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人方和谦介绍
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2009年7月,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
方和谦人物简介
1923年生于中医世家,12岁随父行医,19岁取得医师资格。
1954年~1958年在北京市卫生局任科员。
1958年调入北京市中医医院任内科医师、教研组组长,兼任北京中医进修学校伤寒教研室组长。
1968年~1999年任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
1993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2008年,先后担任第一、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98年起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副主委、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常委、北京市红十字会理事等职务。
方和谦主要经历
方和谦1923年出生于山东烟台,父亲方伯屏是京城十大名医之一。方和谦自幼便接触到大量中医典籍。在私塾学了两年《三字经》、《论语》、《春秋》、《左传》、《古文观之》等书,并进行了较好的书法训练,随后读小学5年,初中三年接受新学教育,初中毕业后,考入中央日本语学院日语系学习日语四五年。在中医家庭的熏陶下,从初中起,方和谦参加了父亲在家开办的三期中医讲习班,学习了《医学三字经》、《内经》、《伤寒论》等医学专著。在反复诵读学习中,方和谦从少年起就打下了坚实的中医基础。同时,在父亲的诊所里随父行医,替父亲作开诊准备,为前来就诊的病人换药,抄方佐诊,边干边学。
16岁那年,一位60多岁的老人生“项痈”久溃不愈,仔细切脉问诊后,方伯屏采用了《备急灸方》中“骑竹马灸法”,即病人架空骑在一根包裹着棉被的竹杠上,两边有两个人架住病人,用点燃的艾绒熏烤疮口。这种少见的疗法让一旁随诊的少年方和谦感到不可思议,然而令他惊奇的是,灸10壮以后,患者疮口竟结痂痊愈了。
中医治病之神奇进一步坚定了方和谦继承家学的行医志向。除了将大量医学经典背得烂熟于心外,父亲所撰的《医家秘奥》及3本医学笔记也是他宝贵的学习资料。他每天随父临诊6小时后,坚持读书3小时。至今方和谦对《伤寒论》397篇113方,仍然倒背如流。
1942年,19岁的方和谦参加了北京市卫生局中医考试。面试答辩时,主考官口试提问:“中药为何能治病?”这道题听来颇有难度,学生所作答案也是五花八门,难倒过不少人。方和谦略加思索,从容不迫地对答:“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而常也。”他将《内经》的相关经文脱口背出,对此简洁而精辟的回答,老师给了满分。考试后,方和谦获得了执业资格,“方和谦诊所”随之挂牌,开始了独立行医的生涯。
为启发西医学生对中医的兴趣,他格外注重讲课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把与中医学有关的诗词、歌赋引用到教学中,频频引来学生钦佩的目光。
1954年方和谦结束了个体行医生涯,调入北京市卫生局中医科工作,两年后调入北京中医医院,兼任北京中医进修学校伤寒教研组组长。在教育岗位上,方和谦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考据求源、引经据典,他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内容逐字逐句剖析,深入图书馆,凡有关《伤寒论》的百家注解,如柯韵伯、尤在泾等人的著书均借阅过。《伤寒论》397篇,每篇都有自己撰写的讲稿。讲内科医案学时,他翻阅了《王旭高医案》、《薛立斋医案》、《名医医案》等大量医案,授课时将之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并结合临床实际,深入浅出,纵横贯通,令学生茅塞顿开。
从1968年到北京朝阳医院任中医科主任起,方和谦同时承担了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工作。为启发西医学生对中医的兴趣,他格外注重讲课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学生评价他的课“文化底蕴丰富”,在课堂上他旁征博引、涉猎广泛,包括与中医学有关的诗词、歌赋都引用到教学中,频频引来学生钦佩的目光。
在学术上方和谦对学生毫无保留、无私奉献,在生活中对学生平易谦和、关怀备至。他培养的中专生、大学生、进修生和西学中医生,遍布海内外,许多都已成为中医药事业的栋梁和骨干。1991年至2008年,方和谦先后担任了第一、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7年11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建设“方和谦名老中医工作室”,为启发后学,方和谦不顾85岁高龄,主动请缨,在“名医大讲堂”中给学生和青年医师们系统讲解《伤寒论》。方和谦说,中医经典著作百学不厌,告诫学生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而且身体力行,活到老,学到老。
他的弟子告诉记者,在生活中,方和谦是一个极有生活情趣的人:京剧、象棋、麻将样样爱好,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是一位美食家,在饭店遇到可口的饭菜一定要学为己用。方和谦说药食同源,做饭和处方有异曲同工之妙。好菜讲究主料和辅料,放什么、放多少、怎么搭配,才能使菜品色香味俱全。逢年过节,他是家里的“掌勺大厨”,烧得一手好鲁菜,“糟溜鱼片”、“红烧肘子”等拿手菜让尝过的弟子们竖起大拇指。
方和谦思想开明,对新鲜事物乐于接受。年轻时曾学习日语4年,如今闲暇时喜欢读读日语,弟子们戏称老师的发音是“大阪味的”。80多岁的他还学英语,手机短信发得“很溜”。老人至今骑残疾人摩托车上下班、载着老伴去菜场买菜,甚至还一度向往要拥有机动车驾驶证。
方和谦精通伤寒,却不自诩为经方派,他主张经方和时方合用。上世纪60年代他主编的《北京市流行性乙脑炎治疗纪实》,当时北京各医院的中医医生人手1册,产生广泛影响。
