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名人郝小江介绍
郝小江,1951年7月10日出生于重庆,籍贯山西沁源,植物化学家,天然产物化学与资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郝小江1973年考入贵州大学化学系;1985年7月获得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9月获得日本京都大学药学博士学位;1994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11月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1999年任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年11月任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郝小江长期从事植物化学研究。
郝小江人物经历
1951年7月10日,郝小江出生于重庆市。
1973年,考入贵州大学化学系。
1976年9月—1982年7月,任教于贵州大学化学系。
1982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毕业后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85年9月—1991年2月,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6年4月—1990年9月,就读于日本京都大学,毕业后获得药学博士学位。
1991年3月—1994年4月,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植物化学研究室主任、植物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副主任。
1994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1995年1月—1997年11月,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植物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
1995年10月—2002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
1997年11月,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
1999年,任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1年11月,任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郝小江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郝小江不断探索植物化学研究新模式,逐步建立了资源—化学—生物学交叉融合的现代植物化学研究体系,在植物防御、用于生物功能探索的天然小分子探针发现等研究中取得若干成果。截至2019年11月,郝小江的科研团队从植物中获取1500余个新天然产物;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展了分子骨架独特、结构复杂的虎皮楠生物碱研究,新生物碱数量占国际同领域的1/3;有53个新结构类型并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分子被中国国内外研究组完成了全合成,促进了对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系统开展植物源抗植物病毒活性成分研究,先后发现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成分11类190余个天然产物,分别作用于植物病毒、植物寄主、激活植物系统获得抗性等途径,占国际上报道抗TMV天然产物的13.5%;从中发现了候选新农药靛红酮,具有较强的抗植物病毒病和病原菌的活性,已经获得农业农村部“新农药登记试验批准证书”;发现抗肿瘤、抗病毒、神经保护等活性成分有35类,通过合作开展了S—3等10个小分子探针调控细胞通路的新颖作用机制,并揭示潜在靶蛋白的新功能,为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病毒感染等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策略和药物先导分子;作为第一主持的1.1类抗早老性痴呆候选新药芬克罗酮进入II期临床试验。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显示,郝小江已有725篇学术论文被SCI收录,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在《自然细胞生物学(Nat Cell Biol)》《自然—化学生物学(Nat Chem Biol)》《细胞研究(Cell Res)》《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52篇。其主要论著有《中华海洋本草》《无毛绣线菊中的二萜生物碱》《毛果含笑的化学成分》《小叶臭黄皮的黄酮甙成分》《网脉橐吾的化学成分研究》《新疆具抗菌活性的植物资源》《绣线菊二萜生物碱的研究》等。
学术交流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显示,郝小江已组织举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RSCMP2000等国际学术会议,14次受邀在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等中国国内外学术会议作邀请或大会报告。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2004年10月
第三届国际天然产物大会
南京
2005年8月
首届国际除虫菊产业发展论坛
昆明
2005年10月
中英植物保护生物学国际研讨会
昆明
2005年10月
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
武汉
2007年8月
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
昆明
2008年6月
第一届植物次生代谢国际会议
昆明
2010年10月
第八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
2012年11月
第九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
2014年1月
第十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
2018年7月
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
昆明
2019年11月
第9届中韩双边有机化学国际研讨会议
昆明
2020年10月
“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天然产物发现与合成”学术研讨会
2020年11月
云南省植物学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植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
昆明
2021年7月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2021年全国学术年会
昆明
2022年1月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工作总结交流及学术年会
发明专利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显示,郝小江已获得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件和中国发明专利44件。
时间
专利名称
专利号
1998年4月28日
绣线菊二萜生物碱,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78219
2002年8月28日
N—酰基色胺植保素衍生物的抗菌活性、诱导、分离与合成
CN1365971
2003年1月8日
光学分割d1—反式—4—苯基—5—邻氯苄基吡咯烷酮—2的方法
CN1389459
2007年10月24日
一种抗植物白粉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344232
2009年8月19日
化学激活剂,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CN100527957
2011年2月23日
3—丙酮基—3—羟基羟吲哚的制备方法
CN101979379A
2011年6月22日
三宝木内酯A—D,其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101864A
2013年5月22日
三裂蟛蜞菊中的倍半萜内酯在制备抗烟草花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CN102942551A
2014年5月14日
四降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788078A
2018年5月4日
一种可用作Wnt信号途径激活剂的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5343073B
2019年10月18日
巨大戟醇及其衍生物在增强溶酶体生成中的应用
CN106619600B
2020年4月28日
治疗或预防肥胖或其相关疾病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1067900A
2021年4月2日
牛筋果三内酯A、治疗抗阿尔兹海默症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592351A
承担项目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角色
1997年
防治几种疾病新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
2006年
虎皮楠生物碱LongeracinphyllinC的合成及其生物合成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4年1月—2017年12月
密脉木属植物中新骨架生物碱的发现及抗丙肝病毒活性研究
主持人
2015年1月—2019年12月
影响溶酶体功能小分子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主持人
2021年1月—2023年12月
植物系统获得抗性化学激活剂靛红酮的研究与开发
主持人
苄基苯乙胺类生物碱抗乙肝病毒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科研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2003年
粉花绣线菊复合群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
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9年
虎皮楠中新颖结构生物碱的研究
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1年
滇产芸香科植物化学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3年
植物化学防御物质与新农药先导化合物的研究
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实验室建设
郝小江在周俊和孙汉董等前辈创业的基础上,主持了“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请与建设;创建了“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培养成果
截至2017年12月,郝小江已培养了100余位研究生。
姓名
学位类别
学科专业
林军
博士研究生
植物学
周华
杨献文
赵庆
康文艺
左国营
王跃虎
邸迎彤
范黎明
胡益明
刘海洋
鲁春华
汪俊松
杨小生
李玲
尹俊林
博士研究生
药物化学
王蕾
李石飞
付艳辉
唐贵华
李琳
硕士研究生
植物学
洪鑫
田均勉
冯玲
高锁
聂晶磊
杨小生
黄升殿
硕士研究生
药物化学
张荣
张海元
陈佳
杨廷全
刘湘东
(表格内容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摘录时间:2022年10月6日)
时间
荣誉表彰
2007年
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个人
2017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019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1年
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
郝小江人物评价
“郝小江是中国植物化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云南网评)
“郝小江的植物化学研究成果,在植物防御与新生物功能发现、新药(新农药)发现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拓展了植物化学的研究范围和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为中国植物化学的进步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作出了突出贡献。”(《昆明日报》评)
“郝小江长期坚守云贵地区科研一线为该学科发展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国国内外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为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跨学科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评)
“郝小江是云南高层次科技人才,是中国的创新脊梁。”(人民微视频评)
郝小江补充介绍
植物化学家,长期从事植物化学研究。1951年7月生于重庆市。1976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化学系,1985年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于日本京都大学获药学博士学位。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郝小江”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