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名人夏侯端介绍
夏侯端(?—627年),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梁朝时期尚书左仆射夏侯详的孙子。在隋朝做大理司直一官。
夏侯端,寿州寿春人,梁尚书左仆射详孙也。仕隋为大理司直。高祖微时与相友,大业中讨贼河东,表端为副。端邃数术,密语高祖曰:「玉床摇,帝坐不安。晋得岁,真人将兴,安天下之乱者,其在公乎!但上性沈忌,内恶诸李,今金才已诛,次且取公,宜蚤为计。」帝感其言。义师兴,端在河东,吏捕送长安。帝入京师,释囚,引入卧内,擢秘书监。
夏侯端人物生平
唐高祖未显贵时与他是朋友,大业中期到河东讨贼,上表让他任副将。李密对高祖说:“隋炀帝性情很爱忌妒人,在朝内厌恶李姓之人,如今金才已杀,接着将要对付您,应早做打算”。高祖为其言而感动。起义军兴起后,夏侯端在河东郡,官吏把他捉到送往长安,高祖进入京师,放了他,引他入自己内室,提升为秘书监。
夏侯端善于占及相人,他曾对李渊说:“今玉床摇动,帝座不安,参墟得岁,必有真人起于其分,非公而谁乎!主上猜忍,尤忌诸李,金才既死,公不思变通,必为之次矣。”李渊深信不疑。
李密投降,关东地区还未归附,夏侯端请求带着符节和招抚的手谕去招降。于是拜他为大将军,担任河南道招慰使。随即传文各州县,向东接近了大海,向南连接淮水,二十多州派使者来归附。行军中驻于谯州,适逢亳、汴两州刺史已投降王世充。道路已阻住,无返回路,没有办法,徘徊不前,部下2 000多人粮草已尽却不忍离开他。他就在一片沼泽中杀战马请众人,对众人说:“我奉君王之命,按道义不应屈服,你们这些人有妻子、儿女,白白送死没好处。我交出我的头给你们,你们交给贼人求取富贵。”众人哭着不忍看他,夏侯端也哭了,想自杀,众人争着阻止,才罢手。走了五天,饿死三四成人,遇上贼兵,众人溃散,只剩30多余人跟随,于是向东走,捡拾野豆子来吃。他躺下起身,都手握符节,叹息道:“平生也不知死地竟在此!”命手下离去,不要跟他一起死。
适逢李公逸守杞州,率兵迎接夏侯端,当时河南各地都归王世充,李公逸为他的气节感动,也就坚守着。王世充派人以淮南郡公、尚书少吏部的官职召降夏侯端,又脱下所穿衣服相赠。夏侯端说:“我是天子的使臣,哪能去做贼人的官,不是拿着我的头去就别想见到我(死亦不降)。”于是焚烧了送来的书信和衣服,解下符节上的毛饰揣在怀中。从小道取道宜阳,经过山崖陡壁密林丛莽,等到回到都城,手下还存活的人,都体发污黑,让人不忍心看。他取下旌节上的旄藏在怀里,把刀插在节竿上,披荆斩棘,昼夜兼程,返回长安。随行的士兵有的被虎狼吃掉,有的坠崖溺水,活着的只有20多人,个个鬓发脱落,全没有人样。夏侯端觐见李渊,丝毫不提一路的辛苦和危急险恶的状况,只是抱憾自己没有完成使命,主动因无功而请罪。皇上怜惜他又让他做了秘书监。后来出京任梓州刺史,把自己的俸禄散发给孤苦穷困的百姓,救助他们,而不为自己的子孙打算。贞观元年去世。《新唐书》将夏侯端列为“忠义”之首。
夏侯端史料记载
《新唐书·卷二百十四·列传第一百一十六·忠义上》
夏侯端,寿州寿春人,梁尚书左仆射详孙也。仕隋为大理司直。高祖微时与相友,大业中讨贼河东,表端为副。端邃数术,密语高祖曰:「玉床摇,帝坐不安。晋得岁,真人将兴,安天下之乱者,其在公乎!但上性沈忌,内恶诸李,今金才已诛,次且取公,宜蚤为计。」帝感其言。义师兴,端在河东,吏捕送长安。帝入京师,释囚,引入卧内,擢秘书监。
