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安徽省名人>池州市名人>石台县名人

吴应箕

吴应箕人物照片

石台名人吴应箕介绍

明末著名社会活动家、文学家、复社领袖和抗清英雄

吴应箕(1594-1645年),原字风之,改字次尾,号楼山,南直隶贵池县兴孝乡(今属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乡高田)人。明末著名社会活动家、文学家、复社领袖和抗清英雄。

吴应箕曾参加复社,起草《留都防乱公揭》揭露讨伐阮大铖。清兵破南京后,在其家乡坚持抗清,被执不屈死。 所著《读书止观录》,辑汇中国先秦以来读书古训和读书掌故,既昭示了读书之法,又可察为人之道。与张溥、张采、陈子龙、夏完淳并为复社领袖。

吴应箕人物生平

吴应箕因兄弟五人排行第四,故字次尾。

幼小聪明好学,师从舅父、源头李人李首川(贡士,授海州训导,善课)。李首川见其才气过人,日后必成大器,以女许配之。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吴应箕赴南都直隶句容应童子试,未中而归。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上江分设提学,应池州府试补博士弟子生员。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始至金陵赴南都试,未入考场而归。以后又七试南都不第。直至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49岁时才以乡试副榜贡入京。

明崇祯三年(1630年)秋,吴应箕五应南都试不第,大会复社之士张溥等,并与同乡刘诚在南京创立“国门广业社”。与有“明季四公子”之称的方以智、陈定生、侯方域、冒辟疆成为好友。

明崇祯十年(1637年)正月,回到家乡,亲眼目睹因久旱无收,百姓挖食观音土的惨景,悲愤而作《食土行》。其大量诗作如《无鸡行》《有客》《耕田苦》等表达了对百姓深切的同情,对明末黑暗社会的有力控诉。

明崇祯八年(1635年),曾因制造“明末六君子”惨案臭名昭著遭削职的阮大铖避居南京,后在南京组织“群社”,与复社相抗衡。

明崇祯十一年,吴应箕与顾杲、陈定生三人共同商议并亲自执笔撰写《留都防乱公揭》,经140余名士署名,公开发表。曰:“其恶愈甚,其焰愈张,歌儿舞女充溢后庭,广厦高轩照耀街衢,日与南北在案诸逆交通不绝,恐吓多端。”公揭发表后,阮大铖“潜迹南门之牛首,至不敢入城。向之裘马驰突,庐儿崽子,焜耀通衢,至此奄奄气尽矣!”(陈定生《防乱公揭本末记》)。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破北京,明亡。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福王朱由崧南逃至南京,建立南明政权,阮大铖因凤阳总督马士英的举荐,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不久晋为兵部尚书。阮大铖以为《留都防乱公揭》为周镳(南都礼部郎中)所倡,先下周镳和雷縯祚入狱,造《蝗蝻录》,捕杀复社人士,吴应箕冒险入狱探望,险遭阮大铖急遣的骑兵抓捕,躲避回乡。

清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吴应箕被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键授以池州推官监纪军事。同月,原明佥都御史金声在绩溪起兵抗清,吴应箕在贵池举兵响应,以计连复建德、东流等县,声势大振。九月金声兵败被俘,十月十七日应箕因寡不敌众,在压气培(今石台县牯牛降)被清兵擒获,行至池州城外石灰冲(鸡罩山)被杀,流下绝命诗一句:“半世文章百世人”。

吴应箕后世纪念

吴应箕殉难后,当地群众纷纷披麻带孝到其就义处吊唁,后人将鸡罩山改名为麻衣湾,并竖立“吴次尾先生殉难处”石碑,将池州城西大街改名为“楼山街”,将其遗产立为“楼山助学基金会”,并在池州城东的白牙山下建造“吴公祠”。

《明史》称他:“善今古文,意气横厉一世。”事迹编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谥忠节,又谥文列先生,并被孔尚任写入《桃花扇》。

吴应箕补充介绍

  吴应箕(1594~1645) 字次尾,号楼山。明贵池大演(今属石台)人。

  幼从学于舅父李首川, 16岁参加科举考试,20岁被为博士弟子生员。八试南闱不第,49岁中副榜,与侯方域、陈定 生、冒辟疆、方以智结为挚友,成为“复社”领袖人物之一。明崇祯十一年(1638),执笔撰写了有140名士子署名的《留都防乱公揭》,揭露藿挞了魏忠贤党羽阮大铖持权当道,破坏 抗清的罪恶勾当。明亡后,阮大铖受南明皇帝朱由崧重用,捕杀复社文人,应箕躲避回乡。 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兵渡江,朱由崧被俘,应箕在家乡起兵,与徽州金声相呼应,配合抗清,一度占领贵池、石埭等地。是年冬,率义军在贵池泥湾山口阻击渡江南下的清军,因寡不敌众,败退回山,后退守压气培(今称乌鸦培)兵败被擒,十月十七日就义于池州城外 石灰冲,其家人百余口和义军将士全部殉难。著述甚丰,主要有《国朝记事本未》、《东林 本末》、《熹朝忠节传》、《留都见闻录》、《读书鉴》2卷、《读书种子》20卷、《复社 姓氏录》、《友鉴录》、《续觚不觚录》、《宋史》50卷、《盛事集》30卷、《读书止观录 》5卷等,今传有《楼山堂集》27卷。

  “吴应箕”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