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名人王贞仪介绍
王贞仪(1769-1797):清天长人,女,字德清,号金陵女史,客居南京。她自幼博览群书,喜爱天文,坚持数年观测气象,于天文算学均有独到研究,根据多次实验,写成《月蚀解》,并在地理、文学、历史、气象、医学等多方面亦取得成就,被誉为“班昭之后,一人而已”。著有《岁差日至辩疑》、《地圆论》、《星象图解》、《筹算易知》、《月蚀解》、《德风亭初集》等。
18世纪中叶,中国出了一位杰出的女学者,在文学和科学领域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她便是天长的王贞仪。
王贞仪,字德卿,号金陵女史,生午清乾隆三十五年。祖父王者辅是个研究学问的人,尤热心于律数,藏书极丰,著述也很多,曾做到宣化知府,因事谪戍吉林。父王锡琛,精于医术。王贞仪自幼随祖母董氏读书9岁学诗,1l岁跟着祖母;父亲去吉林看望祖父。在吉期间,和白鹤仙、陈玉琬、吴小莲诸女友同学诗文于陈瀹斋夫人卜谦爻,学射骑于蒙古阿将军夫人。祖父去世后,16岁的王贞仪随祖母护送灵柩从吉林回南京,不久文跟着祖母和父亲由北京出潼关,到陕西,更由陕西经湖北、湖南到广东,18岁由广东回天长老家。19岁再到南京。几年中,她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她自述这—段的生活说:“忆昔游历山海区,三山五岳快攀途,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表现了她的豪壮气慨。王贞仪壮游归来,便沉浸于祖父留下的大量藏书里,刻苦地进行学习、研究及写作。25岁与宣城的詹牧结婚后,虽然度着家庭妇女的生活,但在女红中馈之余,仍坚持钻研学术,不废吟咏,“犹然”占毕如书生”。王贞仪学习、钻研的面很广,不仅是经史诗文。而且对自然科学如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等学科也有广泛涉猎。她所写下的大量著作,表明了她在这些学科里研究的深入。
在天文历法研究上,她根据中西历法,参以个人的测验,批评过去好多学者对岁差、星差推算的错误。她阐明太阳行天,以准黄道定盈缩高卑。驳王化卿、方中通两人“以南北陆立于小轮、高卑二行立于赤道”的错误。又在《经星辨》里,阐明地体确为圆形,并说明住在地球另一面的人所以不会掉下去的缘故。在《明王星随天左旋论》里驳中西旧说“天左旋,明王星右转”的谬谈。在《地球比九重天论》里,证明“地球之说,不始之西人。
在数学方面,她对勾股兰角形作了深入研究,写了《勾股三角解》。
在医学方面,她写出了《医学验钞》,论述了阴阳、表里、虚实、缓急、纯杂、留匿、陷显、转变诸端,并提出了察脉、视人,因时、论方、相地等医道五诀。
王贞仪对科学不仅作理论上的探讨,也勤于实践,她曾以凹镜之边与心,比作浑天仪,实验黄道赤道的构成,给黄道绘出一个明确的界限。又曾借梁上悬灯为日,圆桌为地球、镜子为月亮,一次次移动悬灯的高下镜子和圆桌的距离证明月食原因。王贞仪短暂的一生中科学研究著述颇丰,除了上面提到的,主要著作还有:《星象图释》2卷,《筹算易知》2卷、《重订策算证讹》1卷,《西洋筹算》1卷、《象数余窥》4卷、《沉疴呓语》1卷以及《算术简存》等。
在文学方面,王贞仪的成就也是优异的。她的文学专著《文选诗赋参评陨然亡逸,但《德风亭初集》13卷。留下了她心血铸成的部分劳绩,包括:散文9卷,诗3卷,其他为词、赋。她的散文言之有物,学识具备,诗词也独具风格,情胜理胜。她的诗劲浩大气,很少脂粉气息。王贞仪虽然是官宦家庭的闺阁小姐,但她很关注劳动人民的生活。如她写的《鲈鱼四绝》、{太湖买船曲四首》描绘了渔民的生活,《饲蚕词》诉述了蚕妇的辛劳。《题捣练图》感叹捣练女“一水盈盈空辛苦”,《咏水车》为农民有了水车而减轻了劳动辛苦而高兴,《奥南竹枝三十首》描写了少数民族的生活艰辛。《富春道中时值荒旱感成一律》具体描绘了社会底层的苦楚:
