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重庆市名人>垫江县名人

杨武能

杨武能人物照片

垫江名人杨武能介绍

巴蜀译翁

杨武能(1938- ),重庆人,德语翻译家。1957年入南京大学德语专业学习。1978年至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冯至先生研修德语文学,主攻歌德研究。译作有《少年维特的烦恼》《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等,有《杨武能译文集》(11卷)行世。已出版论著《歌德与中国》《三叶集》等。

现为四川大学教授 、重庆国际交流研究中心主任 。

2018年11月19日,杨武能荣获中国翻译界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杨武能人物经历

1953年春初中毕业于重庆育才学校。

1956年秋高中毕业于重庆一中,考入西南俄文专科学校俄语专业。

1957年秋转学南京大学德语专业,1962年秋毕业分配到四川外语学院任教,1977年晋升讲师。

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冯至教授研修德语文学,主攻歌德研究。

198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分配到社科院外文所从事研究工作。1983年调四川外语学院任副教授,副院长。

1990年调四川大学任教授,1992至1997年任四川大学欧洲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

现为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四川翻译文学学会会长,四川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国译协理事,国际歌德协会,国际日尔曼学协会会员。

1983年和1988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奖学金。

1982年以来十余次赴国外研究讲学,出席国际学术会议。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女儿杨悦也是德语翻译。

2019年10月9日,重庆国际交流研究中心在重庆图书馆成立,杨武能被特聘为重庆国际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并被授予“重庆图书馆荣誉馆长”称号。

杨武能主要成就

学术成就: 1960 年开始发表译作,已出版《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格林童话全集》《海涅诗选》《茵梦湖》《纳尔齐斯与哥尔德蒙》以及《魔山》等经典译著 3 0 余种,并有《杨武能译文集》( 11 卷)行世。 1979 年起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已出版论著《歌德与中国》《走近歌德》《三叶集》和 Goethe in China 等 5 部,编著《歌德文集》( 14 卷)、《海涅文集》( 5 卷)、《外国中篇名著金库》( 10 卷)和“郁金香译丛”( 20 卷)等十余种。也从事散文写作,出版了散文随笔集《圆梦初记》和《感受德意志》。

作为文学翻译家,受丽尼、傅雷等前辈影响,重视将研究与翻译结合起来,力求保持原著的艺术风格。长期从事德语文学、比较文学和文学翻译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曾师事冯至、张威廉、田德望等前辈,于歌德研究、德语中短篇小说理论研究、中德比较文学研究和译学理论研究方面有所开创和建树。 1985 年发起并主持了中国外语界和比较文学界第一个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 ―― “席勒与中国,中国与席勒”国际学术讨论会。

杨武能学子评价

杨老师总是热情谦虚,乐于助人。不了解杨老师的人,会觉得他很严肃,其实他是个“外冷内热”的人。一旦你深入了解了他,你就会觉得他是那么热情谦虚,平易近人。本来已功成名就的他,并不像一些人那样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那是一种肤浅的表现。对待青年学者、译者,他常称之“学友”,其谦虚的精神可见一斑;当时后学我看到这个称呼,充满感慨,也深受鼓舞。杨老师那么有名望,怎么能与我以学友相称呢!他在送我的大作《圆梦初记》上的签字中有“闲览”二字,这些细微的表现都能反映出他的为人。像这样的好书我怎么能“闲览”!我是认认真真把它读完的,收获太大了。他特别重才,只要认可了人就一心给予实实在在而非表面肤浅的帮助,这一情况已在上面提到。他不把帮助挂在嘴上,而是默默地落实到行动上,真让我感动不已,使我想到一定不要辜负了老师的厚望。我觉得杨老师的这种美德在不少知名学者中很有代表性,比如曾读到过的钱钟书、季羡林等,以及我所认识的江枫老师等等。他们堪称知识文化界的一座座丰碑,然而他们却是那样平易近人,不像官场上的某些小人总是一副傲然的神气。他们读了很多书,深知“越学越知不足”。这样的谦虚精神很值得我学习,一生无论取得怎样的成果都不骄傲;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学海无涯,你只需欢快地尽情去畅游就行了。

杨老师感情丰富,文采斐然。他除了是一位大学者和大翻译家外,还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三位一体”结合得相当完美。这是他区别于许多学者的地方,也是他能成为一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人如果没有作家的那种文学冲动,那种文采,便难以成为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你是在翻译文学作品,而如果你对原著没有深刻理解,无动于衷,不能进入角色与作者或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怎么能把其中的感情传达给读者呢?而杨老师正具备了一个优秀作家的素质,这从他大量的散文随笔和不少诗歌中即可看出。他年轻时不仅做着文学翻译家之梦,而且做着作家之梦,他在《圆梦初记》“后记”中说:“我搞文学翻译的目的原本就在最终成为作家。”我很高兴自己在这方面与杨老师有相通之处。我曾为诗“疯狂”过一阵子;我激动地写下了大量的人生散文随笔,相信也有出版的那一天;我为哈代的《无名的裘德》一次次感动过,该书已在全国多家出版社出版、重印,并即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我所要表明的是,优秀的文学翻译家的确必须同时应该是一名优秀的作家,至少他必须具备作家的基本素质,即文学冲动(激情)和写作水平。我赞同杨老师的观点,单纯的学者难以充当一名优秀的文学译家。我所崇敬的大翻译家傅雷不也同样如此?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便是我所认识的杨老师。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会为社会“再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杨武能补充介绍

  杨武能 (1938~)

  重庆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1年又毕业于社科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曾任四川外语学院教授、副院长,现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译协名誉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四川省作协主席团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有《浮士德》、《魔山》等经典著作30余种,论著《歌德与中国》、《走近歌德》等5部,编著《歌德文集》等十余种,散文随笔集《圆梦初记》、《感受德意志》等,另有《杨武能译文集》(11卷)。《走近歌德》等著译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00年荣获联邦德国总统颁授的“国家功勋奖章”,2001年获联邦德国洪堡奖金。

  “杨武能”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