方和谦坚持弘扬仲景学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他认为21世纪中医学术的发展,不能墨守成规,只有在深刻领会仲景学术的基础上,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方和谦精通伤寒,却不自诩为经方派。他主张经方和时方合用,用之得当,效如桴鼓;且经方有限,满足不了疾病谱的发展需要,要靠时方来补充。他对古方学以致用并有所创新,如《金匮要略》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用酸枣仁汤,方和谦又从“竹皮大丸”方中取竹茹、白薇二味药加入,对阴虚脏燥的失眠有良效。
他善用“和法”,强调正气为本、扶正以驱邪的治疗观,提出“和为扶正,解为散邪”的精辟见解,并独创“滋补汤”、“和肝汤”,在临床中为很多危重患者解除了病痛。
方和谦倡导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中医学术、西医学术都需要古为今用、精益求精,二者可以相互补充,但绝不是相互凑合。作为一名现代中医,可以利用现代医学诊查手段,配合四诊合参,有利于中医诊断;但不能唯检查论,丢弃辨证论治。中医和西医对疾病的认识、归类、诊断等各有自己的观点,不顾客观实际、生搬硬套的“对号入座”是对中西医学的亵渎,不但治不好病,还会贻误病情。
1956年夏季,一场突如其来的流行性乙脑肆虐北京,作为北京市卫生局中医科的一员,方和谦投入到乙脑的抢救治疗中。北京市卫生局采用1955年石家庄用“白虎汤”治乙脑的经验,竟然效果甚微,最后请来中国中医研究院的蒲辅周先生和岳中美先生指导会诊。蒲老认为,1955年为燥火当令,阳明内热,故用“白虎汤”有效;而1956年雨水多,湿气重,应用芳香化浊、透表散邪治疗。蒲辅周采用藿香正气散组方,使该病疗效达到90%以上,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乙脑病的诊治,给方和谦上了终生受益的一课。他进一步体会到在学术上只有实事求是,不能脱离辨证论治,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对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治病的分证掌握上,要灵活运用,不可固执己见。为总结乙脑治疗经验,1957年,方和谦主编了《北京市流行性乙脑炎治疗纪实》手册,书中收集了200多个病案,由北京市卫生局印制200册,发至各医疗单位。当时,北京各医院的中医医生人手一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之后他又主编了《燕山夜话》等书。
2003年3月非典暴发,方和谦认为中医药应有所发挥,4月份就向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及院党委请命。上级顾及其80高龄,未批准其去非典一线的请求。即使留在医院,在非典高峰期,方和谦仍坚持出门诊、查病房。他拟好预防处方发放到医院医务人员手中,说“没有什么好怕的”,让身边的医务人员深受教育和鼓舞。作为国家级老中医专家,方和谦积极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方献策,并认为非典不同阶段有夹寒夹湿的区别,仍需辨证论治,为战胜非典立下了一份汗马功劳。
方和谦处方用药,药少力专,一服药通常几块钱;开汤药十分注重口感,尽量不用太苦或太难闻的药。病人称赞“方老药味少,味道不难喝,还解决问题”。
方和谦的医术在中医界有口皆碑。北京许多综合医院在危重病人治疗无效时,常请方和谦会诊,他独到的医术使许多疑难病患者起死回生、转危为安。他擅长医治各种疑难杂症,60余载的行医生涯中,救治过的患者不计其数。
几年前,一位81岁的老人长期患糖尿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足,来到朝阳医院。老人左脚趾亚急性坏死,脚趾呈黑紫色已1月有余,行动十分困难。西医认为只有截肢。老人和家属处在两难之中。后经人介绍,老人找到了方和谦求诊。方和谦仔细询问后,确认此病皆因元气不足、气阴两虚引起。遂投以自创的“滋补汤”以培补元气、扶正祛邪。两周后,患者用完方和谦的12服“滋补汤”后,四肢浮肿均有好转。6周后,患者组织坏疽痊愈。再来院就诊时,但见老人面色红润,活动自如,已可以缓慢行走。
方和谦的医术不仅在国内具有很高的声望,国外一些华人朋友也常常慕名而来。
2004年,他接诊了一位美籍华人姜先生。姜先生持续腹泻、腹痛、便血,在美国被诊断为“克隆氏病”。姜先生在美国就诊西医,治疗近两年均不见起色。美国医生表示无药可治,建议姜先生手术治疗。姜先生回国后在多家医院求助于中医,服用各类方剂1年多,但仍未痊愈。方和谦见其形体消瘦,问诊得知患者腹痛、腹胀、大便溏泻多年。病人的钡餐造影检查结果为:回肠节段性狭窄,假性憩室形成。方和谦确诊其证候为脾气亏虚,湿停气阻。随后,对症用药,采用参苓白术散组方健脾化湿,香连丸理气止痛,1周后姜先生再次来就诊时,病情明显好转。两年间,姜先生坚持打“飞的”往返于两国,每次回国前都随行带六七十服方和谦开的中药,最终疾病痊愈,令美国医生称奇不已。
方和谦常教导身边弟子,“患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医乃仁术也”。患者不论职位高低、贫富亲疏,都要一视同仁、高度负责。方和谦84岁时,仍每周出5~6天门诊,每次要接待30个病人左右,其精神令年轻人钦佩。
他处方用药,药少力专,绝无大处方,很少用犀角、羚羊角、麝香等贵重药,力求简、便、廉解决问题,一服药通常才几块钱,最多十几块钱;方和谦用药特别注意顾护脾胃,每每加生稻芽、焦神曲等“保胃气,存津液”;开汤药时十分注重口感,太苦或太难闻的药尽量不用。病人称赞“方老的药药味少,味道不难喝,还解决问题”,“坐在这儿病就好了一半”。
方和谦补充介绍
方和谦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共党员,首届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学会原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科原主任。2009年12月23日22时29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方和谦教授1923年出生于来自山东烟台莱州的中医世家。12岁随父习医,父亲“严于治学,精于临床”的精神,给予他很深的影响。他19岁考取中医师职业资格,于1942年在北京开办“方和谦诊所”,开始了行医生涯。1952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中医学习西医学习班”,学习了西医知识,扩大了视野,同时取得了西医执业资格,为今后在综合医院工作以及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4年至1958年在北京市卫生局中医科工作,主管中医师资格的审批,参与北京市中医医院及综合医院中医科的组建工作,为北京市中医药事业的恢复和建设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1958年调北京中医医院任内科医师,兼任北京中医进修学校伤寒教研室组长,教授《伤寒论》课程。