈性初介绍
陈性初(1871—1939)原名庆善,字嘉祥。漳平城关(今菁城街道)人,1902年赴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创立华侨智育会作为宣传革命的活动阵地。辛亥革命胜利后,募款支援孙中山领导的新政权。他身居海外,心系中华,发起组织会馆,创办《工商日报》,倡导兴学,开发民智,热心公益事业,毕生为华侨与当地劳苦大众服务。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怀着“请缨有志愿从戎,余心爱国贯始终”的激情,竭力为志愿祖国抗战而操劳奔波,成为著名爱国侨领之一。1939年5月,68岁的陈性初回国慰劳抗日将士,病逝于昆明。
陈性初生平
陈性初,1871年出生于福建漳平县,原本是福建漳平县名列榜首的秀才,但因疾恶如仇,要告倒贪赃枉法的知县而丢弃功名,于1902年离开祖国,到了当时的荷兰属地爪哇(印尼爪哇岛)。到印尼后,陈性初不但奋发有为,创业有成,而且积极投身社会事业,参与到海外华侨华人报效祖国的历史洪流之中,先后创立“华侨智育会”,奔走劝募“国民捐”,创建福建会馆和《工商日报》,并担任中华医药施济会秘书长从事医药施济和中医推广。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性初当选为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中华慈善委员会常委,积极支援祖国抗战,并常年奔波于印尼和中国之间,探求救亡、救国、救民之道。
遗憾的是,68岁时,一心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的陈性初在回国受训并参加慰问抗日将士期间,因辛劳过度,于1939年7月病逝于昆明。
陈性初评价
陈性初的离开让印尼华人社会深感惋惜与悲痛,他一生的爱国报国行为更是深得时人景仰和华侨爱戴。当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和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等19位政要都纷纷题写了悼念词,以表达对陈性初的哀悼之情。
陈性初补充介绍
陈性初(1871~1939年)
陈性初,又名庆善,字嘉祥,以字行。漳平县菁城镇福满村人。少年聪明好学。及长,应清代漳平县和龙岩州举行的三场考试,均名列榜首,被誉为“小三元”。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恩科秀才。得当时福建提督学政王锡蕃器重,赠给一部《輶轩语》(张之洞著)以为奖励。性初为人耿直,富有正义感,看到知县王先泽纵容部属以征收契税为名,敲榨0,残害百姓,便挺身而出,搜集王的劣迹证据,向省告发。结果王被斥革,百姓称快。
光绪二十八年(1902)陈性初离国去荷属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谋生。其时,孙中山的革命理论已传播海外,他积极参加民主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他与王敬书共同创立华侨智育会,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巴达维亚华侨募集“国民捐”,性初不辞劳苦,奔走劝募,计得法币230余万元,汇回祖国,支援国民革命。
陈性初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活动家,曾当选为巴达维亚议会议员。他身居异域,热爱祖国,致力宣扬中华文化。1912年3月,他与陈松和、陈金山等人发起创办“福建会馆”,四出发动闽籍华侨共襄盛举。历时三个月,会馆正式成立,他被选为顾问。1921年又与林肩六、黄天锡联合创办《工商日报》,任报社董事。1932年他与闽籍巨商庄西言、陈丙丁共组“闽侨救乡会”,任干事兼秘书。1933年以后,历任中华医药施济会委员兼秘书,巴达维亚拒素筹备委员会委员,巴华慈善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国医馆驻荷属国医分馆秘书主任,巴达维亚华文《新报》、《天声日报》义务访员等职。由于他任劳任怨,孜孜不倦从事华侨社会工作,成绩卓著,遂成为当地颇有声望的华侨领袖。
1937年抗日军兴,陈被任命为国民党驻巴达维亚直属支部执行委员,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他多次在华文报刊发表诗文,声讨日军侵略暴行。1938年世界和平运动大会第四次扩大会议在伦敦召开,他在《天声日报》上发表题为《拥护世界和平》的文章,呼吁华侨一致拥护。同年,厦门被日军占领,同胞备受 ,他在报上发表《为闽南灾民请命》,并积极发动闽籍侨胞捐输,以济民难。
1939年6月,性初已68岁,奉调进国民党中央训练团第三期党政训练班受训。7月中旬结业南返,道经昆明,病逝于旅舍。
陈性初善作旧体诗,常藉以抒发爱国思乡之情,惜多已散佚。现仅存文章3篇,旧体诗57首,辑存于第十一辑《漳平文史资料》。
“陈性初”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