千田无复有春黄,赤地空遭旱魅殃。
村舍几曾烟户步,富家闻说粟依仓。
王侦仪不但能写诗,在诗学理论上亦有独到见解。她常为女诗友或学生评诗,往往深言中的。关于怎样学习作诗,她说:“读三百篇以端其性情,览六棚免其枯涩。览三庸以参其变化,览宋金元明以博其旨趣,他如离骚之幽婉,汉魏志朴雅,陶潜之冲淡,亦当涉猎焉,庶几有以知其端倪,竟其源流,达其通变,如是则诗道过半矣。”
王贞仪的历史知识也很丰富,在这方面,她虽然投有写出专 著,但从她的游历诗文里,以及她的科学著作里可以看出她于这方面知识的深厚。如她在论述天文、数学各篇文章里,原原本本地历述前人的论点和历史发展,一一予以评述,如不深通历史是很难达到的。特别是她在《读史偶序》里对各类史书进行精湛的评议;从孔子的《春秋》、司马迁的《史记》一直到《元史》的所谓正史,都能一一评其得咦。关于杂史则从《国语》、《国策》到明代王世贞等人有关历史的杂著,凡数十百家,也都二一提出自己的意见。她说:“作史难,而能读史者之尤难。”又说:“昔人谓作史者在才,评史者在学;余谓读史者更在于识。
总之,王贞仪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青年女学者,她于科学、文学、史学之外,并娴习绘画,书法、篆刻、围棋等艺术,兼具这样多方面的才华,真是令人惊异。
王贞仪虽然具有丰富的学识,卓越的才能,却能谦虚自守,鄙视“朝学执笔,暮即自命为才女”的人。对于好名的男子亦深恶痛绝。有少年某氏请她作诗集序文,她拒绝说:“大抵今人之弊,最患急于求名,惟恐人不及知,而持未定之稿,出以示人,求片言于大老名公以为荣,彼固不自知,而一经有识者哑然置之。”因此,她竟未题一字,退还了诗稿。
王贞仪厄于短年,但学术上取得诸多成就,除了因其天赋的资质,更得之于她坚持不懈的学习、钻研精神。王贞仪幼年的学习条件很好,但祖父母死后,学习就此较困难子卜来家庭的困难、社会舆论的阻力,使她的学习研究异常艰苦。但她“唯暇日或读或作,无瞄焉;无寒暑焉,无寝食焉,专志其道不少自惰乙”她勇敢地反对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多次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于做学问上更是痛斥毁谤、 排挤。她说:“唯今世迂腐之土,动谓妇人女子不当以吟咏诵读为事,夫同是人也,则伺是心性。六经诸书,岂独为男子辈设哉?”她特绘《女中丈夫图》以表心态。在题词里写道:
“吁嗟平!画图中人孰能同,丈夫之志才子胸。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好一个儿女英雄。王贞仪用她的盖世才华、超人勤奋,丰硕成果证明了她的壮志。难怪有人赞她:“班昭之后,一人而已。”的确。在中国女子生活史中,于其之前,实难找出可似与其比肩的人物。
王贞仪于25岁时与宣城才子詹牧结婚。詹牧也是一位诗人。婚盾夫妻感情笃好,伉俪之间,丽锖绮句,并显才华。…然而遗憾的是,婚后5年,王贞仪即因病永辞人世乙。因家境贫寒,弥留之际,王贞仪嘱其决詹牧将其手稿托村给她的好友蒯夫人,希望栅夫人能于她身后刊行于世。蒯夫人也是个有学问的人。她将这些手稿珍藏数年后,交给侄子钱仪吉,但是直到20多年后,即咸丰五年(1855)才由朱述之从钱仪吉处抄出《德风亭初集》刊申,而其他诸稿都散失了。我们于怅憾之际,也为能从《德风亭初集》中窥知王贞仪学术成果之一斑而庆幸。
“王贞仪”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