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名人吴国对介绍
吴国对(1616~1680),字玉随,号默岩,江南全椒(今安徽全椒)人。《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曾祖父。清顺治八年(1651 年)拔贡,十一年顺天府举人,十五年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
吴国对生平简介
吴氏祖籍浙江温州,明开国初年,温州人吴聪随燕王朱棣“清君侧”立有战功。燕王即位为永乐帝后,封吴聪为世袭骁骑卫(五品),邑六合。吴聪的后人吴凤(吴国对曾祖父)因让袭来到全椒,迁居程家市。 吴国对生于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于顺治八年(1651年)拔贡。顺治十一(1654年)年,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顺治十五(1658年)年,吴国对经过会试后,参加殿试。殿试制策的考题是《今欲使兆庶遂生乐业,咸得其所。时用诛流以惩南北式之弊,礼闱校士》顺治帝又新定考试题目,新题目是《庶几衣食足而礼义兴,人心协正,风俗还淳,敦尚经学而修明性道;君子怀刑,小人亦耻犯法。俾隆古之上理再见于金日,何道而可》顺治帝夜半时派遣亲信侍臣,一齐送入,锁了起来。考题如此保密,十分罕见。这是用以惩除弊端的方法,也是渴望拔得天下真才的缘故。吴国对考取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深得顺治帝恩宠。这一年,所取的进士,顺治帝恩赏有加。首先,从拔取的进士中选为庶吉士的有三十二人,与孙承恩、孙一致、吴国对等三人一起进入翰林院读书。其次,顺治帝上景山、瀛台、南苑常将他们召来侍从,赐坐。还询问家人情况;有欷軷感泣的,当即慰问。他们深切感受对他们的看重。
康熙二年,吴国对以编修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康熙五年,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次年,升国子监司业,提督顺天学政。在顺天府吴国对颁布士子守则三条:“敦孝悌,崇实学,正心术。”不久,升翰林院侍读。康熙十六年,吴国对以侍读提督直隶学政。再颁三训以教士子,士子风气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吴国对史籍记载
吴国对是“海内名宿,试皆在上第;长于讽注,指物引类;对坐客连翰,如飞铿锵,幽窈旨趣感人。”吴国对既专精辞翰,又年轻气盛;风采言议,慑伏一世;好像没什么他不能做到的。他长久从事于国书巨制,被人推重。但是终究不能充分发挥他的才学。他常叹息:“此乃是上天限制我才能的施展!”吴国对擅长书法,他的书法“兼右军(王羲之)、松雪(赵孟頫)所长”。所书碑版,为时人争相摹写、拓印。王士祯有七绝《编修怀吴国对》:“平山堂边修禊日,鸣墟洞畔把杯时,南膲病客嵚崎甚,为我挥毫醉不辞。”他们交往、十分密切。吴国对十分关心家乡全椒,曾参与组织编纂《全椒县志》。吴国对生性笃孝,说到他的父母,他常常呜咽下泣。吴国对好举古昔例子,凡事好讲先世,有人笑他迂腐,他也不以为然。因为他诚实、明理、坦荡、平易近人,被他感化的人很多。而吴国对尤其重视悌爱,宁肯以死相谏。他的儿子吴旦,贤良而且有文采,死得早。此时,有人与他在京师相见,他已经鬓发全都白了,而且意气也衰败。他对此人说:“我儿子旦的死是他的命,而我弟弟的死亡,我不能接受,真不想活在人世了。”这个人听他这么说更为他悲伤。吴国对虽然才干衰退,但是,实在有过人之处可用;足可以有为而终不能才尽其用,这正是人们之所以始终为他怀才不遇而悲哀的原因。吴国对对古文研究、论述最深,而且善长楚辞、汉赋。但是他唯独喜爱作诗,这可以表达他的哀愁、愉悦、悲欢离合,讥讽警戒的意愿。他将所有的作品汇集成册,取名叫《诗乘》,计数十卷,藏于家。康熙十九年,吴国对去世。
吴国对是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的曾祖父。
吴国对作品一览
著有《赐书楼集》二十四卷、《诗乘》多卷。
吴国对补充介绍
吴国对
(1616~1680),字玉随,号默岩,学者,《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曾祖父.顺治八年(1651年)拔贡,十一年顺天府举人,十五年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吴国对及第后,深得顺治皇帝的赏识,授翰林院编修.吴敬梓在《移家赋》中得意地描述顺治对曾祖父的恩宠:"三殿胪传,九重温语,宫烛宵分,花砖月舞".顺治皇帝曾经亲自赐给"玉局之书",吴国对深感光荣,即辟"遗园"于全椒城外襄河湾,建"赐书楼".康熙五年(1666年)吴国对出任福建主考,次年升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读,并提督顺天等处学政.在顺天时,曾颁布仕子守则三条:"敦孝悌,崇实学,正心术.吴国对擅长书法,其书"兼右军(王羲之)松雪(赵孟)所长",碑版为时人争相摹拓.他知识广博,工诗赋,言论风采为当时士大夫所推重,与一代诗宗王士祯同科进士,过从甚密.王士祯曾在"怀吴编修国对七绝"一诗中叙述了他们的友谊:"平山堂(扬州)边修禊日,鸣纞洞畔把杯时,南谯(全椒)病客崎甚,为我挥毫醉不辞"(《岁暮杯友人》三十二首之十八).吴国对生前很关心全椒的公益事业,曾参与了康熙《全椒县志》的组织,编纂工作.吴国对于康熙十九年去世,留下的著作有《赐书楼集》24卷,《诗乘》数十卷.
“吴国对”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