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名人陈曲水介绍
陈曲水(1902年3月-1985年7月),又名陈希平,南安官桥人,知名华侨事务活动家和教育工作者。建国后从香港回福建从事侨务工作。历任全国侨务委员,福建华侨事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和侨联名誉主席、厦门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长、南洋研究所副所长、华侨函授部主任等职。
陈曲水人物生平
陈曲水(1902~1985)又名陈希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月出生于南安县官桥东头村。家庭贫困,自幼好学,小时读过私塾,15岁当塾师。民国10年(1921)春考进集美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任过南安莲河小学校长和南星中学教务主任。在南星中学工作时,反对学校董事会把7名女学生单独开班的做法,受到学校当局的排斥。民国17年转至泉州西隅师范学校任教,民国18年旅居菲律宾。
曲水抵菲后,在怡朗华商学校担任教员、校长十多年,施教中坚持向华侨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发动学生捐款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1936年发起组织怡朗华侨救亡协会,抗日战争爆发,发动各界成立怡朗抗敌后援会,任执委、主席。主编出版《民族斗争》半月刊,报导抗日战争形势,组织怡朗华侨妇女救国会,先后选派4批华侨青年回国参加抗战。1939年加入菲律宾共产党。日本侵占菲律宾后,曲水以“存心时时可死,处事步步求生”为铭训,在敌后坚持抗日。翌年,调马尼拉市任菲共华委统战工作委员会书记,主编出版《华商公报》,为争取团结菲律宾洪门,经组织批准,加入菲洪门致公党。曲水为党的统战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为菲律宾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抗战胜利后,曲水当选为菲共华委委员,任文教支部书记、《华商公报》党组书记、菲共华委干部学校校长、华侨联合中学校长等职务。
1947年,曲水在菲律宾的活动,引起菲政府和国民党特务的注意和监视,不久曲水奉调到香港工作。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中共华南分局香港工委文教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后,中共华南分局根据革命形势的需要,在香港成立中共福建特别支部和福建新民主主义建设促进会。曲水任“特支”宣委、书记和“福促会”组织部长,负责来港福建籍华侨和旅港福建人的统战工作。努力促成厦门部分军统特务起义投诚,积极营救被监禁在厦门特务机关的吕俊庆等5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
1950年1月,曲水从香港回到福建,投身侨务工作,历任全国侨联委员,福建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侨委副主任,省侨联名誉主席。后任集美华侨补习学校校长,厦门市侨联名誉主席,厦门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长,南洋研究所副所长兼华侨函授部主任等职。1965年离职休养。1978年,曲水已76岁,出席全国侨联第二次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为全国侨联委员。1985年病逝,终年84岁。
陈曲水人物简介
1926年从集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南安、菲律宾等地任教。长期担任侨务工作。1965年离休后,仍致力于党的侨务工作,任福建省侨联名誉主席。
陈曲水补充介绍
陈曲水(1902~1985年),又名陈希平,南安官桥人。少时就读于私塾。民国15年(1926年)从集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福建南安、菲律宾等地任教。1950年1月回福建从事侨务工作。历任全国侨联委员,福建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福建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侨联名誉主席,兼任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校长、厦门市侨联名誉主席、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厦门市-部长、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85年7月1日逝世。
“陈曲水”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