1968年到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任科主任,1980年任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68载。从1978年起,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红十字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北京市科协常务委员、北京中医学院顾问等学术职务。199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之一。1993年,荣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被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及“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首届国医大师,同年获北京市政府“首都国医名师”称号。
方和谦教授幼承庭训,熟读经典,广泛涉猎医学书籍,治学勤奋,广撷博采,抉微探奥,学兼各家,汇通中医药理论。他钻研灵素之学,潜心伤寒之论,对仲景学说体会尤深。他尊古不泥,勤于实践,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见解。在临床实践中重视扶正,善用补法,提出“正气为本,扶正以祛邪”的治疗观;学宗仲景,善用和法,提出“和为扶正,解为散邪”的学术观;对和解法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认识;创制了“和肝汤”、“滋补汤”等著名方剂,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方和谦教授行医以诚为本,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其治学格言是“待人接物须德取延和,义本泰康,执行医事要胆大心细,智圆行方”。他为人谦和,对待患者不论老幼、尊卑、贫富,一视同仁,和蔼可亲,仔细倾听患者及其家属的叙述,认真诊察,并结合现代医学诊治手段,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疗效显著,在患者中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展现出大医的风范。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医教研室的第一任主任,他一贯重视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他的学生已遍布京城内外,成为中医药事业的骨干和栋梁。他出版《“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方和谦》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承担国家科技部等科研课题5项。
方和谦教授自1991年至2008年先后带教四批继承人。他培养后学从不保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学问和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是继承人的恩师和楷模。除了言传身教,他还对学生们的工作、生活、家庭等关怀备至。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更学到了他行医做人的高尚品德,终生受益。
2007年11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我院建立“方和谦名老中医工作室”,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启发后学,在全行业形成良好的“学经典、用经典”的氛围,他不顾85岁高龄,主动请缨,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启动的“名医大讲堂”上给青年中医师们系统讲授《伤寒论》,为首都中医药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老师的谆谆教导使学生们深深体会到:经典著作是医学理论的源泉,是临床经验的结晶,百学不辍,须臾不可离。他告诫学生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而且身体力行,活到老,学到老。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他表现出中医工作者当仁不让、身先士卒的气魄。1956年的8月-9月上旬,全国暴发流行性乙型脑炎,他深入基层,直接参加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抢救治疗,自始至终战斗在第一线,跟随蒲辅周名老中医深入临床,运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并撰写《北京市195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总结》,为推广防治乙型脑炎提出了理论和临床治疗方案的依据。2003年春季,在抗击SARS的战斗中,他积极向国家献计献策,发挥中医中药抗瘟疫的强大作用,指导中医科拟定了中药处方,制成“抗 口服液”,应用于临床。在抗击SARS的日子里,他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一如既往地为广大患者热情服务。他的大无畏精神鼓舞和坚定了全体医护人员战胜SARS的信心。
方和谦教授的一生是一名医生努力学习与工作的一生,是为广大患者竭诚奉献心力的一生,是为祖国中医药事业与中西医结合事业不懈开拓进取并取得卓著业绩的一生。他的逝世,是国家和首都中医药学界的重大损失。他谦和为人、精诚为医的大医风范是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楷模。我们将永远铭记他的教诲,学习他的精神,把他宝贵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永远传承下去,造福于人民健康,以告慰他在天英灵。
我们永远怀念国医大师方和谦教授。
“方和谦”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