李密之降,关东地未有所属,端请假节招谕,乃拜大将军,为河南道招尉使。即传檄州县,东薄海,南揵淮,二十余州遣使顺附。次谯州,会亳、汴二州刺史已降王世充,道塞,无所归,计穷彷徨。麾下二千人粮尽不忍委端去,端乃杀马宴大泽中,谓众曰:「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吾丐若首,持与贼以取富贵。」众号泣不忍视,端亦泣,欲自刎,争持之,乃止。行五日,饿死十四三。遇贼,众溃,从者才三十余人,遂东走,撷雰豆以食。端持节卧起,叹曰:「平生不知死地乃在此!」纵其下令去,毋俱没。会李公逸守杞州,勒兵迎端。时河南地悉入世充,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世充遣人以淮南郡公、尚书少吏部印绶召端,解所服衣以赠。端曰:「吾,天子使,宁污贼官邪!非持首去不可见。」即焚书及衣,因解节毛怀之,间道走宜阳,历崖峭榛莽。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视。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帝闵之,复拜秘书监。出为梓州刺史。散禄禀周孤穷,不为子孙计。贞观元年卒。
夏侯端补充介绍
夏侯端(?—公元627年),祖籍谯郡铚城(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是梁朝时尚书左仆射夏侯详的孙子。在隋朝做大理司直一官。
●劝说起兵
唐高祖未显贵时与他是朋友,大业中期到河东讨贼,上表让他任副将。李密对高祖说:“隋炀帝性情很爱忌妒人,在朝内厌恶李姓之人,如今金才已杀,接着将要对付您,应早做打算”。高祖为其言而感动。起义军兴起后,夏侯端在黄河以东,官吏把他捉到送往长安,高祖进入京师,放了他,引他入自己内室,提升为秘书监。
夏侯端善于占及相人,他曾对李渊说:“今玉床摇动,帝座不安,参墟得岁,必有真人起于其分,非公而谁乎!主上猜忍,尤忌诸李,金才既死,公不思变通,必为之次矣。”李渊深信不疑。
●大义持节
李密投降,关东地区还未归附,夏侯端请求带着符节和招抚的手谕去招降。于是拜他为大将军,担任河南道招慰使。随即传文各州县,向东接近了大海,向南连接淮水,二十多州派使者来归附。行军中驻于谯州,适逢亳、汴两州刺史已投降王世充。道路已阻住,无返回路,没有办法,徘徊不前,部下2 000多人粮草已尽却不忍离开他。他就在一片沼泽中杀战马请众人,对众人说:“我奉君王之命,按道义不应屈服,你们这些人有妻子、儿女,白白送死没好处。我交出我的头给你们,你们交给贼人求取富贵。”众人哭着不忍看他,夏侯端也哭了,想 ,众人争着阻止,才罢手。走了五天,饿死三四成人,遇上贼兵,众人溃散,只剩30多余人跟随,于是向东走,捡拾野豆子来吃。他躺下起身,都手握符节,叹息道:“平生也不知死地竟在此!”命手下离去,不要跟他一起死。
适逢李公逸守杞州,率兵迎接夏侯端,当时河南各地都归王世充,李公逸为他的气节感动,也就坚守着。王世充派人以淮南郡公、尚书少吏部的官职召降夏侯端,又脱下所穿衣服相赠。夏侯端说:“我是天子的使臣,哪能去做贼人的官,不是拿着我的头去就别想见到我(死亦不降)。”于是焚烧了送来的书信和衣服,解下符节上的毛饰揣在怀中。从小道取道宜阳,经过山崖陡壁密林丛莽,等到回到都城,手下还存活的人,都体发污黑,让人不忍心看。他取下旌节上的旄藏在怀里,把刀插在节竿上,披荆斩棘,昼夜兼程,返回长安。随行的士兵有的被虎狼吃掉,有的坠崖溺水,活着的只有20多人,个个鬓发脱落,全没有人样。夏侯端觐见李渊,丝毫不提一路的辛苦和危急险恶的状况,只是抱憾自己没有完成使命,主动因无功而请罪。皇上怜惜他又让他做了秘书监。后来出京任梓州刺史,把自己的俸禄散发给孤苦穷困的百姓,救助他们,而不为自己的子孙打算。贞观元年去世。《新唐书》将夏侯端列为“忠义”之首。
“夏侯端”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