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安徽省名人>安庆市名人>太湖县名人

叶少兰

叶少兰人物照片

太湖名人叶少兰介绍

京剧演员

叶少兰,1943年出生于北京,京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主要作品为《壮别》、《吕布与貂蝉》、《罗成》。首届梅花奖获得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历任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演员、导演、编导室主任?艺术指导,中国剧协第四届常务理事。现任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美国富布赖特国际学者,美国本宁顿大学戏剧系教授、研究生导师。

叶少兰人物经历

1943年,生于北京。

1950年,开始随父亲叶盛兰、姑父茹富兰学艺。

1952年,考入中国实验戏剧学校,学文武小生,曾得姜妙香、萧连芳、陈盛泰、阎庆林等传授;同时又由其父指导,学得《群英会》《八大锤》《罗成叫关》《辕门射戟》等剧。

1962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

1963年,拜俞振飞为师,由俞亲授《太白醉写》《奇双会》等戏。

1965年,至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班学习。

1966年,被下放到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农场接受劳动改造,每天下工后,叶少兰都会坚持练习基本功。

197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调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任导演。

1979、1980年,“文革”后复出,演出的有《谢瑶环》《群英会》《白蛇传》等。

1981年底,演出了《吕布与貂禅》。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5年3月,在全国政协参加文艺界联组会上,叶少兰代表京剧界做了《京剧的现状、问题和建议》的发言,陈述了他个人对京剧艺术较为全面的、整体性的思考,并提出建言。

2006年,在联组大会上做了《为京剧的改革创新、继承发展谈几点建议》的发言,继续为京剧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2007年,叶少兰参加“建设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考察,与全国政协京昆室委员共同提交了《关于建设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的考察报告》。

2009年,叶少兰参加全国政协京昆室地方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考察团,对福建和广东地方戏进行考察。回京后就闽粤地方戏曲生态的基本情况、闽粤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的经验与成绩、闽粤戏曲艺术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等四方面提出建议,并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报送了考察报告。

2013年,叶少兰代表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作了题为《培育“国粹”京剧的高级人才必须重视基础教学》的发言,再次呼吁要高度重视京剧基础教育。

2018年年9月,“京剧叶派小生艺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开班,叶少兰任导师。

叶少兰演艺成就

1983年,获第一届戏剧梅花奖。

1986年,被美国授予富布赖特国际学者?

1998年,获得了美国纽约文化艺术中心杰卓艺术奖。

1999年6月,获美国美华艺术中心授予的终生成就奖。

叶少兰人物评价

他是中国现当代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之一,周瑜意得志满、吕布刚愎自负、罗成悲壮苍凉,他都演得情真意切、惟妙惟肖,准确地把握舞台竹奏和分寸感,使表演层次清晰,寓神情之真于声色之美。他对京剧小生行当、对中国京剧院、对整个京剧史有着极为特殊的贡献。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仲呈祥评)

入伍几十年来,无论在何种场合、何种环境、以何种身份出现,叶少兰始终谨记自己是军中一卒,一言一行代表的是中国军人的形象。而军人则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也因之,在工作中,他从不向上级讨价还价,领导叫干啥就干啥,大小任务忠实执行,从无怨言;作为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叶少兰数次上哨所、进农村、入病房、赴边疆,竭诚为士兵、孤寡老人、军烈属、伤病员等一丝不苟地表演,哪怕观众只有一个人;作为全国政协常委,他认真履行职责,多次提建议、写提案,为弘扬、留住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鼓与呼。(人民政协报评)

叶少兰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群英会》

《临江会》

《辕门射戟》

《吕布与貂蝉》

《战濮阳》

《八大锤》

《探庄》

《十老安刘》

《红梅阁》

《独占花魁》

《得意缘》

《虹霓关》

《周瑜》

《吕奉先》

《罗成》

《十三太保》

《雅观楼》

《白蛇传》

《柳荫记》

《西厢记》

《桃花扇》

---------

----------

---------

资料来源:

叶少兰补充介绍

  叶少兰:京剧演员、导演。1943年生于北京,为京剧“叶派”小生创始人叶盛兰之子。他的妻子许嘉宝也是梨园界人士。国家一级演员、首届梅花奖获得者。第一次扮演“英俊小生”是与杜近芳联手的《谢瑶环》,年已36岁。

  1952年考入中国实验戏剧学校,学文武小生,曾得姜妙香、萧连芳、陈盛泰、阎庆林等传授。同时又由其父指导,学得《群英会》、《八大锤》、《罗成叫关》《辕门射戟》等剧。1962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1963年拜俞振飞为师,由俞亲授《太白醉写》《奇双会》等戏。1965年至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班学习,197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调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任导演。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叶少兰曾到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埃及、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讲学或访问。1985年被聘为美国本宁顿大学戏剧系教授。1986年被美国授予富布赖特国际学者。

  1988年在中国剧协主办的首届中国戏剧节中,与-合作演出《壮别》一剧反响很大。恢复演出了“叶派”京剧《吕布与貂蝉》《罗成》《周仁献嫂》《柳荫记》等。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常演剧目有《吕布与貂蝉》《群英会》《罗成叫关》《周仁献嫂》等。历任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演员、导演、编导室主任、艺术指导,中国剧协第四届常务理事。现为美国富布赖特国际学者,美国本宁顿大学戏剧系教授、研究生导师。1999年6月获美国美华艺术中心授予的终生成就奖。

  艺术特点

  他嗓音宽亮,文武兼长。擅演翎子生、武小生、官生、扇子生。其声腔艺术刚柔相济、韵味醇厚、委婉细腻、悦耳动听。大、小嗓运用自如、和谐,过渡不露痕迹,具宽厚圆润、明亮优美之特色。在继承的基础上把京剧小生的表演和声腔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艺术发展

  1979、1980年文革后复出,演出的有《谢瑶环》《群英会》《白蛇传》等,只有一个感觉太像他父亲叶盛兰了。扮相、嗓音都像,与其父不同的是念白的虎音重些,唱腔的高音差些,台风、表演处处神似。袁行健这个人物叶盛兰先生没演过,可叶少兰演的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叶派。出场时头部微微一晃,拢目提神的做派活脱一个“小叶盛兰”。那段摇板和四平调极有韵味。叶少兰演的周瑜也气度不凡,虽稍欠成熟,但一看就是个好角。

  1981年底演出了《吕布与貂蝉》,嗓子的高音又冲又亮,而且感情充沛,气力特别足,那段“小宴”的娃娃调荡气回肠。更可贵的是叶少兰把吕布的个性刻画出来了,认为至今还没有哪位徒弟能演好这个吕布和唱好这段唱,做到声韵夺人。之后演出的《水淹下邳》《周仁献嫂》《罗成》一出比一出难度大。他的三出大戏。是他的黄金阶段,不管是唱腔、表演、功架、武工都能处处见好。这个时期他闯出了自己的路,在似与不似之间。说似,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都是叶派规范,说不似,唱腔、念白、表演都比其父更夸张一些,更强调感 彩,按现在的话说更有时代特征。这个时期赞誉很多,也看到一些批评。有一篇上海的报道“叶少兰拜望老师俞振飞”里叶少兰自己说俞老要他注意不要太“过”,碰到观众也对他提了这个意见,他总是牢记在心。少兰在台上的演出一向非常卖力,全身心的投入,处处体现一个“紧”字,能带人入戏。曾看到不少看《周仁献嫂》的观众看的泪眼迷离,看《罗成》时全场沸腾的掌声。当然,叶少兰在掌握分寸上有难免过火的地方,但整体来说是极大成功的。这一时期虽然演的都是叶派老戏,但每个人物都与其父有许多不同,有他自己的理解和塑造,有许多真实可信的一面,所以也可以说是有所创造的。

  1987年到94年进行音配像前这一时期,叶少兰广开戏路,把小生的所有门类的人物都演了。梁山伯、陆文龙、赵云、卢昆杰、赵宠、陈大官、薛平贵、还有挂胡子的李白等。这些人物演来个个都有精彩之处,足以看出他的功底深厚,继承全面,表演精湛。扇子生温文而雅,武小生功架漂亮,官生博采众长,穷生入木三分。这些人物都能演出不同的个性来,这在当代小生行是独一无二的。纵观与叶少兰同辈及后辈的演员,都不能把小生的各个门类的角色都演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可见出个小生人才太不易了,而少兰这一时期的演出又一次证明了他的实力。看叶少兰这阶段的演出在刻画人物上下了工夫,在把握分寸上也恰到好处,如吕布、周仁、周瑜等人物也比前演的更精到了。

  1994年开始叶少兰为其父和姜老的许多戏配了像,不敢说全部恢复原貌,但相比较而言,他的配像是成功的,得到观众的承认。尤其是叶盛兰先生的戏,不管是演过的没演的,都配的细腻传神。姜先生的几出戏也配的很得体。细想一下,这配像口型、身段、锣鼓点等许多都要跟上,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配像与舞台演出完全不同,都比较平和一些,尤其是一些近景,所以就更见功力了。有时看他的音配像比舞台演出有更多的回味之处。这时期少兰演唱的《九江口》、《飞虎山》等选段,演出的周仁、陈大官等人物堪称精品。近年来演的周瑜、曹植还是那样神采飞扬,非一日之功也。

  人物评价

  麒派的表演是比较夸张的,袁先生素有“麒派花脸”之称也是比较夸张的,叶盛兰先生演戏也是个性突出,比较张扬的。都属于在舞台上过于卖力的,也造就了这个流派的特色。叶少兰演的尤其是吕布一类的人物夸张一些就是必然的了。我曾看李宏图演的周仁整个感觉就是不为所动,似乎他不是剧中人。这一点上说就与少兰的演出有天壤之别。这是个矛盾的问题,突出个性难免有过的感觉,不突出就是太温了,没人物。这个尺度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很难说得清,每个观众心里的尺度也是不同的。只要塑造出人物就是成功的。

  在唱腔上叶少兰的剧场实况与静场录音有较大区别,在剧场追求效果是许多演员的共同特点,观众要的也是这个效果。听叶少兰专录的许多音带都是欣赏的佳品。对于他的节奏慢也有不同看法,有些唱腔确有拖的感觉。(指近年来的唱腔,可能是嗓音受限制,情绪没出来。早些年的没这感觉。)他的摇板、散板都是带着感情唱的很欣赏,不像许多小生演员都是一带而过,毫无味道。曾看到一些评论说有些行家也不得不承认,叶少兰在真假声换声点的掌握上,比前人有所发展。

  个人生活

  妻子:许嘉宝,京剧演员。

  父亲:叶盛兰,京剧艺术家。生于1914年,卒于1978年,原名端章,字艺如,祖籍安徽太湖。

  叶盛兰的曾祖父叶廷科于清道光年间从太湖贩茶、笋至京定居;祖父叶中定学艺于老嵩祝班,后为四喜班净角台柱;父叶春善创办富连成社并长期任社长,盛兰为其四子。

  他幼入富连成科班习青衣、武旦,后改小生。先从张彩林、萧连芳学文戏,从茹富兰学武戏,1930年出科后拜程继先为师。1931年应马连良之邀搭入扶风社。1941年一度以旦角领班。1945年成立育华社,开创了京剧小生挑班的先例。1951年参加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1955年任中国京剧院一团团长。

  叶盛兰的扮相英俊,天赋极高,昆乱兼擅,文武兼备,世称叶派。他的嗓音宽厚圆润,气度大方,扮像英俊,表演细腻,行腔刚劲遒健,华丽婉转,是龙、虎、凤三音的总合。

  主要作品

  《群英会》、《临江会》、《辕门射戟》、《吕布与貂蝉》、《战濮阳》、《八大锤》、《探庄》、《十老安刘》、《红梅阁》、《独占花魁》、《得意缘》、《虹霓关》、全部《周瑜》、全部《吕奉先》、全部《罗成》、全部《十三太保》、《雅观楼》、《白蛇传》、《柳荫记》、《西厢记》、《桃花扇》等。

  “叶少兰”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